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心得交流稿(精選8篇)
教學心得交流稿 篇1
在教學小學一年級數學“連加、連減”時,教師可以大膽地把教材中的兩個例題稍作變動,把它們設計成學生熟悉的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使學生更容易地掌握.
在教學例題后,教師可以安排這樣一個環節:讓全班學生分四大組討論,每組創設一個情境,再讓學生根據內容列出連加(或連減).
表演形式:一人敘述,幾人表演.
第一組:有10只小鳥,先飛走了3只,又飛走了2只,現在有幾只?
第二組:草地上有4只小兔,跑來了1只,有跑來了3只,現在一共有多少只?
第三組:河邊有8只螃蟹,爬走了2只,又爬走了4只,還有幾只?
第四組:草地上有7只小雞,走掉2只,又走掉1只,草地上還有多少只?
小朋友們表演得十分精彩,大家學得非常有勁.這樣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鞏固了知識,又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教學心得交流稿 篇2
一個學期結束了,本學期我帶的是一年級政治,在教學過程中,我有許多感想,特別是在政治教學上感想頗深。
首先,我感到與學生們在一起學習和生活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剛進校的一年級學生好奇心特別強,喜歡問許多問題,在與學生一起解決了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后,會使我們內心有一種成就感,和教書育人的一種使命感。
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我感到學生特別喜歡輕松的游戲式教學方法,每當我使用這樣的教學方法的時候,學生的學習興趣都特別的濃厚,而且始終保持著高度的學習興趣。這樣取得的教學效果會是平時的好幾倍。因此我在不斷地努力多增加一些有趣的能提起學生興趣的教學內容。
最后,我覺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應該多展示學生的能力,不要怕影響進度。這樣會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空前的高漲,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教書育人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也是一件非常繁瑣的事情,要使學生健康快樂地學到知識,我們教師就必須充滿耐心、信心和崇高的事業心,去從事我們偉大的教育工作。
教學心得交流稿 篇3
利用業余時間,我認真學習了李曉程老師關于《研究學習與品德課程教學的整合》的講座,加深了我對品德課程教學的理解,受益匪淺。
品德課程教學最大的改革是把學生良好品德、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培養目標切切實實地放在兒童的生活中去培養。真正體現“以人為本,以生為本”的發展性戰略計劃,強調了在課堂教學中,應加強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引導學生自主性學習,教師要善于抓住教學中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問題,讓學習在自主探究中有所感知,在感知中能夠自悟,在自悟中明理篤行。
其次通過學習,覺得課程真正是從學生出發,以學生發展為本,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主要題材,足以體現了新課標在改編教材時貫徹落實了“以人為本”的精髓,重視學生的生活,力求讓學生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改變傳統的思想品德、行為規范生硬強化的培養。
總之,新課程堅持正確的思想導向和價值引領,強調與生活實際與其他課程的聯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為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礎。
教學心得交流稿 篇4
隨著期末考試的臨近,孩子們每天都處于緊張忙碌的復習階段,如何能讓孩子們的復習切實有效,我在網絡上查找了很多期末復習的相關資料,經過綜合、試練也算找出了幾條切實可行的方法:
一、單元分解,復習鞏固。
隨著所學知識增加,學生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遺忘的現象,逐個單元分解,突出單元重點詞匯和句型,反復練習,鞏固并加深印象。減少因基礎不牢而失分的現象。
二、類型題專練。
對考試所出現的類型題,進行綜合,針對以往失分較多的類型題進行專項訓練,如單項選擇,連詞成句,句型轉換等,在練習中掌握規律,并根據規律在題中運用,達到孰能生巧。
三、錯題梳理。
梳理以往訓練時出現的錯誤有效地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失誤和失分。在總結中,爭取記住自己犯過的錯誤,保證再次碰到類似的問題時不再出錯。
雖然這三條不多,但是,真正實施起來卻難上了很多,學生素質不同,我會在復習過程中,多教一些做題經驗和方式方法,單詞記憶和作文的能力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在日后我會多在單詞記憶和作文訓練中多下功夫。
教學心得交流稿 篇5
一場疫情,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改變。從教二十余年,還是第一次用這樣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從最初學習錄制“知識膠囊”、了解運用“希沃白板”直播的新奇到線上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的不斷嘗試、不斷摸索,我們在形勢之下,也學會了不少新技能。其中滋味,真的是只有深入一線教學的老師才能真切地感受到,那是別樣的辛苦,別樣的收獲。
