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殘奧會每場比賽都震撼心靈心得2024(通用7篇)
冬殘奧會每場比賽都震撼心靈心得2024 篇1
殘奧會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我們看到在賽場上追夢的殘奧健兒們身上仿佛有雙“隱形的翅膀”,承載著拼搏的毅力、生命的張力、人類的潛力,奮勇拼搏、一往無前。我們不禁驚嘆,那是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最美“翅膀”!
看,那是最美的勇敢“翅膀”,承載著拼搏的毅力搏擊長空。奧運會是英雄的競技場,而殘奧會上的健兒更是自強不息、不斷突破自我的英雄。在殘奧會賽場上,大部分殘奧運動員都經歷過人生的低谷,是體育為他們插上了勇敢的“翅膀”,讓他們找到了方向,不斷地拼搏,將這雙翅膀鍛造得日益強壯。殘奧舞臺上,從獨腿騎行的場地自行車運動員梁貴華,到奪得冠軍并打破世界紀錄的“無臂飛魚”游泳運動員鄭濤,再到坐著輪椅奪金的舉重運動員譚玉嬌……一場場驚心的比賽、一幕幕感人的瞬間、一張張剛毅的面龐、一個個頑強拼搏的身軀,都彰顯出積極的心態、頑強的作風、高昂的斗志,生動詮釋著勇于拼搏、永不放棄的體育精神,他們勇敢的“翅膀”讓全球人們為之動容,為之振奮。
看,那是最美的夢想“翅膀”,承載著生命的張力展翅高飛。殘奧會是殘疾人運動員奏響挑戰命運最強音的舞臺。其他賽場上有的人為奪冠而來,有的人為破紀錄而戰,而殘奧會賽場上的運動員只是站在賽場上就付出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這些參賽選手們,無不是激發生命的張力,赤手空拳為夢想而戰。用腳發球、用嘴拿拍的乒乓球運動員哈瑪托,離國家隊只有“一步之遙”時被診斷為硬化型骨髓炎的“媽媽級”選手熊桂艷,只靠聽力判斷球的方向且榮獲三屆殘奧會亞軍的26歲中國女子盲人門球隊……他們在奧運五環的見證下不斷追夢。正如哈瑪扎所言,“殘障不在于手腳,而是在于沒有毅力堅持做完自己想做的事,完成夢想!”他們不是超人卻會“飛”,拼了命也要留給自己一個絢爛的句點,他們擁有夢想的“翅膀”。
看,那是最美的超越“翅膀”,承載著人類的潛力一往無前。奧運會選出的是人類最強健的體魄,殘奧會集結的是人類最不屈的靈魂。“精神寓于運動”是殘奧會的理念,運動員們無時無刻不在詮釋著這樣的超越精神,“更快、更高、更強”是奧林匹克的格言,殘奧健兒們卻將其進一步升華。第五次參加殘奧的54歲的輪椅乒乓球運動員張巖,盡管巔峰狀態已過,盡管曾奪得過兩枚金牌,但他沒有放棄,而是更加努力,為的就是不斷突破自我、超越自我,超越自己是殘疾運動員最大的期望。不向命運低頭,不向困難屈服,正是這種迎難而上、堅韌不拔的信念,激發出了人體的潛能,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殘奧健兒們用超越的“翅膀”奏響了生命的華美樂章。
殘奧健兒以實際行動在向世人宣告,只要敢于夢想、挑戰自我,任何人都可以成為人生的強者。他們雖沒有雙臂卻狠狠抽了命運耳光;他們雖失去光明,卻在黑暗中逆風飛翔;他們雖無聲無言,卻譜響充滿生命真諦的樂章。所以,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請想想這些無比堅毅的運動員們,看看他們最美的“翅膀”,殘缺的身體尚不能束縛一個偉大的靈魂,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勇敢不追夢不超越呢?
