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中秋慶團圓小學作文(精選12篇)
迎中秋慶團圓小學作文 篇1
在我成長的路程上,經歷過許多事情,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我學長笛的經歷。
在六年級畢業晚會上,平時不顯山不露水的同學,個個多才多藝,能歌善舞,身懷絕技。平時文靜秀氣的“林黛玉”現代舞跳得如此放曠,嘻嘻哈哈的體育委員竟然和劉謙是同行,連一向嚴肅認真的班長把《大海》唱得高亢動聽,勝過小沈陽我確實被“雷”倒了,我想我也要有一技之長,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我決定選擇學長笛,因為吹長笛的人常常有著瀟灑優雅的氣質,況且笛子的聲音清脆悅耳,給人如春風拂面般的感覺,最重要的一點是覺得長笛學起來比較簡單。
可是事實并不像我想像的那么簡單,真是應了“萬事開頭難”這句話。>第一次上課,我就感到頭暈目眩,四肢乏力。原來吹長笛要的是氣力和足夠的肺活量,而這些對一個初學者是達不到的,所以在經過長時間的練習,我已經感受到了缺氧,眼前幾乎一片漆黑,很長一段時間才慢慢緩過勁來。
我當時面對的不只是氣力不夠,還有指法不熟練、樂譜上的音符不認識等。這重重的困難,像一座座大山,擋在我面前。但我一定要翻過這一座座山。于是我在家里一遍遍的練習,直到嘴上起泡、手臂舉酸、手練的麻木、僵硬才肯停下來。雖然這過程中有艱辛,但也有快樂,因為我每當學會一個音符、一首歌,我就會有一種自豪感。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兩個月的艱苦歷練,我終于能瀟灑自如的吹奏長笛了,每當學習勞累時,我就拿起我的長笛,曼妙動人清脆悅耳的曲子就從嘴邊流淌出來,流進我的心里,同時流進心里的還有我收獲后的喜悅和幸福。
每一個人都有一個夢寐以求的理想圣地,能來到這理想圣地的人們,都有著一些難以忘懷的經歷,而這些經歷就是這圣地后面的那一條泥濘路。
迎中秋慶團圓小學作文 篇2
露是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中秋節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中秋之夜,月色皎潔,古人把圓月視為團圓的象征,因此,又稱八月十五為團圓節。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秋節這一份念想當然會更深切,尤其是一輪明月高高掛的時刻;團圓是中秋的主題,也是中國人文化心理的最終歸宿;無論是寄托給滿月的愿望,還是中秋夜各種有趣的風俗,最終都在家人的笑臉中凝成永恒的快樂。中秋節、國慶節,抽出兩天時間回家看看老爸老媽,帶著一家妻兒老小去旅游,把國慶節、中秋節過成“旅游節”,更是一種幸福體驗,一種獲得感。
人生中的“詩與遠方”有很多,“在路上”始終不如“在一起”。千百年來,鄉愁之傷、念故之美,恰在于對團圓與廝守的渴慕。在中秋,祭拜祈福也好,相聚慶祝也罷,能穿越千百年時光而始終停留在歷史“熱搜榜”上的,是“人月兩圓”四個大字。就像費孝通先生在《鄉土中國》中所說的,中國鄉村秩序是從血緣關系和地緣關系開始的,此后時空流轉,縱使百轉千回,討生活也好、討理想也罷,走出去的中國人,還是會被故土的濃烈情思所牽絆。
中秋過節,應該停下來歇歇。過節,如果還是忙得像個陀螺,哪有空白的時間和腦袋,去綢繆遼遠的詩意?中秋過節,就該和親友家人一道,品嘗“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這種圓滿與甜美,大約就是一個人、一個家庭、一個家族,乃至一個民族,為之奔走的理想臻境。
中秋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與唐詩宋詞、金縷書畫一樣,是一部物化了的中華民族史,承載著華夏五千年文明古國的燦爛輝煌。又逢佳節,讓我們一起接受月光的邀請,在傳承中走向未來。愿天下所有的人,花好,月圓,人團圓。
迎中秋慶團圓小學作文 篇3
時間過得真過,眨眼間又到了八月十五中秋節——一個象征著團圓的日子!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于中國眾多民族與東亞諸國中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后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托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中秋節這一天,我們家的飯菜并不是很豐盛,唯有一個十分的特別,那就象征著團圓的月餅,我們每個人的眼中都蘊含著親切,甜蜜,幸福和快樂!夜晚,滿屋都是溫馨的!
