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得教養的途徑教案
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過一些年都會對讀者呈現出新的、變化了的面貌,都將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喚起新的共鳴”,原因是什么呢?學會讀書,懂得運用自己的經驗深入閱讀,融會貫通,就能發現經典作品的獨特魅力。而人的經驗不斷增長,閱讀不斷地深入,就能不斷地能從名著中有所發現,這就是所謂的“常讀常新”。
探討這個問題,可以請同學結合自己的閱讀經歷來談。許多同學在高小到初中階段讀過中國古代名著,可是到了高中以后,他對這些名著會有新的認識和評價。教學時可舉中國古典名著的閱讀為例。如《三國演義》是歷史小說,少年讀此書,可能僅僅為其中的情節人物所打動,而有了一定的修養和閱歷后,重讀此書,可能就會從歷史變遷、政治謀略、外交智慧等方面去解讀了。其他如《水滸傳》、《西游記》和《紅樓夢》等,高中時代重讀,體會和少年時代已經大不一樣,而人生每個時期都能從中汲取營養,這就是經典的力量。
黑塞認為“我們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價值,才會發現杰作的價值”,這句話闡述的是閱讀的態度。閱讀杰作,特別是讀那些有久遠影響、有世界聲譽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莊重之感,如果沒有一種敬重之心,是難以體會到杰作的偉大的。
黑塞闡明了一個認識,即問題不僅在于多讀,更在于“愛的閱讀”、“敬重知識”和“心的教養”,——因為閱讀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教養,只有“用心”,閱讀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在具體的閱讀方法上,作者主張“從自己能夠理解和喜愛的作品開始閱讀”,“需要我們認真對待,需要我們在讀的時候花力氣、下功夫”。
四、作業:
1.完成《學習與評價》
2.預習下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