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片機實訓的心得體會(精選9篇)
單片機實訓的心得體會 篇1
這世界似乎總是很喜歡和人開著玩笑,原本對電子方面并不是很感興趣的我在大學里卻選擇了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這一個對自己來說相對陌生的專業,開始慢慢接觸各種各樣電子方面的知識,開始慢慢的了解它。
單片機課程是我們專業十分重要的課程,單片機方面的很多知識都應用在電子信息中,因此努力學好單片機成為了自己的一個主要的任務。單片機比專用處理器更適合應用于嵌入式系統,因此它得到了最多的應用。事實上單片機是世界上數量最多的計算機。現代人類生活中所用的幾乎每件電子和機械產品中都會集成有單片機。手機、電話、計算器、家用電器、電子玩具、掌上電腦以及鼠標等電腦配件中都配有1-2部單片機。而個人電腦中也會有為數不少的單片機在工作。汽車上一般配備40多部單片機,復雜的工業控制系統上甚至可能有數百臺單片機在同時工作!單片機的數量不僅遠超過pc機和其他計算的綜合,甚至比人類的數量還要多。因此如果自己能夠很好的掌握單片機方面的有關知識,對于自己將來的發展有十分大的`幫助,因此我開始了自己的單片機學習之路。
剛開始接觸單片機是陌生的,里面的很多指令往往讓自己感到厭煩,面對一些冗長的匯編程序,往往不用看到最后就已經失去興趣了,甚至瞌睡連綿了,自己也很難想像一些小小的單片機竟然在自己的生活中發揮著那么多的作用。似乎起初學習的記憶往往是那么的苦澀,把書翻閱了幾遍幾乎沒有什么感覺,雖然開始了解單片機編程的一些指令,但對于如何編寫單片機相關的程序仍然沒有任何眉目。自己請教很多師兄和老師都告訴自己對于單片機的學習一定要手腦并用,只是看書并不能很好的掌握它,因此我選擇了在實驗中去練習一些書本上簡單的程序,慢慢的開始對單片機產生了些好感。漸漸的我發現通過在實驗中演練所學的單片機程序,并且自己嘗試著編寫單片機程序,能夠很好的掌握單片機方面的知識,只有很好掌握了基礎的知識才能幫助自己進行進一步的單片機研發,幫助自己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有更好的發展。
雖然起初的單片機學習是清澀的,但只要堅定自己學習的信心,再付之以持之以恒的努力,我相信自己能夠進一步加深對單片機的了解,在單片機的學習道路上走的更遠!
單片機實訓的心得體會 篇2
學習單片機這門課程(教學中選用inter公司的mcs—51),要掌握單片機指令系統中匯編語言各種基本語句的意義及匯編語言程序設計的基本知識和方法,以及單片機與其他設備相連接的輸入輸出中斷等接口技術。使學生從硬件軟件的結合上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動手能力,從而全面掌握單片機的應用。
實驗教學的全過程包括認識、基礎、綜合3個階段。以往的單片機實驗是進行軟件的編制和調試,與實際應用中的硬件電路相脫節。使學生缺乏硬件設計及調試分析能力,對單片機如何構成一個單片機最小應用系統,缺乏認識。發布的單片機實驗板,經過計算機連接仿真器在實驗板上把硬件和軟件結合起來一起調試,
軟件的修改也十分方便,軟件和硬件調試都經過后,把程序固化在eprom當中,插上8051單片機構成一個完整的單片機應用系統。
