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中秋節吃月餅的故事(精選6篇)
有關中秋節吃月餅的故事 篇1
今天是中秋節,是中國傳統的節日。在這一天,要全家團圓,吃月餅賞月。
傍晚,天漸漸暗下來了。我們把準備好的食品、水果擺在了院子里的大桌上。哇!好豐盛啊!我忍不住偷吃一口。老老少少圍坐在一起,說說笑笑,好不熱鬧!一陣微風吹過,送來了陣陣花香,噢,原來桂花悄悄地開了!鞍嗽鹿鸹ㄏ恪贝蠹耶惪谕竦馁潎@。墻邊的竹子隨著風向我們點頭,草叢里草叢里許多不知名的蟲子也在歡快地鳴叫,像在開音樂會來歡度這個節日。
一輪明月不知什么時候悄悄地爬上了樹梢,圓圓的,亮亮的,感覺比平日里更親切多了,他是今天的主角。我看看月亮,好像里面還真有一棵桂花樹,樹邊站著抱著玉兔的嫦娥,還有那一直砍桂花樹的吳剛,讓我產生了很多聯想……
終于到了吃月餅的時候了。這時,天上的月亮升得更高了,顯得更美麗了。吃著甜甜的月餅,聞著陣陣的花香,欣賞著純潔的月亮,讓人感到心曠神怡!全家團聚在一起,真幸福呀!
我喜歡過中秋節,更喜歡圓圓的月亮。!
有關中秋節吃月餅的故事 篇2
盼望著,盼望著,一年一度的中秋節終于被我給盼來了。爸爸,媽媽帶我到奶奶家去過中秋節。
大伯,二伯和大娘們早已來到奶奶家里,他們正熱火朝天地準備著晚餐。有的在洗菜,有的在炒菜,有的在洗水果,還有的在切月餅……大家各司其職,忙得不亦樂乎,過節團聚的喜悅心情,在每一個人的臉上都露了出來,笑哈哈的,樂滋滋的。時不時有菜香味從廚房飄過來,躥進我的鼻子,我猛地吸了一大口氣,啊!真香!真香!令我“口水直流三千尺”。
吃飯了,這時肚子餓得咕咕在叫,我如一匹“惡”狼一樣沖到了飯桌前。飯桌上,已經擺滿了美味佳肴的飯菜,有綠油油的菜花,雪白白的山芋,黃燦燦的玉米餅,香飄飄的燒雞,紅彤彤的大鯉魚……當然,還有必不可少的月餅。我拿起筷子,夾菜便狼吞虎咽地“吧唧,吧唧”吃起來。這時,奶奶提議讓小孩子玩成語接龍!靶赜谐芍瘛-“竹報平安”-“安然無恙”……我嘴里嚼著菜,含含糊糊地接了一個“對牛彈琴”,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晚餐我們是在歡樂的笑聲度過。
晚飯后,大人們在一邊談話,小孩子們在一邊看電視、玩電腦。而我卻是拿了一塊月餅出去賞月。此時的月亮分外明亮,圓圓的,好似一輪圓盤。寬廣的夜空中,幾朵灰色的白云陪伴在月亮身旁,宛如仙女舞動紗巾翩翩起舞。清爽的秋風拂面而過,清清涼涼,舒舒服服,愜意極了。在月的襯托下,坐在樹下的小石凳上,一邊賞月,一邊吃著月餅,心里在想著“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等奇妙的神話故事,思緒也飄到廣寒宮中!懊髟聨讜r有,把酒問青天”,“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等詩句從我的腦海前浮過。楊柳微微晃動樹枝,“沙,沙,沙”,仿佛是對這美麗的月光發出贊嘆……
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飛快,快得使人不能覺察。夜色疲倦,我們也該回家了。明亮的月光照亮著我們回家的路。
有關中秋節吃月餅的故事 篇3
時間過得真快啊,眼瞅著,又到中秋節了。
中秋節吃什么呢?這是許許多多中國人本能的想法兒。
按照傳統,月餅,當然是中秋節不二的主角。但是,按照各地的風俗,還有些東西,也是一定要吃的。在南方,中秋節肯定要吃螃蟹、黃鱔和各種魚蝦,中秋到,蟹腳黃,正是螃蟹肥美的時候,螃蟹自然是無比的美味。南方人吃螃蟹的手段,比北方人高明許多,除了傳統的蒸螃蟹,還有烤螃蟹、炒螃蟹和螃蟹火鍋,也不管是不是正宗的陽澄湖大閘蟹,還是那些僅僅在陽澄湖留過學、簡單洗過澡的“大閘蟹”。在北方,螃蟹黃鱔應該是比較稀罕的物件兒,中秋節的時候,北方人的晚宴,還是些大碗兒的雞鴨魚肉和大碗兒的烈性酒唱主角吧。
正餐吃過,沏一壺茶,上一些水果——在北方,中秋的時候,各種蘋果、梨和葡萄都熟了。中秋的時候,梨也是不可少的,但是,必須各吃各的,還一定要吃一個完整的梨,不許大伙兒分食一個梨,不吉利,分著吃梨,意思是“分離”,情侶、夫妻和一家老小都小心了。
月餅,早就不是什么稀罕物,滿大街都是,中秋節前,各種食品廠、賓館飯店、還有面包房,都在趕著做月餅,圖個節前的旺銷的高價,中秋節一過,月餅的價格就落得個“買一贈一”、“1-5折銷售”、“跳樓大甩賣”,或者干脆直接下架,拉去喂豬了;隨著反腐的深入,官方對月餅價格、包裝和內部附屬物進行了嚴格限制,一盒一盒,包裝精美,內附著黃金白銀的月餅,也失去了奢侈品和“糖衣炮彈”的意義,今年,在各大超市,月餅的包裝簡單了許多,價格也大幅度降低了,月餅也終于返璞歸真了。
本來嘛,中秋節是中國農耕文化的體現,中秋前后,正是一年勞苦耕種的收獲季,月餅本身,也有慶祝豐收,祭祀天地的用途,所以,天神“用過”之后,就便宜了蕓蕓眾生。
在北方,大伙兒習慣于廣式月餅——硬皮兒,餡兒料主要是五仁、豆沙、棗泥、白糖豬油青紅絲(如北京的自來紅自來白)、椰蓉、百果等等,主要是很甜很膩的餡兒;后來,其它月餅餡兒料漸漸“入侵”,也有了黑芝麻、咸鴨蛋黃、火腿等等,略帶咸味兒的餡兒。
有關中秋節吃月餅的故事 篇4
有人說,父母親是天下最容易滿足的人,我看是這樣的!
