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習俗心得體會800字左右(精選10篇)
過年習俗心得體會800字左右 篇1
我的家鄉在渦陽,都說:“老子故里,道德之鄉。”如果你來到這里,也會覺得名副其實。家鄉春節的風俗也是非常豐富多彩的。
我家鄉的大年三十別有一番風趣。大年三十的時候,我們一家是非常清閑的,媽媽就去菜市場采購年貨,我呢也是在家里待著。等了許久后,媽媽回來了,買了那么多東西。晚上,開始包餃子了,我迫不及待地洗了手,然后就幫媽媽包餃子了,包好餃子后,我們便把包好的餃子先拿出一部分吃,再把那一大部分放進冰箱里。
吃過飯后,媽媽帶我去紫光公園看燈展了。我也非常的興奮。到了紫光公園,我看到那里人山人海,各種各樣的花燈使我眼花繚亂。它們的顏色也是五彩繽紛。每一個花燈的樣子都是栩栩如生,在那里玩了一會就要回家了,我戀戀不舍地和那漂亮的花燈告了別。
大年初一時,我很早起了床,吃過早飯后,就可以要壓歲錢了。媽媽坐在板凳上,我給媽媽磕了頭拿到了壓歲錢。媽媽樂呵呵的,我的心里也是美滋滋的,因為我家親戚很多,所以到了親戚家里又拿到了許多壓歲錢,我也很開心,有那么多壓歲錢,我可以成為一個“小富翁”了。
正月十五時,是要吃元宵的,我們全家坐在電視旁,吃著元宵看著元宵晚會,全家人團團圓圓的,我也特別開心的。過了元宵節,春節才結束。
家鄉的春節可真熱鬧,習俗也非常非常有趣豐富。因為現在的民俗、風俗逐漸被淡忘,所以我們這一代人要記憶和傳承,不能讓民風習俗失傳。
過年習俗心得體會800字左右 篇2
在一年的節日之中,我覺得春節是最快樂的,因為過春節可以吃團圓飯、逛廟會、放煙花、看春晚。春節令我最開心最難忘的就是燃放煙花。可惜在城市里過春節,不允許燃放煙花。
我六歲那年和媽媽一起去外婆家過春節。外婆家在四川的一個鄉鎮上,那里可以燃放煙花。剛到達外婆家,我就纏著舅舅到街市買了許多煙花。
午飯后,外公陪著我和哥哥姐姐一起放鞭炮。看著外公用打火機點燃引線時,我的心幾乎停止了跳動。一秒過去了,兩秒過去了,已經過去十秒怎么還沒有爆炸?我正疑惑著,突然傳來了轟隆隆的巨響。我一看,這些炸開的爆竹像一架不停開火的機槍,發出一道道刺眼的火光。
放完鞭炮后,我和哥哥姐姐就開始玩我們自制的“手榴彈”。它的制作方法很簡單,就是將玉米棒挖一個小洞,然后把一顆摔炮放在小洞里,再把玉米棒往地上扔,玉米棒就爆炸了,發出巨大的響聲。當然,這種手榴彈的殺傷力很小,比較安全,大人也不阻止,我們玩得不亦樂乎。
到了晚上,我們開始放煙花了。我們把煙花點燃后,先是見到一束火光從煙花頭上沖了出來。然后天空就變成了一個大花園,各種煙花像一朵朵漂亮的花兒,在空中組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那流光溢彩四散開來,把夜空裝點得如此燦爛奪目。我沉浸在了這個美好的夜晚。
那真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春節,雖然已經過去四年了,那些燃放煙花的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我希望下一個春節快點到來。
過年習俗心得體會800字左右 篇3
“春節”是中國一個十分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春節期間,全國是上下舉國歡慶,處處洋溢著歡樂和諧的氣氛。
佛山的春節一般在農歷的二十幾就開始了。主要的活動包括逛花街,辦年貨等。佛山人喜愛逛花街,久而久之,這便成了佛山人過春節必不可少的活動。因此,按歷代習俗,都會舉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這句是廣東話。佛山人會在農歷二十八的時候把家里的每一個角落打掃得干干凈凈。把這一年不好的東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來臨。年前,佛山人還會開油鍋、蒸年糕。開油鍋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來年的日子像只油鍋,油油潤潤,富富足足。佛山人還愛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這一天,孩子們都會到處燃放煙花。