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參觀西柏坡心得體會(通用6篇)
關于參觀西柏坡心得體會 篇1
日前,機場黨委組織黨員赴革命圣地河北平山縣西柏坡參觀學習。大家興高采烈,學習了黨的歷史,重溫了黨的光榮傳統,過了一次十分有意義的組織生活。大家參觀時,細心聽,仔細看,有的議論,有的交流,有的抄寫革命業績,大家恨不能把黨的這段光輝業績全部記下來,全部裝在腦海中,鼓勵自己繼續奮斗,為機場的發展貢獻力量。對我而言,更是教育深刻,浮想連篇,思緒又回到了那“激情燃燒的歲月”。
這一時期,是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關鍵時期,其中心任務是奪取民主革命的徹底勝利和實現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到城市的偉大戰略轉移。中國面臨兩種命運,兩種前途的抉擇。在這種情況下,敢不敢于斗爭,敢不敢于勝利,成為黨面臨的生死考驗。中共中央、在西柏坡運籌帷幄,決戰千里,果斷地把我軍發動的大規模秋季攻勢發展為就地殲滅重兵團的戰略決戰,連續并交錯導演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歷時四個月零十九天,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54萬余人,大大加速了中國革命勝利的進程,成為新中國誕生的“奠基禮”。
1949年3月,毛澤東在西柏坡主持召開了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會上毛澤東指出:“從現在起,開始了由城市到鄉村并由城市領導鄉村的時期,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 毛主席還告誡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艱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要警惕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攻擊。同時還做出了不做壽、不送禮、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做地名、不把中國同志同馬恩列斯并列等六條規定,提醒全黨在工作重心由農村到城市的歷史性轉變中,必須預防因為勝利而帶來的黨內的驕做情緒、以功臣自居的情緒、停頓起來不求進步的情緒、貪圖安樂不愿再過艱苦生活的情緒。這些要求,蘊含了對中國共產黨人理想、宗旨、奮斗目標和作風風范等極為豐富的時代要求,開拓了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走向執政地位的新視野和新境界,為黨在執政條件下如何防止腐化變質,永遠保持先進性和革命性,提供了極為寶貴的精神財富。西柏坡精神是我們黨在開國進程中所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凝聚和體現著共產黨人從實際出發,敢于斗爭,敢于勝利,永不停頓,依靠群眾,建功立業、艱苦奮斗為民創業和守業的精神。
通過參觀,在感嘆之余賦詩一首:
革命圣地西柏坡,決勝千里運帷幄。遼沈淮海平津戰,殲滅敵軍百萬多。
七屆二中全委會,兩個務必廣傳播。土改運動轟轟烈,全國勝利奏凱歌。
關于參觀西柏坡心得體會 篇2
西柏坡,懂一點中國近代史的人都應該熟悉這個地方。它是一個在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壯麗詩篇的圣地,是一個哺育中國共產黨執政后永葆政治本色的搖籃,是一個進行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課堂。
西柏坡到底在哪里?其實它就在河北省平山縣西部山區的一個小山村。50多年前,一代偉人毛澤東和他的戰友們在這里縱橫捭闔,運籌帷幄,指揮了震驚中外的三大戰役,迎來了共和國的黎明, 她是黨中央進入北平、解放全中國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是中國革命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
偉大領袖毛澤東同志在西柏坡召開的那次七屆二中全會上提出了被稱之為西柏坡精神“兩個務必”:“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這兩個務必凝結著深刻的歷史經驗,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展示了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它要求中國共產黨人要始終堅持代表人民執政,執政為了人民。要把人民的利益代表好,就必須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艱苦奮斗、勤政不息,始終保持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也就是一種憂患意識,艱苦奮斗的作風則是一種堅韌不拔、奮斗不息的使命意識。