由于時間的原因,今年的中秋節我又不能回家看望老人,陪他們一塊兒過節。
幾天前,收到一盒很是漂亮豪華的月餅,于是拜托我家先生給父母親郵了去。算算日子應該能在中秋節前一天收到。
果然,就在昨天下午,我剛從教室里走出來時,母親的電話打了過來,第一句話竟然是:“霞霞,謝謝你!我們收到了你郵來的月餅了!”
母親的一句:“霞霞,謝謝你!”讓我的眼淚盈滿了整個眼眶,語言幾近梗咽,聽到我沒有回聲,母親在電話里急切地問著:“怎么呢?你怎么不說話?”母親,您讓我說什么?只是一盒月餅,它值得您對您養育了十幾年孩子說聲“謝謝”嗎?這盒小小的月餅和您對我的愛比起來,難道不太微不足道了嗎?
這時,父親也在電話的那一頭嘮叨了起來:“這么漂亮的月餅,寄給我們干什么?你們留著送人嘛!我們年紀大了,吃不了幾個,太浪費了!”聽著父親的話,我的心也疼起來了,為什么好一些的東西,我的父母親就不能享用呢?為什么,就應該送給他們認為需要送的人呢?難道他們吃了就成了浪費?
這就是我的父母親,他們永遠只知道付出,從來不知道索取……
有關中秋節吃月餅的故事 篇5
月餅有著悠久的歷史,關于它的起源有著許多種不同版本的傳說,我試著列舉其一:唐太宗李世民慶祝征討突厥的軍隊凱旋歸京,陰歷八月十五這天軍民通宵狂歡,有人向李世民獻圓餅祝捷,太宗高興地指著懸掛天空的明月將其取名為“月餅”。宋代文豪蘇東坡有詩云:“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钡搅嗣鞔,中秋吃月餅的習俗在民間逐漸流傳。心靈手巧的制餅師,把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圖案印在月餅上,更使得月餅成為倍受百姓青睞的中秋佳節必備食品。
如今,月餅更是成為人們中秋送禮的首選,各企事業單位把月餅作為員工福利。人們走親訪友都會帶上一盒月餅,往往東家送南家,南家送西家,西家又送北家,說不定北家又喜劇般的送還給了東家,如此循環,有時等到拆開包裝,月餅已然變質。各家商場中秋節前一個月就早早地辟出場地擺起月餅專柜,陳列在展臺和貨架上的一盒盒月餅外觀玲瓏別致,包裝精美絕倫,有紙盒,有木盒,有鐵盒,更有甚者用瓷器,有的還組合著名茶名酒。月餅多為圓形,偶爾見到有方形的,不知還能不能稱其為月餅了。餡料的名目更多樣,有棗泥、豆沙、蓮蓉、百果、鳳梨、蛋黃,甚至有魚翅、鮑魚,更出人意料的還有冰淇淋餡的,價格少則百余元,多則數百元、上千元,讓人乍舌。至于味道如何,哼!不敢恭維,許多人是一口都不碰,真是食之生厭,棄之可惜。中秋節一過,商場里月餅的身價玩起了“蹦極”,原本不菲的價格紛紛以一至三折的低價甩賣,即便這樣也鮮有人問津。
“真正受百姓歡迎的食品肯定是一年四季都有銷售的。”媽媽的話很精辟。是啊!月餅為何只有中秋節才大規模地出現在商場里,而平時難覓蹤影,看來它已不再是人們垂涎的美味,而僅僅只是一個時節里人情往來的工具罷了!
有關中秋節吃月餅的故事 篇6
中秋節的前一天,我媽媽決定做一些月餅來招待客人。我們現在網上把制作的方法找出來,然后去買材料,就可以制作月餅了。
我們決定做冰皮月餅。因為我們家中秋節一般都吃這種月餅。我媽媽先找來一個大碗,把她買來的那些糖、糯米粉、小麥粉,還有一些我不知道的粉都裝進去。再把這些粉和水攪拌均勻,F在這一盆粉已經變得比較粘稠了。我們決定把它放到鍋里蒸一會。我們先準備綠豆沙。綠豆沙比較好準備——把綠豆煮熟再濾干水就行了。我們濾干了水,皮業煮好了?梢蚤_始做了。
煮好的冰皮非常黏手,所以我又去抄了一點薯粉,用灑在包好的冰皮月餅上。我媽媽也去戴了手套。我媽媽先做了一個,她先把綠豆沙包在冰皮里,變成一個像湯圓一樣的圓圓的球。再把這球放進做蛋糕的磨具里,最后一壓,月餅就做成了我也跟著做了幾個,剛開始也做得不是很好,有的太大了,有的太小了,還有的露餡了。但后來,我們越來越有經驗,終于做出了一疊像樣的冰皮月餅。
這次做月餅不僅為我們省了幾百塊錢,還是一次難得的經驗,真是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