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史學習心得(精選3篇)
中國近現代史學習心得 篇1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是一門以歷史為載體,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課程,因此,它既是歷史課,更是政治理論課。所以,本課程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應當是在學習者對中國近現代史的總體面貌和基本線索有一個大體了解的基礎上,著重做到“兩個了解”,懂得“三個選擇”。
同學們由于在中學階段都已經系統學過中國近現歷史,對有關的歷史事實、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但對歷史發展的脈絡,還不能完整地把握,對歷史發展的規律性和主要經驗,還不能準確地理解,對與“三個選擇”有關的歷史情況,也還缺少深入的了解,并存在著若干困惑。根據這些情況,在學習本課程的過程中,同學們應在補充歷史基本知識的同時,要著力注意彌補對近現代史把握方面的不足之處,以期能在原來所學近現代史知識的基礎上大大提高一步。
中國近現代史的主線
中國近現代史,就其主流和本質來說:
就是中國一代又一代的人民群眾和仁人志士為救亡圖存而英勇奮斗、艱苦探索的歷史;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偉大的艱苦的斗爭,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贏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是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人領導下,經過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把一個極度貧弱的舊中國逐步變成一個初步繁榮昌盛、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的歷史。
這是中國近現代史的主線。緊緊抓住這一主線,是學好這一課程的前提。
點、線、面的結合
為了提高學習效果,在學習中,同學們要開闊歷史視野,注意點、線、面的結合,加強對各種政治方案的比較。比如要以世界歷史的眼光審視中國近現代史,注意聯系時代特征、國際格局和世界大勢論說中國問題;除政治史外,要注意加強對各個時期經濟、文化發展尤其是經濟發展情況的了解;進一步通過比較研究(包括各種社會力量的政治主張、建國方案的比較,各種社會思潮的比較等),來認識與“三個選擇”有關的問題。
歷史觀和方法論
在學習中,還要注意各種歷史觀點和政治觀點的表述,以歷史事實為根據對某些似是而非的觀點分析,得出符合歷史實際的結論,從而鍛煉自己運用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分析和評價歷史問題、辨別歷史是非的能力。
中國近現代史學習心得 篇2
初讀《道士塔》和《莫高窟》,感受最多的是憤怒,憤怒王圓的無知,憤怒斯坦因的自私和蔣孝琬的無良,恨不能穿越回那個朝代,以一己之力挽回點什么。二讀就變成深深的無奈了,就算回去,我們依然改寫不了歷史的杯具,清政府的無能,侵略者的野心,戰爭中的朝不保夕,莫高窟的杯具又豈是區區三人造成的。
再次品讀最終冷靜下來,余秋雨先生寫出來應當不僅僅是發泄情緒吧?至少我們應當從中理解點教訓?
首先是莫高窟當時的主人,一個農民出身的沒有多少知識積淀,單純為了謀生的道士,一個一本正經毀壞著無價之寶的道士。這位王道士的日常是化緣,得了錢便把精美的壁畫用石灰刷去,再把塑像搗毀,堆起靈官之類的。他做這些也必須是毫無私心吧,他也許還會感動于自我的付出。這么辛苦的工作和改造,也許也是自我的職責所在吧。只是他太狹隘了,用一個農民道士的審美改造著這個歷代文化碰撞構成的精粹。他的改造最根本的原因是無知。是因為那些精粹在他眼中沒有任何價值。
當發現藏經洞時,他本能是上報官員,這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本無過錯,但將這個驚天秘密如此輕易泄露,作為莫高窟的主人或許還是因為他的無知吧。倘若他稍微學習一點文化知識,稍微提升一點點修養,或許他就不會如此輕易行動了,不會因為拙劣的謊言就輕易答應斯坦因用四塊馬蹄銀換走走五輛大車文物。
從王圓身上,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了知識帶來的力量。我們常常疑惑學習有何用?尤其生活水平有了極大提升的現代,衣食無憂,不學習照樣能夠過的很好,也有很多人學歷不高的人成為商業傳奇,以此“鼓勵”了多少學子在大好的年華放棄了學業。可是學習真的沒用嗎?不為功利的目的,至少能夠提升我們的見識,提醒我們做事之前深思,不至于犯那么幼稚的不可饒恕的錯誤。就沖這一點,就沖著對王圓的恨意和悲嘆,我們也應當好好學習,不是嗎?
