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工作自查報告
4、以公務員為重點,認真開展學考活動。我縣認真貫徹落實了《中宣部、人事部、司法部關于在全國公務員中開展學法用法和進行依法行政培訓的意見》,制定了相應的工作方案。XX年,縣依法治縣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干部學法用法工作的實施意見》和《關于印發二〇〇七年度干部學法安排的通知》,實施了“一月一法”、“一季一考”制度。全縣80多個單位和鄉鎮已完成了涉及常見法律法規知識的學習考試。XX年,治縣辦積極組織廣大公務人員,參加治市辦組織的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全民法制宣傳教育普法常識競賽活動,全縣形成了上至縣委、縣人大、縣政府、縣政協四大家領導,下至普通公務人員共9000多人參與的良好局面。XX年縣創建辦組織開展了普法干部法律知識考試、成都市法制宣傳教育條例知識競賽等重大活動。其中普法干部法律知識考試、成都市法制宣傳教育條例知識競賽全縣有5000余人參加,由治縣辦、組織部、宣傳部、人事局、司法局統一對全縣正局職、副局職干部近200人集中進行了普法干部法律知識考試,大大強化了領導干部的法律意識。
5、以青少年為重點,認真開展法制教育活動。按照《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綜治辦、共青團中央關于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見》、《中小學校法制教育指導綱要》以及中央、省、市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有關文件精神,我縣把對青少年進行法制教育,預防和減少青少年違法犯罪作為重點來抓,全縣所有中小學校聘請了法制副校長、法制輔導員50余人,將法制教育納入教學大綱,做到了計劃、課時、師資、教材“四落實”。為切實做好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和糾正“重打擊、輕預防”的現象,讓全社會都來關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長,團縣委、縣關工委、縣教育局、縣公安局、縣法院、縣環保局、縣司法局等部門,堅持開展“送法進校園”和組織新源監獄少年犯到學校“現身說法”活動,對在校學生進行法制教育。XX年以來,全縣共開展針對在校學生的法制教育講座320場次,制作未成年人保護法動漫宣傳展版在全縣學校巡展20多場次、有重點地對全縣近60000名師生開展了法制教育活動,使廣大師生受到了生動的法律法規教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時在全縣中小學校組織開展了創建市級依法治校示范校的創建活動,將我縣安仁中學和蘇家中學推薦上報到了市上待接受檢查驗收和命名。
6、以農村農民為重點,認真開展普法知識宣傳培訓活動。按照省、市關于“送法下鄉”和“法律六進”活動安排,全縣各相關部門,以農村農民為重點,積極開展農村基層法律宣傳培訓工作。縣司法局積極配合鄉鎮,開展了“送法進社區”活動。精心組織了歷年的“12.4”法法制宣傳日宣傳活動,在縣城和重要鄉鎮設立法制宣傳點,縣司法局、縣法院、縣檢察院、縣勞動和社保局、縣工商局、縣地稅局、縣電力局等部門,散發了大量的法制宣傳資料,接受群眾法律咨詢。“12.4”宣傳活動開展得有聲勢、有規模、有影響。XX年以來,共開展“送法下鄉”和“法律進社區”活動180余次,散發資料150000余份,接受群眾法律咨詢XX余人次,參與活動的農民群眾達80000余人。共舉辦鄉(鎮)、村(社區)干部培訓班150余期,參訓人員19000人次;普法骨干培訓班120余期,參訓人員13000人次。設置了法制小廣場,對群眾進行普法宣傳教育。到村(社區)巡回放映法制電影600余場次,有24萬人次觀看
7、以企業管理人員為重點,認真開展普法專題培訓活動。縣司法局積極開展了“送法進企業”活動,組織律師為我縣縣級相關部門、重點企業,開展了國際貿易、企業管理、知識產權、稅法、打擊制假販假等方面的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XX年以來,共舉辦各類培訓班62期,參訓人員5000余人次。
三、強化措施,著力提高全社會法治化管理水平
我縣各級各部門堅持學用結合,普治并舉,在開展普法的同時,加強對依法治理工作的領導和指導,依法治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1、及時制定了依法治縣工作規劃。我縣制定了和《依法治縣年度工作計劃》,將依法治縣工作納入縣委、縣政府一級目標,進行專項考核。每年底,縣治縣辦匯同縣委目督辦、縣政府目督辦對縣級各部門、各鄉鎮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情況進行考核評比。縣級各行政執法部門認真按照《**縣- 年依法治縣工作規劃》,結合本部門職能,切實開展了規范化行政執法工作。縣環保局及相關部門,按照縣委、縣政府的工作部署,制定有效的整治措施,先后對斜江河沿線的污染企業下達了《限期治理通知》,并指導相關企業實施達標排放技術改造,通過努力,重點排污企業均進行了除塵改造。同時,各沿河鄉鎮的生活垃圾得到了綜合整治。縣農發局在每年每季農忙前都要組織執法人員對全縣的農藥、化肥、種子市場進行徹底清理檢查,對坑農、害農行為堅決查處,打擊了不法分子的違法行為,保護了廣大農民的利益。此外,我縣還廣泛深入開展了依法治稅、依法治水、依法治林、依法治路等行業的依法治理以及組織開展依法治校、依法治醫、依法治廠等基層依法治理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有力地促進了全縣行業依法治理的開展,使全縣各項事業的管理逐步有序地走上了規范化、法治化的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