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管理溝通心得體會(通用3篇)
高質量管理溝通心得體會 篇1
作為未來的一名管理工作者,我們必須提高溝通的有效性,來化解不同的見解與意見,建立共識。如何提高溝通的有效性,我有以下見解。
首先,要培養一個積極主動的溝通意識。作為一個管理者如果不主動去同上級、同級、下級進行積極溝通,看到問題也聽之任之,久而久之,這個團隊必然是松散的、缺乏斗志、信息閉塞、相互抱怨、效率低下,這樣的團隊任其成員或個體是如何出色,但作為一個整體其必然是毫無戰斗力可言的。
其次,有效溝通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溝通要謙和、真誠、委婉、不厭其煩,切忌居高臨下、盛氣凌人、不耐煩。溝通其實是一種聯絡感情的重要手段,通過有效的溝通能增進雙方的信任感和親和力,對團隊凝聚力的提升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另外,溝通還是一種相互學習的有效手段,通過溝通了解彼此的理念、思路、方法等,能夠彌補個人的認識誤區和知識盲點,孔子的“三人行,必有吾師焉”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即使和比自己知識、閱歷低的人溝通也會有所收獲的。如果我們都抱著學習和謙和的心態去溝通,效果想不好都難。
再者,溝通一定要講究技巧。沒有技巧的溝通就象是沒加潤滑油的機器,很難想象會有多好的結果,沒有技巧的溝通往往會事與愿違。關于溝通技巧,我有以下心得。
一、要有自信的態度
一般經營事業相當成功的人士,他們不隨波逐流或唯唯諾諾,有自己的想法與作風,但卻很少對別人吼叫、謾罵,甚至連爭辯都極為罕見。他們對自己了解相當清楚,并且肯定自己,他們的共同點是自信,日子過得很開心,有自信的人常常是最會溝通的人。
二、體諒他人的行為
所謂體諒是指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并且體會對方的感受與需要。在管理工作過程中,當我們想對他人表示體諒與關心,惟有我們自己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由于我們的了解與尊重,對方也相對體諒你的立場與好意,因而做出積極而合適的回應。
三、適當地提示對方
產生矛盾與誤會的原因,如果出自于對方的健忘,我們的提示正可使對方信守承諾;反之若是對方有意食言,提示就代表我們并未忘記事情,并且希望對方信守諾言。
四、有效地直接告訴對方
一位知名的談判專家分享他成功的談判經驗時說過:“我在各個國際商談場合中,時常會以‘我覺得(說出自己的感受)、‘我希望(說出自己的要求或期望)為開端,結果常會令人極為滿意。”其實,這種行為就是直言無諱地告訴對方我們的要求與感受,若能有效地直接告訴你所想要表達的對象,將會有效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人際網絡。但要記住“三不談":時間不恰當不談;氣氛不恰當不談;對象不恰當不談。
五、善用詢問與傾聽
詢問與傾聽的行為,是用來控制自己,讓自己不要為了維護權力而侵犯他人。尤其是在對方行為退縮,默不作聲或欲言又止的時候,可用詢問行為引出對方真正的想法,了解對方的立場以及對方的需求、愿望、意見與感受,并且運用積極傾聽的方式,來誘導對方發表意見,進而對自己產生好感。我以前就不善于傾聽別人的講話,總是打斷別人,因為我這人沒耐心。后來朋友有事也很少跟我說,我就感覺被朋友冷落了,心里很不好受。有人幫我指出這個缺點,我才明白,傾聽別人講話是不能走神,要一直等對方說完,而且要看著對方的眼睛,表示你的認真與尊重。一位優秀的溝通好手,絕對善于詢問以及積極傾聽他人的意見與感受。
最后,溝通一定要先解決心情再進行溝通。試想如果一個人是帶著很強的情緒去進行溝通其結果會是怎樣?答案是不言而喻的。所以,在有矛盾沖突的情況下,一定要先安撫溝通對象的情緒,只有在心平氣和的狀態下溝通才會有效果。
高質量管理溝通心得體會 篇2
通過對《全面質量管理》一書的學習,使我對全面質量管理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讓我學到了很多相關知識,通過學習使我更清醒的認識到全面質量管理在我國推廣30多年來所起到的巨大作用,但也使我認識到全面質量管理在我國出現的重形式而輕實效的現象。現把學到的知識做如下總結:
針對我國企業全面質量管理的實踐,我國質量專家提出了“三全一多樣”的觀點: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全員的質量管理、全組織的質量管理、多方法的質量管理。這些對全面質量管理起到了重要的指導作用,與質量管理八項原則基本上是一致的,都詮釋了全面質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基本的思想理論觀點和方法可簡單歸納如下:“四個第一”,即質量第一、用戶第一、適用性第一、長遠利益第一。“四種觀點”,即預防、改進、管理因素為主,綜合治理的觀點;一切用事實和數據說話的觀點;下道工序是用戶,過程控制一次成功的觀點;用最經濟的方法為用戶提供滿意的產品和服務的觀點。“四大支柱”,即PDCA循環科學工作程序、QC小組活動、標準化和質量教育培訓工作。
全面質量管理是改善職工素質和企業素質,以達到提高質量、降低消耗和增加效益為目的。質量管理已成為涉及全組織、各層次、多職能活動的一個復雜系統,每一項活動的缺失或不協調都可能使鏈條斷裂,局部的最優也可能讓組織付出很高的代價而對組織的整體績效造成影響。
所以在體系中的五大要素中:人、機、料、法、環中有一項做的不好將對企業造成很大的影響。
從市場調查、研究開發、設計、生產準備、采購、生產制造、包裝、檢驗、貯存、運輸、銷售、為用戶服務等全過程等都離不開人,所以企業中的每一名員工,應該清楚地認識和理解自己在體系中所處的位置和職能,并且定期進行教育和培訓。新員工更應該加強這方面的培訓和教育,保證人才培養的連續性,21世紀的今天教育和培訓是現代企業最有意義的投資。有了優秀的人才,推動全員參與將更有實際意義,對全過程進行質量控制與管理。以人為本,充分調動各級人員的積極性。只有全體員工的充分參與,才能使他們的才干為企業帶來收益,才能夠真正實現對企業全過程進行質量控制與管理。
作為生產產品的工廠,我們在實施全面質量管理時,要求做到防檢結合,以防為主,重在提高。要把管理重點從產品質量的事后檢驗轉移到對生產流程的質量控制。
作為一名在車間工作的職工,接觸最多的是產品的生產過程,而影響生產過程的主要因素就是工藝,工藝的水平的高與低直接影響產品質量。工藝是用來指導生產的,目前工廠的工藝還有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尤其是新產品,有很多零件是急需的,但是只有圖紙,沒有工藝文件就下發到生產車間生產,給零件加工帶來很大的困難。工廠經過幾年又好又快的發展已經取得了驚人的成績,在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更應該看到自身的不足,堅持不斷地改進。計劃經濟的時代已經過去,國企的優勢已經不存在,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這些。推動全員參與,對全過程進行質量控制與管理。以人為本,充分調動各級人員的積極性,為工廠的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TQM是一種永遠不能滿足的承諾,“非常好”還是不夠,質量總能得到改進,“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企業持續不斷地改進產品或服務的質量和可靠性,確保企業獲取更大的競爭優勢。
高質量管理溝通心得體會 篇3
質量管理是一個不斷學習和改進的過程。隨著市場的變化和技術的更新,我們需要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質量管理理念和方法,以適應不斷變化的需求。同時,我們也要勇于面對問題,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從錯誤中汲取教訓,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提升質量管理的水平,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