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學習心得體會(精選3篇)
海底撈學習心得體會 篇1
之前都沒有聽說過海底撈,在公司的讀書會上,學習了《海底撈你學不會》這本書,知道了海底撈是一家很有名的火鍋店,下面將我在一個月的讀書會上了解的海底撈向大家一一道來。
1.這本書名字起得很好,海底撈我們確實學不會,因為企業管理就是一種藝術,而一個企業的核心競爭也正是優秀管理藝術的精華,其他企業是不可能完全復制,再說其實我們也不用學會,也許海底撈的管理方法可能只適合餐飲行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我認為我們讀海底撈的目的不是要成為第二個海底撈,只是為了吸取其管理的精華,變成我們自身的營養,以便之后可以取得遠遠超過它的成就。
2.一個人到一個地方工作,有兩點感覺很重要。一是感覺自己得到和自己的工作價值相當的勞動報酬,而是感覺自己每天工作的愉快、很有成就感。很多時候員工對后者的渴望要遠遠超過前者。人都是希望自己能被信任,被信任了才會有成就感,才有干勁。其實在每個的心中都有一片芳草地,絕大多數人都是知恩圖報的,不愿意辜負別人的信任。俗話說得好:“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最關鍵的是尊重和信任都必須是發自內心深處的而不是裝出來的。簡單說就四個字:以誠待人!俗話說,“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員工的'心都是肉長的總不會比金石更難開吧?善待員工:領導者把員工當家人讓員工感到為企業工作和生活很快樂、幸福,才會讓客戶快樂、公平、公正的對待員工,盡可能提供好的福利和待遇,給員工公平晉升的機會,這會讓員工感到幸福指數在提高。
3.書中的海底撈的評價體系讓人嘆服,這也折射出其育人、選人、用人的不拘一格理念。海底撈的管理業績更多是用你培養了多少優秀員工、優秀店長、使多少客戶達到滿意程度來衡量。同時其評價全部采用優秀管理人員(全從一線成長,且經驗豐富)來測評。這些方面的確與當前的企業有很大不同。其評價體系很好的兼顧了客戶滿意和員工滿意兩大企業成功的關鍵,其不成功都難。從這點來看,雖然海底撈與我公司當前的體制存在很多差異,但就這點而言,如何更有效的進行評價、如何對評價激發一線的活力、如何讓一線的活力轉化發自員工內心的創新、服務、銷售,從而真正實現客戶的滿意,勢必要求我們進行不斷的改進和思考。
總結本書的閱讀感受,可以用開篇三章序中兩次標題都提及的詞語-“幸福”來總結:企業幸福、員工幸福、客戶幸福。
海底撈學習心得體會 篇2
20xx年07月13號,駐外分公司一大隊在南京市安德門辦事處,開上半年工作總結會。會后汪經理帶我們到南京《海底撈》體驗和學習。當開車到《海底撈》門口,門衛就開始一邊指揮我們停車,一邊對講機通報,并引導我們進入《海底撈》大樓,大樓里的服務員已經在等著我們了,迎接我們去包廂的路上,經過的服務員都會微笑而又熱情的和我們打招呼。讓我們感覺服務員就像是在家里,我們就像是他們的親戚。
從包廂細膩、周到而又不厭其煩的服務,到各個環節之間服務員的銜接;從包廂到洗手間的物品擺放;充分說明經營者方方面面想的很全面,做的很細致。對我的感觸很深,也很慚愧。想想我做的還有不足之處。我回來后立即組織隊員召開長達兩個半小時的會議,灌輸和學習《海底撈》的服務,共同進步;要求隊員做到取長補短、及時補位,你補和完善我們工作中的不足之處。樹立隊員主人翁的服務理念。
