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圓寄相思小學作文(精選7篇)
中秋月圓寄相思小學作文 篇1
圓月當空,金色的光輝籠罩著故鄉,車子穩穩的行駛在這剛修建好的水泥路我趴在車窗上,呼吸著夾著新翻泥土的氣息。心里清楚,與上次回來陪您過中秋已時隔整整兩年,你的容顏是否發生了變化,你的發髻上是否又多出幾根銀絲,你是否還記得我最愛吃肉餡的月餅。
兩年前的月圓之夜,我依稀記得你在黑漆的道路上為我們留一盞燈,照亮回家的路,一推開院門,我就追隨著撲鼻而來的香味。后院的石桌上一如既往擺上祭祀月亮的食物,最愛的月餅也在其中。
你總是在中秋之時把家中壓箱底的美食拿出來,每一件都盛在圓盤里,意為團團圓圓。你總是讓我靠在你溫暖而柔軟的懷里,味蕾綻放最甜蜜的月餅味,聽你哼著從老一輩傳下來的民歌,為我解說著每一句所歌頌的人與事。
近了,近了。那一條熟悉的小巷,高大繁茂的梧桐樹,象征性的藍色門牌號。還有,一盞微弱閃著的燈。它照亮了回家的路,溫暖我們發涼的心。
去年的中秋沒有陪在你的身邊,外婆,今年讓我陪你坐在院子里的石凳上,輕搖薄扇,聽你重復無數遍嫦娥奔月的故事。
推開院門,香氣依舊。
中秋月圓寄相思小學作文 篇2
今年的中秋不像往常那么幽明。窗外的晞光不知道躲到哪里。窗上蒙上了一層霜,一切都是灰蒙蒙的。雨淅淅瀝瀝的下著。拍打著繁密的樹葉。發出有節奏的音符,擊落清新而粉嫩的落英。空中夾雜著沁人心脾的青草香。又有一絲淡淡的花香。無聲的飄散著。這場雨就這樣興奮的下著,像是表達對中秋節的愛意。
走在燈火通明的街道上,那些路燈就那樣寂寞的杵在那,偶爾碰上幾個撐傘的行人,只有少許辛苦勞作的地鋪主,還在一如既往的繼續作業,一切都是那么和諧,那么寂靜……
走進屋。屋里飄散著爺爺的茶香。桌子上的五個小碟也早已裝滿了月餅。抬眼一看茶杯以沏上香茗。甜的月餅配上微苦的香茗。仔細品覺。這樣的味道還真讓人流連忘返呢!
走到陽臺伸手觸碰了幾滴帶有絲絲涼意的雨。真不知這場雨要下到什么時候?我不禁想起那些兩袖清風的文人才子,他們描寫中秋的千古絕詩,我在這細細漫雨中迷失了方向,我醉了,不知你呢?有點兒發冷了。伸出雙手輕輕抱出這場雨。啊,她變暖了。像是媽媽的擁抱。閉上雙眼。我聽見雨輕輕地跟我說。如果我有了形體你最想做什么?我抿笑回答。我只想親手摸一摸你的頭發。雨慢慢下大了。不知是否是她聽見了我的暖語,興奮了。高興了。
我忽然聽見有人叫我。哦,原來是小暖。她邀我去樓頂。那早已搭好了帳篷。我一步步的走向樓頂。心砰砰的直跳。不知在樓頂看此景。是什么樣子。我忍不住的猜想。終于我到了。哦!那美麗的。虛無縹緲的雨。像是擁抱了這個寂寞的城市。頭頂橙黃色暖燈,默默的在那里發光。似乎替代了我心里那些年皎潔的明月。此景此人讓我深深的陷入這份情調。
這雨還在下,做燈還在明,這人還在繼續賞此獨景……
中秋月圓寄相思小學作文 篇3
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玉宇瓊樓,乘鸞來去,人在清涼國。——蘇軾《念奴嬌·中秋》
中秋的夜,將幽暗的曲調獻給敦厚的大地。天,深藍的帶上一絲懶惰的灰黑,讓密布的星辰隨之而顫動。一方四角天空,一塊能遮住臉頰光輝的月餅,恰巧容下了少年那顆憧憬而又懵懵懂懂的心。
這,已是齠年古事。回首來,光陰荏苒,時間,不過彈指揮手間的霎那。
看著冰輪遙掛在墨色的天空,孩提時代的剪影漸漸被今夜的中秋佳節刻畫的愈加清晰。腦海中竟涌現出另一輪明月,那段已經被深深沉淀的歲月。
兒時的天,是一眼望不到的幽邃與明澈,星星俏皮地眨著眼,仿佛每一顆都透露著如阿波羅一般淵深的智慧。那時,天是無盡宇宙的全部,也是無盡期盼的少年的心。
在那時看著幽夜空明,品著酥香的月餅,眼中流溢出對天空月的陶醉,對星辰漫天的熱愛。而如今,月還是月,天,還是那片天。只不過,歲月的霧霾遮掩住了原來那片干凈的天空,看不到了繁密的的星辰,僅僅只留下煢然一身的月影、稀落的孤星。我不禁自問:那片原本的夜空到底是誰偷去了呢?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這是唐朝劉禹錫作的一首《八月十五夜玩月》。但現在似乎已經體會不到那種意境了。遙看天空!你會發現只剩孑然。
或許,時代變遷,科技高速發展的的代價便是如此吧!
