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雷鋒的事跡
■雷鋒成了英模之后有些人不服氣。卸車時,有人指著裝滿200斤高粱米的麻袋讓他扛。雷鋒心里很不好受,事后卻心平氣和:“我雖然扛不動200斤的麻袋,但我能干好能干的工作,并且比別人干得更出色。”
1963年3月5日,毛澤東發表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題詞,在全國范圍內掀起轟轟烈烈的學雷鋒運動。雷鋒精神的傳播,極大地改變了社會風貌,教育影響了幾代人。
幾十年來,每逢3月,人們就以學雷鋒的具體行動紀念他。在極“左”時期,有人將雷鋒神化;商品經濟時期,又有人竭力將他貶低。但是,任何社會都需要美好的事物,雷鋒不僅僅屬于一代人,他的精神已穿越了時空。
雷鋒被人們稱為共產主義戰士,是因為他有著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和情操;他的價值,在于他把自己火熱的青春全部獻給了黨,獻給了人民。他常說:“革命需要我去燒木炭,我就去做張思德;革命需要我去堵槍眼,我就去做。”他干一行愛一行,入伍時由于身小臂力弱,投手榴彈不合格。他天不亮就悄悄地出去練習,終于在考核中取得優秀成績。
雷鋒成了英模之后有些人不服氣。卸車時,有人指著裝滿200斤高粱米的麻袋讓他扛。雷鋒心里很不好受,事后卻心平氣和地說:“我雖然扛不動200斤的麻袋,但我能干好能干的工作,并且比別人干得更出色。”這種平凡而又偉大的精神,讓許許多多的人為之感動。
■他經常應邀去外地作報告,便有一句話流傳開來:“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
■他教唱歌、辦墻報樣樣都行,參加戰士演出隊,因湖南口音太重影響演出效果,主動提出換下自己
■毛澤東看過《雷鋒日記》后,稱贊“此人懂些哲學”
有關雷鋒做好事的故事多少年來膾炙人口,他的名字成了做好事的象征。有一次,雷鋒因腹疼到團部衛生連開了些藥回來,見本溪路小學的大樓正施工,便推起一輛小車幫著運磚。當市二建公司敲鑼打鼓送來感謝信時,部隊領導才知道這件好事。雷鋒是孤兒又是單身漢,在工廠有工資,入伍時有200元的積蓄。后來,他把100元錢捐獻給公社,遼陽地區遭受水災時,他又將100元寄給了遼陽市委。雷鋒入伍當年每月有6元錢的津貼,全用于做好事。自己的襪子補了又補,平時舍不得喝一瓶汽水。
從1961年開始,雷鋒經常應邀去外地作報告,人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雷鋒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車。”一次,雷鋒外出換車發現一個背著小孩的中年婦女車票和錢丟了,就用自己的津貼費買了一張去吉林的火車票塞到大嫂手里。這樣的事情不勝枚舉。
在部隊里,雷鋒對待同志像春天般溫暖,幫助同班戰友喬安山認字、學算術;為小周病重的父親寫信寄錢;為小韓縫補棉褲。每逢年節,雷鋒想到服務和運輸部門最忙,便叫上同班戰友直奔附近的瓢兒屯車站,幫著打掃候車室,給旅客倒水。孩子們學雷鋒做好事,曾受到一些人在背后非議。不少同學不解,問雷鋒為什么做好事這么難?雷鋒樸實地說:“做好事就不要計較別人說什么,只要對人民有益,就應該堅持做下去。”
《雷鋒日記》當年曾印刷過數千萬本,里面的許多警句教育了全國幾代人。毛澤東看過也稱贊“此人懂些哲學”。一個只有小學文化的苦孩子能有這樣的思想和文字水平,關鍵在于他多年刻苦學習。在湖南團山湖農場時,雷鋒學習寫詩;在鞍鋼時,他努力學習毛澤東著作。在部隊里,他是汽車兵,平時很難抽出時間。于是,雷鋒就把書裝在隨身的挎包里,只要車一停,他就坐在駕駛室里看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主人公保爾的話,他都能背出來。他曾說過:“釘子有兩個長處:一個是擠勁,一個是鉆勁。我們在學習上也要提倡這種‘釘子精神’。”除了政治學習外,他還積極鉆研駕駛技術。部隊缺少教練車,他帶領大家做了一個汽車駕駛臺,并被大家一致推舉為技術學習小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