一、常規工作不松懈。雖說是線上教學,但老師們依然是遵守時間,輪流坐班,提前安排好學習的內容,并提前發布直播課鏈接或其他教學視頻,以保證不同的學生群體享有優質的教學資源,從而保持同步學習。教師跟學生同步聽課,針對授課內容布置相關的練習。學習作業提交后,及時批改,并微信留言或用微信電話與學生溝通。根據學生出現的疑難問題,利用“騰訊會議”或微信“上課直播”、“知識膠囊”再重新講解鞏固。即使是雙休時間,也提醒孩子們注意整理和復習。
二、“分層”督導顯實效。由于學生們的學習能力與學習成績參差不齊,而且各自家庭的教育理念與管理不同,所以,我們主要采取“分層”督導。對于優生、學習習慣較好的學生,我們通過與家長聯系、溝通,除了完成相同的作業任務之外,再讓他們做一些提升能力的題,精選題型,控制題量;對于中等生,也主要采用鼓勵的方式,及時肯定他們的進步,然后針對作業中出現的問題給予指導,請家長督促他們做一些相關的練習。最讓人頭疼的是“學困生”,我們把這樣的學生群體重新組建了一個小群,他們中間有的是學習的積極性差,有的是基礎差。小群建立后,直接針對性地集中批改他們的作業,輔導他們,只有把基礎知識夯實,才有提升能力的空間。分層督導能避免打亂仗,讓教學效果更顯著,但無形之中加重了老師的工作量。
三、加強合作促發展。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可以走得更遠。線上教學也需要教研組的力量,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盲區和短板,而集體研討,可以集思廣益,相互取長補短。再加上六年級語文使用的是新教材,老師們經常通過微信視頻會議進行探討,這樣更有利于把握教材的重難點。我們就是在這樣一次一次的相互交流中,才慢慢學會了使用微信里面的一些小程序。直播課之前,我們會先互相聽聽,提提建議支支招,經過雕琢、改進后的直播總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成績是教學效果的試金石。從第四周單元檢測反饋的情況,綜合平時的作業質量,我們認為線上教學還是比較成功有效的,絕大多數學生都能在家長的督導與老師們的引領下認真學習,逐一落實,孩子們成績的取得與家長和老師們辛苦的付出是分不開的。
我們始終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在線上教學的日常中,我們是忙碌的,尤其長時間地盯著手機或電腦屏幕批改作業導致很多教師頸椎病發、視力下降。但為了托起“明天的太陽”,大家雖苦尤甘,后續的線上教學,我們依然會立足崗位,盡職盡責,揚長避短,繼續加強與家長、學生之間的聯系,努力做到線上教學不打折!
教學心得交流稿 篇6
上周六聽了實驗小學xx老師的關于“教學反思與教育智慧提升”的報告,收獲頗豐。
于老師首先從一個互動話題開始,問道:成功等于什么?他給出兩個選項欲念和方法。于老師通過于教師間的互動,對這一問題作出解釋。他指出,足夠強烈的內心欲望,會推動無限的可能性。使我感受到欲望對于成功的重要性。在日常教學中,我們每天都應寫教學反思,這樣就會產生“欲念”,久而久之我們就會踏上成功的大門。于老師的講解是我認識到:如果把反思當成一種負擔,一種壓力,那么,在反思面前我們就會熟手無策。所以,我們要把教學反思當做走向成功的助力。
通過運動報告,我領悟到:我們是教育工作者,豐富的教學經驗是我們的財富。在教學中我們要做到五字標準:得、失、疑、特、靈。報告中,于老師為我們提供了許多典型事例,我熟記于心的有以下兩例:一是斷繩妙用,跳繩運動是小學生體育課中得必須內容,于老師通過在現實生活中積累的經驗,充分發揮想象,對協調性差的學生通過斷繩來改善他們的協調性,最終使學生學會跳繩,改善了協調性。這一案例告訴我們在日常教學中要更多的發散思維,充分利用教育資源進行教學,易于發現日程生活融于教學,做到一箭雙贏功效。二是在體育課堂中,學生在跑步中相撞,撞到昏厥引發的思考。告訴我們在教學中,跑步要分道進行,出現問題要及時與領導與學生家長溝通,并要及時去醫院救治。這樣就會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矛盾產生,同時,我們還要和學生家長及醫院做好聯系為學生建立健康檔案。
報告中,在講到教學反思中,有這么一段話深深的吸引了我:“寫課后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的追求,已有所得,及時記下,優化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只有深深領悟這段話,那么我們離成功的表就會更近。于老師在報告中重點談了如何寫教育論文,他總結了寫文章的四字法則:“小、實、新、巧”做到以上四點就可以了。我們可以向中國學校體育游戲類刊物投稿,將本地特色游戲寫成文章進行投稿,這樣比較容易發表。
講到寫文章的兩點模式:一是問題模式。包括:(1)提出問題(2)解決問題(3)最后效果。寫文章只要包括以上三點那么這篇文章就是問題模式的文章。二是案例模式。包括(1)背景(2)細節(3)主題(4)結果四步。通過案例來寫成描述性文章。報告最后,于老師講到人的成長過程包括:學習、實踐、反思。與此同時給我們提出五點走向成功的標準:(1)能不能想的到(2)能不能做出來(3)能不能寫出來(4)能不能持續下去(5)能不能不斷地超越自我。我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了,我們的文章也就會源源不斷的發表了。
教學心得交流稿 篇7
目前,廣大老師都在進行線上教學,但是線上教學的最大弊端就是老師們無法很好地監管學生。因為老師與學生不在同一空間,我們看不見、摸不著他們,我們的肢體語言、教鞭......不起作用了。
這正是我沒用“管理”一詞而用“引誘”的原因。我們不能像在校一樣,我們得另辟蹊徑了。
要把學生吸引到學習上來,必須滿足以下幾個條件:
1.