秋月凄凄,那光輝看得人煞是心疼。最終云霧還是遮住了它,那最后的芒線像一個身陷絕境的無助少女一般……
低頭沉吟,我自問:這還是原來的中秋節嗎?
中秋月圓寄相思小學作文 篇4
輕柔的秋風,緩緩拂過,帶來一陣涼意,滲入心間。在天邊的角落,周圍的景色都披上了一層紗衣,泛著淡淡的金色,柔和,向遠處延伸,漸漸與天空的淡藍色融為一體。一點也不顯得唐突,好想就應該如此。夜幕悄悄來臨,想來,那黑夜定有那銀月吧。抬頭望去,卻只見,散落稀疏的星在發亮。相比那明月定時躲在云從里還未出來吧。腦里不禁想起了蘇軾的那首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然,卻聽見了雨的聲音,是幻覺吧?睜眼看向窗外,看見如珍珠般大的雨滴落下來,可能是我眼花了吧?手伸向窗外,清楚的感覺到了那絲絲的清涼。看來那雨想必也是為那些思緒牽掛的人一點帶你祝福吧。遠處,只看見一點紅色的光在黑暗的雨中搖曳,一閃一閃的,發著它微弱的光,似乎想要盡自己微薄的一絲力量,點亮黑夜中的一角。淅淅泠泠,待看清那紅光是何物時,它已消失在了黑夜的雨中里了,可惜可惜……正當我惋惜之時,卻感覺到遠處的,亮。看見更多的孔明燈在主人的希望下,點亮和黑夜的一角,那月兒似乎,也感受到了那絲柔情與期望。露出她迷人的身姿,銀白色的月光,傾瀉,給世間萬物披上一層銀紗,輕柔靚麗。原來,那明月并非無情,只是時候未到,而那,盞盞明燈,包含了太多太多那放飛者的想念與期盼,在這一刻迸發出,以明月,明燈為橋,表達他那顆心中的美好。雨也漸漸停了……
中秋月圓寄相思小學作文 篇5
今天,我有蹲坐在屋頂的陽臺上,望著明亮的月亮河皎潔的月光,手里拿著一塊月餅苦澀地嚼著。月餅并不像奶奶給我做的那樣甜蜜、細膩,而是暗淡無味,如嚼蠟一般。我端詳著懸掛在天空的月亮,想起了奶奶甜蜜的笑容。我看著這塊奶奶生前給我做的月餅,流下了悔恨的眼淚。這個中秋節沒有合家歡聚,只有一人度過。朦朧的月亮,又把我的思緒拉回了一年前,那個溫馨的時候。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節,家家張燈結彩,我們家也不例外。一大早我就跟著爸爸到市場去采購,博餅的東西;而奶奶呢,正在做著香甜可口的月餅,奶奶做的月餅我最愛吃了,那月餅柔軟而不油膩,又香又酥,可與山珍海味媲美;媽媽和大姑正在為賞月挑選個好地方;爺爺用他那巧手做出了一個又大又圓的博餅碗。大家都忙著做自己的事,分工協作,為晚上的“博餅晚會”籌備。不知不覺中,天漸漸暗了下來,夕陽親吻著后山,向大地發出最后一束光芒。爸爸已經從超市帶來了一秀、二舉……等禮品,奶奶也已做出了了幾十個香嫩可口的月餅,媽媽和大姑也在陽臺找了一個賞月的好位子,“博餅大會”已經蓄勢待發,隨時準備開始。在晚上月亮已經發出最皎潔的月光的時候,陽臺發出了“叮咚叮咚”的骰子與碗的抨擊聲,“博餅大會”現在開始。看著月亮,吃著月餅,搖著骰子,真是人生一大享受。一秀和二舉慢慢減少,我袋子里的東西卻慢慢變多,在月光中奶奶的身影逐漸朦朧,漸漸消失不見,迎面而來的卻是救護車“滴嘟滴嘟”的聲音。我睜開了眼睛,撲面而來的卻是醫院雪白的大床,一只大手拍在我的肩膀上,我回頭一看,原來是爸爸。他柴毀骨立,十分憔悴。我問他為什么會這樣,他用顫顫巍巍的手指向了一戶病床,我走進一看與愛來是奶奶,她已經病骨支離,似乎奄奄一息,我趴在她身上,嚎啕大哭,在淚光中我體會到了骨肉分離的痛苦。
霎時間,痛苦使我從回憶中驚醒起來。此時,我全身流滿了冷汗,臉上全是眼淚,已分不清是鼻涕還是眼淚。我刻意地去忘記奶奶的音容笑貌,卻使我對奶奶的記憶越發深刻,不久,一股困意向我涌來,我在睡夢中度過了這個中秋節。
中秋月圓寄相思小學作文 篇6
又是一年中秋月圓,月下的輝煌與空中寂寥交相映輝,構成了一幅中秋的主題畫。