人生在世,離離合合,聚聚分分,都不能阻隔人們對這天的向往和期盼。皓月當空,夜如白晝,總有絲絲的牽掛和祝福,潺潺的流進心田。嫦娥也定是在中秋這天,望著月宮的桂花樹靜思,情到深處,淚水流過臉頰,一串串。她忘情地張開雙臂,絲帶飛舞,衣袂飄飄;秀遍g,人像鵝毛般飛了起來,她奔向了屬于她自己的天堂,一個神話誕生了。
我坐在院子里,仰望夜色朦朧的天空,今晚的月亮很圓很圓,卻不是很亮,只有那么一絲淡淡的月光灑向大地!雖然僅有那么一絲,卻也令我沉醉于中,無論月亮是否圓,是否亮,在我的心中它都一樣!
我愛這個節日,我愛這個充滿溫馨,充滿愛的節日,在這一刻我真誠的祝大家中秋節快樂!更真誠的對我的親人說我愛他們!
迎中秋慶團圓小學作文 篇4
今天,是中秋節,我打開了一個月餅,它竟然是巧克力味的!媽媽把它切成四塊,我拿了一小塊,簡直是好吃極了,味道甜滋滋的,不是像棗泥的那樣難吃。
我還吃了一塊櫻桃味的,聽上去就好神奇呀!它里面是果醬,外面是月餅,吃起來甜甜的,津津的。
奶油椰子的更好吃,咬了一小口就能嘗出一種淡淡的奶油味,我吃的時候,還閉上眼睛慢慢的品嘗了起來,吃著吃著,還真是讓我入了迷。
還有玫瑰豆沙的呢!一聽就很好吃,它不像豆沙那么膩,就是淡淡的有著豆沙的味道,我開始以為是玫瑰和豆沙攪拌起來的呢!但我又一想這樣也太夸張了吧!沒想到還這么好吃!
我永遠愛中秋節,我永遠愛吃月餅。
迎中秋慶團圓小學作文 篇5
中秋節,一個花好月圓的節日。
在這個節日里,月亮滿盈,家家團圓。
夜晚,玉盤似的月亮高高掛在天上。嫦娥端坐在桌前眺望人間,尋找著后羿;玉兔伴在嫦娥身邊,不停地搗著藥;吳剛砍樹,一邊想著,何時才能回家。這時的月亮比往日的更亮、更圓,云再也擋不住她的光芒,邊上的星星也悄悄藏了起來,她成了夜空里的太陽,給夜多添了幾分寧靜。
中秋節,月餅是不可或缺的。隨著時光的推移,經過多年變遷,月餅的口味越來越多,但它的形狀是永遠不變的——圓形,月餅的寓意也可見一斑。
中秋節,是家人團圓的日子。遠在他鄉的游子會買上一些月餅回到家鄉,和家人吃上一頓團圓飯,再賞賞月嘮嘮家常,跟家人聊聊在他鄉的生活、說說自己的思鄉之情。雖然中秋節過去了,游子又會離開家人,但在月亮下的心愿會永遠留在心里。
中秋節把家人聚在一起,把心牽在一起。中秋節,一個團圓的節日。
迎中秋慶團圓小學作文 篇6
一大清早,睡得正熟的我,被一整嘈雜的聲音給吵醒了,我慢慢的爬起來,用手揉了揉人睡意朦朧的眼睛,不禁感嘆:“什么東西又在振動,噪音啊!”不知怎的,揉著揉著,我的眼睛竟不聽使喚的又給閉上了。睡夢中,我仿佛聽到了爸爸的聲音,雄壯而又細膩,就像波濤洶涌的海浪不斷敲擊著巖石的聲音,抑揚頓挫。
當我睡到自然醒的時候,太陽早已在他的工作崗位上了。我趕忙洗漱完畢下樓,卻被眼前的場景給驚呆了,黑色的行李箱筆直的樹立在地面上,旁邊還有一些凌亂的袋子和包。這一切的一切都給我畫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我的腦子里不停的閃現出各種各樣的答案,這是一個穿著白色襯衫的男人出現在我的面前,真的是爸爸!我的心頓時心花怒放,一生短暫而又急促的‘爸爸’也隨即脫口而出。他興奮的答應了一聲,嘴角也彎成了弧形。
夜晚,月姑娘從云層中探出了腦袋,用微弱的光芒照耀著大地,遠遠望去,仿佛一個鑲著金邊的大圓盤,顯得那樣靜謐而又和諧。我們一家人坐在庭院里,微涼的風觸撫著我們,爸爸不由得發出了一聲感嘆:“如皋晚上的天氣可真舒服啊,石家莊那兒晚上還要穿外套呢!”說完,便長嘆一聲,我想,那嘆息聲里大概包含著許多的感情吧,或許是對家里的懷念吧!這是,睡夢中的弟弟忽然醒了,他眼睛一睜一閉的,仿佛還沒睡醒,大概是被我們給吵醒的吧。奶奶小聲地問了問:睡不睡了?他一邊搖著頭,一邊爬起來,坐在他的小凳子上,手一把就抓起一個月餅,就往嘴里送,嘴里還咕噥著:“我要吃月餅!钡挚偸钦f不清楚,惹得我們都笑了起來,她不知什么情況,也跟著笑了起來。
我們的笑聲飄蕩在院子的上方,爸爸說:“以后中秋節無論如何也要回家一趟!薄笆前。有什么事比全家人在一起快樂呢?”我望著月亮,想道,“今夜的月兒真圓啊!”
