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亭送別》
哈市高中新課改教學大賽參賽教案科目 語 文 課題
教師 韓 冰 學校 哈爾濱市第三中學
課型 講讀課 年級 高 二 日期 XX年9月20日
教齡 8年 年齡 31 歲 職稱 中教一級
教學目標:
1、 基礎知識目標:欣賞《長亭送別》中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
境界;
鑒賞多種修辭方法的運用、融古代詩詞與民間口語為一體的富于文采的曲詞;
學習本文善于化用或借用古代詩詞的方法。
2、 能力培養目標:培養學生對文章感情的感悟能力;
培養學生深入探究主題的能力;
3、 思想教育目標:結合時代背景,透視《西廂記》的愛情觀,體會本文
的進步意義。
教學重點:欣賞情景交融的藝術境界。
教學難點:藝術形象崔鶯鶯的社會意義。
教學方法:討論探究法
輔助手段:多媒體輔助教學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語
“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古往今來,最動人的文字是離別的文字,最難寫的文字也是離別的文字。也許一個故事并不能深深打動人,但幾句詩詞卻可以臻其妙境。《西廂記》就是這樣一部迷人的詩劇。
《長亭送別》中的曲詞或情景交融,或化用詩句,或借用典故,或特寫情態,畫盡世間有情人纏綿輾轉難舍難分的離愁別恨。
二、質疑與解疑
《西廂記》語言美,故事美,人物也美,無論是張生的鐘情之美,鶯鶯的深情之美,紅娘的熱情之美,皆清麗夭矯,沁人心脾。在我們節選的劇中,還有一個人,她的語言動作不多,看似次要,實際上卻是極重要的一個人物,如果少了她,《西廂記》就沒有了矛盾沖突,沒有了波瀾起伏,故事也就變得索然無味。這個人就是——老夫人。
1、 有關她的言語行動主要在節選的第二部分——臨行餞別,請同學們找到并閱讀有關部分,結合具體文字分析老夫人的心理和思想觀念。
安排座位——不承認崔張二人的夫妻關系
“辱沒”——蔑視張生,封建等級觀念
“重功名,輕愛情”
催促敬酒——想盡快結束餞別宴
明確:從老夫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社會的一大部分人心中的婚姻愛情觀,那是一種功名利益之余的閑情,可有可無。
2、在那重功名輕愛情的社會中,貴為相國千金的鶯鶯對白衣秀士張生除了離愁之外還有怎樣的感情和心理?表現出她怎樣的心理觀念?結合課文語句談一談。
舉案齊眉的渴望 重愛情
一往情深的堅貞 輕名利 (板書)
明確:分析人物性格不能脫離當時的社會環境,把功名利益作為愛情婚姻的基礎,這是在當時社會得到認同的一種觀點,崔鶯鶯卻反其道而行,這顯然是叛逆的,并且她反叛的絕不僅是一種觀念,還有那觀念背后的封建制度封建禮教。正因為如此,崔鶯鶯的形象在文學史中才那么光輝耀目。
3、在餞行宴上許多話說不出口,因為還有必須回避的外人在。餞別宴結束后,張生臨別前,當須回避的人離開后,鶯鶯又叮囑了哪些話?表現了她怎樣的心理?
關心——旅途風霜
擔心——考不中狀元不歸
停妻再娶妻
4、既然是兩情相悅心靈投合的愛情,為什么鶯鶯又有這樣的擔心?
明確:男尊女卑的社會現實。
在當時的社會,始亂終棄的例子不勝枚舉。漢代有一位遭遺棄的女子用從一到萬的數字串聯起自己的凄涼心境,希望借此感動負心的丈夫。
一別之后,兩地相思。只說是三四月,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從中折斷,十里長亭眼望穿。百思想,千系念,萬般無奈把郎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