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閱讀活動的心得體會(通用8篇)
大閱讀活動的心得體會 篇1
20xx年x月x日,我參加了由鴻恩幼兒園組織的“親子活動”,雖然只有短短的半天,但活動安排的非常豐富緊湊,活動分為四部分(經典中班和孔夫子)中班比賽,第一個是接力蹦跳;第二個是接力傳球;第三個小小平衡王;最后一個是可愛的報紙球,二十六對家長孩子分成了兩組(經典中班和孔夫子中比)進行比賽。第一個活動下來,家長孩子們都感覺發熱了不冷了,看見自己的孩子那幼稚的蹦跳動作家長們都笑得可開心了。當然我也是其中一個了。第二個接力傳球就需要家長和孩子們相互配合了,有時球掉在地上家長和孩子們那種心急的表情,看得出家長和孩子們都在盡情的陪孩子們在玩耍……。特別是第三個小小平衡王,規則是首先老師發一張A4大小的報紙給家長,家長孩子們圍成一個圈,家長拿著報子蹲著牽著自己的孩子往前走,由老師唱一首歌咸停時,家長把報紙丟自己的腳下和孩子一起踩上去,誰沒有踩到就要被老師輕輕的敲一下腿,盡管還是有人不小心沒有踩到,被敲到腿了,但家長孩子們仍然是玩得很開心;最后一個是我們排成兩排,家長和孩們手中各拿一個用報紙捏成的一個小球,丟給對方,當老師喊停時,看那一邊的球最少就為贏,結果沒有分出來,因為大家玩得實在是太“瘋”了,呵呵!都不肯停下來。在整個活動和比賽過程中,我和孩子一起得到了許多收獲。從活動的選址,程序安排等方面,都體現了老師對孩子的關心和教導,從校園內的布置可以看出,每位老師精心安排,辛勤付出的結果。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幼兒園的老師,沒有你們耐心的教育,諄諄誘導,孩子的成長是緩慢的,知識是淺薄的。孩子們性格各異,從個體到團隊的生活,這需要每位老師點點滴滴的教育和疏導,現在看到孩子們那樣的聰明活潑,這里凝聚著每位老師的辛勤和智慧,作為家長心里非常高興,同時也非常感謝老師們。學校安排的這次機會很好,在親子活動中,不僅使孩子感受到爸爸媽媽的溫情和親情,更使家長和教師相互之間就孩子的教育問題進行了溝通和交流,也讓家長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擁有了輕松、愉快、休閑的時刻。今后,作為家長,我們將會繼續去持與配合老師的教育工作,積極參加學校舉辦的親子活動!
衷心祝福所有的老師:身體健康,合家歡樂!
愿孩子們:天天快樂,平平安安!
祝愿我們的幼兒園:碩果累累,恩擇四方!
段博韜媽媽
大閱讀活動的心得體會 篇2
讀了《呼嘯山莊》這一本書之后,我感我的心靈在震撼,使我久久不能平靜,久久不能忘懷。
《呼嘯山莊》這一本書主要講述了發生在與世隔絕的兩個孤立山莊之間的故事。希刺克厲夫是一名孤兒,被恩蕭老先生帶回了家,和恩蕭先生的女兒凱瑟琳玩的很好,但是與凱瑟琳的哥哥辛德雷卻是一對仇家。后來,因為與凱瑟琳發生了一點矛盾而離家出走,等他有所成就歸來的時候,凱瑟琳已經嫁給了畫眉山莊的林惇,一場愛的爭斗也就由此拉開了帷幕。
說句實話,我并不怎么喜歡希刺地厲夫,也不是因為他是一個孤兒,而是很厭惡他的那一種復仇手段,如果不是因為他,凱瑟琳與林惇還可以很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在他回來的時候,報復了辛德雷,使辛德雷更為墮落,把所有的田地都給了希刺克厲夫,然后又為了把林惇的財產奪過來,把林惇唯一的女兒做為利用工具。相反,我則傾心于文雅沉穩的林惇,雖然和希刺克厲夫相比起來他更顯的瘦弱,但是他卻更文雅沉穩,雖然他很瘦弱,但是他卻能沉著冷靜的面對生活,面對每一件事。
在我們的生活中,總有許多的不如意,但既然事情已經發生了,你再去因為后悔而報復,這樣不是活的更累嗎?記得馬克思也說過“后悔過去,不如奮斗將來。”就拿希刺克厲夫來說吧,對于他那些殘暴行為,這個結局倒是很可笑,他舊日的敵人并不曾打敗他,但后來正是他向他們的代表人復仇的時候,他卻連抬一下手都嫌麻煩了。
所以,不管你做錯了什么,不要去后悔,你只管向前看。加油!