由于單片機體積小、成本低、使用方便,所以被廣泛地應用于儀器儀表、現場數據的采集和控制,但單片機存儲量有限,數據處理能力差,不利于數據信息的保存和處理,在那里利用單片機的串行口和上位PC機串口通訊,實驗板上的MAX233串行轉換芯片實現TTL信號和RS232信號之間的轉換,和PC機通訊,從而實現遠距離的監控及信息的存儲、處理和打印清單,單片機完成現場數據的采集及各種信號的控制,構成一套環境監控單元。
在電子技術應用領域中,單片機的應用愈來愈多地應用到各行各業。如:工業控制、儀器儀表、電訊技術、辦公自動化和計算機外部設備、汽車與節能、商用產品、家用電器等。目前,單片機正朝著大容量片上存儲器、多功能io接口、寬范圍工作電源和低功耗方向發展。要開發單片機的應用,不但要掌握單片機硬件和軟件方面的知識,并且還要深入了解各應用系統的.專業知識,僅有將這兩方面的知識融會貫通和有機結合,才能設計出優良的應用系統。一個好的工程設計師不僅僅要掌握單片機的工作原理,并且還要不斷了解各公司最新芯片的結構和應用,在實際應用中找到最好的性能價格比。所以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理解新知識的自學能力,掌握芯片發展動態。
單片機實訓的心得體會 篇3
在過去的二十多天里,我通過自學的方式,在哈爾濱工程大學郭天祥老師的視頻為輔導下。自己借了同學的一塊單片機學習實驗板,從單片機最基礎的部分學起,感覺收獲不少,現將我最近的學習心得分享給大家,也希望那些在單片機外面迷茫的同學們能夠快速入門。以獲得更高的知識儲備。
以前的我對單片機不知迷茫,甚至恐懼。但是現在我發現喜歡上了單片機。單片機用途太廣泛了,我才發現基本上沒有哪個領域能離開單片機了。單片機非常好玩,真的能讓人上癮。本著不想虛度大學生活的想法,我試著開始接觸單片機,現在感覺已不能自拔。郭天翔老師的單片機教學視頻非常的棒,真的很感謝郭老師能把這么好的學習方法和大家分享。在這個視頻的輔助下,我基本上已經對單片機入門了。從點亮第一個LED燈開始,到現在對液晶的熟練使用。一點一點剖析單片機的內部結構。就像郭老師說的一樣,實踐真的很重要,有理論沒實踐的摸索,很困難,而且很枯燥,很難有毅力堅持下去。經濟能力許可的話最好買一個單片機快速開發板或者自己做一個都行。把每一個理論從單片機上顯示出來。你就會越學越想學,越來越感覺自己會的東西太少了,你就會像餓狼一樣不停的.去咀嚼每一個知識點。越學越有意思。
單片機外圍電路的實驗,可以通過proteus或Altium—design去仿真實現,這些軟件非常好用,也非常好學。更進一步的話,如果學校實驗室條件許可的話,也可以去實驗室學習,在這里回收的更多,里面的牛人很多的。因為之前匯編學的不是太好,我現在直接用的C語言去編寫程序。緊湊程度,方便閱讀,可移植性都是其他語言不能比擬的,而且對幫助快速入門單片機很有幫助。編譯器是KEIL51。可編程,也可軟件仿真。
單片機真的不是太難,但是要學的東西真是太多了。也希望你能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學習順利,獲得更高的知識儲備。
單片機實訓的心得體會 篇4
時光飛逝,一轉眼,一個學期又進尾聲了,本學期的單片機綜合課程設計也在一周內完成了。
雖然這次的課程設計算起來在實驗室的時間只有三天,但是因為我們都有自己的實驗板,所以在宿舍里做實驗的時間必須不止三天。
硬件的設計跟焊接都要我們自己動手去焊,軟件的編程也要我們不斷的調試,最終一個能完成課程設計的勞動成果出來了,很高興它能按著設計的思想與要求運動起來。
