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班《找媽媽》教案(精選8篇)
托班《找媽媽》教案 篇1
活動目標:
1、發現食品包裝袋上的小鋸齒,學習撕開小鋸齒的方法。
2、認識常見的提示標記,了解它的作用,并嘗試借助標記打開包裝袋。
3、愿意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體驗在集體觀察、探索和交流...
活動目標:
1、發現食品包裝袋上的小鋸齒,學習撕開小鋸齒的方法。
2、認識常見的提示標記,了解它的作用,并嘗試借助標記打開包裝袋。
3、愿意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體驗在集體觀察、探索和交流的樂趣。
活動準備:
各種有包裝袋(盒)的食品、食品盤、圍裙、電腦課件、裝食品垃圾的小簍子若干。
活動過程:
一、進入“兔媽媽請客”的情境,導入活動。
教師:寶寶們好!我是兔媽媽,今天兔媽媽要請一些愛動腦筋的寶寶到我家來做客,先來考考你們?這是什么?它像什么?小鋸齒在哪里?為什么袋子上會有小鋸齒呢?
二、觀察并嘗試打開包裝袋,品嘗食品。
1、兔媽媽請寶寶們品嘗有鋸齒包裝袋的食品。
教師:小鋸齒在哪里?伸出小手摸一摸。想嘗一嘗嗎?自己打開它。
教師:把垃圾扔在小筐里,不能亂扔。
2、幼兒品嘗食品,教師引導幼兒感知食物的味道。
三、交流、學習撕開包裝袋上小鋸齒的方法,找到多種包裝袋上的小鋸齒,了解它的作用。
1、幼兒交流,教師小結成功打開包裝袋經驗。
教師:你吃到好吃的了嗎?怎么吃到的呢?怎么打開的呢?
教師小結:我們找到小鋸齒中間的地方,兩只小手用力,就撕開了。小鋸齒可以幫助我們更容易打開袋子,吃到好吃的。
教師:那為什么有的寶寶用力撕。也撕不開小鋸齒呢?
教師:是的,我們平時要多鍛煉,讓小手更有力氣。如果真的打不開的時候,也可以請小剪刀這些工具來幫忙小心剪開它。
2、看課件,找找小鋸齒,拓展經驗。
教師:小鋸齒都藏在包裝袋的什么地方呢?一起來找找。小鋸齒在哪里?
教師:哦,很多包裝袋上都有小鋸齒呢,小鋸齒藏在袋子的邊緣上,一起說一說,“小鋸齒藏在袋子的邊緣上”。
四、豐富經驗,發現包裝袋上的小標記并借助提示打開袋子。
1、觀看課件,了解包裝袋上多種提示打開的標記。
教師:可是,這個袋子上沒有小鋸齒,它的邊緣上平平的,怎么打開它呢?
找到小口子了嗎?它在哪?(看課件)
教師:食品包裝袋上還藏著很多小秘密呢,它們會提醒我們從哪里打開它。你們想知道嗎?
教師:看看這是什么呢?包裝盒上有沒有小秘密?請你們到兔媽媽家做客,自己找一找吧。
2、探索發現,尋找包裝袋上藏著的多種提示打開的標記。
托班《找媽媽》教案 篇2
活動目標:
1、 在游戲中,發展寶寶走路的平穩性
2、 通過活動,讓寶寶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1、 錄音機,《小貓、小雞、小鴨走》磁帶
2、 "五彩雞蛋"若干、小雞、小鳥頭飾、,腳印墊子、方墊若干,籮筐幼兒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導入
雞媽媽:"今天天氣可真好呀,寶寶們,跟著媽媽一起去草地上去秋游吧。""一二一,一二一""呀!草地上可真美啊,有美麗的菊花姐姐,有紅樹葉,黃樹葉,我們看了心里可真開心啊,來,我們一起來跳個舞吧。"(師幼共同做健身操)
二、基本部分
1、蛋寶寶不見了跳完舞從一個角落里傳來了鳥媽媽的哭聲雞媽媽:"咦!是誰哭得這么傷心呀,讓我們去看看吧。""原來是鳥媽媽啊。鳥媽媽,鳥媽媽,你為什么哭啊?"鳥媽媽:"我走路走得太急,把我的蛋寶寶給弄丟了,可怎么辦啊?"雞媽媽:"鳥媽媽,您別著急。寶寶們,我們一起去幫鳥媽媽找蛋好嗎?"
