態度勝于能力心得體會(精選5篇)
態度勝于能力心得體會 篇1
終于放寒假了,家訪的路上便開始閱讀《態度勝于能力》,看了《用心對待每一件事情》章節,頗有糊弄工作就是糊弄自己的感想,十分認同作者的觀點,結合自己學校教學工作比較表面,真實寫點自己的體會。
一、認同觀點:
我們在工作中可以發現許多“特不順”的人,他們一個個滿腹的抱怨和不滿,并且因為抱怨工作而自暴自棄,得過且過,糊弄工作。事實上,他們自己所抱怨的并不是導致他們職場失意的最主要原因。恰恰相反,這種抱怨的行為剛好說明,他們倒霉的現狀是自己一手造成的,糊弄工作就是糊弄自己。認真工作,最大的受益者會是自己。由此不難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糊弄工作,最大的受害者必定也會是自己。
二、聯系實際:
工作懶散不能每周按時完成工作布置,只能等到到學校的解聘通知書;只有認真工作,才可能得到學校的重用,贏得升遷和重用的機會。可惜的是,在現實的工作中,有些教工只知道抱怨學校工作重而煩瑣,卻不反省自己的工作態度,他們根本不知道被學校重用是建立在認真完成工作的基礎上的。他們整天應付工作,并發出這樣的言論:“何必那么認真呢?”“說得過去就行了嘛。”“現在的工作只是個跳板,那么認真干什么?”結果,他們失去了工作的動力,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工作,當然,他們也不可能在工作中取得斐然的業績。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失去了本應屬于自己的升遷和加獎金機會。態度是一種力量,它可以激發人體內在的潛能。因為每個人的身上都潛藏著巨大的潛能,這種潛能一旦被激發,就會給人生帶來無法想象的結果,而態度就是激發這種能量的導火索。一旦你意識到這種力量的存在,并開始以更加積極的態度運用它,你就能夠改變整個人生。工作的狀態、人生的方向完全受控于個人態度的牽引。你在工作中所秉持的態度猶如一股無形的力量,左右著你的每一次選擇,最后也就決定了你的一生。我們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取決于我們以什么樣的態度做什么樣的事。改變態度,就能改變我們的人生。
三、反思重構:
有句話說得很好:我不能選擇容貌,但可以選擇表情;我無法選擇天氣,但可以選擇心情。同樣,我們也可以說:你無法選擇工作單位教師這個角色,但可以選擇態度。對于工作來說,無論工作平凡或偉大,無論困難或容易,你的態度都將決定你能夠取得怎樣的成果。卓越的態度可以使平凡變成偉大,平庸的態度可以使偉大變成卑微。可以說,我們的態度決定了一切。一個人如果沒有一定的上進心,嚴格要求自己,志存高遠,又怎能端正態度正確對待工作的每一步呢。重要的是用心去做,用心去體會工作的每一個細節,為工作著想,為學生著想,才能走好每一步,體現出自己的每一步人生價值!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工作,自信樂觀的精神對待工作,會有助于我們快速達到人生價值的最高峰,決不能糊弄工作,因為那是害自己。 也許,教師職業不是你從事自己理想中的工作,但既然在這個崗位上,就應轉變態度,心甘情愿去做,憑借對工作的熱愛去發掘自己內心蘊藏的活力、熱情和巨大的創造力。因此,我們教師快樂原本可以很簡單。只是我們心態的轉變,保持一顆平常心和進取心,快樂就在其中了。而快樂地工作本身,就是對自己最好的獎勵!