與王圓構成鮮明比較的是翻譯蔣孝琬。從名字上就能看出這是一個生于書香世家的書生,不然不會有這樣動聽有的名字,父母必定是期望他孝順有才華的。有才華,他做到了,但孝就難說了,孝順父母我們姑且不知,但于國家他實在是玷污了這個字。
他必定是深受中華悠久文化浸潤的,所以在借閱王圓隨手遞給自我的幾本經書時,他激動到不能自我,他立刻就明白了這些是無價之寶。于是他秉燭夜談,甄別文物,那么輕易就讀懂了這些歷代傳承下來的精髓。他那么聰明深諳談判之道,王圓的猶豫在他的聰明面前根本不值一提。他替斯坦因篩選最有價值的經書,替斯坦因翻譯,替斯坦因談判,還屁顛屁顛的到這個外國侵略者面前邀功。
我難以推斷他在做這些事情的時候是出于什么樣的心理,倘若王圓的破壞和縱容是因為無知的話,那蔣孝琬的助紂為虐又是因為什么呢?被迫?金錢?地位?可是作為一個精通傳統文化,有深諳西方列強的侵略之道,他怎樣不會清醒的意識到自我是在犯一個彌天大罪呢?是在遺臭萬年呢?那他又怎樣能做的那么心安理得呢?
他的學識并沒有成全他的修養,學富五車與低劣卑鄙同時集中在他身上,他犯的錯就這點來看要遠比王圓更不值得原諒,更值得所有中國人的反思。
倘若王圓告訴我們學習的重要性,那蔣孝琬就告訴了比知識更重要的就是良知。這或許也是我們教師更應當交給孩子們的吧?在這個全民學習的時代,競爭變得更為直接和殘酷,那么堅持一份良知作為做人的底線就變得尤為珍貴。
我們應當對傳統文化有更多的敬畏,懷著虔誠的心欣賞并努力保護好我們的先人歷經滄桑遺留下來的精粹,保留好初心前行。
中國近現代史學習心得 篇3
AI(ArtificialIntelligence,人工智能)作為當今科技發展的熱點之一,吸引著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近年來,我也開始涉足AI領域的學習,并從中獲得了一些心得體會。下面我將就我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以及學習效果等方面進行簡要總結和分享。
首先,合理安排學習時間是AI學習的首要任務。由于AI學習內容龐雜且深度較深,單純依靠上課或課下的簡單學習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在學習AI時,充分利用每天的空閑時間,包括在課余時間、周末和假期等進行學習。在周一至周五的課程時間中,我較為專注地聽講,記錄下每個知識點和問題。在周末,我清理自己的學習記錄,根據知識點進行深入研究和學習。這樣的`時間安排能夠保證學習的連貫性,提高學習效果。
其次,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深入學習。AI學習涉及的知識、理論和實踐較為繁雜,僅僅依靠紙質材料和課本是難以掌握全貌的。因此,我借助網絡資源和科技設備,通過觀看授課視頻、聽講AI專家的講座和分享等多種方式來學習AI知識。通過多媒體技術,我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復雜的算法原理和應用案例,提高學習效率和記憶效果。
第三,勤于動手實踐是掌握AI知識的關鍵。AI學習是一種高度實踐性的學科,僅僅停留在理論抽象層面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在學習AI的過程中,利用開源平臺和虛擬實驗環境等工具,積極參與各類實踐項目和競賽。在實踐中,我能夠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將其應用于具體問題解決,加深對AI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另外,拓寬學習渠道是學習AI的有效途徑之一。在學習AI的過程中,我經常參加各類AI相關的講座、學術交流會和行業研討會等各類活動。通過這些渠道,我不僅能夠及時了解最新的科研成果和行業動態,還能夠與一線的AI專家進行深入交流和探討,開拓視野,提升自己的學習背景和能力。
最后,及時總結和反思是AI學習的好習慣。AI學習的過程中,復雜的知識和算法常常讓人感到疲憊和困擾。然而,通過及時總結和反思,我不僅能夠對學習內容有更深入的了解,還能及時發現自己知識盲點和不足之處,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補充和提高。因此,我將培養總結和反思的習慣作為AI學習的必修課。
綜上所述,學習AI需要合理安排學習時間、借助多媒體技術進行深入學習、勤于動手實踐、拓寬學習渠道以及及時總結和反思。這些方法和經驗使得我在AI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達到了良好的學習效果。未來,我將繼續深入學習AI,將其應用于實踐中,為促進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