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政治學習總結(通用4篇)
大學生政治學習總結 篇1
初始看到這個標題時,我被核心詞“理想”的字面意思所迷惑。每個人從小到大都有著自己的理想,從上小學起老師就讓我們開始寫“我的理想”之類的作文,從那時起,我們就將理想與夢想相混談。通過對理想主義精神的學習,讓我對理想、理想主義有了明確的看法,也有了清楚的認識。
所謂理想,就是人們追求社會或事物的和合理性、完滿性、完美性并且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美好向往和愿望。其意義在于為平淡的生活中提供美好的希望,為不完美的現實提供美好的希望。它不同于夢想、空想,更不是脫離現實的空洞和玄虛。而“理想主義”是社會理想的集合,是人們對客觀世界和社會生活寄予美好希望并努力追求之所持的價值觀念體系。它是人們寄予我們大學生的一種美好祈望,也是大學為之必須執著固守、薪火相傳并不受外界干擾的精神向往和文化靈魂。
其中,周書記在關于共青團育人職責指出:“如果育人的工作沒有做好,教育就是失敗的;人的知識水平的提升固然重要,擔不是人才培養的唯一目標,如果沒有良好的道德品格,知識對人類和社會的推動作用就得不到全面的發揮,甚至會產生破壞性的后果。”是啊,人們常說:“有才有德的人是精品,有德無才的認識成品,有才無德人是危險品,無才無德的人是廢品。”而現在的大學生很少理會道德,對道德漠不關心。
大學校園內“不缺道德理論家,但缺乏道德實踐家”,如果校園的道德教育不能化為學生的具體道德行為、如果學生在思想道德的卷面考試中得高分,但在實踐中卻不能遵從基本道德規范,那高校的道德目標便無從實現,更何況談在校園內實現“理想主義”呢?
人的道德行為是在道德他律與自律的統一中逐漸養成的,而自律是主導方面。“自律”就是強調道德行為的主體要有自覺性,能自我約束、自我警示,達到慎獨的境界。因道德原本就是通過主體內心感悟而自覺實現應有的行為規范、制約自身道德行為選擇的因素。只有自覺地對自己進行自我約束,加強內省才能促使自己自覺自愿地選擇道德的行為,對不道德的行為,在良心上加以譴責,從而促使自己去惡從善。
道德由他律到自律,核心就是從道德義務向道德良心的轉化。承擔道德義務的需要是道德需要的初級層次 ,只是服從既成的規范,沒有選擇的自由和自愿;實現道德良心的需要是道德需要的更高層次,是道德主體在對道德律令進行深刻反思的基礎上,將其內化為心中的道德法則,自主自覺地做出行為的選擇。而道德良心在青年學生的道德行為養成中是發揮著極為寶貴的維系作用的,突出地表現在三個方面:在行為前,對行為選擇起導引作用,此時良心是“指揮官”;在行為進程中,良心起監督作用,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為予以堅持,反之予以糾正,此時良心是“檢查官”;在行為之后,良心對行為的后果和影響起評價作用,使人們對自己違背道德要求的行為產生強烈的自責和內疚,并決心用實際行動予以改正,此時良心是“審判官”。正是在自我的自覺自愿的“指揮、檢查、審判”一系列過程中,道德教育的作用才真正得以實現。
另外,周書記還就校園文化活動、對團干部的要求等做出了只能更要講話。總之,這次的學習,為我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巨大的動力,讓我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信心。所以,我們大家一起來努力,繼承和弘揚我們經院的優秀傳統和精神,相信我們經院的未來一定會更加美麗!