從本質上講,西柏坡精神實質上是無產階級的革命精神,是中國無產階級在革命即將取得全國性勝利的歷史轉折時期所表現出來的既善于破壞舊世界、又善于建設新世界的革命精神,它既是對中國共產黨傳統和優良作風的概括和總結,又是中華民族自尊、自信、自強精神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升華。“兩個務必”是我們黨總結中國歷代政權盛衰興亡的經驗教訓,對“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歷史的深刻反思。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毛澤東說道,我們進北京是去趕考的,希望我們都能考試及格,不要學李自成一樣做個考試不及格的學生。因此,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關于“兩個務必”的重要論述,教導我們全黨同志務必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不要像馬寶山一樣被糖衣裹著的炮彈擊中。一個人應該清醒的懂得,樹立崇高的理想是正確的,為理想而忘我奮斗會得到鮮花和掌聲。就如馬寶山一樣,人們并不恨他,只是惋惜他,惋惜他鋼鐵打不穿的胸膛被糖衣炮彈擊碎了,戰場上堅不可摧的意志脆弱地倒在了石榴裙下。理想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通往理想王國的道路上充滿了艱辛和坎坷,這一切困難需要我們努力拼搏,艱苦奮斗地去面對。“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在新的歷史時期,艱苦奮斗精神已不單指物質上的節約,更重要的是它包含一種團結進取、勇于拼搏的深刻蘊意。無數事實證明,牢記艱苦奮斗可以使我們在逆境中獲得勇氣和力量,最終走向成功之路。
牢記謙虛謹慎可以使我們在經歷千辛萬苦獲得成功之后保持清醒頭腦,不驕、不躁,從而應對生活中的一切考驗,在前進的路上走得更穩、更遠,影片中正反兩個人物的對比也恰恰證明了這點。我們中國經過全國人民幾十年的努力,終于人民總體生活水平達到小康,正在為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努力著。這個時候正是我國發展的關鍵時刻,我們黨更應該謹記保持不驕不躁的作風,繼續發揚艱苦斗的精神,在新的世紀創造新的奇跡。雖然那是一段已經逝去的歷史,但是卻沒有被人遺忘掉,而是在時刻的提醒我們后輩子弟要保持不驕不躁的作風,不管是學習還是工作,我們都應該學習老一輩革命家的偉大精神,肩負起我們祖國的未來。萬里長征只是走完了前一半,這前面一半由老一輩的革命家完整成功地的走完,接下來的一半得由我們年輕一輩接起老一輩的接力棒,繼續堅持不懈地往前沖,為完成富強民主和諧的共產主義國家的任務而奮斗。
歷史的經驗證明,在困難的時期,中國共產黨正是始終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始終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才得以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客觀的現實表明,社會主義建設雖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我們的現代化建設仍處于初級階段,以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時代常新,精神不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歷史重任需要我們居安思危,繼續以艱苦奮斗來要求自己。
“歷史因為細節而真實”。我認為,參觀展覽最大的好處在于能從細節處感知歷史,回望歷史。這些活生生的歷史比從紙面熒屏上得到的更鮮活。新中國的歷史從這里產生,幾雙布鞋,小米加步槍,筆墨紙硯,西柏坡會議的桌椅,這些細節都在深刻的提醒我們,這些東西曾經深深影響著中國的歷史。
西柏坡精神同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樣,是老一輩中國共產黨人經過長期奮斗歷程的精神凝結。不惟如此,也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在新的歷史時期的復活與重興。
關于參觀西柏坡心得體會 篇3
在“西柏坡”學習期間,聆聽了趙新月老師《柏坡明鏡照初心》的主題報告,隨著“十講”內容的層層深入,我的內心被共產黨在西柏坡的革命精神滌蕩著,一次次加深對毛主席“運籌帷幄”等個人魅力的欽佩,一次次增加對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精神的理解。這些滌蕩讓我對自己的本職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今后我將會更“尊重”工作。
說過:“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放在解放戰爭時期的“美好生活”,就是人民能有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放在和平年代今天的“美好生活”亦即“幸福生活”吧——這實在是一個因時,因地,因人而異,難有客觀統一標準的概念。單單就我的本職工作中上課教學這一環節來說,就是學生對課堂內容與形式發自內心的認可吧!