2、雞寶寶找蛋雞媽媽:"我們一起來找找看,咦,這邊沒有,咦,這邊也沒有,蛋寶寶在哪兒呢?""哦,這邊有這么多蛋寶寶呀,我們一起來裝吧,寶寶們,我們動動腦筋看,把蛋寶寶裝在哪里呢?""我們要輕輕地,一個一個地裝,這樣啊,蛋寶寶就不會碎了。
(師幼共同把蛋寶寶裝入籮筐)
3、 雞寶寶送蛋雞媽媽:"好了,寶寶們,我們快去把蛋寶寶送給鳥媽媽吧!""鳥媽媽,我們幫你找回了蛋寶寶,給你。"鳥媽媽:"謝謝你們了,可這么多的蛋我拿不了呀,你們可以幫我送回家嗎?"雞媽媽:"好啊,可你的家在什么地方啊?"鳥媽媽:"我的家在一個美麗的地方,諾,就在那邊,寶寶們要先走過一條小路,然后經過一片小池塘就到了。"雞媽媽:"寶寶們,那我們就請鳥媽媽給我們帶路吧,我們看看她是怎么回家的。"(鳥媽媽示范,雞媽媽在旁邊講解)雞媽媽:" 寶寶們,跟在媽媽的后面,我們去送蛋啦!"
三、結束部分
雞媽媽:"孩子們可真能干,幫鳥媽媽找回了蛋寶寶,現在我們要回家了,記住,回去的時候還是要走原來的路。和鳥媽媽再見"(雞媽媽帶著孩子們從原路返回)雞媽媽:"來,寶寶們,我們繼續出發,到別的地方去玩玩吧!"(雞媽媽帶著孩子們離開活動場地)
活動反思:
這是一節針對苗班幼兒年齡特點設計的活動,我的落腳點比較低,整個活動都是貫穿在一個"走"字上,從"雞寶寶"們四散尋找蛋開始,層層遞進,在送蛋過程中需要經過草地(小腳印),走過池塘(荷葉墊子),然后才到達目的地,在這一過程中寶寶們身上背著小籮筐,這主要訓練了寶寶的負重和平衡能力。從整個活動上下來,幼兒首先被故事的情節吸引了,他們是跟著老師的過程一步步帶動的,沒有任何幼兒游離在活動之外,這是這節課的成功之處,不足之處在于我應該在送蛋的過程中增加一些障礙物,以提高游戲的趣味性。這樣孩子們的參與性更強!
托班《找媽媽》教案 篇3
一、活動目標:
1、道小動物和小朋友們一樣都有自己的媽媽,增進幼兒與媽媽的情感。
2、敢的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對媽媽的愛。
二、活動準備:
1、各種布制、毛絨、同類動物玩具大小各一個到兩個。
2、每個小朋友媽媽的單人照片一張;“開火車”、“搖籃曲”音樂磁帶,小孩哭聲的錄音帶。
三、活動過程:
1、輕松活動(營造輕松的心理氛圍)游戲“開火車”進活動室。
讓幼兒自由選擇一個喜歡的動物玩具玩。
播放搖籃曲,讓幼兒抱著玩具休息一會兒。
2、認識媽媽和寶寶。
(音樂中斷,傳出一陣哭聲)師:咦?誰在哭啊?(找一找)哦,是猴寶寶在哭(老師從錄音機后面拿出猴寶寶)。猴寶寶你為什么哭呀?哦!你找不到媽媽了,你的媽媽是誰呀?哦,是大猴,猴媽媽在哪里呢?小朋友幫找一找好嗎?(大家一起找)找到了,猴寶寶的媽媽是大猴,猴寶寶是小猴,小朋友,你看看你抱的是什么動物?是媽媽還是寶寶呢?你怎么知道的?(幼兒自己觀察、比較)小結:媽媽大,寶寶小。
3、游戲“找媽媽”。
引導幼兒幫動物寶寶找到自己的媽媽。
展示幼兒媽媽的相片,讓幼兒去找自己的媽媽。
共同歡呼“找到媽媽了”。
小結:每個寶寶都有媽媽。(媽媽用鼓勵的語言表揚幼兒)
4、讓幼兒對著相片跟媽媽說一句話,如“媽媽,我愛你”、“媽媽,我想你”等。活動結束。
托班《找媽媽》教案 篇4
活動目標:
1.運用大小對比的方法表現熟悉動物的明顯特征。
2.在找媽媽的過程中愿意表達自己愛媽媽的情感。
3.培養幼兒清楚表述和大膽表演的能力。
4.在活動中將幼兒可愛的一面展現出來。
活動準備:
1.繪畫工具:黑色卡紙,壓花花紋、淡色特種彩棒、固體膠、小刷子、小毛筆。
2.顏料:大紅、粉紅、深綠、淡綠、檸檬黃、橘黃、土黃。
3.欣賞材料:《麥加之路》部分畫面、四個黑影(貓、豬、象、兔)。
活動過程:
一、兒歌激發興趣導人
1、人物介紹
師:今天,請來了一位可愛的動物朋友!瞧!他來了。
2、兒歌激發
幼兒邊看教師繪畫小熊,邊聽兒歌,邊猜:
師:彎彎屋頂是我家(畫半圓形),圓圓月亮門前掛(廁圓形),圓圓耳朵短尾巴(畫耳朵,尾巴),是誰呀?
