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固結構的探析”教學設計
教師在做試驗時,邊做邊解釋如何讓乒乓球平穩的具體過程。
(師):好,同學們,這是我營造的一個穩定的例子。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卻是許多不穩定的現象:臺風過后,被吹倒在地的廣告牌,三輪車因貨物堆的過高而翻倒,自行車碰翻倒地……
這些都是當物體受到外力作用時,原有的平衡狀態被打破而出現的不穩定現象;但是在剛才的試驗中,我特地對乒乓球也施加了外力作用,對它的平衡狀態進行干擾,但是它并沒有出現不穩定而倒下。所以說明了這樣一個問題:結構體維持原有平衡狀態的能力或本領是不同的。
由此引出穩定性的概念(結構在負載的作用下維持其原有平衡狀態的能力。)
(板書)結構在負載的作用下維持其原有平衡狀態的能力。
(師):當一個物體的結構不能有效地抵抗外力對其自身平衡的影響,那么該物體就很難承受負載而保持平衡。
提出問題:結構體自身維持平衡狀態的本領是各有不同的,那么有哪些因素會影響到結構體的平衡性呢?
分組討論:指出廣告牌,落地燈,底小口大的空竹簍有可能會受到哪些力的作用而出現不穩定的現象,并根據你的生活經驗,簡要說明理由。
通過討論,從而引出影響穩定性的主要因素(重心位置高低,支撐面大小,物體形狀)。
(板書)影響穩定性的主要因素
(板書)1.結構的重心
一般,物體重心越低,穩定性越好。
提問:可以通過哪些措施或方法來降低重心,提高穩定性?一般,學生結合自己學過的物理知識,可以回答到兩點:物體的高度不可設計過高;上輕底重。教師可以做補充發揮:重心的投影應落在結構體的底面內部,教師可以向學生做演示試驗。
另外要重點補充的是:重心與接觸面(接觸點)的位置關系。重心與接觸點的三種不同的位置,牽涉到三種不同的平衡:不穩定平衡,隨遇平衡,穩定平衡。
圖中矩形代表標尺,紅點代表重心,藍色圓點是固定點,標尺在固定點的作用下可在豎直平面內自由轉動。
(不穩定平衡) (隨遇平衡) 穩定平衡)
這三種平衡的穩定性比較:不穩定平衡<隨遇平衡<穩定平衡。并且解釋一開始做的“走鋼絲”演示試驗中,為什么乒乓球下面掛了一個大鉤碼以后,就可以立穩在細線上了(穩定平衡,乒乓球與鉤碼的整體重心位于細線的下方)。
(板書)探究:易拉罐的重心與穩定性的關系。
試驗準備:易拉罐1只,一易拉罐清水,燒杯1只(可以用其他盛水器皿代替)
試驗過程:
(1)先往易拉罐中灌滿水,然后按照下圖豎立易拉罐,發現此時易拉罐無
法保持平衡。
(2) 向盛水器皿中倒掉一部分水,再按照上圖豎立易拉罐頭,
不行的話,再倒掉一部分水,再豎立易拉罐……
(3 發現當易拉罐中留有一定數量水的時候,易拉罐就可以立穩在桌面上,通
過試驗找出這個水量。
(板書)2.結構體的底座
一般,結構與地面接觸所形成的支持面越大,穩定性越好。解釋:因為這塊面積越大,重心的投影就越容易落在里面,從而可以達到穩定。
舉例:寶塔為什么上端小,下端大?建造高層建筑物時,為什么它的地基做的很大而且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