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端午的心得體會500字(精選3篇)
關于端午的心得體會500字 篇1
我國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也是我喜歡的節日之一。
早上起床,我睡意朦朧地問媽媽:“今天早上吃什么?”“今天吃粽子!币幌氲紧兆,我就想起了愛國詩人屈原,他就是今天跳河的,老百姓愛戴屈原,就把飯團撒入河中,讓魚吃的飽飽的,不讓它們吃屈原的遺體。
媽媽把粽葉和肉的放在了車上,出門的時候,我好奇的問媽媽:“媽媽,這個東西是什么,為什么要掛在門上呢?”媽媽回答我的問題:“這個是艾草,今天五月初五,蛇、蚊子、蒼蠅等從今天開始活躍,這個艾草是來趕走它們的!痹瓉,端午節也有這個傳統啊!
在回外婆家的時候,車好多,很堵,可能是端午節大家都回娘家吧!
到了外婆家,外婆看到我說:“小寶寶來了,來,我們正在包粽子!薄昂玫,我也想包。”我激動的說。
“好的,你和外公外婆包粽子吧!眿寢寣ξ艺f。
我立刻去衛生間洗手,看外公包粽子。
我也像外公一樣拿著粽,卷一個三角,里面放上糯米,放一半糯米后,再放一點肉餡,再放一點糯米,把它包起來。
不!這個一點都不像粽子,只像大包,沒事!“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再一次包,不錯!不是很像樣,至少比上一次好了。
我包了三個肉粽,我包的速度很慢,當我包第三個的時候,外公外婆已經包好了。
啊!端午節!我愛端午節,這一個端午節,意義非凡啊!
關于端午的心得體會500字 篇2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每到端午節大家會干些什么呢?跟我去看看吧!
端午節來到了,大家可熱鬧了,有的看龍舟賽,有的吃粽子……還有一個故事說了端午節要賽龍舟扔粽子的原因。愛國詩人屈原投汩羅江死去,所以賽龍舟競渡是為了救屈原。后來人們沒有找到屈原,大家就扔粽子在江河里,想讓魚,蝦等一些水里小動物吃飽后,不去吃屈原的遺體。后人就用這種形式來表達對屈原的尊敬和悼念。 我也過了一個端午節,來看看吧!
在那天中午我吃了一個粽子,可好吃了。是白色的糯米,里面有一顆又大又紅的棗子,外面包著一片葉子,我也不知道是什么葉子。把葉子剝掉以后就像一團棉花里面裝著一顆紅寶石。把里面的肉放進嘴里,甜甜的,軟軟的,特別好吃。
之后外公帶我到了石頭城公園,哇!三條龍舟直往前沖,龍舟上的人們齊聲喊著“一,二,三”。前面一個人在打鼓,后面兩排人邊劃槳邊喊著他們的口號。飛船疾駛,鑼鼓震天,真是精彩!這就是我過的端午節。
關于端午的心得體會500字 篇3
端午節為我校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教育機會,利用學生對過節的興趣,不僅能激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感受節日的意義所在,刺激他們的想象力以及正在形成的民族正義感和愛國情,還靈活地激發每位學生的探索創造精神。
1、師生互動墻報。(在3-4年級開展)通過教室整個的外墻布置,以小報、手工制作、繪畫作品等形式反映師生在第一階段的學習體會與成果。
2、師生互動演出。(在5-6年級開展主題隊會)隊會以文藝演出的形式再現了屈原投江的一段歷史文化,師生們被屈原身上那股民族的正義感和濃濃的愛國情所折服,全場深情地吟頌起懷念屈原的詩詞。
3、規范的養成更自覺了。節慶活動的開展往往牽涉到整個班集體,不強調一些紀律是不行的,在整個的參與過程中,可能還要牽涉到一些學生的個人“犧牲”,學生的集體觀念得到了強化,集體的責任感和榮譽感增強了,因而也更自覺的履行職責,遵守規范。
我國地大物博、歷史悠久,我們只是充分利用一部分傳統文化對向進行教育,我們有責任去弘揚,而這個責任,就賦予我們下一代,讓我們從傳統節日教育做起,使我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