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講座心得體會(精選3篇)
閱讀講座心得體會 篇1
小太陽幼兒園的老師,衷心感謝湖北幼教培訓中心和縣教委、縣直機關幼兒園精心組織安排的這次培訓,通過這次短短兩天形式多樣的培訓,使我提高了認識、理清了思路,學習到了新的教育理念,找到了自身的差距和不足,我從中學習到了很多知識,有幸傾聽了眾多專家和學者的精彩講解,使我對教學有了更多新的認識。專家們講到對于幼兒教育工作者的專業成長離不開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而先進的教育理念是在不斷閱讀理論書籍、傾聽理論講座和其他教師相互交流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葉瀾教授也曾說:“一位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教授,而一位教師寫三年反思可以成為名師。”的確,教師只有在實踐中自覺地運用各種教育理論,參與多種形式的教研活動、不斷分析教育實踐中出現的問題,同教師們相互交流、評價、反思,關注和分享教師們的先進的教育經驗;才能在教育實踐過程中把自身的專業成長與幼兒的發展聯系在一起。那么,怎樣促進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呢?
一、通過系統學習、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
提到理論知識,我們自然就會想到看書、聽專家講座、通過媒體等外界的灌輸,而真正掌握理論知識的過程是自身主動構建的過程,是從自身原有的理論基礎上,吸收外界不同的信息來源,然后不斷實踐檢驗、研究中發現,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如:姜瑛琍教授說講的一種教師個體研究的方式——撰寫教育敘事,就是指導我們發現教育
工作價值,重建教育生活,讓我們每一位教師都能主動的成為研究者、探索者,而不再是依賴別人的思想而生活。專業發展的前提是,能看到職業的價值和意義,愿意不斷改進和提高,以自身積極思考、辨別為前提“學習+實踐+反思”,然后內化成自己的理論結構,才能使自己的.理論得以提高。
二、通過研究其他教師的經驗,提升自身教育技能
在日常的工作中,每位教師的理論水平差異很大,教師間互動切磋很有必要,因為我們會在濃厚的交流氣氛中,吸收別人的經驗,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經過加工提煉,再到實踐中去驗證、交流實踐在這反復的過程中,不斷超越自己原有的理論經驗,使自身的理論水平逐漸加高。如:武漢市育才幼兒園老師的示范課《音樂木頭人》,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結合日常生活中的細節來完成游戲,讓孩子自己嘗試做各種動作,給幼兒自主發揮、創編的空間;教師只是從中觀察,在游戲中扮演自己隱形指導的角色,讓幼兒的思維、創造力、學習的主動性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當我們看到這樣優秀的教案或案例,就會不由自主地走進優秀教師的教育境界,甚至可能盲目的服從、模糊地效仿;在教育的過程中,我們可能更多的是簡單走別人的路,對每個環節的設計理念是什么?為什么這樣設計?在此應促進幼兒哪方面的發展?如何促進不同層次幼兒的發展等?在縣機關幼兒園大班美術創意活動《奇妙的顏色》觀摩活動中,讓大家通過觀察活動的細節和結合現實教育教學的實際中,遇到的問題或困惑展開評價、討論的環節,我們根據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活動設計目標的制定,選擇的內容是否適合,反思每個環節所采用的教育手段,是否促進了幼兒發展?反思教育過程中還有哪些不足?等等。從多個角度進行思考,深入分析,這不僅使我們增加了說話的機會,提高了說的技巧,激發說的智慧,升級說的水平;而且對促進我們的專業成長起到了催化作用。
總之,經過這次的學習讓我深刻體會到,作為幼兒專業教育者,我們應該具有不斷研究專業知識的意識和能力,積極地用教育理論知識,去解釋教育實踐中出現的問題,把自己的教學實踐作為認識對象,進行有效反思;不斷借鑒、研究他人的教育經驗,我們才能做到真正的專業化成長。
閱讀講座心得體會 篇2
童年,這個美好的詞讓我想起了自己美好無憂無慮的童年,但高爾基的童年和我們的截然不同?赐曜詡黧w小說《童年》,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高爾基的童年是在一個充滿仇恨的家庭里度過的,這個家庭籠罩在普通公民的習慣之中。四歲喪父,來到祖父家,那是一個陰暗的家庭:兩個叔叔為錢而戰,而祖父是個貪得無厭、自私虛偽的人,經常打他。在這個黑暗的'世界里,光依然存在。