不僅如此,大家還會忙于做年夜飯。佛山人對年夜飯的菜色十分講究,既要美味可口,還要好意頭。一般的年夜飯都會有雞,俗話說“無雞不成宴”,所以,雞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應景的菜,例如:魚,代表年年有余;發菜,代表發財;蠔豉,代表好事……吃過晚飯,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點,人氣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會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過午飯后,佛山人會到公園去看表演或到親友家去拜年。拜年時,不論帶了多少禮物都不能是單數,因為俗話說“好事成雙”。進了門,首先要對象說不同的祝福語。對老人要說“新春如意”,“壽比南山”;對有工作的人說“工作順利”,“新年進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聽的莫過于“新年大賺”,“發財利市”了。拜年時,長輩會將事先準備好的利是給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帶給他們。
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在佛山,有這么一個俗語“行通濟,無蔽翳”。這意味著在正月十五那一天,人們都會拿著行運風車和與“生財”同音的生菜走通濟橋,祈求身體健康、財運亨通。除此之外,這一天還要吃湯圓,寓意和和美美,團團圓圓。
過年習俗心得體會800字左右 篇4
春節,是我國一年當中最熱鬧,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節日。早早的,街上“展覽”的對子、“福”字、窗花、糖果等年貨給我帶來了一絲絲“年味”。
從臘月二十三“祭灶官”吃芝麻糖開始,大家就開始準備過年了。這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我們小孩饞的總想先嘗嘗又酥又甜的芝麻糖。可是總要等到奶奶先到廚房的灶王爺前祭祀一翻,才能吃到喲。據說,這樣灶王爺才能上天言好事。
臘月二十四,家家戶戶掃房子。媽媽要早早的把屋子收拾干靜,這是為了新年有一個新氣象。過了二十四大人們忙著殺魚、肫肉、蒸花饃,準備年貨。
每當二十九,家家戶戶都紛紛上街購買對聯,有雅興者自己也鋪紙潑墨揮春,將宅子里里外外的門戶裝點一新。春聯也叫門對、對聯、對子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春聯真正普及始于明代,與朱元璋的提倡有關。有一年朱元璋準備過年時,下令每家門上都要貼一副春聯,以示慶賀。原來春聯題寫在桃木板上,后來改寫在紙上。桃木的顏色是紅的,紅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聯大都用紅紙書寫。
到了大年三十,此起彼伏的鞭炮聲把節日的氣氛裝點的更加濃厚。吃過午飯后,端出香噴噴的肉餡,一家人就包起了餃子,男同志搟皮、小孩們當運輸員,媽媽們就負責制作精美的水餃。奶奶還要在餃子里放進硬幣,看誰最有福氣。當一盤盤挺著肚子的水餃端上桌時,大家找到自己滿意的餃子,張口就咬,希望自己能走好運。最后,那個帶有福氣的餃子還是被爸爸吃掉了。
除夕,家家戶戶吃的都是餃子,我們早早的吃晚飯,守在電視前看春晚,也是“守歲”。
初一到初六這幾天,就是我們小孩子“掙錢”的時機。天天不是呆在爺爺家,就是泡在姥姥家,用媽媽的話說,就是“整天不著家”,但我們仍然樂呵呵的東跑西竄。
我們這的春節一般到“二月二,龍抬頭”的時候才告一段落。雖然濮陽不算大城市,但是它也與許多大城市一樣,熱熱鬧鬧的迎來春節,又熱熱鬧鬧的把它送走。
過年習俗心得體會800字左右 篇5
回到老家,心里可高興了,春節習俗總會讓我吃驚不小,最普遍的就是以下四個了:吃年飯,看晚會,午夜放煙花和拜年。