大閱讀活動的心得體會 篇3
在學校開展的“讓書香潤澤生命,與共同成長”活動中,大家充分享受著讀書活動所帶來的書香的潤澤和讀書的快樂。圖書館里的書多起來了,面對浩瀚的書海,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適宜的書籍。我們如饑似渴地閱讀著、熱情地實踐著,驗證著、發展著古今中外前賢們的教育理念。《給教師的建議》、《我曾經也是差生》、《教子有方》等一本本書上,密密麻麻地記載下我們思索的痕跡、收獲的感動,教師們在閱讀中享受著心靈契合的愉悅,大家的單調孤寂的生活變得豐富生動。在書中,大家找到了工作的自信、教書的底氣。讀書,更讓大家走出了工作的失落和迷茫。在知識經濟時代,教師作為這個社會的特殊群體,肩負著社會賦予的特殊使命,作為知識的傳播者,心靈的塑造者,讀書求知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風雨鐘山,虎踞龍盤。有著悠久歷史的南京和年輕的會在此相逢時,我校開展了讓書香潤澤生命,與共同成長活動,又適時地開展了同讀一本書的活動。當一本本《教子有方》發到大家的手中時。當大家愛不釋手地、津津有味地欣賞著書中一個個情真意切的故事時,能夠看得出每個人的臉上的幸福與渴求如花兒般清香四溢。書是學校為大家從書店百余種書中精選挑選的,領導們的良苦用心,更讓我們每位教職員工深深體會到:切實履行自己的責任,盡職盡責地對待自己的工作,才能完美展現自身的能力與價值。責任就是對工作的完成,就是對職位的堅守,就是對人性的升華,責任意味著付出,意味著奉獻。
有人說:“書籍是偉大的天才留給人類的遺產。”也有人說“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還有人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問君哪得清如許,唯有源頭活水來。”就讓書籍伴我們度過一個又一個春華秋實的美好歲月吧。讓書籍給我們帶來智慧和力量,在教師專業成長的路上不斷為我們“加油”吧。我將以這次活動為契機,認真閱讀《教子有方》這本書,并認真做好讀書筆記,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真正理解這種責任的理念,并落實到自己的工作當中。
最后,我想用徐美平老師的話來結束我的體會:“讀書不是一時的事情,也不單單為了教學,而是為終生幸福來做的事情。”那就讓讀書成為一種內需,讓求知不斷豐盈自己,讀書!讀書!九萬里風鵬正舉,讀書和會一起,從此共同成長!讓書香潤澤我們的生命吧。
大閱讀活動的心得體會 篇4
9月26日至28日,xx市小學閱讀教學觀摩研討活動在梅列區第二實驗小學舉行,由十二縣市和兩所市直屬校選送的14節閱讀課參加本次評選活動。
本次活動呈現出如下亮點:
一、參賽選手素質較高。
無論是久經沙場、揮灑自如的骨干教師,還是初出茅廬、教風清新的年輕老師,都能準確把握教材重難點(教學目標值得商榷),精心設計教學預案,立足學生閱讀本位,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但這似乎還不夠)。閱讀教學中讀的形式更加豐富,除了朗讀以外,默讀、略讀、瀏覽、快速讀等各種讀書形式都進入課堂(但老師更多關注的還是朗讀指導,對其他幾種讀的能力只見布置,未見指導)。在課前不能進班熟悉學生的情況下,他們大多能在課前10分鐘的交流時間里較快熟悉學情,調動學習氣氛,不少課堂都能體現出學生由“冷”到“熱”的過程,學生剛開始不愛發言,思路沒有打開,后來隨著課堂教學的進程,學生的學習潛能被不斷激發,漸漸融入課堂,大膽發表見解,且發言、朗讀的質量也有明顯提高。
二、閱讀教學有新的突破。