態度勝于能力心得體會 篇2
細讀了成杰、王宗花所著的《態度勝于能力》一書,使我深愛啟發,倍受激勵。作者通過很多實實在在且接近普通人生活的成功故事來告訴我們:成功在于對工作的態度,成功在于認真對待工作的人。
一、認同的觀點:
態度是卓越與平庸的分水嶺。無論你正從事什么樣的工作,要想獲得成功,就要改變自己的態度。
人生的成功源于態度的力量。態度是一種力量,你在工作中所秉持的態度猶如一股無形的力量,左右著你的每一次選擇,最后也就決定了你的一生。
以認真的態度對待每一項工作。當你以對待生命的態度對待工作時,工作就會給你同樣珍貴的回報。
工作中不要有對立情緒。服從是行動的第一步,處在服從者的位置上,就要遵照指示做事。
將壓力轉化為工作動力。面對工作的各種壓力,如果你能表現出自己不但可以承受壓力,還善于將壓力轉化為動力時,你將會獲得額外的青睞。
二、聯系實際:
我們也許無法選擇自己的工作,因為很多時候人們的選擇自由度確實不大,但我們可以選擇態度。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著其人生態度,而人生態度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就。你想要什么樣的人生呢?是有品質的生活,還是一事無成的人生呢?關鍵看你的態度。當你以對待生命的態度對待工作時,工作就會給你同樣珍貴的回報。
作為教師,既然我已選擇了這一職業,就應該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對教師來說,積極的職業態度就是熱愛教育,關愛學生,積極主動,樂觀進取,努力培養社會主義新人。面對成長環境及性格心理各異的學生,教師要有一顆寬容博愛之心。積極的職業態度往往首先表現為對學生的尊重。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唯有個體生命得到尊重,個人才能有尊嚴地生活。而教師的尊重,無疑將給予學生最充分的自信。其次,是理解。唯有理解,才能走進學生的世界,才能讓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支持與鼓舞。教師要能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而不是偏激與苛責;能耐心做一個傾聽者,而不是厭煩與敷衍;能寬容和幫助犯錯的學生,而不是簡單粗暴。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端正態度,專注工作,拒絕借口,立即執行是我們工作完美完成的保證。在各個工作環節中,沒有什么借口,立即執行,才能夠把工作做的到位。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應本著教書育人的理念,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努力改進自己的工作,鞭策自己不斷前進,使自己從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其次,在工作中,我將遵守“不管叫你做什么都必須照做不誤”這樣的服從觀念。對上級指派的任務要不找借口地服從,并能不折不扣地執行。
最后,當我面對壓力時,我將選擇勇敢地去面對,并把它化作前進的動力。這樣,我就能獲得更多的力量去克服工作中的困難,從而完成那些看似無法完成的任務。
總之,我會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端正工作態度,自動、自發、激情、主動、信念、樂觀、積極、負責、細致對待每一個工作環節,力爭把工作做的更加完美。
態度勝于能力心得體會 篇3
假期期間看了《態度勝于能力》一書,對自己的感觸非常深,這本書告訴我們用什么樣的態度以及工作方法方式,下面就是我的一點學習心得體會:
認同的觀點:
責任感是我們戰勝工作責任感是我們戰勝工作諸多困難的強大精神力量,使我們有勇氣排除萬難,甚至可以把“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完成得相當出色。唯有用心才能懂得工作的意義,體會工作的價值,懂得敬業的可貴,;也唯有用心才能做到腳踏實地、兢兢業業,切實提高工作效率,努力思考和不斷創新。用心是一切成就的源泉,用心奠定了一切不凡成就的基礎。
聯系實際:
一個人的工作做的好壞,最關鍵的一點就在于有沒有責任感,是否認真履行了自己的責任。人的一生必須承擔著各種各樣的責任,社會的、家庭的、工作的、朋友的等等。人不能逃避責任,對于自己應承擔的責任要勇于承擔,放棄自己應承擔的責任時,就等于放棄了生活,也將被生活所放棄。責任可以使人堅強,責任可以發揮自己的潛能,能力,永遠由責任來承載。責任可以改變對待工作的態度,而對待工作的態度,決定你的工作成績,正如書中所說的“假如你熱愛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你討厭工作,那你的生活就是地獄”。我們在工作中,就是要清醒、明確的認識到自己的職責,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發揮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難完成工作,認識到、了解到自己的責任,清楚自己的職責,并承擔起自己所在工作崗位的責任,那么工作就由壓迫式、被動,轉化為積極主動,并享受工作樂趣,取得成績的快樂。