大年三十,舅舅舅媽等親戚都歡聚一堂,外婆外公滿臉喜悅,開心地忙碌著。對,今天我們要吃年飯了!“噼里啪啦”,一陣鞭炮聲響起,年飯做好了!當然,吃年飯總忘不了土地爺爺,敬幾根香,擺幾碗菜和一碗飯,求土地爺爺保佑,來年豐收。接下來,便入席了。吃罷年飯,大家都坐在爐子旁邊聊天。外公外婆這時候可就忙咯!吃年飯(也可以說是團圓飯),是春節的重要習俗之一,不管是在哪兒,大家都會趕回來,和家人一起共享這美好的時刻。吃年飯時,大家總有很多話要說,說工作,說家庭,等等。吃年飯的時間是不一樣的,只要家人都到齊了,想什么時候吃都行。
晚上,就剩下自己家的人了。在看春節聯歡晚會之前,是我最期待的時候:收壓歲錢。恭喜發財,紅包拿來!大舅舅一個,小舅舅一個,外婆一個……大家都忙活完了,該坐下來休息休息了,于是,我們便團聚在一起看春節聯歡晚會。邊看邊聊,仿佛話總也說不完似的。總算熬到12點了,午夜煙花快燃放了!“轟!”一個禮炮打響了,天空頓時蒙上了一件五彩斑斕的彩衣。隨著第一個禮炮的打響,各家不約而同地放出了各種款式的煙花,每一家的屋頂上都掛上了一個美麗的帽子。放煙花的聲音震耳欲聾,五彩的煙花使我眼花繚亂。我和大舅媽跑到樓頂上觀看煙花,我興奮得直跳:“我這次苦熬到12點真是沒白費,這真是太壯觀了!”午夜放煙花,有可能是每個地方都有的習俗,有可能是我們家鄉特有的一種習俗,但都一樣,我見識到了,你們也聽說了!
這天,是初一,才剛起來,就聽見門外一陣拜年聲:“給您老拜年了啊!”“哎!來了來了,新年快樂!”“新年快樂!”這時候,外婆正忙著做早餐,外公則正忙著招呼人。“坐一下吧啊?”“不了不了。”這樣的對話總會聽見很多次。我趕緊吃完早餐和小舅舅他們出門了。小舅舅的雙胞胎女兒紫依和紫芊各提著一個袋子,每到一處袋子里的東西就會增加一點,可高興壞她們了。所謂的拜年呢,就是挨家挨戶地走動,有時候會在哪一家坐一會兒,聊聊天什么的。而小孩子就提著個袋子去拜糖。聲明一下啊,我可沒有哦!
過年習俗心得體會800字左右 篇6
春節是我們中國農歷的新年,所以過年對我們中國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節前的準備也是必不可少的。
過年了!過年了!家家戶戶忙著貼春聯,剃頭發,做年夜飯……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而且“規矩”太多了!有些習俗還很怪,無奈之下,我就去問正在貼春聯的媽媽。
我看見媽媽將“福”字倒著貼,我固然知道為什么要倒著貼,將‘福’字倒著貼是一種習俗,‘福’倒貼說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問道:“過年有什么習俗和規矩啊?”媽媽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給我談起來。
原來,以前過年還有一種放鞭炮的習俗,來源于“年獸”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只“年獸”,長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躍出海面到處作惡。有一年一個老人用放炮,穿紅衣,貼紅春聯的方法驅趕走“年獸”,這才得以平靜,此后這個方法就流傳開來。但是現在廣州禁止燃放煙花,所以我們就不再進行這個活動了。
除夕這一天對我國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天晚上,我們全家準備除舊迎新,吃團年飯。
吃年夜飯,是春節家家戶戶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年夜.豐盛的年菜擺滿一桌,全家團聚,圍坐桌旁,共吃團圓飯。人們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桌上有雞、鵝、燒肉等等,一般少不了兩樣東西,一是火鍋,一是魚。火鍋熱氣騰騰,說明紅紅火火;“魚”和“余”諧音,喻意“年年有余”。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獲太大了,知道了很多過年習俗的知識,不過我覺得有點迷信,但這又仿佛是一種樂趣,只要快樂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況這是傳統的習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啊!