大學生政治學習總結 篇2
“理想”是一個人對未來生活的一種美好愿望,是體現一個人追求的所在。大學是一個以“教學為中心,育人為本”的地方,是一個培養學生高尚思想,樹立遠大理想和授予學生科學文化知識的地方,可是縱看現在大學生的現狀:不是缺少科學文化知識的積淀,而是缺少人文和科學精神融合的理想主義精神。
之前的學習過程中,關于這個話題,我問過別人:理想主義精神是什么?結果得到的是一句“人要現實,追求那么虛無的東西干嘛啊,又不當吃不當喝的。”如果說“理想主義精神”的理論讓人看起來,聽起來是不切實際的,不切合現狀的,那么為何應該積極追求,富有創造的大學生越來越少,那些錢學交易、學術不端的現象是如何在大學中漸成風氣的,就是所謂的現實嗎?其實我想,說社會現實,說人要活的現實,是因為沒有理想的支撐,理想不是遙不可及的夢,只是達到的方法需自己探索,這其中的艱辛不是每個人都承受的起的,誘惑是因為意志的不堅定,意志的不堅定是因為缺少有力的目標做后盾,而這個目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理想主義精神的一部分。
理想主義精神的出發點,在我認為,就是將學校生活的物質文明同精神文明同步進行,找出一個各諧點,去推動我們校園精神的深入,引導大學生激情生活,在追求中體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實現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培養“二有三實”人才。它不是一種虛無的浮夸,而是一種理想的追求和靈魂的參考書。
在這次政治學習中,我們討論了現在大學為什么要提倡理想主義精神的學習,其實追根溯源就是我們已經有了太多的社會心態。大家也都針對這種現象舉出了自己身邊的例子,從寢室到教室,從餐廳到更多的公共場合……都有太多的不以入目。我們不能去否認,大學的社會性越來越強,也不能否認大學還是一塵不染的凈土,熱衷于迎合社會,重權勢輕氣節,重物 http://質輕精神、重外型輕內涵的,已缺少文化厚重的學生已不在少。如果說不改變這種思想上的觀點,那大學或許真的將淪落成一種庸俗教育的場所。學習材料中提到過這樣一個問題:什么是大學所執著的?答案是大學生應該始終堅持理想主義精神的學習。可是問一下自己,我來上大學已經快兩年的,我所追求的又是什么?是學習能力或是實踐能力,更或是為了自己在各方面都適應社會的要求?真的能在看似很簡單卻也很殘酷的校園生活中自我審視、自我匡正、自我教育、自我提高嗎?答案是不確定的,很多時候不能免俗的去玩味一種很另類的生活。
我理解“理想”這個詞,我懂得“理想主義精神”這種精神,卻對“理想主義者”有一點認識誤區。學習材料中有這樣的一句話是說:不僅要更加具有理想主義精神,還要善于培養一批理想主義者。其實開始我對“理想主義”這個詞,還是有一定的認識誤區,在我看來,理想主義帶有一定的不現實色彩,有些像個人崇拜加一些虛浮的意識。可能是與個人先入為主的認識有關吧!所以就讓大家給惑,不過還真是有些不可思議,還有人也有這種意識。汪利軍說,其實一看到“理想主義者”他首先就想到了共產主義者,這種人只是把實現共產主義當作一種使命去對待,把這種共產主義精神當做個人前進的動力。同樣的,所以理想主義者,就是要我們這些學校的學生干部,以身做責,在自己進步的同時,去影響和帶動身邊的人,營造一種共同進步的和諧校園,這個目標就可以算是我們學生干部的追求,在一定的條件下,我們也可以稱之為理想主義者。
這次的政治學習中,實質上也是對自己的一次剖析和改正,對作為預備黨員的我都是一次警醒,學的理論知識和所受的思想上教育都不少,如何去體現在實際生活中,如何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去做好榜樣,是致關重要的問題。雖然說了這么多,還有好多的問題沒有弄明白,對于理想主義精神的學習還不能說盡善完美,還要在以后的生活中結合本身的特征,不斷的去學習,不斷的去提升認識。
大學生政治學習總結 篇3
x年4月17日,我們x班在舉行了政治學習,本次政治學習的題目是“思想文化建成”,由于近來社會上對家樂福問題反映嚴重,我們德政治學習主要圍繞當大學生面對諸如此類的事件,要如何進行思想文化建設來開展的。
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建設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內容和使命,是大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大學生現在的思想文化道德修養給和諧校園文化建設提出了一系列問題,當然也給社會思想文化建設提供了方向
首先,由主持人匯報近來時事,奧運、家樂福等引起強烈社會輿論的事件。
