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語文哈姆萊特
1 對人類報有美化的看法,充分肯定人的價值。哈姆萊特認為“人類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是“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
2 主張人與人之間平等互愛,反動封建等級制度。要求士兵對自己敬愛。和霍拉旭以朋友相稱。
3 強調智慧和理性。安排“戲中戲”來證實自己的想法。
性格特征:(猶豫、延宕)
猶豫:猶豫并不是他的天性,而是理想與現實的矛盾,理想破滅時所引起的一種精神狀態。在猶豫的同時,哈姆萊特變得更加清醒、更加深沉。
延宕:有其更深刻的社會原因,那就是在復仇的過程中他意識到自己的行動已不單是為父報仇,而是要重整乾坤。在重整乾坤的偉大目標前,哈姆萊特想要行動,但又不知如何行動,這就造成了他行動的拖延。(主觀)
延宕的另一個原因是惡勢力過于強大,而時代與人文主義的局限性又決定他不可能去依靠群眾、反動群眾因此只能孤軍奮戰,最后終于被惡勢力吞沒。哈姆萊特的悲劇已不僅僅是個人的悲劇,而是人文主義者和整個時代的悲劇。(客觀)
三、文章主旨
通過矛盾沖突塑造了一個內向深沉、有著痛苦與彷徨復雜情感的人文主義思想家的典型人物。展示了當時波瀾壯闊的歷史圖畫,深刻地反映了先進的人文主義理想與英國黑暗現實尖銳復雜的矛盾。
四、小組合作,共同探究
一千個觀眾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哈姆萊特。
該劇的悲劇沖突是建立在性格沖突之上的,性格產生了行動,行動導致了沖突,沖突導致了流血,終至造成悲劇。哈姆萊特嫉惡如仇的高尚品質,使他把替父復仇、重整乾坤當作他生命的整個存在。在那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這種性格注定哈姆萊特走向滅亡。哈姆萊特如果是一個麻木不仁的人,也許是個快樂王子,而不是憂郁王子,和他叔叔和平共處,相安無事,過著榮華富貴的生活,等著繼位就可以了。正因為他的偉大的本性和不同凡俗的精神境界導致了悲劇的結果。
拓展閱讀:
“哈姆萊特難題”
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默然忍受命運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無涯的苦難,通過斗爭把它們掃清,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死了;睡著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這一種睡眠之中,我們心頭的創痛,以及其他無數血肉之軀所不能避免的打擊,都可以從此消失,那正是我們求之不得的結局。死了;睡著了;睡著了也許還會做夢;嗯,阻礙就在這兒:因為當我們擺脫了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竟將要做些什么夢,那不能不使我們躊躇顧慮。人們甘心久困于患難之中,也就是為了這個緣故;誰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撻和譏嘲、壓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輕蔑的愛情的慘痛、法律的遷延、官吏的橫暴和費盡辛勤所換來的小人的鄙視,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誰愿意負著這樣的重擔,在煩勞的生命的壓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為懼怕不可知的死后,懼怕那從來不曾有一個旅人回來過的神秘之國,是它迷惑了我們的意志,使我們寧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們所不知道的痛苦飛去?這樣,重重的顧慮使我們全變成了懦夫,決心的赤熱的光彩,被審慎的思維蓋上了一層灰色,偉大的事業在這一種考慮之下,也會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動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