當然,這其中也有很多問題,第一、不夠細心比如由于粗心大意焊錯了線,由于對課本理論的不熟悉導致編程出現錯誤。第二,是在學習態度上,這次課設是對我的學習態度的一次檢驗。對于這次單片機綜合課程實習,我的第一大心得體會就是作為一名工程技術人員,要求具備的首要素質絕對就應是嚴謹。我們這次實習所遇到的多半問題多數都是由于我們不夠嚴謹。第三,在做人上,我認識到,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你足夠堅強,有足夠的毅力與決心,有足夠的挑戰困難的勇氣,就沒有什么辦不到的。
在這次難得的.課程設計過程中我鍛煉了自己的思考潛力和動手潛力。通過題目選取和設計電路的過程中,加強了我思考問題的完整性和實際生活聯系的可行性。在方案設計選取和芯片的選取上,培養了我們綜合應用單片機的潛力,對單片機的各個管腳的功能也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還鍛煉我們個人的查閱技術資料的潛力,動手潛力,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潛力。并且我們熟練掌握了有關器件的性能及測試方法。
再次感謝老師的輔導以及同學的幫忙,是他們讓我有了一個更好的認識,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生活是實在的,要踏實走路。課程設計時間雖然很短,但我學習了很多的東西,使我眼界打開,感受頗深。
單片機實訓的心得體會 篇5
學了一年多的單片機,對單片機也有了一個基礎的了解。在這一年里,我學了DS18B20、128x64大液晶、數碼管顯示等。從最初的跑馬燈,到整體融合,經歷了一段時間。單片機只有P0,P1,P2,P3,如果想把很多功能合在一起的話,就得復用,或著用到擴展,但是那個擴展模塊不好用,寫起程序來會比較麻煩,其實復用好的話,基本IO口都夠用!
學習的時候總是難免碰到一些問題!但是我的總結是:沒關系,邊做邊想!或著講瞎搞!不搞肯定不明白,搞了才會懂!過去的一些問題在此刻看來都是小case,什么定時器賦值啊,定時器的使用類型(模式0,模式1,模式2),當時就自己在那里看書理解,一大堆的文字在那里,看了很久也不懂!但是之后我懂得了上網找視頻教程!剛開始的時候也總是想為什么這么做,為什么這么做,為什么這么做,一堆的為什么。此刻懂了,做多了,就覺得要這樣做,要這樣做,就是這么做的,沒錯!不會的時候想著,反正會弄懂的,多試試!
要相信熟能生巧,想想學習的時候,和此刻的程度,不是在一個檔次的!熟悉了操作,一些疑惑也會雖之解開!
我最初開始學單片機是因為我喜歡編程,我覺得編程是一件樂趣的事!或著說享受技術帶來的快樂!我此刻懂得了有各門各樣的語言,C語言是其中一種,還有更底程的匯編語言,java之類的高級語言,這些我都很喜歡!它們各有各自的好處和用處!而且我不想只會一門語言,所以我要慢慢地學習各種自己喜歡的語言!
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麻煩或著問題,已經習以為長了!遇到問題也不會焦慮,想的.是該怎樣解決!水平也是在不斷解決問題中提高的,有這一點體會!其實初學單片機,碰到問題總是新的知識而已,因為單片機很簡單,也不用很懂電路原理,明白什么時候給0,什么時候給1,其它的就交給硬件去處理。
我也不單單只想有關單片機的程序單片機功能簡單,一向寫單片機也會變得呆板的(這期間就一向寫單片機的程序,不寫其它思考性的編程),至少我是這么覺得。因為寫單片機的程序一段時間后,我發現我的思路有點僵在單片機的思路上,自己想寫一寫其它的程序,不是單片機的,是C語言的一些有關數學計算(類似應用題的那種),寫的時候卻想的寫單片機的感覺,有點難以集中到此刻要解決的問題!