一些課堂呈現出了從“教教材”轉向“用教材教”的轉變,以課文為例子教學語文的知識和技能的意識有所增強。如《祖父的園子》《我最好的老師》等,既關注了課文表達的內容,同時也關注到其表達的形式。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學語文室孟令全老師指出:“閱讀教學中,對如何指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研究得比較多;對如何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形式研究得比較少。這不能不說是閱讀教學中的一種失衡。只講內容,不講形式或講得極少,是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十分普遍的現象,這種現象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語言閱讀教學,如果只局限在指導學生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上,是不完整的教學,最多只能說完成了教學的一半。只有把理解內容和形式有機統一結合起來,才能說走完了閱讀教學的全過程。這樣的過程是由語文教學的本身特點所決定的,否則就不是語文的閱讀教學。”這應該成為我們當前閱讀教學改革的一個指導思想和努力方向。
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
一是課時目標不明,雖然是上第一課時,但大多數的課堂呈現卻是基本上囊括了第一課時和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比較突出的是六上《只有一個地球》的第一課時其實已經完成了本課的教學任務,老師在結課時交代的第二課時的教學內容“討論為什么只有一個地球?”“我們應該如何保護地球?”已經脫離語文學科的本位。大概是老師們總想在第一課時盡可能展示其引導學生閱讀理解的精彩部分,所以才在第一課時大包大攬,但第一課時的教學有其既定的目標,如字詞教學、初讀感知、了解大意、理清脈絡等,再把第二課時的大量閱讀理解擠進來,難免貪多嚼不爛,好幾節課都出現前面教學的生字在后面又出現讀錯的現象,如:“引吭大叫”“凈角”“大模大樣”“瀑布”“磨坊”等,說明讀準字音這關未過。四上〈白鵝〉與三上〈風箏〉理解課文都是三個部分內容,在第一課時既定教學任務這么重的情況下,還學完了兩個部分內容(〈白鵝〉的叫聲、步態,〈風箏〉的做風箏、放風箏),只留下一個部分內容在第二課時學習(〈白鵝〉的吃相,〈風箏〉的找風箏),這樣是不是會頭重腳輕了?課時劃分比較恰當的是六上〈老人與海鷗〉,在了解大意、理清文脈后,學習第一部分“老人愛海鷗”,將第二部分“海鷗送老人”安排到第二課時學習,這樣第一部分就能學得比較充分些。
二是學段目標不明。四上〈白鵝〉用了14分鐘學習生字新詞,有無必要?四年級學生已具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在字詞教學中老師可以更加放手一些,這樣就不會導致后來學生兩次讀書時間不足,有點匆匆走過場。又如第三學段的閱讀目標要求“在閱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但是大多數老師都只關注了“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忽視了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
還有一點缺憾:老師自身的語文素養不高、語文意識不濃、語感能力不強。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大多數語文老師在課堂上不太關注學生的語言表達,對于學生在回答問題或談感受時出現的表達不清或表達困難等問題,不能予以及時幫助和指導,甚至對于有明顯語病的表達也輕易放過,如一個學生評價老師的朗讀“又大聲又響亮”,還有一個學生說“我們激烈地喊叫著:風箏飛得再高一點”,老師都沒有注意。其實這些不都是最好的修改病句的范例嗎?可惜老師錯過了一個規范語言表達的機會。學生在發表見解時,不僅關注其思想內容,也要關注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這是語文老師不同于其他學科老師的特有的教學任務,我們責無旁貸。二是個別老師自己的語言也不夠規范,如“長長的瀑布”“這樣長的瀑布讓你想到什么”用“長長”來形容“瀑布”不妥。三是出現知識性的錯誤,如老師說“讀古詩是有節奏的,如果你喜歡哪個字,還可以把這個字讀得重一點,拖得長一些。”古詩誦讀的音長是由學生喜不喜歡來決定的嗎?老師缺少相應的專業知識,在指導朗讀時很想給學生方法,卻只能在“大聲、有感情地讀”中繞來繞去,無法提升。四是有一個老師把“賈*凹wā”讀成了“āo”。
一點思考:閱讀教學還有沒有別的招?