過年習俗心得體會800字左右 篇7
時間過的真快,又一年過去了,這時那些形容時間的句子一股腦的涌上心頭,什么時光如流水、時光飛逝轉瞬即失,讓人感嘆不自覺中的成長。記得小時候總覺得時間過的慢,總喜歡春節來的快一些,童稚單純的心里只有玩樂,只希望自己快快長大,每一年的過去都是自己走向“大人”的一步,僅管走的有些搖擺,卻在一年年壓歲錢的歡笑中,感受著時光流逝的開心。
現在長成“大人”的'我們,對時光的流逝更多的是留戀與眷顧,回顧過去的時光,總覺得時間過的是那么快,就象小品不差錢中小沈陽說的,“眼睛一睜一閉一天過去了”,留給自己的是滿臉的滄桑和生活中零星的記憶,總覺得有太多的事情還沒有去做,有太多的事情還沒有做完。想想平時工作生活中那些被空虛和無聊占用的時間,和做事時“有的是時間,不差這一會,等一會再去做”等這些推托言詞,時間真是不等人的。
春節伊始,萬象更新是我們在春節到來時常說的一句話,也是經常在一些年度總結或年度報告會上聽到的一句話,每次聽到或想起這句話,思想便會被這句蘊含深意的詞句蕩起涌動的漣漪。
春節為我們翻開了人生中新的一頁。一個新的起端,將不再拘泥于過去的成敗。一個新的目標將由一顆承重的心和一番不懈的努力去成就。過去的經歷為我們沉積了豐富的經驗,在踏上新的征程前,我們梳理出經歷中的經驗,描繪出成長的、發展的規劃,不讓時光虛度。爾后,踏上征程沿著描繪的規跡,去感受充實,收獲成功的未來。
過年習俗心得體會800字左右 篇8
春節腳步日益臨近,大街小巷年味漸濃。進入冬季以來,國內疫情出現了多點零星散發的情況,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復雜。近日,國內多地發出倡議,提倡大家“不出省、不出市,就地過年”。
春節是中國人寓意團圓的傳統佳節,“就地過年”的倡議,讓一部分在外打拼的朋友多少有些犯難。大家期盼團圓的心情可以理解,但疫情防控工作絕不能半途而廢,為了奪取“雙勝利”,為了將來更為踏實的團圓,還需要我們將倡議化為實際行動。
疫情防控必須尊重科學。近期,多位疫情防控專家都紛紛提出了“就地過年”的倡議。張伯禮院士為我們“打破迷思”:去年國慶節期間,我國幾億人口在流動都沒有事兒,大家可能會說,春節還可以流動,但是“不行”,因為季節不同,“這個寒冷的季節,非常適合病毒生存。”鐘南山院士語重心長地叮囑我們:“國內的有一些現在已經列為中風險地區,不要去!”戴口罩、勤洗手、保持距離,才能保證“平安度過新年和春節”。曾光教授“劃重點”提醒大家:“節日期間要盡量避免去室內人多的密閉空間聚集”,有基礎慢性病的老齡人群,“不建議長途春運勞累奔波”。所有的建議提醒,都在將減少人口流動和聚集作為當前疫情防控的關鍵,大家一定要“聽得進去勸”。
每個人既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同樣也是疫情防控的共同參與者。去年除夕夜,我們的人民子弟兵、醫務工作者等“逆行者”就放棄了與家人的團圓奔赴疫情風暴中心,用感動世界的壯舉書寫下“一家不圓萬家圓,萬家圓時心亦安”的博大情懷。回望過去“極不平凡的一年”,我們之所以能夠取得全球矚目的豐碩成果,離不開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大家積極響應號召、克服個人困難、主動落實各項疫情防控舉措。今年春節,同樣需要我們慎終如始,持之以恒。
落實“就地過年”的倡議,同樣還涉及民生保障的方方面面。為了保障外來城市建設者們能夠安心“就地過年”,多地多部門已經“想在前面”拿出了一系列的保障措施。鐵路部門近期對旅客列車車票退票規定做出新調整,方便大家及時變更出行計劃。多地政府、企業、社區已經在著手跟進物資供應等“就地過年”后續保障措施,不少互聯網平臺正在著手開發“線上拜年”等應用,所有的努力都是希望讓大家在這個春節里“留得安心,過得愉快”。
隔絕疫情,不隔真情;寒冬盡頭,春暖將至。團圓是我們在春節里的熱切期盼,安康同樣也是我們對未來的美好祝愿。為了更為踏實的團圓,讓我們每個人都積極響應“就地過年”的倡議,盡可能地減少人口流動和聚集,更為扎實地做好個人疫情防護。相信有安康在前,未來團圓的美景將會更加溫暖。
過年習俗心得體會800字左右 篇9
春節作為中國人的傳統節日,是一年中最重要的團圓時刻。當前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但境外疫情持續蔓延,國內局部地區聚集性和零星散發病例不斷出現。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發生變化,今年許多群眾選擇就地過年。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做好人民群眾就地過年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20__年元旦春節期間有關工作的通知》和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做好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精神,針對因疫情防控需要就地過年群眾增加的新情況,抓緊做好各項服務保障工作。
一、就地過年有什么好處?
