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思懷高中作文800字(精選3篇)
中秋思懷高中作文800字 篇1
初三的生活,忙忙碌碌。在上課與下課的鈴聲中,人的思想與感官也開始漸漸麻木。不知不覺間,本是月牙兒彎彎掛天穹,卻已愈走愈圓照地光。啊,八月,中秋節該來了。
不知從中秋節前的多少天開始,我們的心中便有了期盼,有了念想,期盼著那一個美妙的時刻早日到來,念想著快點放假好與家人團聚。
于是乎每天清晨五點多起床步行在校園中,便會下意識地抬起頭望望還略顯空洞幽暗的天穹,那好似缺了一角的白玉盤何時才能圓滿,看那星星光輝燦爛,那本該屬于你的輝煌還不爭取嗎?
而夜晚漸深,十多點放學的我們,更是把抬頭仰望當成了習慣。看著天際上星星一顆顆增多,一顆顆開始講述自己的故事,一顆顆開始放射自己絢麗迷人的光彩。而月牙兒你為何獨自隱藏在幕后,躲躲閃閃在云后飄移,好似一位正要出嫁的新娘怕見眾人。啊,你也知道不久后便是你的節日,所以是想在那十五的夜晚給我們一個驚喜吧!
或許,有的時候在夢中,某個初三的男孩女孩,還會被邀請到嫦娥的廣寒宮中做客。那晶瑩剔透,美妙美幻的玉樹叢也一定會讓你流連忘返吧!
可是,中秋節前,我們的生活卻照舊是忙碌的。只是一絲絲殷實的期盼讓那時光的腳步偶爾變慢。但初三學生的腳步卻不會因此而停止,青春的腳步更不會因此而停滯減緩片刻。該完成的作業,還是要完成,該讀背的單詞和課文,還是要讀背。盡管如此,我們的生活還不算太悲涼,好歹有的期盼,終會有團圓的時刻,到那時就可以盡情享受家人的濃濃愛意。而那些漂泊天涯的孤獨游子,他們卻只能對月思空,把酒言愁愁更愁。
中秋前夕,雖人微技拙,也禁不住要吟道:明月悠悠照地光,空懷愁思空無意。吾等今朝多奮戰,霜潔瑩瑩把家歡。
中秋思懷高中作文800字 篇2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遙臺鏡,飛在青云端”。自古以來,中秋節象征是個美好團圓幸福溫暖的日子,今天我體會到了這種感受!
晚上,我于家人坐在餐桌邊,只見大汗淋漓的媽媽從廚房走出來,手中端出的盤子中有許多美味的佳肴:螃蟹,糖醋排骨,紅燒牛肉……我的口水都流了出來,這時我轉念一想,媽媽為了燒這桌菜,一定花了很多功夫,一股暖流從我心中流過,當我大口大口吃著那些美味的食物時,媽媽樂呵呵的說“我們一起拍張團圓照吧”。
當閃光燈亮起時,每個人的臉色浮現出了幸福的微笑,這個微笑還包含著大家心中暖暖的情意。拍完照后,我看向窗外,天上皎潔的月亮發出耀眼的白光,十分的迷人,我想在這個團圓日子中,一定有許多老人搬出桌椅,在月光的照耀下于身邊離開自己許久的子女,圍坐一團敘敘舊,談談心,我情不自禁的拿起相機拍下了今夜的明月,讓這個溫暖的時刻永久的存儲下來……,這時,樓下的雪兒在門外叫我,我打開了門,迎面就看見兩個大月餅,雪兒笑嘻嘻地對我說:“姐姐,媽媽讓我給你送兩個月餅,還有祝你中秋節快樂!”這時我感到心中十分溫暖,便進了客廳里拿了幾個柿子,順便說“給,把“月亮”捧好,回家吃吧,呵呵”。雪兒十分開心笑著答道“ok,謝謝姐姐哦!”然后蹦蹦跳跳的跑下樓去了。我被她那種快樂感染著,莫名的笑著笑著……,我和家人吃著月餅看著明月,談笑風聲著,快樂浸透了每個人的心房。
唉,快樂的時間總是那么短暫,明月依然在高空掛著,微笑著,而我,該睡了,躺在床上,回憶起剛才那些溫馨的片段,我的臉上浮現出幸福而知足的微笑……
中秋思懷高中作文800字 篇3
中秋那天晚上,月亮是那樣的圓。人們總是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可今年八月十五的月亮要比十六的圓。星星也是那樣的多,那無數的星星圍繞著圓月。有些星星喜歡獨處,但是當它們看見那圓圓的月亮時,也想往那邊靠攏,似乎所有的星星都是月亮的孩子,在這一天,它們從不同的方向趕來與月亮團圓。
許多人由于工作忙無法與家人團圓。當他們站在窗前凝望月亮時,可能會想起李白的“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昔是何年。”------思鄉、思親,對月亮總有說不完的話,那是因為月亮里同樣塞滿了對親人的思念,怪不得月亮是那樣的圓。月餅也象征著團圓。每當人們吃月餅時,不僅只是在品嘗月餅那香甜的味道,的是對親人的思念。同時更享受到親人給的愛是那樣的溫暖。
小時侯,媽媽總給我講嫦娥的故事,我聽了許多遍,可還是聽不煩。只要是關于月亮上的故事我就覺得新奇,總向往著有一天我也能飛上天去,飛到月球上與嫦娥一起玩、一起看星星。
長大再看,就不是那么奇妙了。如果回到過去,就會教育那時的自己“去天上并不那么容易,天上也根本沒什么嫦娥,月球上沒有水,溫差很大,根本無法生活......”可忽然想起:兒時的自己也是挺可愛的。我還是給自己留住那想象的空間吧!
在這圓月之夜,我們送給每一個人愛的祝福。正是這愛讓月亮變得更圓、人變得更親。
在這古老傳統的影響下我國一直有這樣的習俗每到中秋家家戶戶都吃團圓飯,讓許多親朋好友在于今日又聚集在了一起,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動的事情.這讓許多在外地的人們又回到了溫暖的家,享受到了家的溫馨自古至今有多少客居他鄉的游子常年在外這使得人們常用月圓月缺來形容人們的”悲歡離合”這又讓多少人痛心!唐代詩人李白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這都是千古絕唱!許多游子不都是用月來表達對家鄉的深深的感情、對親人的關懷與思念嗎!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拜月亭”蘇東坡有詩寫道:“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清朝楊光輔寫道:“月餅飽裝桃肉餡,雪糕甜砌蔗糖霜”。“望月樓”的古跡。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現在不也是有大多數部分的人圍坐在桌前”吃餅賞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