單片機實訓的心得體會 篇6
51精簡開發板是一款以8051系列單片機為核心的精簡開發板。8051系列單片機是一款應用非常廣泛的8位微處理芯片,由于其功能齊全,產品技術成熟,資料廣泛,又是學習其他很多單片機的基礎。
單片機具有成本低、體積小、可靠性高、具有高附加值、通過更改軟件就可以改變控制對象等優點,單片機越來越成為電子工程師設計產品時的首選器件之一。因此擁有一塊單片機開發板對單片機學習具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51單片機提高重在實踐,想要學好單片機,軟件編程必不可少。但是熟悉硬件對于學好51單片機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如何學習好硬件,動手實踐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可以通過自己動手做一個自己的電子制作,通過完成它,以提高我的對一些芯片的了解和熟練運用它。這樣我們就可以多一些了解芯片的結構。我相信,你完成了一個屬于自己的電子制作,你的單片機水平就會有一個質的提高。
我們認真學習和熟練掌握了電子器件的理論知識和使用方法,特別留意焊接過程中的焊錫使用的技術要點,以及對電路正確的驗證(以防短路,燒毀器件)。焊接完畢之后,編寫程序測試硬件。我們將平時上課學到的匯編語言,根據電子器件的使用方法和特性,編寫相適應的匯編程序調試。由于調試是一個比較漫長需要耐心的工作,我們從中學到許多測試經驗和編程技巧,培養了堅持不懈的耐力。
通過對單片機實驗開發板的硬件認識,編寫測試程序對單片機開發板系統進行了完整的硬件測試,實驗的.測試現象達到預期要求。最終證實了此次焊接相當成功,表明這次生產實習非常圓滿成功!
雖然這次的實習算起來在實驗室的時間只有幾天,不過因為我們都有自己的實驗板,硬件的設計跟焊接都要我們自己動手去焊,軟件的編程也要我們不斷的調試,最終一個能完成課程設計的勞動成果出來了。
通過這次單片機實習,我不僅加深了對單片機理論的理解,將理論很好地應用到實際當中去,而且我還學會了如何去培養我們的創新精神,從而不斷地戰勝自己,超越自己。創新可以是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改進,使之功能不斷完善,成為真己的東西。
單片機實訓的心得體會 篇7
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中文名稱為印制電路板,又稱印刷線路板,是重要的電子部件,是電子元器件的支撐體,是電子元器件電氣連接的載體。由于它是采用電子印刷術制作的,故被稱為“印刷”電路板。作用電子設備采用印制板后,由于同類印制板的一致性,從而避免了人工接線的差錯,并可實現電子元器件自動插裝或貼裝、自動焊錫、自動檢測,保證了電子設備的質量,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降低了成本,并便于維修。
發展印制板從單層發展到雙面、多層和撓性,并且仍舊保持著各自的發展趨勢。由于不斷地向高精度、高密度和高可靠性方向發展,不斷縮小體積、減少成本、提高性能,使得印制板在未來電子設備的發展工程中,仍然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綜述國內外對未來印制板生產制造技術發展動向的論述基本是一致的,即向高密度,高精度,細孔徑,細導線,細間距,高可靠,多層化,高速傳輸,輕量,薄型方向發展,在生產上同時向提高生產率,降低成本,減少污染,適應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方向發展。印制電路的技術發展水平,一般以印制板上的線寬,孔徑,板厚/孔徑比值為代表.
