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可以理發(fā)嗎
中國人數(shù)千年的生活實踐,積累了許多生活經(jīng)驗,不過,傳統(tǒng)講究很多禁忌,尤其是在剪發(fā)方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元宵節(jié)剪頭發(fā)的相關(guān)知識,希望能夠?qū)δ兴鶐椭?/p>
正月十五是不能剪發(fā)
老一輩講不出正月不理發(fā),發(fā)膚受之于父母,不可舍,特備在正月是團圓的日子怎能舍掉父母的恩賜呢,為了避免人們在正月理發(fā)就有了民間“正月絞頭(理發(fā))方舅舅(禁忌)”的說法,當然是迷信的說法,但是為了不破例,還是保守點好。“二月二龍?zhí)ь^”正是重整身姿,輕裝上陣的日子,所以合著龍?zhí)ь^這天,把精神面貌更換一新,寓意新的一年有好氣象、好兆頭,所以懂得的人們都在這一天理發(fā)
元宵禁忌
1、孩子的哭哭啼啼會給家庭帶來霉氣,縱使發(fā)生什么事情,父母也盡量別讓孩子哭鬧。因傳言是天宮大帝的誕辰祭日、以喜慶為主。
2、工具或者其他設(shè)備的破損,則意味著來年財富的消失,因此大多商人都會在此日避免大的機械動工運作、以避免不好的事情發(fā)生。
3、少去陰氣、晦氣比較重的地方,如上墳、荒涼的地方、醫(yī)院等地,此地多為陽氣不旺,尤其是身子不太好的人士、能少沾惹一些晦氣。
4、少帶金錢在身上,因小年之時若丟失財物、那么則意味著自己沒有能力照顧好自己的口袋,一年則抓不住機遇。
5、此日、不要借給別人錢,據(jù)說這樣做的話、會把你的運氣借走。
6、米缸也不要見底,因為舊有斷炊堪虞之說。
7、此日注意衣服不要弄破、據(jù)說傳言會一年霉運纏身。
8、此日不要殺生,這是一個見血的不詳惡兆,所出現(xiàn)的問題則是破財及病災(zāi)。
9、盡量避免白色和黑色的衣服,這兩種顏色與死亡緊緊聯(lián)系,大慶的日子見到這兩種顏色、會讓穿戴者事事不能如愿。
10、避免臟話、據(jù)說這樣去做,今年會禍從口出、不經(jīng)意說錯話而帶來大的禍事。
11、不能洗頭,因為“發(fā)”如同發(fā)財?shù)陌l(fā),而在此日洗發(fā)、會將財富洗之一空,一年存不下積蓄。
延伸閱讀:“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節(jié)日特色食品,在我國也由來已久,最初稱為"湯圓",后因多在元宵佳節(jié)食用,所以也稱"元宵",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常見的元宵用糯米粉包成圓形,餡料豐富多樣,如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等,可葷可素,風味各異?蓽、油炸、蒸食,象征紅紅火火,團團圓圓。
元宵節(jié)的習俗
1、吃元宵
“快樂的皮,幸福的餡,團團圓圓捏一塊兒;問候的湯,祝福的火,幸幸福福煮一起”。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是元宵節(jié)的一項重要習俗。湯圓,又名湯團、 元宵。吃湯圓的風俗始于宋代,當時的湯圓稱浮圓子,亦稱湯圓子、 乳糖圓子、 “湯丸”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元宵即湯圓,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黃桂、核桃仁、果仁、棗泥等為餡,用糯米粉包成圓形,可葷可素,風味各異?蓽蟆⒂驼、蒸食,有團圓美滿之意。陜西的湯圓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滾”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熱熱火火,團團圓圓。湯圓作為元宵節(jié)的應(yīng)節(jié)食品,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元宵”。
2、觀燈
元宵佳節(jié)賞花燈,吉祥之星為你升。漢明帝永平年間,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后,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fā)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宋代,元宵燈會無論在規(guī)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都勝過唐代,民族特色更強。以后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發(fā)展,燈節(jié)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xù)到今天。可謂“花燈高高掛,掛出新年萬紫千紅幸;;紅燭熊熊燒,燒出新年順風順水紅運道”。
3、猜燈謎
燈謎是元宵燈節(jié)派生出來的一種文字游戲,也叫燈虎。將謎面貼在花燈上供人猜射,謎底多著眼于文字意義,并有謎格24種,常用的有卷簾、秋千、求鳳等格,已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民俗文化。中國最大的一次燈謎盛會是1979年在南京舉行的九城市燈謎會猜,設(shè)有燈謎上萬條,3天里參加的人次達兩萬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