冬殘奧會每場比賽都震撼心靈心得2024 篇2
北京殘奧會圣火點燃,這標志著北京殘奧會大幕徐徐拉開。
經歷過奧運會的輝煌和激烈競爭以及色彩紛呈的畫面,有些人對殘奧會或許會覺得比賽的觀賞性要降低不少。殘疾人和正常人的體育競技自然有所區別,但是相同的是,他們也在追求“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的崇高目標。
其實,你只要稍微了解一些殘疾人運動員的經歷,了解他們比正常人付出了更多的汗水和淚水,你的心頭就會不由自主地發顫,你的眼淚就會奪眶而出,你就會由衷的承認,他們,就是生活中的強者。
每一個參加殘奧會的運動員,都有一段刻骨銘心的人生坎坷。他們中有些人是先天殘疾,有些人是后天不幸遭遇各種各樣從天而降的災難,在經歷過生命的低谷之后,他們無一例外地選擇了站起來,迎接生命的挑戰。殘疾人運動員,幾乎百分之百的都不是職業選手。因此,他們一沒有充裕的.時間去進行訓練,二缺乏資金的保障去購置訓練器材和服裝等必需用品。他們付出的努力除了身體上與正常運動員的差距外,還有許許多多令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但是,他們堅持了下來,并走到今天,走到奧運會的賽場。
“鳥巢”、“水立方”,因為有殘奧運動員,而同樣精彩。對待殘疾人運動員,我們應該付出更多的愛,他們不僅是我們的兄弟姐妹,而且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們的自強不息,他們敢于做生活中的強者,都奏出了一曲高亢激越的生命交響曲的宏偉樂章。
殘奧會,除了精彩的比賽,我們還能讀到無數催人淚下、催人奮進的故事。我們更深地體會到:愛,應該獻給每一個人;愛,時時刻刻在我們心里;愛,溫暖著生活的每一天。只要有愛,我們這個世界,我們人類的生活,一定會更美好。
冬殘奧會每場比賽都震撼心靈心得2024 篇3
世界上人可以有多種分法:黑人、白人;中國人、美國人;還有健全人、殘疾人。
毫無疑問,殘疾人是最弱勢的卻又是為數不少的一個群體。目前世界上有殘疾人6.5億,僅在中國就有3000萬殘疾人,其中包括778萬肢體殘疾人。這樣看來,殘疾人布滿了大陸的每一個角落,而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么呢?
肢殘人(肢體殘疾人),就是我們所說的盲人、聾啞人,以及手、腳處于基本功能喪失或完全癱瘓的人。這些人,在自理、閱讀、行走等方面多多少少會有些困難,而這時,作為健全人的我們,就可以在閑暇無事時,幫身邊的肢殘人做掃地、洗地、洗碗等家務,或讀書上的故事給他們聽,或跟他們聊天,甚至還可以在公路上扶一個盲人或一個殘疾人過馬路,這些都是些舉手之勞,做起來不會很難吧?我想應該不會。
殘奧會全稱“殘疾人奧林匹克運動會”,是世界殘疾人運動員的比賽樂園。20__年殘奧會有:射箭、田徑、硬地滾球、自行車、馬術、五人制足球、七人制足球、盲人門球、盲人柔道、舉重、賽艇、帆船、射擊、游泳、乒乓球、坐式排球、輪椅籃球、輪椅擊劍、輪椅橄欖球、輪椅網球等20個大型項目,共設471枚金牌。我國著名殘疾人運動員劉美麗、吳彥儉、謝兆星等人也將在殘奧會上一顯身手,讓我們拭目以待。
我希望,在殘奧會上,世界各國殘疾人運動員都能夠再創佳績,一展風采!
我更希望,在這個社會日趨文明、科技日益發達的年代里,殘疾人越來越少,不是因為別的,而是希望沒有人被殘疾的痛苦所折磨!
我祝福所有的殘疾人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希望你們能身殘志不殘,過好生命的每一天!
