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副鎮長赴杭州XX街道經濟工作學習體會
2、著力為經濟發展打造好內環境。經濟發展的內環境非常重要,內環境好入住的企業能得以發展壯大,招商引資就能夠取到筑巢引鳳的效果,勢必帶動經濟的繁榮。如何打造內環境我有幾點不成熟的見解:
(1)使制定的優惠政策真正具有扶持企業壯大作用。扶持企業的發展我們不能僅僅停留在減免稅收上,因為一個企業在本地發展當中,按照商業規律一般是先虧后贏,我們要在他們虧的時候扶他一把,可以考慮政府補貼,銀行借貸提供便利、鼓勵民間資金入股、集體資金入股以及政府財政借貸等多種形式,著力扶持企業的發展壯大,一個企業發展壯大了,可以帶動一方經濟,養活一批人,集聚一方人氣,推動物流業發展等,同時,也會提升政府名聲,引來外來企業入住,可以這樣形容,企業得政府滴水之恩,對社會是涌泉相報。
(2)規范政府職能部門行為,樹立服務大局意識。一個部門僅僅圍繞自身利益,而不顧及大局,勢必形成不了合力,拖發展的后腿,為防止經濟職能部門對企業的吃拿卡要,在不違反原則的情況下多給企業一點發展的空間,多為政府創造一點良好聲譽,我們要著力加大政府職能部門服務于經濟發展的考核力度,使他們在服務于經濟發展過程中更多的考慮大局利益,規范他們的行為,減少對企業的干擾,同時發揮他們窗口作用,更多的推介企業,對外招商宣傳,讓經濟發展指標與他們利益掛鉤,經濟發展快則獎金就大,經濟滯后則獎金扣發,將經濟工作及經濟發展各項指標進行細化量分,對得分高的進行獎勵,對得分低的尋找原因進行責任追究。黨群部門雖然不與經濟直接掛鉤,但也有宣傳經濟服務經濟的作用,經濟發展拿平均獎,經濟滯后進行平均扣發獎金,這樣使各部門都與經濟掛鉤,服務經濟的氛圍必然形成。
(3)企業發展物流必須跟上。沒有發達的物流,企業運行成本就高,企業就難以發展。如何做大物流業,這必須跟商業、零售業、特別是批發業掛鉤。如何做大商業?
一是提高本地人民收入。可以采取年頭年尾及節假日,由政府主導對當前人數比較多、需求大的行業進行免費就業培訓,提高他們就業技能,從而提高他們的務工收入,流回本地資金就多,群眾購買力增強,必然帶動商業興隆,房地產升值,本地對外物流就大,物流發展必將帶動。
二是提升縣城人氣吸引外來人口來縣城居住。對農村來縣城買房辦證減免部分稅收吸引前來購房,在縣城多建設幾所學校,降低農村學生入校條件,減免借讀費,學校盡量建在城區,利于帶動經濟形成配套,必然吸引更多農村及外地人口來縣城居住,同時,做大做強旅游業吸引外來人口前來消費,帶動人氣,激活商業,推動物流。
三是規范批發市場。新建一個批發市場樓宇,學習義烏國貿市場以店面形式賣出,把批發商全部集中到新建市場營業,并開通通往周邊縣市的車輛,在每輛車上都宣傳萬年批發市場,吸引周邊縣市人群前來批發和批發商入住,由于入住批發市場的批發商各行各業都有,必然吸引本縣各鄉鎮及外縣客商前來批發,必促批量增加,批價降低,吸引更多批發商前來批發,必然使萬年商貿中心地位凸現,必極大帶動萬年物流的壯大和人氣的旺盛。
四是把石鎮打造成一個第二縣城,利用石鎮碼頭作用吸引鄱陽、樂平等地人流,提升我縣人氣,帶動商業,拉動物流。
3、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打造經濟發展硬環境。
一是以大氣魄、下大力氣搞好通往發達地區、周邊縣市公路建設。爭取周邊縣市重視共同爭取修路項目、共同出資將公路修好。加快經濟發展血脈暢通,搶占發展的先機,力爭通向萬年的公路四通八達。
二是搞好企業發展配套建設,為企業發展提供便利。在企業工業園區建設后勤服務中心,搞食堂、搞住宿都是低廉的,便于企業招工,便于企業發展降低運行成本,在工業園建立企業孵化器,主要承提企業職工培訓,利用強大業務網幫助搞銷售,在資金困難時,幫助籌資金,提供企業廠房或租借生產設備等中介組織,使企業可以大膽入住、大膽投入、大膽發展,降低投資風險。
三是規范娛樂設施建設。現在在城市娛樂休閑的地方非常多,關鍵是如何規范的問題。如果不規范必然導致地下娛樂設施遍地開花,關系網錯綜復雜,必然滋生腐敗,也是社會影響極壞的不和諧因素。規范的好必然增加人氣,提高城市活力,為商業、招商等創造良好的環境。所以,我們要打擊私家賭場,堅決搗毀地下窩點,規范棋牌娛樂設施建設,加大稅收征繳力度。
四是創新管理形式經營好村級集體經濟。為什么縣城村面對如此好的發展的機遇期,隨著城市的逐步擴大,資源越來越少,群眾越來越窮呢?這是因為他們在領到開發費用的時候不是用來投資而是分掉花掉,最后是切斷自己源頭,彈盡糧竭,到頭來還要賴著政府解決生活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是缺乏對集體資金的管理,在杭州每一個城市村都有上億元的集體產業,他們將集體資金用來購置固定資產,增加長期性收入,并將閑余資金用來與效益好的企業入股,每年分紅,他們平均每個村民一年可分到10萬元左右回報,隨著經濟的發展,回報會逐步增加,生活會越來越好。這一點我覺得值得學習,我們要選舉村級經濟管理委員會主要負責村級資金的投資和經營,為群眾利益服務,加強資金透明度,真正帶領百姓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