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狀元學習攻略
高考需要策略,盲目的學習是要不得的,策略的第一步應該是明確自己的目標,有目標才會有動力。
有一個故事,講的是一位父親帶著三個兒子到沙漠中去獵殺駱駝。到達目的地后,父親問大兒子,“你看到了什么?”大兒子回答:“我看到了父親、沙漠和駱駝。”父親又問二兒子:“你看到了什么?”二兒子回答:“我看到了父親、哥哥、弟弟、弓箭、沙漠和駱駝。”父親最后又問三兒子:“你看到了什么?”三兒子回答:“我看到了駱駝。”父親滿意地回答道:“答對了。”
這則寓言說明確定目標的秘訣就是“明確”。確定、分解學習目標的要點有三:
1.大目標要細化到小目標,心里要有數。
高一要做什么,高二要做什么,高三要做什么,要具體到每一個年級。高三又可以劃分為幾個階段,每個階段要完成什么學習任務,甚至具體劃分到每個月,每個星期,每一天學習任務是什么。
2.學習計劃要有針對性。
3.制訂計劃是為了堅持。
大目標短時間內不能很快見效,但是你可以看到自己每天在努力,在完成每天制定的學習任務,距離成功又近了一步。基礎差并不可怕,關鍵是要堅持不懈。你可能走了一千步還沒有看到成功,但是不要放棄,堅持不懈,你會發現,也許成功就在一千零一步的拐彎處。
(二)制訂學習計劃并學會定期小結
XX年貴州理科狀元 高立力
學習計劃是高效率利用時間的保障。學習計劃應該具有短期適用性。目標是長期的,計劃卻是短期的。學習計劃要靈活機動,要能夠與當時的學習狀況相協調,規定得太死會使學習計劃缺乏實際操作性。學習計劃不一定要用書面的形式表達出來。只需要在頭腦中有明確的時間安排,當然簡單地擬個書面大概也是可以的,反正不要在形式工作上浪費大量的時間。一天的計劃用不著涵蓋所有的科目,那樣常常會影響學科能力得到實質性的提高。一般來說,一天復習3~4個學科就可以了,復習時要有所側重,突出重難點,加強對薄弱環節的復習。
XX年江西理科狀元 傅必振
可能大家會有這樣的體會:在一段長時間自習(例如周六下午從2點到6點的4個小時自習的時間)開始時,只做了10分鐘練習就坐不住了,總想著去看電視、上網或是逛街,結果大好時光就這樣被白白浪費掉了。
這是因為你沒有給自己制訂好學習計劃。計劃有短期的和長期的,在開始任何學習前,我都會為自己制訂一個周密的計劃。短期的,比如剛才說的4個小時自習,分成若干段,每段時間做一科,小結或是做題,都一一計劃好;長期的,比如前面說的5月看課本計劃,用半個月看完一本課本,每天看幾頁,一天中的哪個時段看,都事先拿一張大白紙寫下來,每天完成后都做好標記。制訂學習計劃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種好辦法。
有些同學到4月時會深深地感覺到,自己怎么越練習越不會做,其實這是不注意小結造成的。題海是一個黑洞,有些同學一旦陷入其中便不能自拔,而是硬著頭皮往里鉆。然而善于小結的同學卻不會這樣,他們在復習中始終保持清醒和客觀,知道自己的不足。
第一輪復習時,高三時學校的作息時間是每周六下午放假,怎么利用這段時間呢?不是一味做題,不是去徹底放松,而是復習一周的筆記和錯題。按照復習的進度,差不多一周復習完一章,因此每周六成了很自然的“分水嶺”。保持復習節奏,定期小結,才不會陷入題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