在西柏坡學習期間,我在朋友圈發著“西柏坡”學習的點滴感受,晚上又和其他民主黨派同仁們交流心得體會,讓我更加深入體會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不同階段的特點。在工作崗位上,我的學生“生理需求”、“安全需求”這些初級階段的需求已經得到了滿足;中級階段的“歸屬需求”也可以實現,而學生的自我尊重、信心、成就、對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的“尊重需求”往往被打以折扣;高級階段的學生道德、創造力、自覺性、問題解決能力、公正度、接受現實能力的“自我實現”更是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長期不懈努力的方向,我想這也符合說的“我們一直在趕考路上”吧!今后我會懷著“趕考”的精神去幫助學生實現。
在課堂上,我們教師要讓學生“尊重需求”的實現,首先就要在上課之前,對教材文本的深入理解挖掘,對教材文本的尊重是讓學生獲得“尊重需求”的第一步。我們教師對教材文本的尊重之后,可以潛移默化到課堂中去,這樣讓課堂充滿“尊重”的`氣氛才有成為可能。正如一九四七年“西柏坡”的土改時期一樣,農民開始獲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之后才會有農民的富足物資支援前線。
解放區土改三個月完成任務,沒有強大的執行力,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當時的共產黨人用對人、施妙計、講透理、摸準脈、帶好頭,硬是將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完成了。當年宋美齡去美國請求支援時,由于當時毛主席和斯大林聯合制造的“柏林危機”讓美國無暇顧及國民黨,這樣的國際策略,更加促使共產黨的全面勝利。這讓我情不自禁想到,我們教師走進課堂之前對教材文本的尊重這步走好了之后,在課堂上,就更需要我們教師結合當堂學生的實際情況,巧妙使用教學方法、策略,講透教材文本的內涵,讓教材文本實現引領價值。
在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中做出的六條規定:不做壽、不送禮、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做地名、不要把中國同馬恩列斯平列。在當時存在的“佟麟閣路”、“趙登禹路”、“張自忠路”的情況下,共產黨人考慮到此三人都是在抗日戰爭中做出巨大貢獻的國民黨人,包容以他們三人人名做地名,這樣的包容精神,在今天的教育教學中也是尤為重要。我們的學生,由于來自不同的家庭,自身條件也各不相同,能力也存在著差異,甚至差異很大,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工作當中,不僅僅關注優秀學生,更應該包容能力弱的學生;不僅僅接受優秀學生的優秀一面,也要接受其可能犯的錯誤。即便是共產黨人也有犯錯誤的時候,關鍵是要有修正錯誤的“實事求是”精神。我們教師本著包容、實事求是的精神進行課堂教學,我們的學生的“尊重需求”將會得到滿足的。
正是學生被“尊重”了,他們就會尊重他人,這樣的互動、分享過程在課堂上一旦形成,教師會發現,上課的學生與你的一個會心的笑容,一個崇敬的眼神,就是課堂最美的心靈、情感交流,也就在悄無聲息中讓學生的道德、接受現實能力等得以“自我實現”!
學無止境,感謝xx大學黨委統戰部給予我此次赴“西柏坡”的學習機會,讓我更加深入理解了“西柏坡”精神,從而指導我今后更好的做好本職工作。新中國從“西柏坡”走來,我的新課堂從“西柏坡”走來。今后我會懷著“趕考”精神,讓自己的課堂走得更加踏實,更遠!