本次閱讀教學不管是第一課時還是第二課時,不管是第二學段還是第三學段,老師們都是兩招打天下,一是提出一個問題,引導學生從課文中找詞句談體會,二是創設一些情境,引領學生一遍又一遍地朗讀。不是說這兩種教學手段不好,但是學生如果年復一年,一節課接一節課都是這樣上的,他們會不會厭倦?另一方面,關于找詞句談體會,學生都沒有困難,他們都能準確找到相關的語句,而且他們談的感受也似乎都受到了肯定,如果一節課光讓學生交流他們已知已會的東西,我們的閱讀教學還有何意義呢?如何在他們原有的認知基礎上做進一步的提升呢?老師的教學目標定位在哪里呢?有些茫然。
在提高學生閱讀水平、提升學生語文能力方面,我們語文老師還有沒有別的招呢?值得思考。
大閱讀活動的心得體會 篇5
“書籍是人類的進步階梯”,讀書可以讓我們獲取更多的知識,陶冶情操,給我們一種美的享受!它能夠使我們的思維更加開闊,使我們的心胸更加寬廣。它能提高一個人的素質,增加一個人的內涵。這就是讀書的益處。我也很熱愛讀書,就像一個“啃書蟲”,貪婪地在書的世界中汲取著豐富的營養。小時候過生日的時候,媽媽給我買了幾本圖畫書,剛看到圖片就被吸引住了,于是讓媽媽念給我聽,從此我就愛上了讀書。我不斷的成長,看的書也在變化,由看圖畫書漸漸地過渡到看文學書。我喜歡看故事書和童話書。它們的封面設計的很漂亮,內容不僅吸引人,而且還很新穎。這些書我都看得如癡如醉:《綠野仙蹤》里的多蘿茜被西方女巫虐待時,我咬牙切齒,憤憤地想:真討厭,要是我知道惡女巫怕什么,我早就把她殺了。當我看到多蘿茜他們把西方女巫殺列的時候,我高興不已,從凳子上一蹦三尺高,雙手擺了一個“YEAH”的動作,嘴里還喊:“萬歲,太棒了,剛才真把我嚇壞了。”讓我常常和故事中的人物一起高興、傷心、激動、生氣、憂愁……只要一捧上書,就像中了魔法一樣,愛不釋手,眼睛再也離不開書了。漸漸地,家里的書已經不能使我滿足了,放學以后我背著書包就往圖書館跑,一看就是半個小時,要不是媽媽再三催促下,我還真忘了回家,忘了寫作業。我現在看書已經到了非常癡迷的程度了,上廁所的時候身上帶一本書,可是一看上書就把其他的事拋在腦后了,過了半個鐘頭,媽媽在外面喊:“是掉在廁所里了嗎?我來拉你一把吧!”我聽了渾身冒冷汗,連說:“誰掉廁所里了呀,我是大號,有些上火,排便不太順。”說完,我就追假裝嗯了一聲,就繼續看書了,等看完幾章之后才依依不舍地把書藏在衣服里,躡手躡腳的走出了衛生間。功夫不負有心人,讀書讓我思維擴展,而且還總結了一條經驗:讀書只要從不同的角度反復的讀,就會常讀常新,百讀不厭。讀書百遍,其意自現。每讀一遍書,我們都會收獲與上一次不同的體驗,有新的發現。
我喜歡閱讀,書是我的好朋友,是知識的海洋、快樂的源泉。星期天,我讀了《丑小鴨》這本書。這本書使我懂得了一個道理:不要輕易懷疑自己、否定自己,要在成長過程中勇敢地面對困難,接受挑戰,相信自己會變的'更優秀!同學們,讓我們養成閱讀的好習慣,一生都與好書相伴。
大閱讀活動的心得體會 篇6
一、經驗成效
(一)結合我校第三屆讀書節活動,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讀書閱讀習慣、提升了修養。學校通過各項讀書活動,使每個學生“讀好書,凈化心靈,啟迪人生”。讓他們通過讀書反省自我、提升自我,成為一個有修養的人。
(二)進一步促進了“書香校園”的建設和校風、學風的進一步轉變 通過創設書香校園,學校的文化氛圍更加濃厚,校園更美了,充滿了書香氣息。
(三)促進了教師的廣泛閱讀興趣,并通過撰寫讀書筆記,讓教師的思想得以錘煉。
(四)通過課外閱讀活動,培養了學生的讀書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寫作水平,激發了學生寫作興趣。讀書日記、日記的書寫促進了學生們的身心發展,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營造了書香班級的良好氛圍。
