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館評估自查報告
提高全市鄉(場)鎮、社區文化專干的政治理論水平和指導基層文化工作的能力,是加快農牧區、社區基層文化工作發展,豐富農牧區、社區群眾文化生活的關鍵。文化館對此十分重視,多年來,我們采取派下去,請上來的辦法對基層文化專干進行培訓,每年組織業務人員下鄉輔導文化站業務工作人均60天,不定期的組織舉辦文化站站長及文化專干培訓班3期,通過培訓使基層文化專干的工作能力迅速提高,使健康向上的群眾文化更加深入社會。
為了豐富和提高全市各族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文化館面向社會每年不定期舉辦中老年舞蹈、書法、攝影、國畫等培訓班8期。為烏蘇市的老年人活到老,學到老,文化館與老干局聯合舉辦了烏蘇市老年大學,并承擔烏蘇市老年教育培訓任務,常年舉辦各類文化藝術培訓班。舉辦未成年人文化藝術培訓班15期。由文化館組織舉辦的雅馬哈藝術學校承擔未成年人的文化藝術教育培訓,常年舉辦舞蹈、聲樂、書法、美術、攝影、電子琴、鋼琴、小提琴、吉他、英語等各類培訓班。這些文化藝術類培訓對提高全市各族群眾和少年兒童的文化藝術鑒賞水平起到了良好的作用。XX年以來,經文化館業務人員輔導的學生、演員獲縣(市)級以上文化作品獎勵近100篇,其中文化館選送的《加格麗阿肯彈唱》榮獲第五屆“全國少兒戲曲小梅花獎”金牌;舞蹈《親親茉莉花》榮獲第三屆全國新人、新詞、新曲選拔活動新疆選區一等獎;陜北道情《放光芒》榮獲新世紀自治區首屆農牧區文藝調演金獎。
為表達我市各族少年兒童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心聲,提高我市少年兒童的藝術水平,促進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培養青少年的藝術才能和愛好,文化館每年舉辦“雛鷹風采”文藝展示、“蓓蕾杯”少兒文體大賽、少兒書畫展、少兒攝影展等文藝大賽。并選出部分優秀參賽選手送往上級參加比賽,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在 在挖掘和保護民族民間、民俗傳統文化方面,文化館注重搶救和保護,每年舉辦古爾邦節、努肉孜節、麥得爾節等專場文藝晚會,哈薩克族的“阿肯彈唱會”,蒙古族的“江格爾演唱會”,維吾爾族的民間文化藝術等更是長盛不衰,一批民間老藝人被發現并得到尊重,一批優秀的民族傳統文化被青年人傳承。為弘揚民族民間文化遺產,我館分別收集整理了《柳花茶的制作工藝》及傳承人資料6份;蒙古族史詩《江格爾》現場錄音10盒及傳承人資料;新疆曲子實唱錄音帶20盒;哈薩克族阿依特斯演唱實錄帶5盒;蒙古族民歌長、短調錄音帶15盒等民間文化遺產15項。同時,目前其它挖掘整理工作也在認真進行中。
在宣傳及新聞報道方面,文化館通過制作版面、懸掛橫幅、網站發布、廣播電視報道等形式進行了廣泛宣傳,激發了全市各族群眾積極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擴大了群眾文化活動的影響面。XX年以來,電視網站報道、報刊發表信息近100篇。
四、 完善“文化服務綠色通道”加強文化服務
在服務措施上文化館始終堅持,“突出重點,特殊需求,靈活處理,熱情服務”的宗旨,為解決群眾開展文化活動缺乏場地的問題,近年來,文化館先后開辟了文化活動室、文化娛樂廳、舞蹈排練廳等廳室6個、各文化教室14間、多功能展廳1個,常年對公眾提供開館服務,每天達7小時,并配置現代設備,免費輔導曲藝藝術團、夕陽紅藝術團等文藝愛好者和廣場文藝演出單位排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