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國機長》2020電影觀后感影評心得5篇精選
《中國機長》該片根據20xx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機組成功處置特情真實事件改編,講述了“中國民航英雄機組”成員與119名乘客遭遇極端險情,在萬米高空直面強風、低溫、座艙釋壓的多重考驗的故事。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觀后感,方便大家學習。
20xx《中國機長》觀后感
前不久跟人閑聊,朋友開玩笑說,我這工作很簡單,你們誰來了練練都能做。我說你要是認真的,那怕是被知識詛咒了,但凡能拿來吃飯的活兒,技術含量都不會低,我可不敢不尊重任何一行的專業人士。
很巧的,才過幾天就看到一部電影,把專業人士和專業精神,拍得風風火火。
在我看來,《中國機長》最大也最吸引人的特點是,專業術語的比重,跟其他所有臺詞加起來不相上下(當然處理得一點也不趕客)。
尤其起飛前的準備流程之隆重繁復,放在其他電影里堪比火箭發射,幾乎讓我找回了第一次看《星際迷航》的工程學快感。
巨細無遺的各種分析檢測調試確認,各色儀表鍵盤指針數據,配上冷靜的操作指導,干凈利索走一遍酷似MV,看得全身舒暢爽快,比觀察瑞士鐘表結構還療愈。
精密如鐘表的流程背后,自然有一群同樣精密的專業人士。其中最醒目,也最有代表的,當然是確有其人的劉機長。
在許多人眼里,劉機長也許是個無趣的人。黑口黑面,不茍言笑,嚴肅苛刻,洗澡要秒表計時,對新人沒有好臉色,連祝酒詞都是航空術語,如果不是上帝視角帶我們看到他的家庭生活,估計會以為他腦子里只有儀表盤和說明書。
人性里有偷懶的魔鬼,專業人士的訓練說白了都是反人性的過程,具體到肩負性命的機長崗位,更是要把人訓練成如機器般經久可靠。劉機長不是不通人情,只是職業病,而這種職業病最終會感動無數人。
災難姍姍來遲,擋風玻璃碎得毫無緣由和征兆,于是劉機長為首的9個人,被迫動用他們的訓練成果。我們不知道他們此刻內心有什么想法,只見到:他們不會在機艙失壓時失去冷靜,不會在飛機下墜時兩腿發軟,不會被穿越暴雨云層的恐懼摧毀神經,不會在確認脫險后加入乘客忘乎所以的歡呼。
因為還有規章要遵守,還有程序要執行,工作還沒有結束,還要做最后的確認,還要向乘客發出最后的說明和道歉。人還在機艙里,所以連報平安都只能是簡單一句:飛機壞了,回頭打給你。
這就是無數次反人性的專業訓練,所澆鑄出的神經反射般的本能。在看到這種故事前,你可能不會想到,“像機器一樣”會成為對一個,一群人如此崇高的褒獎。
《中國機長》最讓人驚喜和欣慰的地方,不在于空難拍得多么刺激。而是在這個娛樂至上,流量當道,許多人都認同和習慣了看電影不必認真的時代,出現一部對專業高度尊重的電影,還是華語片。
我當然不懂里面的航空細節是否完美無瑕,戲劇也難免有加工成分,但重要的是對那種一定要不惜一切站好這班崗的精神的推崇。一絲不茍,事無巨細,臨危有策,從始至終。
在廣闊而狂暴的天空漩渦里,人類發展了一百多年的鋼鐵堡壘,跟一只飛鳥的脆弱差別微乎其微,但人類的優勢在于我們有一群專業人士。
專業人士不是魔術師,沒有讓風暴、山峰和危險消失的能力,但他們是最值得信賴的守護者,能把暴風里僅有的一線生機變成湛藍的天空,寬闊的跑道,親人的擁抱。
20xx《中國機長》觀看心得
香港資深導演劉偉強將現實生活中被稱為“世界民航史的奇跡”的一場緊急迫降改編成了一部驚心動魄的致敬普通英雄的災難片。《中國機長》中這位沉著冷靜,憑著自己的直覺拯救了119名乘客和其他八名機組人員生命的機長名叫劉長健,原是空軍飛行員,后轉業成為四川航空公司的員工。20xx年5月14日早上,他從重慶飛往拉薩的航班在成都150公里外擋風玻璃意外破碎,隨后他不得不駕駛飛機穿過叢山峻嶺的川藏高原前往最近的機場備降。
正如張涵予所扮演的,銀幕上的劉長健是一個堅忍克己,近乎苛刻,惜字如金的人物,高標準地嚴格要求他的同事,特別是年輕的副駕駛徐奕辰(歐豪飾)。雖然電影以他命名,但除了開始和結尾展示了他離開和回到妻子和年幼的女兒身邊之外,整部電影對他的介紹基本僅限于四川航空8633航班(3U8633)遭遇意外當天所發生的事件,所以不要指望《中國機長》對角色的挖掘會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的《薩利機長》那樣;事實上,影片確實希望我們了解劉長健這個角色,通過飛機擋風玻璃破裂后駕駛艙內的突然失壓和溫度驟降,精彩刻畫了他在極端條件下的鎮定,熟練和毅力。