然后,由同學們各抒己見,探討我們應不應該抵制家樂福,我們要怎樣才能維護祖國的團結統一,我們怎么做才能保證此次奧運會的順利開展,以及從思想文化建成方面,討論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提高大學生自身的素質修養,使自身的思想文化有所建成。
關于抵制家樂福,同學們基本有一致的意見,家樂福我們應該抵制,但是要和平抵制,而不是像分子一樣,進行dzqs等暴力事件,畢竟,抵制外商會使本國的企業有更大的收益,當然,在抵制的同時我們也會考慮,家樂福99%的員工都是中國公民,這樣的行為會不會導致很大的失業人群……
通過本次政治學習,我們有所獲得。
一、深刻認識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當今世界,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滲透。文化的力量,不僅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為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對人們的思想政治影響越來越大。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意義十分重大。
二、校園文化是先進文化的重要源頭。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處在社會文化的前沿。我們的思想文化將直接決定著社會文化的發展方向。
大學生政治學習總結 篇4
一說到理想主義時我便不由得想到現實主義,我想到多數人都明白什么是現實,而真正能體會什么是理想的卻很少,同時也有一些人將理想與夢想混為一談。我也說說我對理想的理解,理想,是在未來可以實現的,能使你現在為之奮斗的一種能量。理想主義精神也就是對理想的不懈追求和堅定的信念。
周書記提出理想主義精神并倡導我們學習是有很重要的原因的,在我們現在大學生中“理想”一詞似乎將成為奢侈品,很多人提都不會提,更不會在眾人面前高呼我的理想是什么什么之類的,同時也有很多人被定義為沒有理想的人。大學也日趨成為一個充滿現實氣息的地方,這已經玷污了這個領土的神圣,我們不能讓其這樣發展下去,于是我們要倡導理想主義精神,希望可以用理想主義來捍衛大學這塊凈土,來洗刷同學們的心靈,讓學校成為一個充滿理想的美好的地方。
再者,現在的大學生也不像以前那樣刻苦學習,不斷鍛煉自己。在精神層面更不用說,越來越多的“頹廢”被玩了起來,“傷感”似乎成了主導,只差說句“今天你非了嗎?”大學唄說成是個無聊、空虛、浪費時間的地方。同學們生活也失去了主心,一個個像無頭蒼蠅似的到處飛,哪人多就往哪跑,完全沒有自己的方向去努力。估計有人會覺得我這種說法太以偏概全了,但這是一種普遍的現象,畢竟大學里真正為自己理想奮斗的沒有多少人,部分同學還不是混一天算一天。
上面說了那么多是我們要學習理想主義精神的必要性,有人也許會說,難道學習了這種情況就會有所改變?只是一個文件的學習也許真的不能做什么,其實主要在于我們學生自己,我們也許想過努力,但周圍的環境如此,我們不能做“另類”,我想的話這個理想主義精神的文件肯定讓部分人,哪怕是一小部分有所感觸,他們也許會思考起自己的理想問題,他們 http:// ] 也許會突然覺悟說:我要努力,不能再這么渾渾噩噩,我是個有理想的人。也許他們的思想和行為也會影響到他們周圍的人,讓他們也進行反思,于是有更多的人加入理想的行列中,因為人與人之間真的是可以相互影響的,好的可以影響,壞的影響得更快。我所說的情況都加了“也許”二字,我相信在這么多“也許”之下會有很多成功的例子。
文件中說“弘揚理想主義并非是脫離現實的空洞和玄虛,而是大學在近千年發展歷史長河中形成的對大學應有價值的概括和追求,蘊含在大學的使命和精神以及大學的責任和目標之中,指導并規范著大學的選擇和行動,尤其是對大學的人才培養發生著積極和重要的作用。”細看這句話,里面又很多層意思,它告訴我們理想不是幻想,更不是空想,而是要付出實際努力才能得到的,它告訴我們理想是每個大學生應有的,我們都要有有個理想作為一種目標,成為我們的動力。而且,有一個理想將會更有利于我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大力弘揚理想主義精神,需要充分發揮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將這種優勢轉化為學校發展的強勢,并要運用這種強勢將理想主義精神內化為經院人普遍的思想共識和高度的理想自覺,從而創造出強大的精神合力。”也就是說我們要充分利用我們的一切優勢去影響去引導他人,樹立遠大理想。
理想主義精神文件的學習是短暫的,但我們要從中學到點什么,我們不僅要自己學到了,還有將這種思想傳達給他人,讓學校擁有一批充滿理想和知識的人,發揚我們的校園精神,努力奮斗,為建設高水平財經類教學型大學的目標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