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期末備考心得體會(精選3篇)
大學生期末備考心得體會 篇1
1.剛上大學,與樓主一樣很焦慮。
2.雖然上課認真聽,老師布置作業也按時完成,但是由于大學和高中不一樣,不能時常鞏固復習,經常上星期學的下星期就“感覺”自己忘得差不多了。
但是再多焦慮也沒有用,于是我靜下心來,去復印店買了歷年考題,每天都刷題。
刷題的過程中,你會發現,前一兩套試卷,寫的慢,錯的也多。但是之后的卷子,正確率會大大提高。
雖然之前自我感覺自己學的都忘了,其實你會發現,那都是錯覺,試卷寫著寫著,那些塵封在你記憶里的知識都會涌現出來。
綜上,上課好好聽講,作業認真完成(大部分考題來自于習題冊),考前刷歷年題,成績應該不會差。
大學生期末備考心得體會 篇2
提前兩周根據考試順序提前安排復習順序
大學第個學期的最后兩周是考試周,一般會提前二周公布各科考試時間。此時基本已結課,剩下的時間都可以用來復習。所以千萬不要浪費時間,首先要做的就是把各科的復習時間排好。排法的主要原則是先考的先復習,費時的、記憶量大的、學分多的多分配時間。
找老師答疑劃重點
想必每個剛入大學的新生都會得到學長學姐的忠告,復習的時候,多找老師答疑。因為題是老師出的,老師在期末的答疑,總會有意無意地透露出考試的內容。
瀏覽一篇上課用的PPT
不同課程老師的PPT的地位不同,有些老師考試的內容全在PPT上,而有些老師的PPT只起到一個輔助教學的作用。但是通篇瀏覽一遍,有助于我們完整回顧一遍一個學期以來老師所講知識的大綱,是有一定意義的。
整理出復習資料
考前復習的到不到位,關鍵就在你的復習資料是否過硬。一定要結合書本、答疑、筆記、重點以及學霸的指導,整理出一份完整的復習資料來,這樣,在接下來的復習中,才能把力氣使對地方。
集中精力記憶
大學的考試,考的都是學過、講過的東西。所以不論文科理科,復習方式基本都是記憶。只要把該記的題全記住了,考90分都不成問題。注意這個過程一定要在圖書館、教室等學習場所完成,切忌在宿舍,否則容易分心或者睡著。
科目臨考前一天只復習該科目內容
為保證辛辛苦苦記住的東西到考試的時候還在腦子里,考試的前一天、前一刻,一定要專心只復習馬上要考的那門課。不然,考試的時候人處于緊張的狀態下,記憶的強化不夠,很可能什么有用的東西都想不起來了
大學生期末備考心得體會 篇3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是一位的音樂家,他生于一七七零年。他的父親是一個不聰明而酗酒的男高音歌手。他的母親是女仆,初嫁男仆,夫死后再嫁給貝多芬的父親。
一開始,人生于貝多芬就顯得是一場悲慘而殘酷的斗爭。這是因為:貝多芬四歲時就被釘在揚琴面前,或者和一架提琴一起關在家里,幾乎被繁重的工作壓死。十一歲,他加入戲院樂隊;十三歲,他當大風琴手。一七八七年,他喪失了熱愛他的母親。十七歲,他做了一家之主,負著兩個弟弟的教育之責,還要養家糊口。
貝多芬的一生宛如一個雷雨的日子——先是一個明凈如水的早晨。僅僅有幾陣懶懶的微風。但在靜止的空氣中,已經有隱隱的威脅,沉重的預感。然后,突然間巨大的陰影卷過,悲壯的雷吼,充滿著可怕的靜默,一陣負一陣的狂風,《英雄交響曲》和《第五交響曲》。然而白日的清純之氣尚未受到損害。歡樂依然是歡樂,悲哀永遠保存著一縷希望。快樂本身也蒙上苦澀與獷野的性質。所有的情操里都混合著一種熱病,黃昏降臨,雷雨也隨著醞釀,后是沉重的云,飽蓄著閃電。給黑夜染成烏黑,夾帶著大風雨,那是《第九交響曲》的開始——突然當風狂雨驟之際,黑暗裂了縫,夜晚在空中給趕走,由于意志之力,白日的清明又還給了我們。
這樣堅強的意志,讓我立刻想到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倫·凱勒,那位在聽力、視力和說話能力上都有嚴重障礙的重度殘障女作家!馬克·吐溫曾經說過:“19世紀出了兩個杰出人物,一個是拿破侖,另一個人是海倫·凱勒。”如果說,拿破侖是戰場上的勝利者,是叱咤于法國時期的亂世梟雄;那么,海倫·凱勒則是生活的勇士,是拒絕向命運低頭、立志去除人生黑暗的光明使者。
在海倫·凱勒88年的人生歲月中她僅在生命的頭十九個月擁有光明和聲音,之后海倫凱勒就跌入了黑暗與孤寂之中。但是她卻在老師安妮·沙利文的教育和幫助下,憑借著堅強的意志和頑強不屈的奮斗精神,克服了與外界溝通的障礙,學會了讀書、寫字和說話,并在24歲時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四年的學業,成為歷第一位獲得文學博士的盲聾人。
貝多芬的一生也同樣幾乎都在和病魔糾纏和戰斗,一七九六年至一八零零年,耳聾已經開始它的嚴刑逼供,耳聾對于普通人來講是半個世界的死滅,而對于音樂家來說是整個世界的死滅,但是他打算重造這個已經死滅的世界,漸漸的,他的內臟也受著劇烈的痛苦。但是他自己光靠著堅強的意志和他的天才,就完成了那么多偉大的創作,當我聽到《命運交響曲》的時候,就會覺得這是多么像貝多芬的人生!還有那古典的悲劇——《第五交響曲》;那夏日的神明的夢——《田園交響曲》,還有他自己認為他奏鳴曲中最有力的,從莎士比亞的《暴風雨》感悟得來的《熱情奏鳴曲》······
當我們聽到貝多芬的這些著作,不要忘記,這是永垂不朽的音樂巨人——貝多芬的創作!一個非常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用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但是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制造成歡樂!
通過《貝多芬傳》,我了解到了貝多芬坎坷而偉大的人生經歷,以及他面對各種苦難時所表現出來的巨大勇氣和不懈的拼搏,也正因如此成就了他偉大的音樂人生!凱倫海勒也是這樣,還有其他很多的人也是這樣。
這讓我認識到,在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不能輕易退縮,要拿出勇氣,以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努力堅持向前,只有努力去做了,才有可能達成自己的目標!這個拼搏和堅持的過程可能很痛苦,但只有經歷了這樣的痛苦,才能享受到成功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