劉偉強與編劇于勇敢(今年暑期的《烈火·英雄》也出自他之手)合作,特別放大了這趟可怕航程中的三個關鍵時刻:其一是擋風玻璃爆裂后,飛機從巡航高度掉落8000英尺;其二是劉長健必須穿越藏邊山區的雷暴云團才能到達成都雙流機場;其三是劉長健必須得把超重的飛機降落在跑道上,并且在推力反向器失靈的情況下把飛機停下來。即使你完全知道機組人員必然會渡過難關,但得益于劉偉強熟練地在駕駛艙和客艙之間不斷切換,通過對比展現飛行員與乘客和空乘之間的不同反應,每個階段都會讓你沉浸在坐立難安的緊張氛圍中。
劉長健穩坐駕駛艙,客艙則由乘務長畢男(袁泉飾)負責,她不僅以身作則指導年輕的空乘敬業地提供專業服務,例如如何應對飛揚跋扈的商務艙乘客,同時她也是劉長健的得力助手,努力安撫乘客之間的焦慮情緒,避免客艙爆發騷亂,從而確保劉長健可以集中精力控制飛機。和劉長健一樣,《中國機長》只展示了她在這場危機中的表現,所以盡管有跡象表明她的婚姻似乎出現了問題,但我們從頭到尾也不知道這問題具體是什么,因此更無法掌握在經歷了這次事故之后她對婚姻和事業的看法究竟有何變化。
有趣的是,雖然《中國機長》約定俗成地挑選了幾位乘客來展示與死神擦肩而過的經歷如何改變他們對生活或愛人的態度,但劉偉強似乎更有意將這部電影變成一次揭秘機場和航線運營以及空中交通管理運作流程的趣味科普。在鐘煒釗的巧妙剪輯下,劉偉強插入了好幾段有趣的蒙太奇,不僅展示了3U8633機組人員如何準備起飛,如何將控制權從機場塔臺移交給不同高度的空中交通管制中心,還有空中交通管理在民用和軍用區域之間的對接,以及機場運營各部分在為航班緊急著陸做準備時的溝通協調。有中國民航局局長馮正霖擔任首席顧問,民航局的參與確保了這些場景的真實性,而值得稱道的是,劉偉強對于機場和空中交通管理應對災難的具體運作細節的展現看起來和飛機上發生的緊急情況一樣引人入勝。
盡管《中國機長》對乘客的重視程度沒有預期的那么高,但劉偉強并沒有忘了在悲痛時刻表達深情。例如種種細節,一位丈夫向妻子懺悔說,他其實是去工地上當廚師,而不是在拉薩的高級酒店里、第二機長的妻子一直在地面焦急地等待著、劉長健的妻子努力在女兒面前保持冷靜,劉偉強捕捉到了事件發生時從空中到地面一系列人物的情緒,只是明智地選擇不去過分關注他們,以免電影變成通俗情感劇。
無論是為了迎合國慶檔期有意為之,還是為了通過電影審查不得已而為之,總之,《中國機長》最后讓劉長健和3U8633航班所有人員一起唱著愛國歌曲慶祝祖國的結尾實讓人有點尷尬。
不過,影片對于一位普通人英勇行為的刻畫,以及對于其他那些不同參與者專業素質的刻畫,確實扣人心弦,令人振奮,而且信息豐富,充分展現了導演游刃有余的實力。可以說這絕對是今年觀眾最喜歡的國產電影之一,你也會很容易被這部投觀眾所好的電影所吸引。聽起來很矛盾,但這趟航班絕對值得體驗。
20xx《中國機長》觀看影評
國慶假期大片集中上映,把寶寶哄睡以后,與愛人一同選擇了觀賞《中國機長》。
第一次看到本片宣傳還是在9月上旬出差飛機上的《中國國航》雜志,驚心動魄的故事情節加上涵予硬漢形象,以及事發城市和機場也偶爾會去(雖然航班不是一個班次),這些元素已經把觀影的想法調動起來了。
實際觀影后,個人感覺與期待有些落差,尤其是幾個片段和人物的出現與主題相關度不大,不知道為何要表現副機長喜歡搭訕(副機長本人是不是要崩潰😭😭😭)、以及關曉彤、賣豬肉等人的出現?劇情節奏略顯拖沓等問題,但覺得卻并非不可理解,畢竟敘述的只是這短暫航程的故事,想拍的很飽滿實非易事。
機長最后的話還算較好點題,“敬畏生命、敬畏職責,敬畏規章”,給自己的啟發是:一要珍愛生命,活在當下,多陪伴家人,因為沒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二是做事情要職責范圍內做到極致,責任心很關鍵,自己能力的提高也很關鍵!三是對于空中飛人們來講,空姐們的乘前提醒很關鍵、很重要,以后每次都要認真聽好,這是為自己負責,也是為家人負責!