二、不足方面
(一)學生閱讀量差距很大,如何以多帶少是下學期要改進的。
(二)良好讀書習慣的養成離不開家庭的影響,而本學期發動家長這一方面的工作做的還不夠。
(三)閱讀工作的推進,不能只局限于書本,很有必要將學生開外知識獲得的途徑繼續延伸,家庭、網絡等方面和平臺還要更加完善的利用起來。
三、努力的方向
我們都知道,書都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讀書可以讓人從中學習到很多的知識,還有很多書是教我們做人的道理呢。很多書籍都是由那些很有學問的人寫的,很多書也都是他們智慧的結晶,我們看這些書,可以學習到這些人的智慧成果。所以讀了書的人會顯得很有修養,讀了書的人能夠給我們的國家和社會做出很大的貢獻。讀書永遠是人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讀書活動將是一種催化劑。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讓學生在讀書過程中學會熱愛學習。
大閱讀活動的心得體會 篇7
在今天陽光明媚的日子里,我讀完了一本叫《閃閃的紅星》的書。
打開扉頁寫著:“曾經是一代人精神成長的養分;曾經是一代人的強力鈣片;也是一代人沉入歷史走向未來的橋梁和小船……于是我懷著強烈的好奇心讀了下去。
那一年,潘冬子七歲。當我們在他這個年紀的時候,我們都依偎在父母的懷里。另一方面,冬子生活在那個火熱的革命時代。他了解到白狗是壞人,紅軍是好人。
父親隨部隊搬家,母親英勇犧牲掩護戰友。小冬子幼小的心靈充滿了對白狗和黃狗的憤怒。但他還年輕。在黯淡的黑夜里,父親留下的八角帽上的紅色五角星溫暖了冬子幼小的心靈,照亮了他在殘酷斗爭中逐漸走向成熟的成長之路,堅定了他父親會回來,紅軍會勝利的信念。
看的時候咬牙切齒,對這些黃狗白狗充滿仇恨;看完之后,我對冬子印象深刻,思緒起伏不定。
當時離我們太遠了。抬頭,低頭,凝視。我認為我們祖國的一切都是如此美麗和豐富。我們強大的祖國怎么會有如此悲慘、滿目瘡痍的歷史?啊!我明白:是戰士們的鮮血換來了今天的和平時代;是戰士們冒著生命危險,與敵人浴血奮戰,換來了美麗的祖國;是軍人堅強不屈的脊梁和愛國之心。讓我們在白雪皚皚的教室里快樂地學習,讓學生們在綠色的草地上自由玩耍。
痛苦的歷史讓我想起來之不易的平靜生活,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我看著藍天,看著天空中飛翔的鳥兒,我哭了。感動,感激,像洪水一樣席卷我。
冬子的故事將照亮我前進的步伐!
大閱讀活動的心得體會 篇8
今年寒假,我看的書也不少,但我最難以忘懷的,就是這本《閃閃的紅星》。
這本書主要講了:在江西柳溪村,年僅七歲的潘冬子一心要參加紅軍。冬子的爸爸是紅軍隊員,奔赴在抗戰前線在臨行前,送紅冬子一顆閃閃的紅星。之后,冬子母親英勇犧牲后,冬子冒險獨自尋找游擊隊,并與敵人巧妙周旋,最終成為了一名紅軍戰士。
看了這本書,我不僅對冬子只身一人尋找游擊隊而感到敬佩,但我更感受到當時地主仗著自己有錢有勢,欺壓老百姓的社會的殘忍。為什么那些地主可以隨便坑害百姓而又不用受法律的追究呢?這是因為那些大土豪已經用錢買通了局長,他們才能夠為所欲為,才使一些老百姓組成了紅軍,開始了革命。這更突出了當時社會的黑暗。
而冬子獨自一人尋找游擊隊,實在勇敢,而且游擊隊在延安,這個距離也不亞于紅軍長征的路程,冬子正是靠著堅持不懈的決心,才找到游擊隊伍。而現在,有些人一點耐心也沒有。比如一個人拼拼圖,拼到一半,又不拼了,搭積木搭到一半就不搭了,像這樣沒耐心的人,又怎么能堅持不懈呢?所以,今后,我們不管做什么事情,不管成與敗都要去試,去博一把,要做到堅持不懈。
做為一個學生,從書中學到的知識跟道理,我一定會把它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