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千里思鄉情日記范文(精選3篇)
中秋千里思鄉情日記范文 篇1
每逢中秋節時,心里總有說不出的苦痛纏著,可想到父母與自己相隔兩地,看到這深深一層的隔膜,我除了傻笑,還有什么別的辦法嗎?笑之余又似乎隱約有淚的味道,實在正是因為后面有看不見的淚,說不清的孤獨。中秋的夜晚,別人的幸福與歡樂,我不羨慕也無羨慕的必要,與其羨慕不如找些理由來填充心里的孤獨,為自己找一絲的安慰。我無法說清我內心里的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不過說清也許只是多余的,存在就是合理,已經發生了就只能面對,無法拒絕也抗拒不了........
中秋節,是合家歡樂、團圓的日子,本是滿懷暢飲的時刻,可為何心中卻有種孤獨的愁緒浮上心頭。匆匆過了十八年,在記憶中從小到大都是一個人,因此童年比別人少了幾許關心與呵護,比別人多了些孤立與堅強。每一個節日都是由自己度過,從未享受過生活節日的氣氛,家的溫馨,所有的歡樂都走向寂靜。父母一生忙碌,長年累月在外,漸漸的習慣了這一切,總之黑漆一團活著,夜闌人靜,回頭一想,哪能夠不為自己悲哀,哪能夠不癡癡地笑,笑里感到無限的生的悲哀。
中秋時的月亮好圓,凝視著天空,我似乎可以感受到別人幸福的聚在一起享受這節日的氣氛,而我卻只能把它當作休假日一樣百無聊賴的打發。靜謐的夜,望著皎潔的月光,星星似乎在向我眨眼,像是在諷刺我的孤獨,頓時有種想哭的沖動。
每逢中秋節時,心里總有說不出的苦痛纏著,可想到父母與自己相隔兩地,看到這深深一層的隔膜,我除了傻笑,還有什么別的辦法嗎?笑之余又似乎隱約有淚的味道,實在正是因為后面有看不見的淚,說不清的孤獨。中秋的夜晚,別人的幸福與歡樂,我不羨慕也無羨慕的必要,與其羨慕不如找些理由來填充心里的孤獨,為自己找一絲的安慰。我無法說清我內心里的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不過說清也許只是多余的,存在就是合理,已經發生了就只能面對,無法拒絕也抗拒不了........
皎潔的月光用白紗裝飾了大地的美麗,道路旁的燈光普照著大地,燈光與月光渾為一體,顯得格外的美麗。心中同時充滿了孤獨的惆悵和感受中秋月圓的歡悅,這兩種情緒混雜在一起,使我的心就像一清一濁兩水交匯的河流,兩水都洶涌著,努力撫平,使它們融合一地,并且進而相互在對方中消失,以使自己的內心恢復平靜。
中秋,沒有家人的陪伴我并不孤單,因為我同樣可以感受到幸福,有月光的陪伴,星星的閃爍,依然是那樣的和諧的美。那皎潔的月光的美,不僅是我,就連時間也會被它俘虜了,換種心態看同一件事會得到不同的解脫。
淚與笑,同樣可以演繹出不同的精彩。中秋,自己并不孤單,因為在生活中已依附了它歡樂的氣氛,所以一個人過又何妨呢?
中秋千里思鄉情日記范文 篇2
唉!想起我那廣寒宮,沒有一個人在那里,只有我一個人守在那空空的廣寒宮里,平常還不能到人間來,只有在那八月十五月月圓之日才能到人間來探望家人,但是卻不能讓自己的親人看到我,所以必須要隱身……
農歷八月十五日就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那一天,在外地工作的兒女都要回到家里,陪在父母身旁,和父母吃頓團圓飯,飯后和家人坐在院子里,一邊賞月,一邊聊天,嘴里還品嘗著香噴噴的月餅。
那天,我坐著時空飛船來到家鄉,記得去年我也是這個時候離開家鄉的,如果當時我不吃那粒仙丹,那么我就不會飛到那了了無人的廣寒宮。不知道家鄉的人們是否還記得當初的嫦娥?
我把自己隱身起來,來到田園里,感到那里的空氣是多么的新鮮。幾只小鳥在巢里喳喳叫。還有幾個農民在地里工作,而且旁邊成材的兒女,說服自己的父母把工作交給自己,讓父母去休息。真是一片
鳥語花香、繁忙的景象。
唉!想起我那廣寒宮,沒有一個人在那里,只有我一個人守在那空空的廣寒宮里,平常還不能到人間來,只有在那八月十五月月圓之日才能到人間來探望家人,但是卻不能讓自己的親人看到我,所以必須要隱身。
我來到家里,看到母親在廚房里做飯。看見墻上還有一幅我的畫像。弟弟在那墻下指著那幅畫問母親:“媽媽,這幅畫畫的是誰啊?”母親說:“這是你姐姐。”“那姐姐去哪兒了?”“她去了一個很遠很遠的地方,不會再回來了!”說著母親哭了,聽著聽著我也悄悄的哭了。家是多么的溫暖,家人是多么的愛護我。
在那廣寒宮中,沒有家人,只有那出不去的四面墻。沒有家人關心我,只有八月十五那天才可以回家探望家人。
家,是多么溫暖。家是人們避雨的天堂。家,多好啊!
中秋千里思鄉情日記范文 篇3
她有“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憂傷,她有“風聲蕭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的繁華,她有“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的清幽,她有“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淡泊……
清冷的月光射過云層,一層層地鋪到了地面上。沒有笛聲的婉轉悠揚,沒有蕭瑟的深沉厚重,今夜的月光,一樣醉人。
失去喧囂而沉淀下的寂靜,一曲“只應天上有”的天籟。分明是水做的骨肉,卻多了一絲堅定,思念的堅定。中秋的夜,耳邊全是月光細細碎碎的訴說,宛如一位寂寞思親的女子。
聽到月光的訴說了嗎?悠遠,清脆,涵蓋千古,如蓮花的開落。孤獨哀傷,不銷殘酒的深睡之后,云鬢散亂,獨倚望江樓。卻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中江水拍岸,清越的水聲是她的滿腹愁腸。
她有“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憂傷,她有“風聲蕭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的繁華,她有“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的清幽,她有“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淡泊……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是她的豪情,“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是她的哀思,“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她的感傷,“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是她飽含深情的祝福。
月光無言,卻如一個個生動的音符。如鳥語蟬鳴,如風聲鶴唳,細細聆聽,如打開一份苦澀而又甜蜜的心情,一種使人沉醉的心痛。
滿地清幽的月光,一地盛開的繁華。如瓊樓玉宇,卻有幾分不勝寒的感傷。同是一樣的月光,卻“幾家歡喜幾家愁”;卻有“剪不斷,理還亂,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的如夢傷懷;“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思念寄托。
月光無言,理好云鬢的女子,起身離去。只留一壺濁酒,敬與中秋。倒上滿滿一碗月光,留醉與哀思。酒灑地面,三分月光,七分豪情,繡口一吐,便是半個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