20xx《中國機長》觀看體會
知道這是真實事件改編,所以看電影之前我去看了川航事件的紀錄片。而且看導演和陣容我是非常期待電影的,但是剛剛看完點映回來還是有點失望。
演員演技沒話說,全程演技在線,中間出事的那段拍得很真實,也還原真實事件原貌,我們要致敬機長和空乘人員,他們真的很專業。
再說電影,開頭節奏還可以吧,但是人物塑造很欠缺,全片沒有一個很立體很飽滿的人物,要不是我很熟悉這幾個主演,講真我很難記住這些人。他們欠缺靈魂。我并非專業人士,純粹路人,但是給我的感覺就是電影有點流水賬,如果開頭不塑造人物,但是我覺得可以在飛機上塑造人物,通過回憶,對白,或者一些沖突,來把人物立起來。人物沒有太大的變化,很平板,開頭是一個這樣的性格,結束還是這樣的性格。沒有人物沖突。雖然真實事件不一定是這樣的,但是既然拍成了電影,我覺得可以重點塑造一些飽滿的人物。例如機長的過去,家庭。乘務長的人物家庭,一些乘客的過去,他們在遇到這些突發事情,生死攸關的時候,性格所表現出來的反應就可以從他們的過去有跡可循。
電影我覺得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存在,他可以在真實故事上加上一些改動,讓它成為一部更優秀的作品,我目前看的《紅海行動》《湄公河行動》就比較好。一樣是真實事件,但是他們把一些主要人物立起來了,湄公河里面的彭于晏,通過回憶和沖突來塑造人物。紅海行動里面的幾個隊友我至今印象深刻,感覺中國機長應該可以更好的。
再說說導演,劉偉強是拍出了《無間道》這樣優秀電影的人,我一開始是非常抱有希望的,但是我看了這部電影以后發現真的沒有達到他的真實水平。我又不由想到了《誅仙》,它的導演也是口碑還不錯的導演,但是導出來的都是什么玩意,我現在不得不懷疑這個導演是不是只是掛名導演。好像現在還看了很多香港老一輩的導演來大陸拍電影,但是做出來的東西都不如人意,難道他們是來大陸養老了?
30號去刷《攀登者》,也是一位香港導演,不知道這位導演能不能給我驚喜。剛剛看到新聞,過年的時候陳可辛也要上一部《中國女排》應該是一部勵志片,不知道效果怎么樣,至少陳可辛目前都是很有保障的。
也希望香港導演既然來大陸拍電影,也能拍出好電影,也希望大陸的導演加油出更多好作品。
20xx《中國機長》觀看有感
坐過飛機的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過經歷飛機顛簸的、遭遇雷雨天氣備降或者返航等其中一種特情,對于這部電影遇到的特情,非常真實,乘務長處理非常冷靜,現實中乘務長也是這樣處置的,電影尊重事實,給乘務機組點贊!
雖然也看過薩利機長,兩部電影完全不同的主題,但是,既然是要表現出一個團隊或者群體力量,副駕駛跑到頭等艙撩妹這種片段也太拉低檔次了吧,對比起來,更加注重機長遇到特情的反應及采取的處置措施這些細節上幾乎都沒有,對于各個保障力量遇到特情時反應迅速、果斷決策、行動,這些方面壓根就沒有那種緊張感覺,多次呼叫四川8633,有氣無力的語氣,顯得太不專業,聽的渾身雞皮疙瘩起來。
其次,從空管、地勤、消防、救護、空軍,等專業力量對特情的應急反應,壓根就沒有給鏡頭,反而給了好多漂亮空姐和一些和主題沒多大關系的人,比如,副駕駛跑去撩妹,還給那么多篇幅,簡直浪費感情!正如當年汶川大地震時各個力量的反應,給人的那種感覺非常真實,這點是這部電影沒有體現出來的,尤其是群體形象,但是現實卻是很敬業的一群人,為什么不把更多的特寫給他們?
再說各個專業演員是否貼近符合事實,電影如果不是發生的真實事件,單純看這些演員,真是1分我都覺得多!既然開頭給了群眾做鋪墊,那么后面應該給每個人的特寫,但是后面處理得真是像農民工一般大鬧飛機?這種行為簡直就是和攔停高鐵一樣的行為,發生在國外,飛機落地就被警察抓走,看過一則中國飛美國的飛機上,一名中國人鬧事出手,落地后被遣返的新聞,這么高大尚的電影,生生被拉低了檔次!對于普通群眾遇到突發事件的反應,應該是給更多特寫,但是很遺憾的是悲傷、恐懼、害怕并沒有表現出來那種環境。
機長判斷及處置險情的過程才是最重要的應該給予大大的特寫,很多細節都可以看得出來,并不像戰狼那樣會花很多時間在細節上,只是場面和特效方面有所突破,但是在專業性、刻畫人物本身質量等方面卻大大丟分,這就是和優秀電影之間差距,這樣的電影能得票房卻不能獲獎,這大概就是國產電影普遍存在的問題所在,票房并不能代表水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