正如作者所說:“她沒來的時候,我躲在一個黑暗的角落里,她的到來讓我感到光明!鄙屏、慷慨的祖母是光明的使者。同樣,他雖然愛偷東西,卻是為科學獻出生命的善良的“好東西”。一個性格鮮明的人物,在作者筆下是那么的生動傳神;它向我們展示了在這樣一個黑暗的世界里,作者選擇了——獨立的人生。
這不禁讓我想起了一個小公主和一個小王子的生活,他們都是穿著衣服生活的。在家里,我們被父母照顧,被爺爺奶奶疼愛。在學校里,有老師的親切教導,有朋友的真誠關懷。每天活得無憂無慮,衣食無憂,可以和高爾基的童年相比,簡直是天堂,也是地獄;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充滿黑暗。
我們生活在一個和諧美好的國度,那里沒有鞭笞,沒有毆打,讓我們的童年快樂。然而,我們不知道如何珍惜這樣美好的生活,我們總是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這是顯而易見的,并不奇怪。但是看完小說《童年》,真的體會到了童年的快樂,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學會了成長的啟蒙。
閱讀講座心得體會 篇3
早期閱讀是指幼兒從口頭語言向書面語言過渡的前期閱讀準備和前期書寫準備。其中包括知道圖書和文字的重要性,愿意閱讀圖書和辨認文字,掌握一定的閱讀和書寫的準備技能等。
一、創設閱讀的環境,激發幼兒閱讀的興趣
。ㄒ唬┩獠凯h境
我們在創設環境時,盡量為幼兒提供適宜的、有趣味性的、含有較多閱讀信息的環境,讓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過程中培養閱讀的興趣。例如開設小小圖書角,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及本班孩子的認知水平、興趣愛好提供不同層次的圖書,供幼兒自由活動時自主選擇。圖書要根據幼兒的興趣和課程內容的變化而不斷地更新,每天保證一定時間,由幼兒自發進行閱讀。
。ǘ﹥炔凯h境
在閱讀圖書的過程中,教師要努力給幼兒輕松感,以保持興趣,鼓勵幼兒輕輕交流,將自己的內容介紹給家;當幼兒想換書時,鼓勵孩子膽選擇自己想看的書。
。ㄈ┙⒘己玫拈喿x氛圍
圖書閱讀相對而言是安靜的活動,如果太吵,很容易有負面效應。為了讓幼兒自覺的形成安靜的閱讀氛圍,可以組織孩子參觀圖書閱覽室,感受閱覽室的氛圍,初步形成了良好的閱讀氛圍。
二、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
小班幼兒年齡小,注意力集中時間短,思維形象、簡單,觀察事物不夠仔細,針對他們的年齡特點,在選擇圖書時需要注意的是:
(一)要以單幅畫為主,畫面情節簡單直觀、生動形象、色彩鮮艷,畫面文字不多,內容多選幼兒感興趣的動物或幼兒生活上熟悉的故事。
。ǘ┨峁┑膱D書必需是質地較厚、同時單頁單幅,整本書頁碼在20頁左右的圖書較受孩子歡迎。
。ㄈ┬“嘤變旱膱D書種類不需要準備很多,簡單易懂的兒歌、童謠、詩歌、故事等,但相同種類圖書的數量一定要滿足幼兒的需要,避免幼兒為爭搶圖書而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讀《與幼兒教師對話》有感
近階段一直在讀麗蓮凱茲博士的《與幼兒教師對話邁向專業成長之路》一書,不愧豎際著名的兒童教育專家,畢竟從事兒童教育、教師成長研究多年,對兒童發展與教育、幼兒教師的專業成長乃至學前教育事業發展具有豐富、深刻、到的認識。
書中分上下二篇,上篇為“幼兒與幼兒教育”,下篇為“幼兒教育議題”共十六章。無論在探討兒童發展、幼兒教育的目標、內容、幼教的專業化、幼教機構的評價,還是教師角色、教師與兒童關系、專業幼兒教師的行為、教師的專業成長等問題時,凱茲博士時刻向我們展示著她對這些問題的省思、檢視與理性的把握。譬如兒童自尊的培養是教師和家長都關心的一件事,但是目前用來培養自尊的做法實際上是在養成兒童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以及關注別人如何看待自己,而不利于培養幼兒適宜、積極的自尊。她多次指出“自尊無法從直接教導或勸告兒童覺得自己很好中獲得”,教師應該“助兒童處理所面臨的.負面饋、挫折及失敗”,只有在適量的、明確且充分的正面饋中才有助于增強兒童的自尊。這些觀點既映著凱茲博士所秉持的客觀、審慎的態度,批判與思的理性以及她對問題的辨證的把握,也體現了她科學的態度和嚴謹的學風,彰顯她特的學術品格和精神。使人領略到一種作為研究者的竟社和境界,一種在幼教領域中孜孜耕耘的勤奮態度,滋養與凸現著研究的內在價值與魅力。
讀了凱茲博士的書,在感受到她豐富的教育經驗和理論成果的時候,同時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么的渺小與無知,在幼教的海洋中我只是個涉世未深的孩子,我想,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修養自己的內涵,使自己具有一點學有所想,做有所依,思有所悟,才能做一個真正優秀的幼兒教師。,才能擔負起幼教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