來源印制電路板的創造者是奧地利人保羅·愛斯勒(Paul Eisler),1936年,他首先在收音機里采用了印刷電路板。1943年,美國人多將該技術運用于軍用收音機,1948年,美國正式認可此發明可用于商業用途。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起,印刷線路板才開始被廣泛運用。在PCB出現之前,電子元器件之間的互連都是依托電線直接連接完成的。而如今,電線僅用在實驗室做試驗應用而存在;印刷電路板在電子工業中已肯定占據了絕對控制的地位。PCB生產流程:一、聯系廠家首先需要聯系廠家,然后注冊客戶編號,便會有人為你報價,下單,和跟進生產進度。
二、開料目的:根據工程資料MI的要求,在符合要求的大張板材上,裁切成小塊生產板件.符合客戶要求的小塊板料.流程:大板料→按MI要求切板→鋦板→啤圓角\磨邊→出板三、鉆孔目的:根據工程資料,在所開符合要求尺寸的板料上,相應的位置鉆出所求的孔徑.流程:疊板銷釘→上板→鉆孔→下板→檢查\修理四、沉銅目的:沉銅是利用化學方法在絕緣孔壁上沉積上一層薄銅.流程:粗磨→掛板→沉銅自動線→下板→浸%稀H2SO4→加厚銅五、圖形轉移目的:圖形轉移是生產菲林上的圖像轉移到板上流程:(藍油流程):磨板→印第一面→烘干→印第二面→烘干→爆光→沖影→檢查;(干膜流程):麻板→壓膜→靜置→對位→曝光→靜置→沖影→檢查六、圖形電鍍目的:圖形電鍍是在線路圖形裸露的銅皮上或孔壁上電鍍一層達到要求厚度的銅層與要求厚度的金鎳或錫層.流程:上板→除油→水洗二次→微蝕→水洗→酸洗→鍍銅→水洗→浸酸→鍍錫→水洗→下板七、退膜目的:用NaOH溶液退去抗電鍍覆蓋膜層使非線路銅層裸露出來.流程:水膜:插架→浸堿→沖洗→擦洗→過機;干膜:放板→過機八、蝕刻目的:蝕刻是利用化學反應法將非線路部位的銅層腐蝕去.九、綠油目的:綠油是將綠油菲林的圖形轉移到板上,起到保護線路和阻止焊接零件時線路上錫的作用流程:磨板→印感光綠油→鋦板→曝光→沖影;磨板→印第一面→烘板→印第二面→烘板十、字符目的:字符是提供的一種便于辯認的標記流程:綠油終鋦后→冷卻靜置→調網→印字符→后鋦十一、鍍金手指目的:在插頭手指上鍍上一層要求厚度的鎳\金層,使之更具有硬度的耐磨性流程:上板→除油→水洗兩次→微蝕→水洗兩次→酸洗→鍍銅→水洗→鍍鎳→水洗→鍍金鍍錫板 (并列的一種工藝)目的:噴錫是在未覆蓋阻焊油的裸露銅面上噴上一層鉛錫,以保護銅面不蝕氧化,以保證具有良好的焊接性能.流程:微蝕→風干→預熱→松香涂覆→焊錫涂覆→熱風平整→風冷→洗滌風干十二、成型目的:通過模具沖壓或數控鑼機鑼出客戶所需要的形狀成型的方法有機鑼,啤板,手鑼,手切說明:數據鑼機板與啤板的精確度較高,手鑼其次,手切板最低具只能做一些簡單的外形.十三、測試目的:通過電子100%測試,檢測目視不易發現到的開路,短路等影響功能性之缺陷.流程:上模→放板→測試→合格→FQC目檢→不合格→修理→返測試→OK→REJ→報廢十四、終檢目的:通過100%目檢板件外觀缺陷,并對輕微缺陷進行修理,避免有問題及缺陷板件流出.具體工作流程:來料→查看資料→目檢→合格→FQA抽查→合格→包裝→不合格→處理→檢查OK
單片機實訓的心得體會 篇8
通過這一個學期的單片機學習,我收獲了很多關于單片機的知識,并且這些知識和日常的生活息息相關。了解了一些簡單程序的錄入,LED顯示器、鍵盤、和顯示器的應用和原理。