冬殘奧會每場比賽都震撼心靈心得2024 篇4
為了滿足賽時殘疾人服務需求,結合當下疫情防控需要,提升各業務領域、各場館團隊服務殘疾人客戶群體的能力和水平,北京冬奧組委殘奧會部組織編寫的《北京20__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殘疾人服務知識手冊》昨天對外發布。
一同發布的還有《北京冬殘奧會運動員和隨隊官員服務手冊(盲文·大字)》。手冊根據運動員和隨隊官員入境以后的運行流線,依次編制了冬殘奧村須知、開閉幕式須知、競賽和訓練場館相關服務須知、反興奮劑項目須知、頒獎儀式須知、頒獎儀式須知、返程服務須知、疫情防控須知共8個部分內容。
手冊采取盲文和大字一體、明文盲文對照的設計,制作成對開版的讀本。封面按照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形象景觀元素進行設計。印刷技術采用了中國自主研發的綠色印刷盲文印制技術,使盲文點字的觸感更好,使用壽命更長。
北京冬殘奧會金銀紀念幣昨晚也首次亮相。紀念幣一套兩枚,其中金質紀念幣1枚,銀質紀念幣1枚。金銀紀念幣正面圖案均為冬殘奧會會徽,襯以長城、雪花等元素組合設計,并刊國名、年號。
5克圓形金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冬殘奧會吉祥物,輔以雪花元素組合設計,并刊“北京冬殘奧會”字樣及面額。15克長方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冬殘奧會6個運動項目體育圖標,輔以核心圖形、雪花、“北京20__”盲文等元素組合設計,并刊“北京冬殘奧會”字樣及面額。5克圓形金質紀念幣為精制幣,含純金5克,直徑20毫米,面額80元,成色99.9%,最大發行量5000枚。
15克長方形銀質紀念幣為精制幣,含純銀15克,規格32毫米×20毫米,面額5元,成色99.9%,最大發行量10000枚。
冬殘奧會每場比賽都震撼心靈心得2024 篇5
中國殘奧健兒周佳敏和王浩高舉五星紅旗入場,中國殘奧健兒的東京奧運之行便揭開了序幕。今年的東京殘奧會我國共派出251名運動健兒參賽,是我國在境外舉行的殘奧會中,參賽大項最多的一屆。殘奧會不僅僅是運動競技的賽場,更是彰顯自強底色的精神象征。在這個賽場上,我們往往能看到不凡的感動、不屈的拼搏、向陽而生的綻放……在象征著“平等、參與、共享”殘奧精神奧運火焰的映照下,中國殘奧健兒將保持樂觀向上、奮力拼搏的姿態以自強之名做賽場上的“追光者”。
以自強之名,追逐“使命之光”。自強的光芒來源于“使命在肩、為國爭光”的愛國主義精神。愛國主義精神始終是流淌在奧運賽場上最樸素的情感。所有奧運健兒們的賽場表現是“小我”與“大我”緊密相連的生動詮釋。他們的風采展示承載了祖國和人民的深切期望,每一個“小我”的奪金瞬間都讓整個中華大地為之沸騰與歡暢。而祖國同時也是奧運健兒們永遠堅強的后盾。
中國倡導全民健身計劃,也不斷推動殘疾人運動健康事業的發展。歲月更迭,今日之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突飛猛進,殘奧健兒身在如此強大的祖國,更有底氣、更有自信。正如殘聯主席張海迪提到的,“中國殘疾人事業的發展,為更多殘疾人創造了參與的機會。殘疾人參加體育訓練的設施越來越好,越來越先進”。熾熱的愛國心凝聚而成的愛國主義精神一定會匯聚起磅礴之力,激勵著殘奧健兒們拼搏到底。我們期待殘奧會上運動健兒們的優秀表現,向世界展示“中國力量”,讓同胞看到奮斗光芒中閃爍著的愛國主義精神。