線上教學內容、方式等要讓學生感到容易
2.
我采取了分層教學,每一次課我都安排的有基本教學任務和提高教學任務。每一次課都先發單詞教學視頻(我是小河鎮朱市第一初級中學的九年級英語教師),要求不會認讀的學生使用,學生自主復習某一單元后我發基本作業(通過WPS的金山文檔協作,既然是協作,誰在參與誰沒有參與我都看得一清二楚...之前,在我的幫助下所有學生在手機或電腦上安裝了WPS Office,并且教會了他們如何播放課件、閱讀文檔等),接著可根據情況隨時發起金山會議,然后基礎差的學生即可落實基本教學任務,而我們的基礎好的學生又主動去完成我的提高教學任務了,,,,,,感到容易,學生就愿意去學,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
二.線上教學內容、方式等要讓學生感到有趣
我在上課過程中應用了有聲有色、圖文并茂的課件、word文檔、PDF文檔;并且識記、筆頭練習、講授、聽力練習等多種教學內容相結合,讓學生自始至終不會感到枯燥、無聊;與學生在班級學習微信群里的聊天也用搜狗輸入法的自帶表情動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三.線上教學一次課結束后要讓學生有成就感
我們九年級目前進行的是一輪復習。在第一次線上教學課堂中我就讓學生每人準備一本系統復習筆記本,將每次課后的收獲(遺忘的單詞、詞組、語法;教學后的反思等)記錄下來并且拍發給我看,我也會對每一個學生做出評價(以肯定、鼓勵為主,以交作業小程序自動生成優秀海報的形式等),并且定期對學生做出階段性評價(我以學校名義給學生頒發獎狀)。學生有了收獲感、成就感,學習勁頭就更足了!
四.線上教學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的關愛在上課前經常問問學生體溫是否正常,課間提醒學生做一做全身放松,遠眺以保護眼睛視力等。教學十分地用心,作業批改盡可能不放過學生的一處錯誤,批改到位...學生從中感受到老師的關愛,自然把心用到學習上來。
教學心得交流稿 篇8
很榮幸能有機會去江蘇南通學習。都說全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教育看南通。而我,一名普通的長春教師,能有這樣的機會真的應該感謝于校長。唯一感到有點遺憾的是學習的時間太短。希望能有機會再去。
這次學習,是參加南通師范二附小的一個“國際交流”活動。一共聽了三節課,還參觀了他們的童話樓、科技樓、大課間活動真是受益匪淺。特別是這次有機會見到全國名師李吉林老師,雖以年過七旬,但李老師看起來精神的很。通過這次聽課和參觀感覺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收獲:
第一,這里的環境對我啟發很大。就說童話樓吧,真給人一種進入童話王國的感覺,連我這樣的成年人都被深深的吸引了,有一種想看童話的沖動更何況是小學生呢?參觀的同時,我就在想,為什么我們的圖書室不能布置成這樣呢?把所有圖書分類擺放,所有教師根據書的種類進行布置,那對學生的讀書興趣將產生怎樣的促動啊!還需要我們去反復強調讀書的重要性嗎?興趣一旦產生力量,那將是任何外在努力都無法比擬的。
第二,這里的課堂真是達到了返璞歸真的境界。授課教師并沒有任何過分的、華麗的課堂布置,課件也并不十分深奧,甚至服飾都很普通,明顯沒有刻意去打扮。所有的一切都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一切的準備都圍繞一個中心“學生”這樣的課堂效果能不好嗎?同時這也與現在的很多公開課、展示課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雖沒有炫彩奪目的課件、沒有大段大段的“小組討論”但誰又能說這樣的可不夠精彩呢?這也許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吧?
總之這次南通之行雖辛苦,卻收獲頗豐。真希望還有機會走進南通的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