LED顯示器:LED顯示器是由發光二管組成顯示字段的器件。通常的8段LED顯示器是由8個發光二極管組成,LED顯示器分共陽極和共陰極兩種。有段選碼和和位選碼。當LED顯示器每段的平均電流位5MA時,就有較滿意的亮度,一般選擇斷碼5-10MA電流;位線的電流應選擇40-80MA。LED顯示器的顯示方式有動態和靜態兩種。7289A芯片是具有SPI串行接口功能的顯示鍵盤控制芯片,它可同時取得8位共陰極數碼管和64個鍵的鍵盤矩陣。7289A的控制指令分為兩類:8位寬度的單字節指令和16位寬度雙字節指令;還有閃爍指令和消隱指令。7289A采用串行方式SPI總線與微處理器通信;7289A與AT89C52接口電路,在實際電路中無論接不接鍵盤,電路中連接到其各段上的8個 100千歐的下拉電阻均不可以省去,如果不接鍵盤而只接顯示器可以省去8個10千歐電阻,若僅接鍵盤而不接顯示器,可省去串入DP及SA-SG連線的8個220歐電阻,7289A還需要外接晶體振蕩電路。液晶顯示器簡稱LCD,其顯示原理是用經過處后的液晶具有能改變光線傳輸方向的特性,達到顯示字符和圖形的目的。最簡單的筆段式液晶顯示器類似于LCD顯示器,可以顯示簡單的字符和數字,而目前大量使用的是點陣式LCD顯示器,既可以顯示字符和數字也可以顯示漢字和圖形。如果把LCD顯示屏、背光可變電源、接口控制邏輯、驅動集成芯片等部件構成一個整體,是的與CPU接口十分方便。
鍵盤:鍵盤是最常見的計算機輸入設備,它廣泛應用于微型計算機和各種終端設備上。計算機操作者通過鍵盤向計算機輸入各種指令、數據,指揮計算機的工作。按照鍵盤的工作原理和按鍵方式的不同,可以劃分為四種:機械式鍵盤采用類似金屬接觸式開關,工作原理是使觸點導通或斷開,具有工藝簡單、噪音大、易維護的特點。 塑料薄膜式鍵盤鍵盤內部共分四層,實現了無機械磨損。其特點是低價格、低噪音和低成本,已占領市場絕大部分份額。 導電橡膠式鍵盤觸點的結構是通過導電橡膠相連。鍵盤內部有一層凸起帶電的導電橡膠,每個按鍵都對應一個凸起,按下時把下面的觸點接通。這種類型鍵盤是市場由機械鍵盤向薄膜鍵盤的過渡產品。 無接點靜電電容式鍵盤使用類似電容式開關的原理,通過按鍵時改變電極間的距離引起電容容量改變從而驅動編碼器。特點是無磨損且密封性較好。
按照按鍵方式的不同鍵盤可分為接觸式和無觸點式兩類。接觸式鍵盤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機械式鍵盤,它又分為普通觸點式和干簧式。普通觸點式的兩個觸點直接接觸,從而使電路閉合,產生信號;而干簧式鍵盤則是在觸點間加裝磁鐵,當鍵按下時,依靠磁力使觸點接觸,電路閉合。與普通觸點式鍵盤相比,干簧式鍵盤具有響應速度快、使用壽命長、觸點不易氧化等優點。無觸點式鍵盤又分為電容式、霍爾式和觸摸式三種。其中電容式是我們最常用到的鍵盤類型,它的觸點之間并非直接接觸,而是當按鍵按下時,在觸點之間形成兩個串聯的平板電容,從而使脈沖信號通過,其效果與接觸式是等同的。電容式鍵盤擊鍵時無噪聲,響應速度快,但是價格很高一些。
顯示器:按照顯示器的顯示管分類CRT、LCD。按顯示色彩分類單色顯示器、彩色顯示器。按大小分類通常有14寸、15寸、17寸和19寸,或者更大。顯示管的屏幕上涂有一層熒光粉,電子槍發射出的電子擊打在屏幕上,使被擊打位置的熒光粉發光,從而產生了圖像,每一個發光點又由“紅”“綠”“藍”三個小的發光點組成,這個發光點也就是一個象素。由于電子束是分為三條的,它們分別射向屏幕上的這三種不同的發光小點,從而在屏幕上出現絢麗多彩的畫面。顯示器顯示畫面是由顯示卡來控制的。若仔細觀察顯示器上的文本或圖像是由點組成的,屏幕上點越多越密,則分辨率越高。
屏幕上相鄰兩個同色點的距離稱為點距,常見點距規格有0。31mm、0。28mm、0。25mm等。顯示器點距越小,在高分辨率下越容易取得清晰的顯示效果。電子束采用光柵掃描方式,從屏幕左上角一點開始,向右逐點進行掃描,形成一條水平線;到達最右端后,又回到下一條水平線的左端,重復上面的過程;當電子束完成右下角一點的掃描后,形成一幀。此后,電子束又回到左上方起點,開始下一幀的掃描。這種方法也就是常說的逐行掃描顯示。而隔行掃描指電子束在掃描時每隔一行掃一線,完成一屏后再返回來掃描剩下的線,這與電視機的原理一樣。隔行掃描的顯示器比逐行掃描閃爍得更厲害,也會讓使用者的眼睛更疲勞。完成一幀所花時間的倒數叫垂直掃描頻率,也叫刷新頻率,比如60Hz、75Hz等。