關于參觀西柏坡心得體會 篇4
20xx年11月9日來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參加了xx大學黨委統戰部組織的統一戰線骨干培訓班,領略和感受西柏坡精神。此次培訓班包括了理論課學習《柏坡明鏡照初心》和現場教學參觀西柏坡紀念館,廉政建設管,中共中央舊址,國家安全館和華北軍區烈士陵園。
在參觀西柏坡說,當年領袖毛澤東提出“兩個務必”,包含著對我國幾千年歷史治亂規律的深刻借鑒,包含著對中國共產黨艱苦卓絕奮斗歷程的深刻總結,包含著對勝利的政黨永葆先進性和純潔性、對即將誕生的人民政權實現長治久安的深刻優思,思想意義和歷史意義十分深遠。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紀念大會,提出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增強趕考意識,交出優異答卷”。不忘初心,是不忘記自己從何而來,為何而去。進京趕考是一種教誨,是一種囑咐,更是一種警示,每一名領導干部都應該將其作為座右銘,始終堅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家園。要充分繼承和發揚“西柏坡精神”,時刻牢記“兩個務必”,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奮發有為,銳意進取,開拓創新,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而不懈奮斗。在西柏坡,我們領略了老一輩革命家在艱苦的環境下以雄才大略成功指揮三大戰役的氣魄,學習了中國共產黨從誕生以來的各個階段的黨風黨紀建設和廉政建設,了解中共中央在西柏坡領導土地革命、轉戰西柏坡、在西柏坡指揮三大戰役,召開七屆二中全會、北山“趕考”的情景,切實感受西柏坡精神,感受了老一輩共產黨人對隱蔽戰線斗爭歷史,感悟“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精神;作為民主黨派分子,我們也要學習中國共產黨人的“西柏坡精神”,協同中國共產黨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
“不忘初心”,首先要牢記初心。在了解共產黨的過程中,“初心”是被中國共產黨光輝歷史所感染,被無數革命先輩的事跡所感染,被共產主義繪制的偉大藍圖所感染。在靠近共產黨的過程中,“初心”是堅定而又執著的想要成為共產黨的一員,無數共產黨人挑燈夜戰,努力鉆研業務;樂于助人,不求回報;甘于吃苦,勇于拼搏。 “不忘初心”,每個共產黨人都應牢記誓言,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毫不動搖。其次,要忠于初心。在《講話》中引用了明代儒學家王陽明的話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比绻麤]有立志的明確,如果沒有志向的堅定,那么就沒有任何成功的基礎,就沒有任何成事的基石。每一個共產黨人在追求偉大共產主義的道路上,都有過迷茫、彷徨,那么如何去實現共產主義的偉大理想,去忠于共產黨人的“初心”?要忠于初心,首先要立志,志就是目標,中國共產黨的目標是一定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每一個共產黨人都是實現“中國夢”一塊基石。立志更要有堅定的信仰和信心,是對心志的始終自信,是對意志的'堅定不移。所以一再強調,“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不忘初心,就是始終銘記緣何出發的信仰;繼續前進,就是不改堅守志向的信心。最后,要守住初心。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共產黨領導下發生的變化可謂翻天覆地,巨大的社會變遷自然而然的反映到中國人的精神領域,各種不良思潮開始不斷蔓延,也影響和腐蝕著共產黨人的精神世界。正如詩人紀伯倫在《先知》里說的,“我們已經走得很遠,以至于忘記了為什么出發”。不忘初心,守住初心,是每一個共產黨人所要面臨的精神考驗,對黨員干部來講甚至是人生決擇。如何面對考驗,要做到心中有尺,心中有戒;要用先進思想武裝自己,做到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后要多讀書,讀好書,做到心中有愛,常存善念。守住初心,通過不斷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始終保持一個共產黨員的純潔性,先進性。以上就是共產黨人對“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理解和要求;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我們要學習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精神,不忘“救死扶傷”初心,全心全意為人民的健康事業做貢獻;作為一名民主黨派人士,我們更堅定的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協同中國共產黨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關于參觀西柏坡心得體會 篇5