迎中秋慶團圓小學作文 篇7
俗話說:“月是故鄉明!痹谒l的游子們最希望的就是能回家看看,看那年邁的老母親是否身體健康;看家中的收成如何……
八月十五是中秋節,這天是大團圓的日子。
這天一早上,媽媽一起床跨就上街買菜。街上人可真多呀!擠都擠不過來。人多當然菜也多了,菜的種類琳瑯滿目,讓人應接不暇,
折騰了一早上,菜買好了,草草地吃過早飯,大家便忙了起來——大人們在洗菜,我們則在一旁幫忙。
下午,大人們又重新忙了起來,殺魚,宰雞。今天晚上來個雞鴨魚肉大聚會。
晚上,我們一家人坐在桌子旁。一邊品嘗著美味佳肴,一邊嶗家常。吃過晚飯,月亮姑娘也出來了,如一輪玉盤高高掛在天空中。望著天空中那皎潔的明月,我不禁吟起楊萬里的詩句:“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
吃著甜甜的月餅,望著皎皎圓月,我們沉浸在歡樂中,時間也悄悄地溜走了!
中秋佳節,團圓之夜,在此,我祝大家幸福美滿。。
迎中秋慶團圓小學作文 篇8
盼了好久的中秋節終于到了,這個中秋將過的比較特別,因為我們全家要去海邊的生態農莊過中秋。當我聽到這個消息,我就一直盼著中秋快點來,現在等到了,我的心情特別的高興。
剛到那兒,我和表妹衿衿就迫不及待地去了“農業大觀園”。一進門,首先看見的是一個很大的人工湖,湖中有一座假山。我們沿著石子路登上假山,“農業大觀園”全景盡收眼底。六個氣派的大棚分列兩邊,中間是許多塊菜地,里面種著各色蔬菜,顏色深淺不一,向我們展示著勃勃生機。
爬下假山,我們來到第一個大棚——奇巧園藝。這里種滿花草,被匠心獨運地設計成了一處處景觀。有一處叫“旭日東升”。一種不知名的紅色植物給設計成半個太陽的形狀,又襯上了碧綠的背景,一眼望去,仿佛真是有一個又大又紅的太陽在冉冉升起。我看了不由暗暗叫好。還有一處叫“農業為本”。這是由一株株綠苗組成的四個大字,蒼勁有力,渾然天成,真是巧奪天工!奇巧園藝,真奇!