以自強之名,追逐“拼搏之光”。自強的光芒彰顯了“不畏艱難,頑強拼搏”的意志品格。最是拼搏見精神,最是奮斗叫青春。熱烈盈眶的“輝煌時刻”難以忘記,更令人動容的是奧運健兒們留下的不畏艱難和頑強拼搏的意志品格,正如中國女排教練郎平所說的“人生不是一定要贏,而是努力要贏!”東京殘奧會的第一天,殘奧健兒們就將“努力”發揮到了極致,在賽場上與對手斗智斗勇、分秒必爭,充分展現了中國運動健兒的激情和拼勁。身體的缺陷并沒有擊垮這群斗士們,他們把自強不息注入身體和靈魂中,在訓練中付出了常人數倍的努力。在克服困難中流下的汗水和付出的心血便是他們追光的印證。如第五次參加殘奧會乒乓球比賽的張巖已經54歲,21年來他堅持訓練,在不懈拼搏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意義。殘奧會的精神魅力就在于激勵殘疾人運動員在挫折困難面前承擔風雨,始終以奮斗拼搏的姿態。我們期待中國殘奧健兒們在英勇拼搏中綻放人生的光彩和榮耀。
以自強之名,追逐“傳承之光”。拼搏的光芒照耀了“砥礪前行,力擔重任”的未來傳承之路。人生奮斗過,生命才會烙下堅實的腳印。在過去的東京奧運場上書寫了太多的“拼搏”故事,奧運健兒憑借拼搏精神直接創造了賽場的“輝煌”戰績,同時也為奔涌向前的“后浪”照亮了一條通往成功的“康莊大道”。殘奧會自強不息、奮勇拼搏的精神仍需要在歷史演進中傳承和發揚。據了解,今年是我國第十次派團參加夏季殘奧會,總人數437人,其中運動員251人,年齡的56歲,最小的16歲。老一輩殘奧運動員自強不息、勇于拼搏的精神在青年一代殘奧運動員上得以延續,而參賽的青年殘奧運動員,也為中國殘疾青年作出了良好的榜樣示范。歷史的傳承就是要讓中國殘障群體明確,生理上的缺陷永遠不不應成為追逐夢想的障礙。“征程正未有窮期,不待揚鞭自奮蹄。”我們要在殘奧健兒們身上感受“傳承之光”,延續自強精神,汲取奮進之力,書寫人生輝煌。
冬殘奧會每場比賽都震撼心靈心得2024 篇6
一塊獎牌的背后,都有許多身體殘疾的人的`拼搏與努力,他們所具有的精神,也正是我們青年應必備的。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要向殘疾運動員學習,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
我輩青年,當迎難而上,永不言棄。孟子說:“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十八歲女生王心儀,在被北大錄取后寫下《感恩貧窮》一文。她出生于貧困的家庭,母親要照顧常年患病的姥爺,她還有兩個弟弟,全家的收入就指望家中的五畝地和爸爸不穩定又少得可憐的工資,但這一切并沒有打垮她,反而讓她更相信知識的力量,促成王心儀成功的并不是貧困本身,而是她自己,她經歷了生活的種種困難,卻仍積極上進,努力堅持。“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沒有人是生來就成功的,要堅持不懈,永不言棄,才能將困境轉化為挑戰,將劣勢轉化為優勢。
我輩青年當頑強不屈,奮斗不息。鮭魚出生于淡水的河流,在生長期游出大海,等到產卵期又跋涉千里,再次回到出生地,生出下一代,如此循環不已,生生不息,鮭魚有著近乎地獄般的溯游之路,回家路上要飛躍大瀑布,瀑布邊守著成群的灰熊,不能躍過瀑布的魚很多躍進了灰熊的肚中,躍過的魚精疲力盡,還得面對數以萬計的魚雕,只有不多的幸運兒可以躲過追捕。鮭魚的一生是奮斗者的縮影,在困境中磨礪,在競爭中生存,頑強不屈,奮斗不息,最終實現自我價值。
