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沈浩心得體會3篇
學習沈浩心得體會(3):
2009年11月6日凌晨,沈浩同志因病去世,倒在了小崗村工作第一線,年僅45歲。沈浩同志生前是鳳陽縣小崗村黨委第一書記,是安徽省財政廳副調研員,是安徽省第二、第三批選派干部。他離開省城合肥,來到鳳陽縣小崗村,一干就是六年。這六年,他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業績,用自己的人生譜寫了一曲“熱愛農村、扎根基層、為民謀利”的感人篇章。中央和省、市委對沈浩同志的不幸逝世十分關注和重視,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聞訊后作出重要批示:“沉痛悼念沈浩同志。請轉達對沈浩同志親屬和小崗村村民的親切慰問。” 李長春、習近平、劉云山、李源潮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也作出了批示。11月8日下午,省委書記王金山、省長王三運在合肥親切看望沈浩同志親屬,轉達胡錦濤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對沈浩同志表示沉痛悼念,對他的親屬表示親切慰問。11月19日,省委組織部發文要求全省選派干部和大學生村官深入開展學習沈浩同志先進事跡活動。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使我了解沈浩的先進事跡,集中體現了在新的歷史時期,黨員干部牢記黨的宗旨,緊跟時代步伐,忠誠踐行科學發展觀,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盡職盡責、鞠躬盡瘁的理想追求和精神風貌。沈浩同志以自己的模范行動忠實踐行科學發展觀,是新時期黨的基層干部的楷模,是共產黨員的優秀代表。我作為一名選派干部,我被沈浩同志扎根基層群眾,竭竭誠為民服務,舍小家,顧大家,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精神所感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以沈浩同志為榜樣。現談談我學習沈浩同志精神的體會:
一是學習他扎根基層、服務農村的奉獻精神。沈浩同志生前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勤勤懇懇、忘我工作,做出了出色的成績,贏得了廣大干部群眾的信任和擁護。他的先進事跡是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我們選派干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生動教材。2004年2月,沈浩同志放棄了省城優越的工作生活條件,前往小崗村任職。 6年來,沈浩同志始終懷著一種重任在肩的使命感,保持一種昂揚向上的精氣神,克服種種困難,扎根農村,盡職盡責,辛勤耕耘。他一心撲在工作上,既不能在年邁的老母身邊盡孝,也難以為心愛的妻子助力分憂,更無暇顧及年幼女兒的學習生活。選派期滿時,面對小崗村民以摁手印方式的真誠挽留,面對組織上的殷切期望,沈浩同志毅然作出了留在小崗村、繼續干下去的決定。這6年,沈浩同志為小崗、為群眾貢獻了很多,對家庭、對自己卻虧欠了很多,他這種舍小家、顧大家,扎根基層、全心投入的奉獻精神,生動展示了共產黨員的無私情懷。我們學習沈浩同志,就要像他那樣,始終以黨和人民的事業為重,立足崗位,恪盡職守,奉獻才干,努力在服務人民、報效祖國的過程中實現人生價值。
二是學習他心系百姓、一心為民愛民的公仆精神。6年來,沈浩同志始終與小崗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把赤誠的心捧給群眾,把無限的愛獻給百姓。村里的五保戶生病住院,他自己掏錢為其治療;村民家庭生活困難,他想方設法幫助解決;村民住房出現危險,他連夜冒雨動員搬遷。只有真心付出,才有衷心愛戴。“有困難、找沈浩”、“我們能有今天,多虧了沈書記”,這些真摯而樸素的話語,就是小崗群眾對沈浩同志的最好認可和最大褒獎。我們學習沈浩同志,就要像他那樣,視群眾為親人,把自己當公仆,一心想著群眾,一切為了群眾,盡心竭力為群眾做好事、辦實事、解難事,始終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
三是學習他銳意改革、勇于開拓的創新精神。他被選派到小崗村工作以來,一直為小崗村的發展兢兢業業,幫助小崗村群眾修公路、辦企業,帶領小崗村農民科學種田、發展高效農業,促進了小崗村振興和發展,提高了小崗村民的人均收入。作為一名選派干部我在以后的確作中敢于創新、克服困難,從廣大村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本著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心系群眾,提高農村群眾自身素質,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帶動村民走上富裕的道路。我們學習沈浩同志,就要像他那樣,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改革創新,努力爭當科學發展觀的忠實執行者、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自覺實踐者、社會和諧的積極促進者。
四要學習他艱苦創業、勤政廉政的奮斗精神。6年,2000多個日日夜夜,沈浩同志沒有節假日,不分晝夜,勤勤懇懇,忘我工作,為小崗村的發展殫精竭慮,為小崗人的幸福奔波操勞。沈浩同志對工作是任勞任怨、不計回報,對個人卻十分苛刻、克己奉公。他生活簡樸,勤儉節約,特別能吃苦,“和農民一個樣”。他一心為公,清正廉潔,始終嚴格要求自己。在沈浩同志身上,集中展示了勤勉為公的崇高境界,體現了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我們學習沈浩同志,就要像他那樣,牢記“兩個務必”,保持優良傳統,埋頭苦干,扎實工作。就要像他那樣,不計名利,不謀私利,真正做到為民、務實、清廉,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浩然正氣。
選派工作即將結束,我要牢固樹立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想信念,努力進取,扎實工作,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能力,以沈浩同志為榜樣,團結帶領村兩委班子,為建設和諧的新農村而貢獻自己最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