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青少年維權崗”工作自查報告
四、加大教育力度,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
搞好審判只是完成了任務的一半,預防和減少未成年人犯罪,也是少審人員的重要職責。工作中,我們針對少年犯罪的特點,廣泛延伸教育職能,多措并舉,防止和減少青少年犯罪。
1、立足預防教育,做到未雨綢繆。針對當前只注重應試教育,忽視對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法律道德觀念教育,片面地追求升學率,致使一些青少年在社會一些負面因素的影響下,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現象,我們創設了“一課兩會”制度,即堅持與學校正常聯系制度,應邀或主動到學校擔任法制課教師,利用以案講法的形式,融法理、道理與實際案例中,教育學生遵紀守法;不定期召開法制報告會和家長師生座談會,選擇有教育意義的典型案例,組織青少年學生及家長并邀請共青團、婦聯等相關部門參加,以擴大社會教育效果。我們結合典型案例,著重剖析少年犯罪的原因,指出其深刻教訓,從而增強了法制教育的感染力。針對在校學生違法違紀增多,學校管理難度較大的問題,除增加法制報告會的次數外,還有針對性的制作了一些錄相片,拿到學校播放,受到師生的普遍歡迎。1999年以來,我們在全縣各類學校中上法制課二十四次,召開法制報告會和家長師生座談會各十一次,受教育青少年學生達三萬余人次。其中在縣實驗中學的普法宣傳活動被《法制日報》予以報道。為檢驗教育效果,了解青少年的學法需求,進一步提高普法教育的水平,我庭專門設計了《法制教育報告會反饋意見表》,在法制報告會后發給師生們填寫,從反饋的情況看,師生們對我們的做法都很滿意。今年以來,我們還指導法庭為鄉、鎮中小學上法制課4次,均收到良好的社會效果。
為使預防教育不留死角,我們還開展了全方位的普法宣傳工作。不定期在縣廣播電臺法制欄目和縣電視臺政法時空欄目播放典型案例和舉辦法律講座。積極與省界、縣界等邊遠刑事案件多發區的派出所、村治保委員會及婦聯的同志聯系,通過召開座談會形式,深入了解治安狀況,交流普法經驗,研究防范措施,以此做好超前教育,減少和預防少年犯罪。
2、抓好跟蹤教育,力促浪子回頭。工作中我們深刻體會到,只有加強針對性,掌握可行性,注重實效性,強化以愛換愛的動情效應,才能不斷扭轉教育對象的思想,達到教育目的。對于判處實刑的少年犯,我們實行了“送行制度”。即在對其做好認罪伏法教育的同時,在其被送少管所時專門安排讓其親屬來送行,對其進行鼓勵和教育,使其感到家庭的溫暖、親屬的期望,從而樹立起改造的信心。我們還根據每人的不同特點,將犯罪原因、經歷、認罪態度、幫教重點等填成表格,向監管單位介紹。對于判處管、緩、免的少年犯,我們積極建議或商請有關部門安排他們復學或就業,盡量為其鋪平今后的人生之路,努力消除其內心的陰影。如奸淫幼女犯吳某某,其犯罪誘因是受不良書刊的誘惑及平時家庭對他的溺愛,主觀惡性不深,只是一時沖動,且被害人家庭對其諒解,吳某被我院減輕判處有期徒刑二年緩刑二年。結案后,我們積極與縣教委和學校取得聯系,又將其安排在原來的班級上學,后我們又多次到其所在學校找其談心,讓其放下包袱,認真學習,通過我們的工作,他的成績直線上升,現已考取重點中學。我們還結合審判工作實踐,建立了司法建議制度。在辦案中,發現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及時口頭或書面向有關學校單位和被告人家庭提出司法建議,制定可行性防范措施。幾年來,我們共提出口頭或書面司法建議12條,有效預防和減少了青少年犯罪,擴大了審判的社會效果,促進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深入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