我輩青年當以夢為馬,自強不息。美國的田徑選手威爾瑪·魯道夫曾被醫生判定為終生殘疾,曾有六年不會走路,卻最終斬獲三枚田徑金牌;清華大學生矣曉沅六歲被確診為類風濕性關節炎,11歲與輪椅為伴,但他有一顆奔跑的心,輪椅困住了身體,卻困不住靈魂。來路或許不易,命運或許不公,但請一定相信,相信追夢者、奮斗者和奔跑者的力量。以夢為馬,在夢想與奮斗的激蕩下,定能綻放出燦爛的光芒。
古有刑天舞干戚,今有殘疾運動員為國努力。拼搏的精神,是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精神財富,我輩青年更應該煉就鋼鐵意志,迎著風雨飛翔。
冬殘奧會每場比賽都震撼心靈心得2024 篇7
按照“兩個奧運同樣精彩”的目標要求,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火炬接力堅持簡化運行、確保安全的原則。經與國際殘奧委會共同協商,冬奧組委制定了北京冬殘奧會火炬接力計劃,將于20__年3月2日至4日在北京、延慶、張家口三個賽區舉行,共有火炬手約600名,包括火種采集與匯集、火炬傳遞兩個部分。
火種采集與匯集儀式將于20__年3月2日舉行,上午選取在殘疾人工作方面具有突出代表性的學校、社區、研究機構以及歷史文化傳承典范地區、新興產業基地等多個點位分別進行火種采集。
3月2日下午,在北京20__年殘奧會火種采集地天壇公園采集的火種,并連同上午采集的多個火種,以及從英國麥克維爾線上采集并通過虛擬方式傳至現場的火種,共同匯集生成北京冬殘奧會官方火種。
火炬傳遞活動將在火種匯集儀式后首先在天壇公園開展。3月3日、4日繼續在三個賽區進行傳遞,將全面展示三個賽區的歷史人文特色,現代城市風貌和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反映廣大群眾積極參與冰雪運動和對冬殘奧會的熱切期盼,廣泛傳遞勇氣、決心、激勵、平等的殘奧價值觀,生動展現殘奧運動發展和包容性社會建設的成就。火炬將于明年3月4日傳遞到國家體育場,將在萬眾矚目下點燃火炬臺。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還招募了19名殘疾人志愿者,他們將參與3個賽區18個冬奧場館的服務工作。在昨天的活動上,中國殘聯主席、北京冬奧組委執行主席張海迪為殘疾人志愿者代表授旗。
記者了解到,殘疾人參與志愿服務的熱情高,招募活動共吸引了2428名中國殘疾人報名,經過嚴格的.面試和培訓程序,一批代表性強、有專業能力、具有奉獻精神的殘疾人脫穎而出。他們最小的19歲、最大的63歲,殘疾類別包括肢體殘疾、聽力殘疾、視力殘疾,從事的職業有高校學生、教師、醫務工作者、社區工作人員、群眾團體工作人員、公司職員、自由職業者等。
今年63歲的劉玉坤已經是一名“雙奧志愿者”,曾6次破殘奧世界紀錄的她退休后在20__年擔任奧運會火炬手時感受到志愿者的專業服務,隨后成長為北京首批五星級志愿者。為迎接冬奧會,她加入了冬奧宣講團,還組建起旱地冰壺志愿者團隊進行推廣體驗。此次冬奧會,她的崗位是奧林匹克公共區的賽事助理,“我一定站好這班崗。”
這19位志愿者將分配到冬奧會和冬殘奧會18個競賽和非競賽場館,在場館管理、賽事服務、抵離、無障礙和志愿者等業務領域提供服務,其中北京賽區12人,延慶賽區2人,張家口賽區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