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自我評價的作用
比如吉林省白城一中自1985起開發并實施了具有本校特點的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和自我評價,課堂教學評價方案的每次修訂都來自學校自評的結果。這種自我評價不斷調整學校教研方向,也啟發和鼓勵學校不斷向自評要辦學的效益。尤其是在近十年中,學校明確貫徹"以評促改"的治校方略,堅持縱向的自評,調動了廣大教職工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學質量,擴大招生規模,改善辦學條件,促進了學生、教師和學校的共同發展,成績顯著[⑧]。
(四)促進學校內涵發展與可持續發展
學校內涵式發展是相對于外延發展的質量發展,強調提升學校的辦學質量,將學校中教學、德育、師生互動等作為學校改革與發展的重點,強調特色發展和創新發展。內涵式發展的特點是依靠學校內部的力量,建立內部發展機制,實行精細式管理,追求質量和效益的提高。學校可持續發展致力于形成學校長遠發展的能力,以人的發展為中心,追求公平發展,追求人與人、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學校自我評價促進學校內涵發展和可持續發展體現在加強學校管理、提高辦學績效等方面。
1.自我評價作為一種管理手段,發揮了規范辦學、自我約束、民主管理、凝聚人心的作用。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和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與深化,學校將會獲得越來越大的辦學自主權。這樣,一方面學校在享有更大自主權的同時,必須進行更多的自我評價、自我規約和自我調整;另一方面,也只有學校自覺加強并持續成功自評和調整,從他律為主轉向自律為主時,才標志著學校主體地位的真正確立,也才能保證自主辦學的持續進行。自我評價也是一種自我加壓、自我完善的評價方式,這種評價要求學校自我診斷、自我調節從而達到自我發展的目的。學校自我評價的特點是經常化、效果可能緩慢但更持久,強調學校自身的發展機能,增強學校對外部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反應能力,促使學校內、外和諧發展,所以也促進學校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比如北京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構建中小學學校自我評價機制的研究》的實驗校經過參與課題研究,都不同程度地改進了學校管理。朝陽區虎城中學根據自我評價發現學校的制度未能建立健全,制度執行過程中的監督、教研活動的具體指導作用等方面還存在不足,這促使學校根據個性化流程管理的思想,教研組制定了《課堂教學流程圖》,各行政部門制定了《管理工作流程圖》,加強了學校管理。朝陽區黑莊戶中學自覺建立了寬松和諧的自我評價氛圍,該校以自我評價機制為主體的管理文化正在形成。
2.自我評價提升學校辦學質量和學生質量。對學校評價的內容、指標和標準的選擇反映了評價主體的價值取向。學校自我評價的主體是學校的干部、教師,還有學生和家長,他們更關注學校的辦學質量、教與學的過程、學校文化氛圍、教師和學生的發展,而這些指標恰恰是學校內涵發展、可持續發展和特色發展的關注內容。對于家長來說,學習成績當然是重要的評價指標,但事實證明,家長越來越關心學生的綜合素質發展,而且更樂于接受并支持對學生各方面素質的過程性評價,認為這對實現學生全面而有個性地發展會起到積極作用。同時學校通過家長開放日和家長會等形式獲取家長的評價信息,讓家長參與學生發展有關問題的診斷和解決,這些都促進了學校的內涵發展。
北京在推進學校評價項目的過程中有大量典型經驗表明,那些已經形成良好自我評價機制的學校,各方面工作改善的效果較為明顯,教師的反思能力、科研能力較強,干部、教師、學生和家長對學生綜合素質滿意度也較高。正是因為學校自我評價的目的、內容、指標和標準更多關注了學校的軟件建設和內涵發展,所以自我評價促進了學校內涵發展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