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長征路心得體會格式(精選3篇)
重走長征路心得體會格式 篇1
日前,由團中央聯合相關單位組織開展的“重走長征路、堅定跟黨走、共筑中國夢——慶祝建黨95周年暨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全國大學生主題社會實踐活動在井岡山大學啟動。包括北京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四川大學、蘭州大學、 云南大學 在內的全國23所代表高校參與其中。 云南大學 是此次全國主題活動云南唯一代表高校。 云南大學 團委高度重視,認真做好前期準備工作,制定了詳細的實施方案,并組建代表團隊參加啟動儀式。
啟動儀式上,團中央學校部副部長李驥講話并宣布活動正式啟動。李驥在講話中指出,共青團組織要成為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力量,就要履行好青年思想政治引領這個核心職責。因此,各高校應該積極抓住今年慶祝建黨95周年和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的時間契機,著力深化青年大學生思想政治引領工作。他結合國際國內的形勢,結合中國共產黨95周年的風雨歷程,從歷史、現實和未來的維度,對青年大學生提出了要求。希望青年大學生要牢記責任和使命,堅定不移跟黨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要在努力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實踐中勇于擔當。他指出,本次社會實踐是頂層設計和多校聯動的結合,是分散行動與集中總結的結合,是注重過程與注重成果的結合,希望各校精心組織好本校的活動,通過科學的設計,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果;通過積極地宣傳,擴大活動的影響力和受眾面。希望參與活動的同學,珍惜機會,深入基層,在實踐中了解國情,增長才干。
啟動儀式后,與會領導和同學還參加了“團學道、新思享——95后對話95年”對話交流活動。
此次主題實踐活動中, 云南大學 團委將結合“兩學一做”專題教育、精準扶貧工作,組織由學生黨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學員、學生骨干等組成的社會實踐重點營隊,圍繞本地本區域的紅色文化資源,重溫紅軍長征走過的歷史足跡,尋訪革命舊址背后的革命故事,探尋中國改革發展建設的歷史進程,體驗改革開放激發的社會時代變遷,進一步挖掘蘊藏各地的深厚紅色文化資源,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讓革命精神煥發新的時代光芒。活動將分多個篇章,從6月底持續到10月份。
重走長征路心得體會格式 篇2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漫漫長征路,走出的不僅是一種精神,更可視為黨前進路上的瑰寶。書記強調,“不論我們的事業發展到哪一步,不論我們取得了多大成就,我們都要大力弘揚偉大長征精神,在新的長征路上繼續奮勇前進。”走好長征路,凝聚長征力量是新時代條件下的我們應當具備的精神品格。
長征永遠在路上。近日,“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記者再走長征路”主題采訪活動啟動,通過與歷史的共鳴、與現實的對話,與大家一起重溫這一段壯麗史詩,凝聚新時代新長征的磅礴力量。85年前,紅軍戰士腳穿草鞋,夜渡于都河,開啟了氣壯山河的長征史詩。斗轉星移,滄海桑田。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書記專程來到于都,號召全黨繼往開來,重整行裝再出發。踏尋足跡,回望初心,數百名媒體記者重訪中央紅軍長征集結地,傾聽歷史回響,追尋紅色記憶。
憶往昔,無數紅軍戰士正是以血肉之軀,完成了這一次理想信念、檢驗真理、喚醒民眾、開創新局的偉大遠征。兩萬五千里的漫漫長路,秉持的是一種信念,踏過的是一具具尸身,走出的是中國共產黨的明天。前行中,蘊藏著中華民族精神大廈巍然聳立的根基,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不渝的初心和使命。
長征是艱苦的,也是頑強的。絕處逢生,憑的是對共產主義的信仰,對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取得勝利的信念;革命勝利,靠的中國共產黨人不服輸、不怕苦的精神,是越挫越勇的一腔熱血;繼續前進,需要的是非凡的智慧和無畏的英雄膽魄。可以說,長征是信仰的勝利,也是精神的奇跡。正是堅定的革命理想信念,讓紅軍渡過了湘江、烏江、大渡河,攻克了婁山關、臘子口,越過了雪山草地……理想信念一經點燃,就永遠不會熄滅。“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理想信念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險的滑坡。現階段的我們更應當堅定理想信念,筑牢政治之基,真正做到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長征是歷史的,也是現實的。站在民族復興的時間坐標上,回望過去,長征精神永放光芒;眺望遠方,新時代的長征路上奮進正當時。只有不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才能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繼續沿著革命先輩開辟的道路走下去,堅定不移、一以貫之,我們就一定能取得新長征的勝利。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在今天重走長征路,重拾當初的堅定與無畏,凝聚長征力量,延續紅色基因,了解黨和人民的魚水情深,調動起干事創新的決心,實現發展中大國向發展中強國過渡,做新時代砥礪上進的奮斗者,來時路上的努力就是我們新一代的成長力量,就是新一代的長征精神。
“心中有信仰,腳下有力量。”中國進入新時代,我們揚帆起航,開啟新時代的長征路。將長征精神與當前的實際聯系起來,由我們賦予長征精神新的力量,豐富長征精神的內涵,走出新一代的長征路。不斷凝聚長征精神,樹立頑強的意志與愛黨為民的決心,做新時代的奮進者。
重走長征路心得體會格式 篇3
1924年,在日本作家村松梢風的暢銷小說《魔都》一書中,第一次把上海稱作魔都。上海有著獨特的城市文化底蘊,她不僅是一座飛速發展的大都市,而且還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被喚作魔都再貼切不過。此次,在上海全市開展的黨的歷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學習教育熱潮中,我們要齊心繪制好“四史”學習教育的“施工圖”,為魔都更添亮色。
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確定好“施工圖”的鮮明底色。上海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地,擁有獨特的紅色文化資源和深厚的紅色文化底蘊。她有著豐饒且與眾不同的紅色文化資源,街頭巷尾遍布紅色記憶,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中共二大會址紀念館、中共四大紀念館以及龍華烈士陵園等,無一不鐫刻著厚重的歷史記憶。我們要充分利用好地理優勢、資源優勢和歷史文化背景,將“四史”學習教育的內容有機融入學生的課堂中,融入每個市民和游客的記憶深處,用紅色底蘊升華這張“施工圖”的主基調。
合理布局、科學引導,設計好“施工圖”的整體架構。在此次“四史”學習教育工作中,上海地區各級黨組織將學習教育與中心工作和重點任務緊密結合,積極改善為民辦事的流程,提升了工作效率。深入踐行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理念,將“四史”學習教育的成果轉化為決策和施政過程中的科學化、高效化,無疑是“四史”學習教育工作的意義與目的所在。要時刻遵循正確、積極的目的導向,在學習中不斷提升群眾觀念,推動領導干部深入基層,創新基層治理的思路和做法,圍繞實現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目標去設計這張“施工圖”的整體架構。
循序漸進、入木三分,勾畫好“施工圖”的圖線細節。接下來,上海將著力統籌黨員、干部群眾、青少年等群體,整合各類學習資源,明確“四史”學習教育工作安排、任務清單、具體要求。我們要利用好現有資源,大力開發和完善宣傳的途徑和形式,組建更多更專業的宣講團深入全市開展基層宣講,探索出此次學習教育的長效機制。通過組織現有13個全國、148個市級愛國主義基地,組織相關場館準備一批高質量黨課等方式,循序漸進式地開展好“四史”學習教育工作,加深勾畫這幅“施工圖”的圖線細節,確保本次學習教育工作成效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