師:原來是一只可愛的小小熊呀!小小熊說:“我最愛我的媽媽了!咦?我的媽媽在哪兒呢?我得快去找找!”
二、欣賞比較
1、作品欣賞
師:小熊遠遠地看到2個黑影,他們是誰呢?哪個是駱駝媽媽?哪個是駱駝寶寶?
師:(過渡)你們瞧,寶寶小屋頂,媽媽大屋頂,寶寶小月亮,媽媽大月亮,小小的寶寶,大大的媽媽,相親相愛在一起!
2、幼兒提示教師操作
師:小熊多想趕快找到自己的媽媽,就在這時,熊媽媽出現了!
師:熊媽媽會是什么模樣呢?(跟進提示:寶寶小房子,媽媽呢?)
師:寶寶小小的,媽媽大大的,相親相愛在一起,小熊多開心呀!(換成涂色貼上眼睛的熊)。
3、提示比較動物不同特征
師:他們在路上又遇到了一群小寶寶也在找媽媽,他們是誰?
(1) 欣賞黑影“貓、豬、象、兔”并逐一說出名稱。
(2) 欣賞比較耳朵
師:看一看、比一比他們耳朵有什么不一樣?誰的耳朵最長?誰的耳朵大?
師:小貓小豬的耳朵挺像的,都是什么樣的?(提示:都是尖尖的)
師:小熊跟媽媽回家嘍,小駱駝也跟著媽媽回家嘍回家嘍。
三、幼兒創作
師:小兔、小貓、小豬和小象還沒有找到媽媽,心里可著急啦!我們和他們一起去找好嗎?
1、選擇動物
師:說一說你想和哪個寶寶一起去找媽媽?
2、提示安排畫面大小
小拳頭放一放,小小的寶寶在哪里?天黑了,看不清。大手掌按一按,大大的媽媽在哪里?
3、用彩繪筆畫出大小動物的輪廓
師:(兒歌提示)彎彎屋頂是我家,(教師畫出一個小小的屋頂)圓圓月亮門前掛(教師
畫出一個小小的月亮)我的耳朵尾巴什么樣?我是一個……
師:媽媽在哪里?寶寶小房子,媽媽大房子,寶寶小月亮,媽媽大月亮。
4、水粉顏料涂色
師:找到媽媽了,真高興!寶寶用小刷子理理毛,媽媽用大刷子理理毛。
5、貼紙裝飾,粘貼眼睛和裝飾畫面
師:和媽媽在一起,就算再漆黑的夜晚也能看得清。
四、分享交流作品
1.師:我們的家到了,大家跟著媽媽一起回到自己的家里去。
2.師:一起找一找!動物寶寶都找到自己的媽媽了嗎?(在大小明顯的畫面上共同分辨,誰是媽媽,誰是寶寶。)
托班《找媽媽》教案 篇5
活動目標:
1、能辨識媽媽眼鏡、頭發、衣服等特征。
2、嘗試拋接球,體驗親子游戲的快樂。
重點難點:
能辨識媽媽眼鏡、頭發、衣服等特征,體驗親子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各種小球、小圍裙。
2、歌曲如《我的好媽媽》、《世上只有媽媽好》等。
3、請媽媽自帶圍裙和能遮住面部的物品,如面具、紗巾等。
活動過程:
1、玩“找媽媽”的游戲。
——請媽媽用遮擋物遮住眼鏡一下的部位,提醒寶寶根據媽媽的眼鏡、衣服和發型等特征去找媽媽。
——引導寶寶找到媽媽后,搬椅子請媽媽坐或和媽媽坐在一起。
2、請寶寶和媽媽一起玩一玩“打麥”的游戲,感受熱鬧的氣氛。
3、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等背景音樂,請寶寶和媽媽穿上圍裙,玩“袋鼠拋接球”的游戲。
——引導寶寶把球拋給媽媽,媽媽拎起圍裙接球,再把球拋給寶寶,寶寶用小圍裙接住。
——請媽媽控制好距離的遠近,盡量配合寶寶玩游戲。
托班《找媽媽》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有重點的觀察圖畫,能發揮想象按事情的順序寫一段語句通順的話。
2、知道要愛護小鳥,熱愛大自然。
教學重點:
看懂圖意,有順序地講每一幅圖的意思。
教學難點:
啟發想象,知道學生寫清楚主人公的心理活動。
教學準備:
課件,錄音。
課時安排:
教學目標:
1、看清圖意,明白主人公的思想活動。
2、講清故事的經過。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提出要求。(5分)
這節課我們來進行看圖習作訓練,要求我們看懂圖意,并按事情發展的順序把一段話寫通順。
板題:“我要找媽媽”齊讀提問:這句話是誰說的?