我們東走走,西看看,不斷能找到新的發現,感受新的驚喜,讓人不能不佩服農莊建設者們的勤勞與智慧。
晚飯過后,月亮升起來了。湖面上倒映著一排掛著燈籠的樓房和一輪明晃晃的圓月,給人以如夢如幻的感覺。我們坐在亭子里,沐浴著皎潔的月光,欣賞著美麗的月亮,還品嘗著香甜的月餅,真是一種美的享受。
中秋的明月在幾縷浮云中緩緩穿行,我們不禁齊聲唱起了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的月真圓,中秋的夜真美麗,我喜歡這個中秋。
迎中秋慶團圓小學作文 篇9
夜幕降臨了,星星布滿夜空,向我們眨著眼睛。皎潔的月亮仿佛早已猜透我們的心思,展現出它的美。俗話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痹谶@舒適的中秋節中,我們感受到了,體會到了月亮的姿態就像嫦娥在月亮上多姿多態的跳舞。在往年的中秋節中我們一家人都在陽臺下吃著水果賞著月亮,今年我們家卻缺少了一個人,他就是去世的爺爺。
當我看到別人一家團聚時我就特別想念爺爺,也不知他在另一個世界過得怎么樣。往年,中秋節的活動都是爺爺一手準備的,今年失去了爺爺,奶奶在迎中秋之前就顯得很悲傷,可以體會到奶奶的思念。家家戶戶團圓在一起,可是還有一些人卻在遙遠的異鄉過中秋!暗溉碎L久,千里共嬋娟!边@多么表達出戀人與家人,中秋之夜不在一起,是多么讓人痛苦、心痛。
“無酒不成宴席”,在中秋那么喜慶的日子里人們常常飲著酒,吟著一句句詩句,度過這花好月圓的中秋節。中秋節快到了,我祝愿天下所有的人能體會到中秋給我們帶來的喜慶;不要為家人的失去而痛苦。要過中秋節必須要在快樂中度過,不能留下一點兒悲傷。在此我對大家說“祝大家中秋節快樂,能夠更加開心,更加心想事成!
迎中秋慶團圓小學作文 篇10
盡管離中秋節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但廣州的月餅大戰早已硝煙彌漫。廣州酒家、蓮香樓、陶陶居等紛紛舉辦了月餅訂貨會,各自亮出了最新鮮、最亮麗的牌張。
縱觀今年月餅市場,除了花式品種更多樣化、包裝更精美外,最令人矚目的莫過于打“文化牌”了。月餅,本來就是中華民族的特色食品,具有很濃的中國文化特點,如何體現月餅這一中國色彩呢?商家可謂想盡辦法:首先是廣州酒家的“西關第月餅”將廣州西關最傳統的民居風情“趟籠門”運用到包裝上,讓消費者在品嘗月餅的同時了解西關文化,提升了月餅的品位;再就是蓮香樓115周年個性化紀念郵票的發行,體現了其悠久歷史和文化特色,增加了月餅的附加值;還有陶陶居則在傳統月餅品種寶庫中挖掘文化內涵加以發展……無不體現了今年月餅最突出的共同點———“文化”。
讓月餅留下文化的烙印
作為廣州西關飲食文化縮影之一的蓮香樓在開鋪115周年來臨之際,國家郵政局特批準發行了蓮香樓115周年個性化紀念郵票。據了解,這是全國第一家飲食行業百年老字號發行的郵票。
日前,蓮香樓舉行了郵票首發式,本次發行的個性化郵票設計精美,一套共有4枚。郵票的主票以“同心結”為主圖,附票的設計和構思則以蓮香樓115年的悠久歷史和特色文化為主題。
據了解,此次個性化郵票發行1500版,每版4套,共6000套。郵票不單獨公開發售,只會裝入周年紀念的月餅禮盒,日前首發儀式另外加送一枚貼有郵票并蓋上郵戳的首日封,共1150個。
據廣州市郵政局市場部,推出蓮香樓的個性化郵票,主要是因為蓮香樓有悠久的歷史,其在國內甚至海外華僑中都有一定的知名度!敖洑v了115年風雨,蓮香樓依舊飄香,這十分難得。”廣州的百年老店現在已所剩無幾,市郵政局正是因為蓮香樓的歷史內涵和文化底蘊,才聯合推出個性化郵票。
據蓮香樓的張雪清書記介紹,郵票與月餅搭配并不多見,中秋是親人朋友團聚的節日,但許多家庭可能沒能團聚,朋友難以見面。月餅蘊涵著親情友情,而郵票包含著將這份親情友情郵遞到遠方的意義;另外,月餅是中華民族的特色食品,具有很濃的中國文化特色。此次用主票為“同心結”,附票為百年蓮香樓文化的特色郵票搭配月餅,體現月餅的文化品位和中國色彩。張書記表示,今年蓮香樓月餅的所有組合都會與“文化”兩字分不開。中國烘焙食品糖制品工業協會秘書長周廣軍也說,蓮香樓以這種郵票與月餅相結合的方式推出其產品,不僅在廣東是首次,據知,在全國也是第一次。
此次蓮香樓將個性化郵票放入月餅禮盒受到月餅客商的歡迎,月餅禮盒還未推出時已經有各地客戶大量訂購,其中不乏來自西藏與新疆的客戶。而新疆的客戶因為宗教信仰需要,還特別要求蓮香樓制作了清真月餅來與這次的個性化郵票搭配。
