重溫入團誓詞體會——感動于雷鋒精神
當我們駐足于廣場前的雷鋒塑像下,舉起右手莊言宣誓的時候,天空淅淅瀝瀝下起了小雨。雨不大,不足以堅實濺濕衣服,卻洗滌著我們的心靈,感動于雷鋒的精神。我在想,在今天這樣一個“滿天星飛”的年代,無數的青年在為 “超女”瘋狂,在為“夢想中國”幻想,在為連幾句中文也說不利索的歌星、影星不顧一切,卻很少有人為“雷鋒般”的平民英雄而感動落淚。當然,我并不抨擊超女的社會效應,在物質利益的驅動下,一切都變得just do it。但是,作為一個以民為本的社會,一個和諧的社會,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從平民走出來的歌星,盡管她們有著自己的“玉米”、“涼粉”,但是這不應該成為社會的主導和青年的全部。與之相比,我們更需要有許許多多象雷鋒一樣的平民英雄、小事英雄、經得起時間考驗的英雄。
雷鋒精神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與共產主義光輝思想相結合的典范,是一個民族基本精神的價值取向和追求目標的縮影和精神的紐帶。雷鋒的一生是短暫的,但在他生活的天平上,唯奉獻為首,視助人為樂為本,把個人人生的價值和追求融入到“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的艱苦樸素的精神中去,融到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之中去,融入為共產主義建設建設奮斗終身的偉大實踐之中去。雷鋒的精神就是一座豐碑,給我們以激勵;是指針,讓我們辨清方向;是警鐘,永遠在我們耳邊回響。
贅 語
從雷鋒紀念館歸來的途中我在想,奉獻精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華民族綿延數千年而不間斷,世世代代創造,發展、錘煉而造就的民族意識。我們在老工業振興的進程中,在和諧大連的建設中,在“社會主義榮辱觀”樹立的過程中,小到市直機關的團員青年,大到整個社會更應該提倡的正是這種不唯名、不唯利的無私奉獻精神。這不僅僅是一種行為舉止,更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具體體現。我們需要的不是紀念的形式,而是一種身體力行的實踐方式――雷鋒精神便始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