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仁第四
子曰:“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遠游,則去親遠而為日久,定省曠而音問疏;不惟己之思親不置,亦恐親之念我不忘也。游必有方,如己告云之東,即不敢更適西,欲親必知己之所在而無憂,召己則必至而無失也。范氏曰:“子能以父母之心為心則孝矣。”
子曰:“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胡氏曰:“已見首篇,此蓋復出而逸其半也。”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知,猶記憶也。常知父母之年,則既喜其壽,又懼其衰,而于愛日之誠,自有不能已者。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言古者,以見今之不然。逮,及也。行不及言,可恥之甚。古者所以不出其言,為此故也。范氏曰:“君子之于言也,不得已而后出之,非言之難,而行之難也。人惟其不行也,是以輕言之。言之如其所行,行之如其所言,則出諸其口必不易矣。”
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鮮,上聲。謝氏曰:“不侈然以自放之謂約。”尹氏曰:“凡事約則鮮失,非止謂儉約也。”
子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行,去聲。謝氏曰:“放言易,故欲訥;力行難,故欲敏。”胡氏曰:“自吾道一貫至此十章,疑皆曾子門人所記也。”
子曰:“德不孤,必有鄰。”鄰,猶親也。德不孤立,必以類應。故有德者,必有其類從之,如居之有鄰也。
子游曰:“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數,色角反。程子曰:“數,煩數也。”胡氏曰:“事君諫不行,則當去;導友善不納,則當止。至于煩瀆,則言者輕,聽者厭矣,是以求榮而反辱,求親而反疏也。”范氏曰:“君臣朋友,皆以義合,故其事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