反思重構:為責任而工作,就是主動爭取做得更多,承擔更多;為責任而工作,就是全力以赴,滿腔熱情地做事;為責任而工作,就是分擔憂慮,給領導減輕壓力,給同事以幫助;為責任而工作,就是自動自發,最完美地履行你的職責,讓努力成為一種習慣。
態度勝于能力心得體會 篇4
積極的心態
一個人能成功取決于3方面,一態度占80%,二技能占13%,其它占7%,態度是最重要的。根據ABC情緒理論,事物的本身不影響人,人們只受對事物看法的影響。
拿破侖·希爾說:"人與人之間只有很小的差異,但這種很小的差異卻往往造成巨大的差異,很小的差異就是所具備的心態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巨大的差異就是成功與失敗。"所謂心態是心理態度的簡稱,包括諸種心理品質的修養和能力。表現在人的意識、觀念、動機、情感、氣質、興趣等心理狀態的活動中,是人的心理對各種信息刺激做出的反應趨向。人的這種心理反應趨向不論是認識性的、感情性的,還是行為性的、評價性的,都對人的思維、選擇、言談和行為具有導向和支配作用。因此,人生的成敗,人生的快樂和幸福源于許多因素的影響,但起決定作用的卻是心態。
人的心態是隨著環境的變化,自然地形成積極的和消極的兩種。積極的心態與消極的心態一樣,它們都能對人產生作用力。不過兩種作用力的方向相反,作用點相同,這一作用點就是人的本身。積極的心態,能夠激發我們自身的所有聰明才智;而消極的心態,只能束縛我們才華的光輝。
心態就像磁鐵,不論我們的思想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我們都受它牽引。而思想就像輪子一般,是我們朝著一個特定的方向前進。雖然我們無法改變人生,但我們可以改變人生觀;雖然我們無法改變環境,但是我們可以改變心境。無論身處什么環境,用敏感的心去捕捉靈感,捕捉生活中的美。輸掉什么也別輸掉自己積極向上的心態。為了獲取人生中最有價值的東西,為了獲得生活的幸福和事業的成功,我們必須最大限度地發揮積極心態的力量,抵制消極心態的反作用力。
積極的人生態度是成功的催化劑,積極能使一個懦夫成為英雄,從心態柔軟變成意志堅強;使人格變得溫暖活潑,富有彈性;使人充滿進取沖勁;使人心中充滿超越的力量。積極的人生態度是成功的催化劑,它使人格變得溫暖活潑,富有彈性;不良的心態往往會給自己的生活帶來消極的影響,因此,從每天做起,給自己培養一個良好的心態是很有必要的。
態度勝于能力心得體會 篇5
教師應努力培養積極心態心得體會
隨著現代人生活壓力的增大:憤怒、壓抑、暴躁、抑郁等不良情緒隨處可見,尤其體現在上班一族中。這讓我們飽受其害。但更為嚴重的是:情緒是會傳染的,不良情緒更會傳染!身為教師的我感受尤為深刻:
教師每天面對的主要群體是學生,是一群涉世未深、身心正逐步成長健全的孩子們。教師的不良情緒自然而然會傳染給學生,其后果可想而知。一個沒有進取心的老師教育出來的孩子會缺乏斗志,一個抑郁苦悶的教師會將他對生活的不滿全部傾訴于課堂、他的學生。所以這就要求老師必須努力培養自己的積極心態。
積極心態是具有吸引力最重要的個性。積極心態影響你說話時的語氣、姿勢和臉部表情,它會修飾你說的每一句話,并且決定你的情緒感受,它還會對你的思想產生影響。當然也影響教學工作,影響教學的每一過程.積極心態也是具有吸引力最重要的個性。所以,積極心態,是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應具備的正確的教學心態。這種心態是由“正面”的性格因素所構成的,諸如“信心”、“正直”、“希望”、“樂觀”、“勇氣”、“進取心”、“慷慨”、“耐性”、“機智”、“親切”,以及“豐富的常識”,所以,我們平時要多注意培養。
積極心態不僅對我們的工作極為重要,同時對教師本身的身心發展、教師的家庭、人際關系等也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積極的心態會讓我們的繁忙的工作中呼吸到一縷清香;會讓我們疲憊的身心得到釋放;會讓我們的生活煥然一新。因此,我認為:作為新時代的教師,我們應努力培養自身的積極心態,同時要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感染我們的學生、同事,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為我們的中國夢盡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積極心態,關乎你我,從我做起,從我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