二、指導看圖,初知圖意。(20分)
1、初次看圖,整體感知,了解大意。
出示三副圖,引導學生有順序的觀察:這三副圖有誰?他開始怎樣玩小鳥?后來把小鳥怎么樣了?
2、逐幅看圖,講述圖意。
(1)、指導觀察第一幅圖:
A圖上畫著誰?他在干什么?
B這是一只什么樣的鳥?他當時是怎么樣想的,有是怎么做的?板書:縛拍叫
C看著圖把第一幅圖連起說一說。(自由說——指名說——師生評議)
(2)、指導觀察第二幅圖:
A、小剛在玩鳥時看見什么,聽見什么?(引導:小女孩為什么哭?民警與小女孩是什么關系?他會說些什么?小剛看到小女孩找媽媽時著急得樣子,聽到她傷心的哭聲,這是他心理又會怎么想呢?)
B、看圖口述第2幅圖。
自由說——指名說——師生評議——同桌互說
C、指導重點觀察第三幅圖:
a、當小剛聽到小女孩喊“我要找媽媽”后他會怎么想,怎么做?
b、小剛放小鳥時可能會對小鳥說些什么?小鳥又會怎么回答?
交流。自由練說——指名口說評議——全體練說。
三、回歸整體,系統述說故事內容。(15分)
1、逐圖口述圖意,及時引導、評價、鼓勵。
2、把三幅圖的意思連起來說,注意銜接。
板書:供學生選用的詞(有一天忽然仿佛聽見想到這里)
(自由練說——指名口述——師生評價——同桌互說)
四、作業:把故事講給爸爸、媽媽聽。
托班《找媽媽》教案 篇7
一、活動目標
1、培養音樂的節奏感。
2、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學習遵守游戲規。
二、活動準備
1、小蝌蚪頭飾若干
2、青蛙頭飾一個。
三、活動過程
1、幼兒戴上小蝌蚪頭飾,跟著音樂邊唱歌邊做簡單的動作。
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學做動作,如游來游去,扭一扭,轉一轉等。
2、唱到“小小蝌蚪游游游”,幼兒蹲下用手蒙住眼睛,老師戴上青蛙頭飾在活動室一角躲起來。
3、唱到“媽媽媽媽在哪頭”,幼兒作尋找的樣子。
4、歌曲結束后,青蛙媽媽叫兩聲“呱呱”,小蝌蚪循聲跑到媽媽身邊,說:“媽媽找到了,媽媽找到了!”
四、活動延伸
可以讓個別能干的幼兒當青蛙媽媽。
五、活動總結
教師可以分不同的場景表演此次音樂活動。主要是我鍛煉幼兒的身體協調能力和肢體動作的協調感,通過體會節奏,掌握游戲的游戲規則,在音樂活動中感受有戲的快樂。
托班《找媽媽》教案 篇8
活動目標:
1、在認識紅,綠,黃三色的基礎上,能夠根據要求在五顏六色的花中找出與花瓶上的蝴蝶結相匹配顏色的花,并進行粘貼。
2、幼兒能夠主動參與活動,體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已剪好的各種顏色的花,已粘貼好花瓶的紙張若干。
活動重點:能在五顏六色的花中找出與花瓶上的蝴蝶結相匹配顏色的花,并進行粘貼。
活動過程:
1.導入
老師:今天我們親親班來了三個小客人,是誰呢?我們一起把他們請出來好嗎?
逐個出示紅花,黃花,綠花
2.歌曲《春天來了》
老師:小花們帶來了一個好消息,“春天來了”,我們一起和他們迎接春天的到來,好嗎?(歌曲《春天來了》)
3.幼兒操作:小花找媽媽
(1)老師:小花們知道親親班的寶寶都是很棒的,想請你們幫個忙,幫他們找媽媽,好嗎?只要我們找到與花瓶上的蝴蝶結一樣顏色的小花,再貼上去,他們就找到媽媽了!
(2)教師示范制作方法
(3)幼兒動手操作
4.我們把沒有找到媽媽的小花送給我的客人老師吧!讓他們來做這些小花的媽媽,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