為了更好的關心愛護隊員,預防突發事件和平時更好的工作,讓隊員感覺有在家一樣的工作和生活。第二天我出去買了兩個小藥箱子和一些藥品一個放(扭傷藥、消炎藥、腸胃藥、呼吸道藥、消毒水、棉簽、紗布、皮膚藥、創口貼)等藥品。和一些夏季防暑用品(清涼油、風油精、人丹、藿香正氣水、花露水)夏季用品,還有一個放了一些、針、線、紐扣、牙簽、指甲剪、起子、膠水、小刀)等物品,然后用電腦做個標簽貼上,一個起名“急救醫藥箱”一個叫“家居用品箱”,看上去還不錯,備受隊員歡迎。
“大家都在做,比的就是服務”。在以后工作中我們要多向《海底撈》學習要從細微處著手不斷完善隊伍的管理。熱情服務、微笑服務。
真的很高興能有這樣一次學習的機會,能讓我零距離接觸海底撈。在去海底撈之前我已經從網站上、書本上對它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對于它那種傳奇性的故事,我還是有一點將信將疑。
海底撈的服務:
熱情
當我們還沒有走到店門口的時候,早就看見服務員在門口,笑臉相迎。對每一個進店的人都微笑面對,同時說歡迎光臨。從她們的笑容里可以感覺到時發自內心的微笑,很真誠,很熱情。我為了能多了解一點他們,多半時間是在外面逗留,這時總有服務員來問我需要幫助嗎,或向我指引洗手間的位置。每一個人都很熱情。想想自己公司員工,在這一點上做的真不如人家。我們的員工很不喜歡站門迎賓,面對進店的顧客也是公事化的,說著要求的歡迎詞,對于進店的顧客缺少了那么一點熱情與親切。
細致
當我們還沒有走近店里的時候,就有一個服務員端著一盤熱氣騰騰的毛巾,遞到我們每一個人的手上,同時說“歡迎光臨!請擦擦手”。對于這個提前上毛巾的動作我很是不理解,在落座后等著上菜的間隙,我去美甲區,美甲時與服務員說出了心中的疑惑,我問她,“一般的餐廳都是客人坐下來后才上毛巾,為什么你們在客人進門時上毛巾呢?”她告訴我說“我們一般要上四次毛巾,一次是在客人進門時,擦擦手,或擦擦汗水,二次是在落座后,再次擦擦手,三次是在就餐中,四次是在就餐后。”就這上毛巾一點,有幾家餐廳能想到呢?說明了海底撈真是把顧客放在第一,任何時候都是站在顧客角度為顧客考慮。這一點真值得我們學習。
細致的地方還不止這一點,包括就餐時,為我們送上圍裙,以防吃火鍋時衣服濺油,油碟也是有幾種口味的,吃飯的時候看我們喜歡吃咸菜,特意為我們多送了幾碟。
就這些小細節,感動了我,感動了那么多的食客。
協作精神
海底撈值得我們學習的還有他們的協作精神。中途上廁所的時候,在過道上看見有一個服務員在端鍋底的時候,不小心撒了幾滴油在地上,這時有好幾個服務員拿著紙巾或抹布同時做地上的清潔。也許在他們那里這是再尋常不過得小事,但就從這樣的小事上看出,他們的團結,做事的高效率。遇見問題不是等著別人做,而是迅速解決。這一點也真值得我們學習。我們遇到問題,哪怕是小事,也總喜歡把問題上交,或等著別人來處理。
理想與目標
海底撈的員工與其他的地方的員工不同,他們不空虛,他們有自己的理想和最求目標,在我們同事擦鞋的時候與負責擦鞋的服務員閑聊,得知他是店長的預備人選,看他擦鞋擦得那么有勁,就問他“為什么你們的預備店長也要從擦鞋做起呢?”他說“我們每一個店長都是從基層做起的,只有做好了基礎的工作,才知道顧客的想法和員工的想法,才能更好的服務于顧客和員工”多么好的員工呀。海底撈有這樣的員工,他的生意能不好嗎?