春節臨近,外出、返鄉人員增多,聚集性活動頻繁,疫情傳播風險進一步升高,疫情防控形勢更加嚴峻復雜。在此背景下,提倡春節假期非必要不流動,并做好廣大群眾就地過年的服務保障,對于減少節日期間疫情傳播風險,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讓人民群眾度過一個歡樂祥和、健康安全的新春佳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就地過年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當前,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廣大黨員干部要以模范行動影響和帶動廣大群眾增強信心、戰勝疫情。在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同時,要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多措并舉,織密疫情防控安。有關部門要做好人員疏導,避免出現扎堆、擁擠現象,為群眾營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最重要的是我們個人自己要做好防護,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門,不聚會。
三、就地過年要做好保供給、穩價格工作。
當前疫情防控正處于關鍵時期,疊加春節來臨消費需求旺盛,做好保供穩市工作尤為重要。有關部門要強化貨源組織,指導商貿流通企業根據今年春節消費新情況、新特點,切實加大貨源組織與調運力度。督促商貿流通企業對照行業疫情防控指南查找短板弱項,加強商品特別是冷凍食品進貨把關,進一步充實地方儲備,重點增加耐儲蔬菜儲備量,適時組織投放蔬菜、肉類等地方儲備。
四、就地過年要做好便民服務工作。
為減少疫情傳播風險,確保人民群眾度過一個歡樂祥和、健康安全的新春佳節,各地紛紛貫徹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人民群眾就地過年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以北京為例,制定《關于做好市民群眾在京過年有關工作的通知》,提出了發放消費券、免費開放市屬公園、贈送禮包、發放20G流量等一系列措施,關心關愛困難弱勢群體,鼓勵流通企業針對困難群眾、弱勢群體以及就地過年群眾實際需求,推出物美價廉的“年貨禮包”“愛心禮包”。
新春佳節即將到來,做好就地過年工作,倡議僅僅是第一步,接下來需要我們大家共同努力,才能讓疫情防控有力度更有溫度。
過年習俗心得體會800字左右 篇10
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如喜氣洋洋的春節、團圓的中秋節、祭親的清明節……但我獨情于春節,因為我可以穿漂亮的衣服,賺很多壓歲錢。
這首詩無疑是春節的最佳寫照。這意味著春天的到來,一切都會恢復,植被會改變,新的播種和收獲季節將再次開始。人們度過了寒冷的冬天,期待著春天,充滿活力的日子,自然會以一種快樂的方式迎接它的到來。
春節在中國非常隆重和重視,俗稱過節″。每個家庭都會撕下舊的春和福字,貼上新買的,這叫除舊迎新。除夕之夜,人們的手機一遍又一遍地響起。是手機新年的趨勢在當下涌動,人們收到了新年的祝福和問候。
桌上擺著一大桌美味佳肴。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年夜飯,談論過去一年的`瑣事,回憶起一點點的話語,字里行間充滿了幸福的味道。晚飯后,打開電視,享受春節聯歡晚會帶來的視覺盛宴。偶爾,我們會被素描和相聲節目中的情節對話逗樂,并不時對節目發表意見。
第一天早上,我起得很早,穿上新衣服,打扮得很好,然后走在街上,和鄰居、親戚和長輩一起慶祝新年。在路上相遇,高興地說:″過年好!壓歲錢鼓鼓地裝滿了小包,心里比吃蜜還舔。然后走親訪友,美美地吃了幾頓大餐。
正月十五過后,即使是春節結束。月亮是圓的,像一個大圓盤。放煙花!五顏六色的煙花襯托出寂靜的天空,非常美麗。我迫不及待地想開始放煙花。煙花棒不停地在我手上擺動,有時變成一條龍,蜿蜒而漂浮;有時它變成了一個美麗的花環,更像是一幅美麗的畫面。
新年播下新的希望,承載著我們的夢想!新年真好!我愛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