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語文學習心得(精選3篇)
二年級語文學習心得 篇1
中華民族已積累了五千多年的文化歷史,這是其他民族難以企及的。古老而悠久的歷史文化是古人賜予給我們的禮物,五千年來,一次次改革,一次次創新,一次次超越,形成了厚重的中華民族文化。我們應該把久遠的歷史和優秀的民族文化看作我們民族的驕傲,把它當成我們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沃土。
我們的民族文化就是——語文。 語文學習,在我看來可分為三大部分:1、基礎知識的掌握。2、閱讀理解能力。3、作文能力。
基礎知識的掌握需要我們上課認真聽講,該記住的記住就可以了。
閱讀理解能力只要多讀、多練,能真正體會讀懂文章的意思。
作文是寫作的基礎,每個學生都渴望自己能成為一名筆走龍蛇,華章立就的作文高手。但要寫出好的文章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要對生活體驗,對事物觀察外,最主要的是多讀多練,多閱讀同齡人的優秀習作,借鑒經驗,汲取精華,為我所用,無疑是大有益處的。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作文水平的提高,固然不一定讀完卷,但只要多讀書,思想便會豐盈;只要多筆耕,筆端便如泉涌,筆下生花,字字珠璣。寫作更多的是一種感受和心靈的交流,當你學會投入大千世界廣闊的胸襟,世界必回饋給你更靈動的文字。讓思路猶如流動的泉水,奔騰的江河,連綿不絕,永不止瀉。恐怕到時你都為結不了尾睡不著覺而發愁呢!只要多讀、多寫、多觀察、多體會,就能寫好作文。
以上是我總結的一點經驗,不當之處,請多多指教。謝謝大家!
二年級語文學習心得 篇2
六年的小學語文學習,快要結束了。這六年來,我收獲了很多。
每一個階段,我都學到了不同的知識:擬人,排比,夸張,比喻,使我在作文中應用廣泛。
我覺得語文學習是酸酸的。這次,我中期考試語文考了90.5分,這對于我來說,無疑是一個打擊。我懊悔自己當時為什么沒有多檢查幾遍。其實,最大的原因是我對語文的了解不夠,見解也不是很深。這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學海無涯,永無止境。
我的學習方法,是從六年的學習經驗中總結出來的。在上課時,要隨時準備一只筆,以便記好筆記;坐姿端正,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作批注。上課時,不一定要積極回答問題,但必須把問題弄懂,要善于打破沙鍋問到底。
語文,是我們的母語。它包括了很多知識。就像一個存儲卡一樣:剛開始里面什么也沒有,但通過自己的努力,使存儲卡里面有了一些金錢,最后越來越多。當你在通過知識關卡時,這些金錢就有了巨大的作用。
我們要學習的還有很多,讓我們一起努力走下去吧!
二年級語文學習心得 篇3
國培計劃——20xx農村義務教育教師培訓”是我期盼已久的學術盛宴,是基礎教育階段教師朝圣的殿堂。20xx年10月8日,在湖南省第一師范學院“國培計劃”培訓項目正式啟動,我有幸成為“朝圣”的一員,隨之也開始了小學語文“國培計劃”農村教育培訓。我非常珍惜難得的“充電”機會,興奮地坐在湖南一師校園內,聆看專家精彩的講座,與專家和全國的學員雖“遠隔千里”,卻“近在咫尺”地交流著,切磋著,在教育科研的方法、課堂教學的藝術、教研活動的形式方面都獲益匪淺。
本次培訓為我們設計了靈活多樣的培訓方式,使我們農村教師有幸聆聽了專家對我們的理論指導。主要結合小學語文課程的特點、課程改革的方向及教學的一些環節,選擇了六個主題作為培訓的內容,它們是:口語交際,讓學生“動”起來,“多認少寫”背景下的識字教學,閱讀教學要用好教材,閱讀教學要促進學生發展,讓學生快樂有效地作文,農村小學怎樣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主要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與探討,對新課程實施有更直接的認識。
專家們在教育科學理論方面的闡述簡要而精辟,為我們的教育科學理論注入了源頭活水。教育名家的講座給我帶來了心智的啟迪、情感的熏陶和精神的享受,讓我飽享了高品質的“文化大餐”。黃老師的專題講座《口語交際,讓學生“動”起來》,讓我走出以往口語交際教學的誤區,讓我也明白:口語交際教學不僅要激發學生交際的興趣、選擇合適的交際話題、營造交際的氛圍,還要讓學生“能”交際(也就是要創設交際情景和形成交際共體),創設交際情景需要做到模擬真實情景、提供典型案例、設計問題情景等。為我今后可以交際的教學指出了方向。張化萬老師的《讓學生快樂有效的習作》為我們的作文教學指明了方向,我想聽了張老師的作文課,我今后的作文課也不會再是枯燥乏味的了,而是會讓孩子們在快樂中習作。本次培訓我最關注的是沈大安老師的《農村小學怎樣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因為作為一名農村教師,怎樣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一直是困擾我的難題。農村學生知識面狹窄,教學資源匱乏,有的時候干脆把綜合性學習當做閱讀課或習作課來教。聽了羅老師的課我才知道怎樣挖掘本土資源和創造性地用好教材資源來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我覺得這次培訓是最有效的,是一次對自己“教育潛意識結構”的深層改造,專家們的講座中有不少經典課例,或大氣磅礴或幽默風趣或詩意灑脫或智慧靈動或清新自然或樸實無華或巧奪天工或行云流水或渾然天成。課堂上的搖曳多姿,精彩紛呈,其實源于他們各自不同的個性魅力。點點滴滴的細節傳達出他們對課程深刻醇正的解讀、對學生博大人文的關懷。所以,從專家們的講座里我讀出了自己的“故事”,整理著自己的思緒,想著自己的課堂。他們的講座對我來說最大的價值不是眼前意義上的“學來一點招數,解決我的教學問題”,而是以理論指導來提升自己的教學實踐,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學行為,讓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獲得成長,使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更上一個臺階,使我更自信地走在路上……
這些天,是我人生中一段高度濃縮的旅程,讓我體驗到成長的滿足。感謝 “國培計劃”——如果沒有遇見“你”,我怎么會如此堅定地走在“朝圣”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