總結張總說過的一句話:優質的服務加上顧客的滿意等于財富。
那么我們要做的就是激發員工的激-情,加強細致服務。尋找顧客的需求,提升顧客的滿意度。
海底撈學習心得體會 篇3
這本書,讓我見識了一位腳踏實地獲得成就的企業家,出自黃鐵鷹之手,把海底撈的文化表露出來了。管理是藝術還是科學姑且不去評論,因為在我的觀念里,管理就是”幫忙”,一種與人為善想幫忙人的心,不管你用什么方法都會有人死心塌地跟著你,不是你會管理,而是出自本性的想對他好而忘了自我,從宗教佛家的角度,就是“成佛”。
不要誤解,成佛并非萬能,可是在中國的說文解字中“成”是開啟,佛是“智慧”,也就是開啟智慧。在管理學上把管理作一個簡單的定義就是:組織、命令、控制、協調等四大功能,而從書中我認為張勇已經把這四個基本要素展開,原因不是他飽學詩書而是喜歡學習與成長,我很高興看到這本書賣的紅火,因為有人想學“海底撈”,可是有多少人學的會呢?正因為在管理學上用的是科學,而張勇用的更多的是“心里”學,有沒有發現我的“里”字與別人不一樣,正因為我完全理解張勇的思維(寫出來的部分),當然我也會認識一些書上沒寫出來的部分。
張勇絕對是個領袖,可是在一開始他與許多人一樣經營企業都是想把“企業”經營下去,這種精神僅有老板才明白,而身為員工(或者沒有老板精神的人)是體會不到的。
我也正經營企業,用的方法能夠說與張勇的方向一樣,對待員工及企業,也在逐漸成功中,可是不是照搬,因為我用的人都是一些高素質的員工,這群員工的特性正是自我的意識較強不容易像海底撈的員工一樣的容易溝通,這個講法有些諷刺,因為似乎是告訴別人學歷越高越難溝通,其實我經營企業我不求我的員工對我感恩,可是我要求我的員工必須要成長,為他們自我掙到每一分錢,不論是初來咋到的員工或者我的創業伙伴都是這樣的要求,我提出用“以身作則”的理論,更是把所謂的成功建立在不是賺多少錢,而是改變自我多少。一個不愿意改變自我的員工我是不會用他的,即使他的本事再高,有一天他都會成為企業的瓶頸,所以我提出的是PTC(人與技術的變革)的變革理論,因為我經營的是諮詢公司,所以我必須將成功案例步驟化,讓別人成功,所以教師或者是團隊若不能成功的改變自我那如何改變別人?
在變革的過程中我信奉美國“肯。布蘭佳”的情境管理理論(績效=意愿_本事),盡管我沒有理解過他很正統的管理經驗,可是在從業中,在當員工及此刻當老板的旅途中,為了讓企業活下來,我做了很多的'變革,尤其在我20xx年四十歲的那一年我決定蛻變自我,把過去的自我改變過來,其實我的蛻變對我來說已經成為”習慣”了,只是每個時期的蛻變讓我變革成功獲得的不是財富而是心靈上的成長。
我常跟我的同事及學生說,賺錢不是我們的全部,因為賺錢只是一張我們成功的成績單而已,如果把賺錢當作是指標,我想的是他雖然很快賺到錢了,可是心靈卻空虛了,所以他會發現他不擇手段的成功過程反而讓別人厭惡他,而自我卻沒有成長起來,我一向認為人生是鍛煉我們智慧、毅力及本事的過程,賺到了錢不用高興,因為真正了解為何會成功的人必須明白“只要方向正確再遠的路都能夠到達”。
可是許多人斤斤計較于他的收入或者去爭奪這些身不帶來死不帶去的東西而影響他原先純潔的心靈,原因是他忘了最初的自我,同時也不愿意“變革”自我,所以成功的他只是迷失在一種虛有歡樂氛圍中而已,而我并不明白海底撈的張勇是否迷失于他的成功中而忘了繼續變革,所以寫了這封信給他,期望他能看得到我送給他我在20xx年出的一本書“把顧客找回來”,這本書剛好寫的是一種服務的理論,并且如果確實執行后是不容易失敗的及不會反彈的理論,然而我想與張勇成為朋友的是他已經實踐這個理論(盡管他沒看過我的書)可是也正因為如此讓我又證明了古人說過的“英雄所見略同”,可是我還不算是個知名英雄。
盡管在家鄉我也是個因為家里窮而必須出來打工的小孩,也做過餐廳的服務員、送報童、塑膠花等,所以我的苦與他的苦似乎能夠有些共鳴,可是我幸運的是幾次的變革讓我找到了讀書的方法而突破了自我過去高考數學考8分英文考12分的窘境,因為成功的變革讓我在家鄉重考高考時而獲得榜首,可是我并不所以而迷失,因為讀書不是我最想做的事情,可是身為長子又是男長孫的我必須讓家族的弟妹有些“標竿”才逼不得已去應對升學之路。
