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雅俗共賞》學案
“你揀的就是這個?”
游伴們從遠遠近近的沙灘上走了回來,展示著他們彩色繽紛的貝殼。而我什么也沒有,除了那七顆黯淡的灰色石子。
“可是,我愛它們!蔽要氉宰唛_去,把七顆小石壓在胸口上,直壓到我疼痛的淌出眼淚來。在流浪的歲月里我們一無所有,而今,我卻有了它們。我們的命運多少有些類似,我們都生活在島上,都曾日夜凝望著一個方向。
“愁鄉石!”我說,我知道這必是它的名字,它決不會再有其他的名字。
我慢慢地走回去,鵝庫瑪的海水在我背后藍得叫人崩潰,我一步一步艱難地擺脫它。而手絹里的愁鄉石響著,響久違的鄉音。
無端的,無端的,又想起姜白石,想起他的那首八歸。
最可惜那一片江山,每年春來時,全交付給了千林啼。
愁鄉石響著,響一片久違的鄉音。
后記:鵝庫瑪系沖繩島極北端之海灘,多有異石悲風。西人設基督教華語電臺于斯,以其面對上海及廣大的內陸地域。余今秋曾往一游,去國十八年,雖望鄉亦情怯矣。是日徘徊低吟,黯然久之。
一九六八年
6.(1)作者寫海,有時從感覺下筆,比如“每次看到海,總有一種癱瘓的感覺”,試從文中再找兩例這樣寫海的句子。
答:①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為什么說“每次想到上海,總覺得像歷史上的鎬京或是洛邑那么幽渺”?
答:
7. 文章前后兩次說“最可惜那一片江山,每年春來時,全交付給了千林啼”,請從文章內容和形式兩方面說明其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作者為什么把那七塊灰色的小圓石叫“愁鄉石”?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作者在文中把自己(“我們”)分別跟兩種人進行了比較,請找出這兩組比較;并分析“我”(“我們”)和他們的不同。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