中秋,一個古老的節日,引于嫦娥奔月的古老神秘傳說,韻味十足。觀賞中秋月圓,古人常抒發更多的愁思,因為中秋節也是最令人心生惆悵的日子,每個人在這個月圓的日子,望著那一輪圓月,心中總是會不由自主的眷戀著自己的故土,思念著自己的親人,朋友和最愛的人。中秋的詩多是淡淡的,有著一股凄美。“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蘇軾的《水調歌頭》更是典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百年輪轉,月上的廣寒宮仍是不變,年年歲歲月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是多么令人悵然,不如把酒問青天。如此淡淡的色彩,伴上淡淡的愁思,可望而不可即,飄飄然,清雅澄明。
有人說,在中秋你想念著誰,誰就會出現在月亮上,而我想念的是與我共迎六年風雨的好友金曲。初次見面,她很調皮,但又很可愛,明明是個女孩,卻要口口聲聲說自己是男孩,那些童真幼稚的話語中充滿著情趣。四年級時在他們“黑鷹計劃”中,她與她的一群戰友們偷襲行動,令我的文具飽受“綁架”之苦,但我卻不忍心阻止她,因為她的笑容猶如陽光,撒進了我那塵封已久的心,笑容中,我不惜讓我的文具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綁架”。進入到五年級,一次我找她玩時,她一面躲著我,卻在暗處看著我,不跟我說話,和我玩起捉迷藏的游戲。六年級時分班了我和她各在一班,猶隔銀河,不能在一起玩了,因學習任務重,更是少聯絡。而接下來現在的初中學習,你遠在金海中學,更難相見,思念寄明月,你在哪里好嗎?,曾記得昔日歡笑?
相思玉輪圓,今夕人各方,金秋楓葉晩,明月系相思!
中秋月圓寄相思小學作文 篇7
又是一年中秋月圓,月下的輝煌與空中寂寥交相映輝,構成了一幅中秋的主題畫。
中秋,一個古老的節日,引于嫦娥奔月的古老神秘傳說,韻味十足。觀賞中秋月圓,古人常抒發更多的愁思,因為中秋節也是最令人心生惆悵的日子,每個人在這個月圓的日子,望著那一輪圓月,心中總是會不由自主的眷戀著自己的故土,思念著自己的親人,朋友和最愛的人。中秋的詩多是淡淡的,有著一股凄美。“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蘇軾的《水調歌頭》更是典型,“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百年輪轉,月上的廣寒宮仍是不變,年年歲歲月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是多么令人悵然,不如把酒問青天。如此淡淡的色彩,伴上淡淡的愁思,可望而不可即,飄飄然,清雅澄明。
有人說,在中秋你想念著誰,誰就會出現在月亮上,而我想念的是與我共迎六年風雨的好友——金曲。初次見面,她很調皮,但又很可愛,明明是個女孩,卻要口口聲聲說自己是男孩,那些童真幼稚的話語中充滿著情趣。四年級時在他們“黑鷹計劃”中,她與她的一群戰友們“偷襲行動”,令我的文具飽受“綁架”之苦,但我卻不忍心阻止她,因為她的笑容猶如一縷陽光,撒進了我那塵封已久的心田,笑容中,我不惜讓我的文具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綁架”。進入到五年級,一次我找她玩時,她一面躲著我,卻在暗處看著我,不跟我說話,和我玩起捉迷藏的游戲。六年級時分班了我和她各在一班,猶隔銀河,不能在一起玩了,因學習任務重,更是少聯絡。而接下來現在的初中學習,你遠在金海中學,更難相見,思念寄明月,你在那里里好嗎?,曾記得昔日歡笑?
相思玉盤圓,今夕人各方,金秋楓葉晩,明月系相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