剛開始,我也以為讀書能夠成為成功的捷徑,因為在家鄉沒讀書幾乎都被貼上一個標志就是“沒出息”,可是在走進社會做全職工作時才明白“讀書或學歷”只是起跑線的不一樣而已,如果你不跑,就算你在終點線就在隔壁而你一樣會被追趕過來的,在我在企業工作的時候我還是個大專生,當時大本生及研究生比比皆是,可是我卻能超越他們,因為我相信這與我的學歷無關,只因為我不斷在“與時俱進”,讓我從未停下開拓進取的腳步,盡管我之后也完成了大本及研究生碩士的學位,可是我的歡樂來自于如同張勇所說的“雙手改變命運”實際去做就對了。
可是不要忘了,人性本懶,雖然有人說人性本善,可是我一向強調的是“懶”字,這個惡習也是成長的動力,而這一切就是要溝通,會有戰爭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不溝通”所致的,如果每個人都愿意溝通那怎樣會有問題呢?而“懶”為什么是源頭,那是因為這是大家所追求的生活方式,所以包包含洗衣機、飛機及乃至于有手機都是因為“懶”而構成的產物,而張勇改變的就是這個懶,因為想享受更好的環境及更舒服的生活所以必須多勞多得,必須做正確的事情,像是張勇說:客戶是一桌一桌抓的正是如此,也就是當客戶自我會來的時候就不用當時楊小麗帶著人出去發傳單喊口號并且被城管為難的情景,因為客戶自我會過來而你只要把客戶服務好就能夠賺錢了。
所以,張勇用身體力行的以身作則去應對員工,并且不考核利潤的考核員工方式,正是他了解這個懂行的道理,也就是他了解這個道理產生的良性循環所產生的好處,而員工也明白,在我那本把客戶找回來的書中也正提到這些方法,只是張勇實踐了所以成功了,我的課程不論是公開課或者輔導都會有客戶問我:教師你的方法很好,可是如果每個人都照做了那不就是每個人都成功了,而我笑著的回答:不會全部成功的原因正是不會每個人都照著去做,因為許多人仍然半信半疑的迷失自我,如果有人聽完課還有人問我”他要如何成功”時,我會告訴他”你不會成功了”,因為成功的人已經再做了,而你還再問,已經比別人晚一步了。為什么海底撈學不會,不是因為他的方法你學不會,而是你還在“問”,而必須要成功的人已經在做了。看完的每個人都在做了嗎?”也許你會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而我會說那你要再重讀海底撈這本書或者我的把顧客找回來再念一次,或者你應當花錢請我們告訴你如何讓你成功的個性化輔導了,我們公司在輔導上一向沒有失敗案例,正是因為我們只挑選想成功的公司,因為正在沉淪或者已經意識到即將沈淪的公司任何一個理論或方法都會毫不猶豫的去用他,所以才會成功,這又印證古人的一句話“不到黃河心不死,不見棺材不掉淚”的理論,這樣的公司比較容易成功,因為破釜沉舟的人才會真正做到“狹路相逢勇者勝”的姿態,生于安樂死于憂患等這些話都是古人給我們留下來的寶,只是沒人去做而已,或者當明白要做或者明白要改變時才明白這些道理已經太晚了,所以又有一句話叫做“千金難買早明白”。
有人問我“你為什么選擇教育行業”而不選擇實體行業來實踐我的理論,我說我對自我很有信心,況且這些理論都是我在做實體工作時積累下來的,盡管有些推導的成分在里面,可是大多是成功的過程,而實體公司的成功只會幫忙我成功而已,影響及改變人的廣度不夠大,而人的青春有限,必須選擇一件對的事情去改變自我,而跟著我的大多數員工都是這樣的想法,可是我仍然是要確保他們賺到錢,因為企業的主管最重要的是就是“幫忙員工賺到錢”所以我說“管理”是“幫忙”別人獲得成功。
賺錢是必須的,沒有賺錢的企業是“罪惡”,因為人是在賺錢的過程中成長的,而不是看書中成長的,賺錢之前要先有一個正確的心態,就是你想改變自我克服自我,然后再去影響別人(為什么不是改變別人呢?因為我們不必須能夠做到可是能夠影響自我后在去讓別人學習,我相信馬云及張勇都是這樣的人)許多公司都明白自我如何賺到錢,可是卻不明白賺錢的意義時,就會有所謂的地溝油、三聚氰氨、塑化劑等的商人出現,而這些企業我們絕對不會輔導因為這是錯誤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