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
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制作也日趨精致,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師父、或是縫鞋、賣餛飩、茶湯的,不一而足。
“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迸f時北京東四牌樓一帶,常有兔兒爺攤子,專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兒爺。此外,南紙店,香燭也有出售的。這兔兒爺,經過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已經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來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著獅、象等猛獸,有的騎著孔雀,仙鶴等飛禽。特別是兔兒爺騎虎,雖屬怪事,但卻是民間藝人的大膽創造。還有一種肘關節和下頷能活動的兔兒爺,俗稱“叭噠嘴”,更討人喜歡。它雖為拜月的供品,但實在是孩子們的絕妙玩具。
在幾十年前的北京街頭,大約六十多歲以上老北京都還能記得。一過七月十五,兔兒爺攤子就擺出來了。前門五牌樓、后門鼓樓前、西單、東四等處,到處都是兔兒爺攤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擺的極為熱鬧。
迎中秋慶團圓小學作文 篇11
中秋節,是一家團圓的日子。而我,就在奶奶家度過了一個美好的中秋節。
今天早上,不知是誰對我的鬧鐘動了“手腳”,早晨六點就“擾我清夢”:“懶蟲起床!懶蟲起床!”我一看,爸爸在我身邊那!迷迷糊糊的我想:爸爸不是在工作嗎,怎么回來了?難道廠里放假?爸爸好像看懂了我的心思,笑嘻嘻地說:“今天是中秋節,廠里放假?炱饋,我們要去奶奶家過中秋!”“好耶!”我興奮地叫起來。
過了好久,我們終于到了。奶奶正在捉雞,說是要殺了燉給我們吃。我一聽,來勁了,連忙跑去幫忙。狗狗小花一見,連忙向我撲來。但我哪里注意到了呢?只顧著捉雞的我,忽略了它。但它不生氣,也不放棄,一直幫我追雞,F在,院子里被我們一弄,真可謂是“雞飛狗跳”、“雞犬不寧”,過了好久,我才捉住一只不是很大的雞,但成就感可不小。
中午的午餐可豐盛了!有爸爸拿手的“魚香茄子”,有媽媽拿手的“蒜香空筒菜”、有奶奶拿手的“青椒炒肉片”、有我拿手的“香辣土豆絲”……但然,還有我們花了一上午的時間準備的雞,也還有我們打小就喜愛的“百事可樂”。我們開開心心的度過了一個中午……
下午一晃眼就過去了,到了中秋節最開心的時刻:賞月。大人們在院子里擺了一張桌子,上面放著好多月餅和我們一家喜愛的、紅彤彤的蘋果;放著幾把椅子,是我們賞月用的。但我和妹妹的“猴性”控制不住,非要到外面去玩,說是外面的地方大,也好賞月。大人們終于招架不住了,在我們的軟磨硬泡下,終于同意了。
抓上幾個月餅,出了大門,我們就是出了籠的小鳥,飛快地奔跑起來。十五的月亮格外的圓,也格外的亮。我們把夜晚的鄉村看得清清楚楚。我們找到一塊大石頭,躺在上面,一邊吃著月餅,一邊仰望著美麗的夜空,特別是那又大又圓的明月。
過了好久,我們才又瘋瘋癲癲地跑回家?粗笕藗冃ξ哪橗,他們的中秋也很快樂吧……
這就是今年的中秋節,我很快樂,我的家人們也很快樂……
迎中秋慶團圓小學作文 篇12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中秋佳節是人們團圓的日子,每當到了這個日子,人們會相聚在一起吃月餅、賞月慶祝中秋大團圓。在國外的游子在這個佳節就會想到這樣幾句詩:“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自在飛花輕似夢,無邊絲雨細如愁”之類的句子,他們總會落淚,總會想起自己的家鄉,自己的親人。
今年的中秋節那一天,天氣不是很好,天上烏云密布,下著傾盆大雨,可惜的是不能像往常一樣欣賞又圓又大的月亮了,我們全家人只好團聚在一起,媽媽為我們準備了一桌豐盛的酒席,我們大家在一起,一邊吃東西一邊有說有笑,吃月餅、分享人生的幸福時光,相互祝福,傳遞快樂,過一個快樂的中秋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