為了加強統一戰線隊伍建設,提高統一戰線骨干成員參政議政能力與合作共事能力,xx大學黨委統戰部舉辦了統一戰線骨干培訓班,組織學員于20xx年11月9日至12日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參觀學習,學習的主要內容包括聽取“柏坡明月照初心”的講座,學唱一首革命歌曲額,以及到西柏坡實地參觀等。我作為無黨派人士,有幸參加了這次學習,并有所收獲。
革命圣地之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家莊市平山縣中部,1948年5月到1949年3月期間曾是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所在地,是新中國建立之前最后一個農村指揮所,黨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揮開展了全國土地改革工作,指揮了震驚中外的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召開了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
在1949年3月召開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主席提出了著名的兩個“務必”,即:“務必使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兩個“無比”的提出當時的社會發展背景下具有重要意義。1949年初,全國的形勢已經比較明朗,即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們即將取得新民主主義的勝利,奪取全國政權,由革命黨轉變為執政黨。在這個形勢下,有些人開始變得有些樂觀,工作有所松懈。毛主席黨中央注意到這一情況,適時的提出了“兩個務必”,提醒全黨要保持清醒頭腦。“兩個無比”不僅指導了中國共產黨在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全國的革命和建設工作,也為現在的我們提供了很好的啟示。其中,第一個務必,也就是“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在當前的工作中尤為重要。作為一個高校教師,我認為這個作風同樣值得我們參考和借鑒。
在當前學界流行一股浮躁風。這股浮躁風表現在很多方面,例如相當多一部分教師沒有潛心做學問,認真授課,而是急著發論文,做項目賺錢。其結果往往是論文發了,但很多都是低質量產品。例如,有資料統計,我們國家SCI文章的數量在過去十年間增長迅速,已經在全世界排名第二,僅次于美國。但是我們的'很多論文引用率都為零。也就是說,這些文章雖然發表了,但是沒人看。究其原因,很多這樣的文章是為了發文章而發的文章,是在短時間拼湊或趕制的產品。論文數量多了,本身質量確不高。另有甚者,為了趕論文而不顧學術規范,在論文發表時弄虛作假。還有,很多學校的教授忙著出差開會,搞科研而不愿上課。其結果是,很多學?蒲忻菜粕先チ,而最本質的教學工作確忽略了,教學質量下降,學生多有怨言。這種情況在很多學校存在。實際上,這種風氣不僅對教育事業有害,對教師本身有害,還可能影響自己的學生,對他們將來的成長不利。我認為,作為高校教師,我們也應該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不僅嚴格要求自己,還要以此要求自己的學生。在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做好工作:
首先,明白教師的首要職責是教書育人。教師的主要任務不是做科研賺錢,而是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學生,鼓勵他們的健康成長。因此,高校教師在某種程度上,就是要守得住寂寞,不驕不躁。因此,在首要的任務教學上,要本著對學生負責的態度,認真備課,上好每一節課,耐心解答他們的疑問。
其次,科研可以促進教學,但是做科研同樣要做到不驕不躁。不計較眼前利益和得失,潛心研究,做出有質量有水平負責任的科研成果,然后將這些最新成果應用到教學中去。同樣,我們也應該指導自己的學生遵守學術規范,認真做研究。