通過這幾天的單片機的實訓,我在理論的基礎上更深刻的掌握了單片機的深層內容及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實訓鍛煉了自己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還有在軟件方面的編程能力,讓我受益匪淺,同時也暴露出一些平時學習上的問題,讓我深刻反思。這些問題的發現將為我以后的學習和工作找明道路,查漏補缺為進一步學習作好準備。通過實訓,讓我懂得了如何編寫一些簡單的程序,學會了如何制作單片機應用程序,并且可以在今后的日常生活中靈活運用。
單片機實訓的心得體會 篇9
最近自己對單片機特別的感興趣,因為看到它能控制電機的轉動,自己覺得很神奇,單片機實訓心得體會。就想弄清楚它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我看到書上講:單片機可以用兩種語言編寫,一種是C語言,另外一種是匯編語言。匯編語言是一種機器語言,且代碼繁瑣,不易記憶。需要掌握單片機的內部結構和邏輯結構,通過看了幾本書讓我了解認識到匯編確實太繁瑣,不過我學習過C語言,也參加了全國計算機二級考試,覺得自己在一方面具有優勢,能很快學好它。
不過在學習中,我才發現學習單片機不僅僅需要軟件的知識,還需要硬件的知識。我買了一個單片機在實踐中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沒有相應的硬件知識,我連單片機怎么和電腦相連都不知道,我為我當初的想法感到羞愧。單片機是一門很好的學問,需要我去鉆研它。
時光飛逝,一轉眼,一個學期又進尾聲了,本學期的單片機綜合課程設計也在一周內完成了。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說起課程設計,我認為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設計的預習,認真的研究老師給的題目,選一個自己有興趣的題目,心得體會《單片機實訓心得體會》。
其次,老師對實驗的講解要一絲不茍的去聽去想,因為只有都明白了,做起設計就會事半功倍,如果沒弄明白,就迷迷糊糊的去選題目做設計,到頭來一點收獲也沒有。最后,要重視程序的模塊化,修改的方便,也要注重程序的調試,掌握其方法。
雖然這次的課程設計算起來在實驗室的時間只有三天,不過因為我們都有自己的實驗板,所以在宿舍里做實驗的時間一定不止三天。
硬件的設計跟焊接都要我們自己動手去焊,軟件的編程也要我們不斷的調試,最終一個能完成課程設計的勞動成果出來了,很高興它能按著設計的思想與要求運動起來。
當然,這其中也有很多問題,第一、不夠細心比如由于粗心大意焊錯了線,由于對課本理論的不熟悉導致編程出現錯誤。
第二,是在學習態度上,這次課設是對我的學習態度的一次檢驗。
對于這次單片機綜合課程實習,我的第一大心得體會就是作為一名工程技術人員,要求具備的首要素質絕對應該是嚴謹。我們這次實習所遇到的多半問題多數都是由于我們不夠嚴謹。
第三,在做人上,我認識到,無論做什么事情,只要你足夠堅強,有足夠的毅力與決心,有足夠的挑戰困難的勇氣,就沒有什么辦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