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歷史的心得體會
學習歷史的心得體會篇三
這次的黨史學習教育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讓我感慨良多、受益匪淺。中國共產黨在民不聊生、破敗不堪的舊中國誕生,領導億萬中國人民建立起富強民-主的新中國,到今天有了建設和發展特色社會主義的大好局面,90年風雨歷程充滿艱辛與坎坷。我黨歷經戰火洗禮和歷史考驗,其歷史凝聚著無數革命黨人的智慧和力量充分發揮黨的歷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對此我們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歷史是一面鏡子,它照亮現實,也照亮未來。學習黨的歷史,了解我們的過去才能看清前進的方向。如何學好黨史、用好黨史我覺得應該做到兩個“牢記”和兩個“必須”。
這兩個牢記,一是牢記黨的理想信念,始終不忘黨的最終目標。理想信念簡單地說就是人們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對于我們共產黨人,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奮斗,為將來最終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這就是我們的理想信念。失去了,就不是一名真正的共產黨員。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動力和理想源泉。我們黨的歷史之所以有著如此豐厚的底蘊,正是因為每一名共產黨人都牢記黨的理想信念,不畏流血、不畏犧牲,朝著它堅定不移的走下去。
二是牢記黨的歷史經驗。歷史是一本嚴肅的教科書,我們的黨史,正是一部描述中華民族走出劫難、挺起脊梁的鮮活教材。黨 史記錄著新中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輝煌、一個又一個奇跡,這其中的經驗和智慧無不凝結于黨的歷史。
學習黨史,必須深刻領會,用心思考。不僅要入眼入耳,更要入腦入心。黨的歷史雖然只有90年,但黨的每一次進步都來之不易,每一個決定都經過深思熟慮、冷靜權衡。如果只學其法、不究其義,一味效仿而失去了自己的思考和判斷就很容易陷入迷惑不解的境地,尋求出路、解決問題就更無從談起。
學習黨史,必須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以學促用。理論聯系實際是黨留給我們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經驗。今天,我們學習黨的歷史就是為了吸取成功的經驗,總結失敗的教訓。充分借鑒歷史,解決好工作中的新問題、新矛盾。
歷史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學好黨的歷史,了解過去才能把握今天,把握今天才能創造明天。從革命前輩的手里接過歷史的接力棒,我們這代人要做好承上啟下的歷史任務,不斷保持和發揚黨的勝利成果。
黨的歷史像一條河流,曲折但是堅定地向著一個方向流動。穿行在90年的歷史長河,點點滴滴都閃爍著耀眼的光輝。我要做這長河中的一滴水,任他洪水猛獸還是壁立千仞都無所畏懼、堅定不移!我會一直堅定不移的擁護黨的領導。
學習歷史的心得體會篇四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慘痛、恥辱的歷史,是一部悲壯的歷史,更是一部徹底改變了中國幾千年來封建社會的歷史。學習中國近代史,作為中華民族的任何子孫都是義不容辭的,特別是當代大學生,越是生活在和平穩定、物資充足、無憂無慮的環境下越要了解一百多年前那改變我中國的歷史。唐太宗說過:以銅為鑒,可正衣冠;以古為鑒,可知興替。毛澤東也講過:歷史是值得注意的。只有認真學習近代史、了解中國的榮辱史,我們才能做到以古為鏡、知古監今,建設美好的社會主義色會。而作為理工科我,本身人文知識比較薄弱,于此我有什么理由不去認真學習《中國近代史綱要》這門課程呢?
中國近代史從鴉片戰爭開始。1840年,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使得中國由獨立逐漸變成半殖民地、有封建逐步成為半封建的國家。清朝以前,中國地大物博、人杰地靈,處于封建社會的中國在小農經濟、男耕女織、以家庭手工業為主的狀態下,無論在經濟上還是政治上都處于世界的巔峰。因此,到了清朝,當朝統治者以此為傲,自恃男耕女織的自然經濟可以自給自足,無需與外國進行經濟貿易、藐視世界抵制,抵制西方工業和科學,并將中國對外貿易的大門緊緊關閉。到了嘉慶、道光年間清王朝盡顯衰相,閉關自守、固步自封帶來的危機逐一爆發。毛澤東曾說過,落后就要挨打!由于中國的糜爛、腐敗,西方資本主義的殖民狂潮席卷中國,使得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格局。當時中國在外國人看來是一個富饒的古老神國,遍地是寶卻不能收藏、沒能力保護的國家,西方力強對中國虎視眈眈,為打開中國對海外市場,1840年鴉片戰爭終于爆發。鴉片戰爭爆發后,西方列強猶如才狼虎豹一般入侵我中華,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為首的資本主義強國——英國強迫清朝政府簽下了中國近代史的首項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在中國近代史上,由于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一味賠款求和,西方大大小小的國家爭先入侵中國,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清政府被迫簽下了大批的不平等條約。其中,1894年到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簽訂了《馬關條約》,標志著中國正式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國家。反外侵斗爭的幾十年里,中國政權和經濟都遭到嚴重沖擊,中國人民在深受封建統治者的壓迫同時,經濟負擔更加重、政治壓迫更加深。
從另一個角度看待鴉片戰爭和西方列強侵略,其也有相當的積極影響。從政治上看,中國的社會矛盾由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之間的矛盾轉向封建社會跟中國人民間的矛盾。由此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社會受到嚴重的沖擊,鴉片戰爭讓國人看出時勢格局,激發了中國人民的反封建斗爭。從經濟上看,中國以家庭手工業為主的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封建自然經濟開始瓦解,為中國資本主義的殘生和發展創造了條件,盡管中國資本主義在萌芽中凋零。從外交上看,自戰爭以后,中國人民認識了科學知識強大、西方工業發達帶來的好處,統治者不再固步自封,開始學習西方知識,“師夷長技以制夷”。
中國近代歷史是一部恥辱的歷史、也是悲壯的抗爭史。作為當代大學生,我們必須客觀面對歷史,不忘國恥、奮發圖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科學是發達的、社會是進步的、人是要自強的,我們要認識這一點,“落后就要挨打”,我們必須要自強!自強不息,在中華民族中從來都不是空談的,而是從實踐結晶的偉大的民族精神。在認識到清政府的腐敗、封建社會的危害、閉關鎖國的消極性后,國人紛漸漸反省,不斷嘗試各種方法使沉淪絕境、內憂外患的中華民族再次站起來。其中反清政府壓迫的太平天國起義、實業救國的洋務運動、救亡圖存維新運動、終結君主專制制度辛亥革命和開天辟地的五四運動等。自英國沖開中國鎖國的大門、西方列強列強試圖謀和瓜分中國之后,我中國民族一路泥濘走來,不僅僅頑強抵抗了外侵的強權壓迫,還推翻的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不僅初步解放了中國人民的封建思想,還解除了中國幾千年的小農經濟并為資本主義萌芽創造了條件。
我個人認為,中國近代眾多的民族斗爭和運動中,意義最深刻、影響最深遠、反封反帝最徹底的便是五四青年運動!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反帝反封建運動,促進了馬克斯思想的傳播,為中國成立奠定了基礎。五四運動還以愛國主義作為精神源泉,以民主與科學作為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創新、解放思想、實行變革是民主與科學提出和實現的途徑。因此,作為大學生,我們要學習的是五四的愛國主義精神。要做到自強不息就要懂得借古鑒今,用歷史來鞭策自己,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傳承五四精神以武裝自己,努力做一個能建設美好的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