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校本研訓自查報告
4.建立教師成長檔案袋,規范檔案管理
因為我們是農場學校,檔案及考核均由農場負責,所以檔案管理工作長期以來不被重視。在課改的東風吹開下,學校領導以課改作為興校契機,通過學習有關文件,意識到教師成長檔案袋是校本研訓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及其具有多種功能性。于是從零做起,建立了教師成長檔案袋,及時制定檔案管理制度,重要性和派專人負責管理。在校本研訓實施過程中,不斷改進和完善。對檔案資料的收集,基本按照“八個一”和學分登記冊的內容要求來設計,并且進行嚴格驗收。經過檢查記錄及相關資料的收集、裝訂,放入教師個人成長檔案袋,整理資料做到科學、規范、完整。其內容基本能反映出教師個人成長過程。檔案有編排科學、規范裝訂材料的目錄,有體現校本研訓學習的記錄,有方便教師教學反思的足跡,有激勵個人教學成長的成果。真正發揮了教師成長檔案袋的多種功能。同時學校領導還注重學分登記冊記分工作,組織有關人員負責登記,除新調入我校工作的教師外,其他教師都及時完成了記分工作,極大的促進我校教師的學習積極性,為校本研訓注入了新的活力。
5.做好校本研訓宣傳,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為了加大宣傳力度,使我校教師緊跟時代步伐,認識自身的價值,明白自己的不足,尋求先進的足跡。我校利用校內宣傳欄出刊了四期校本研訓專刊,展示了教師參加校本研訓和課改的成果,展示內容豐富多彩,有優秀的教學反思、課例、案例、論文、課改絮語、專家點評、教學活動剪影,課改標兵醒目照片和事跡等。為教師提供了展示舞臺,促進教師的成長,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
6.組織編寫校本課程,體現繼續教育的成果
為了貫徹落實國家教育部提出的國家、地方和學校三級課程管理政策,為了使學生了解家鄉文化,受到熱愛家鄉的教育,我校進行了校本課程開發,以八一文化教育為主的校本課程———《八一,我們美麗的家園》、《八一總場場中學校史》。為了做好編寫工作我們分別走訪了場黨委、場史辦公室、工會、教育部門。還參觀了場史愽覽館、八一農場石花水洞,響水山瀑布,搜集了有關的圖片、資料、數據。準備工作做好后,我們正在著手編寫教材。校本教材的編寫,初步顯示了我校校本課程開發的可行性,我們將全力以赴認真去完成。
7.鼓勵教師參加學歷函授,提高教師隊伍學歷層次
教師參加高學歷函授是繼續教育的重要行徑,學校鼓勵教師積極參加,為參培教師提供盡可能的方便,教師參加函授學習期間學校在時間上給予保證,學校照常發給課量補貼,教師參加學歷函授的積極性很高,目前教師人數155人,其中本科人數:113人,專科人數:41人,中師人數:2人,正在參加本科函授學習的14人,預計到XX年初中、高中教師學歷達標率可達到98%以上。
8.開展全員計算機培訓,提高現代教育技術
為適應現代教學需要,我校不斷更新計算機網絡,購置教學應用軟件,為實施校本研訓鋪設了一條寬廣通暢的“平臺”。利用暑假進行現代教育技術培訓,要求50歲以下的教師全員參加,現在我校全體教師都能操作電腦,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不少中青年教師能夠制作多媒體課件;我校組織教師參加省、市研修中心組織的信息技術教育考試,通過率達100%,最近由校信息技術組對全體教師進行培訓:①在網上查閱、下載、上傳資料;②建立個人電子郵箱;③參加海南教育成長愽客網和課件制作等技術培訓。教師積極性很高,物理組率先利用網絡直接與遠在天邊的廖伯琴專家對話請教指點迷津,及時解決物理教學中的疑難問題,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數學組利用3個課時對數學教師進行數學計算機應用教學。教師現代教育技術的掌握和應用,為我校教師進行校本研訓活動提供了一個相互學習的平臺。目前我校校園網已建立使用,教師與學生都積極的發表論文、習作、評論、感想、體會、總結、課例等文章205篇,評論561則,點擊5718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