再次,在為人方面同樣要求我們高校教師謙虛謹慎、不驕不躁。要明白教師的所作所為可以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因此,不管在課堂上還是課下,我們都應該為人師表,努力做學生學習生活中的榜樣。對待學生我們也都應該更有耐心,抽出更多的時間細心跟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解決他們的問題,鼓勵他們成長為對社會負責、生活態度積極的有用人才。
關于參觀西柏坡心得體會 篇6
我們全家到紅色革命教育基地西柏坡去參觀學習,重溫入黨誓詞;仡欬h在西柏坡工作奮斗的那段歷史,緬懷老一輩革命家豐功偉績,奮發向上、勤儉節約、艱苦奮斗創業的精神狀態,不畏艱難,奮力拼搏,百折不撓為真理而斗爭的堅強意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奉獻的思想境界,自強不息,開拓進取,蓬勃向上的精神風貌。并以此為契機,三學習活動地。
在汽車上連續顛簸了七個多小時后,終于來到了西柏坡。一路上導游不停地介紹著西柏的歷史,還講了這么一段,我媽記錄了下來:中共、軍委和解放軍總部,由西柏坡,挺進北平的時候。臨行前毛澤東把直屬機關干部和警衛人員召集起來,語重心長地告誡大家:"就要進北平了。進北平,可李自成進北京。進北京腐化了,共產黨人進北平是干革命,建設,直到共-產主義。"黨在西柏坡僅僅住了十個月的,但在革命史上卻留下了輝煌燦爛的篇章,迎來了如旭日東升的新。西柏坡也像井崗山、瑞金、延安一樣成了革命的圣地。
當踏上這塊神圣而又美麗的地方的時候,我的心情都不知該用語言來形容了,總之是心潮澎湃,激動萬分了,我是次參加如此神圣的活動,能在老一輩革命家戰斗過的地方參觀學習,感到無比的榮幸。
參觀的是毛澤東紀念館,里面記載了毛主席的歷史資料和陳列了毛主席用過的工作生活用具,給我映像最深的是兩副眼鏡,一副左邊鏡腿,一副右邊鏡腿,這是當時秘書為主席在床讀書時而設計的,毛主席勤奮讀書時的樣子這時仿佛已在了我的腦海里,忽然想起毛主席做過的一首詩: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⒕帻埍P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接著,來到西柏坡中共解放軍總部舊址,來到這兒的件事,帶隊范總組織重溫入黨誓詞活動,我此時的心情激動了,身體的每細胞都充滿了活力,神圣的地方,我又一次體會到了誓詞的力量,每字都地印在了我的心里。緊接著,參觀了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舊居,里面陳設簡單而整潔,簡單的床鋪、桌椅等生活、工作用具,墻上陳 列了當時的照片,仿佛我也回到了那個時代,感受到了那時的氣息,回想起來,是老一輩革命家的付出,才換來的幸福生活,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生活,繼承艱苦奮斗的革命精神,為為獻出的一份力。我來到了西柏坡紀念館,一進大廳,便看到了大型群雕,里爭相拍照留念,之后,我來到了三大戰役半景畫館,一眼便看到了三維立體的戰火紛飛的場面,仿佛身臨其境,震憾非常,對面是毛主席、周恩來等革命家分析戰場作戰圖的蠟像,臉上表情,惟妙惟肖,五個人圍坐在一張桌前,作戰分析,加上戰場鋒火圖,讓我真切地體驗到了運籌于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過得很快,轉眼到了離開的時候,雖短,但里我感受到了:紅色之旅意義的旅游,一座座歷史遺址有其獨特的思想教育作用,而且它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它的文化色彩、歷史風貌,自然風光,都會對產生永久的魅力,給留下了一筆可貴的精神財富。革命的后繼者,要珍惜的幸福,要緊密團結在以為的黨周圍,凝心聚力,奮發圖強,努力實踐"",兩個"務必"。紅色的革命傳統帶回來,代代相傳,民族復興的永久動力。
這次參觀學習,使我受到了愛黨、愛國的教育,使我到:是共產黨人的浴血奮戰,艱苦創業,使的前途命運了性轉折,使民族結束了舊時代,開始了新紀元。是共-產勵精圖治,使了翻天覆地的。使從受人奴役到當家作主,使從山河破碎到強大,從貧窮落后到繁榮富強。使我體會到熱愛祖國并立志獻身于祖國和民族,是每個公民應政治素質,是遠大理想和確立為服務宗旨的思想基矗
這次活動,每人的思想一次又一次刺激,心靈一次又一次受到震撼。感覺到老一輩革命先烈的,更覺得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這次參觀學習,我覺得堅定信念、艱苦奮斗,實事求是、敢闖新路、敢于勝利。這搞好經濟建設的精神動力。這次參觀學習,給黨員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使我們受到了強烈的震撼。西柏坡之行了先進性教育活動的內容,受到了一次的黨性和革命傳統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