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之死》同步學案
示例一:
(觀點)做人必須要有尊嚴一個人如果沒有了尊嚴,生存在這世上也就毫無意義(事例)項羽在烏江邊,面對束手就擒和自刎兩種抉擇,他毅然選擇自刎(點評)一旦被擒,受到的羞辱就無以計數,人生的尊嚴也就丟失了(名言)古語云:“男兒膝下有黃金”所謂“黃金”,就是這珍貴無比的尊嚴(現實)因此,在面對選擇時,我們一定要保持自己人生的尊嚴
示例二:
(名言)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事例)項羽攻破秦城時,只顧燒秦殿、慶功業、賞士卒,卻偏偏忘了安撫百姓!以致他在潰圍迷路時,竟被一田父欺騙,誤入大澤,走向絕境(觀點)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點評)項羽英雄一生,卻不知民心之貴千金難買(現實)可見當政者治政、為官者處事,當以百姓為重
示例三:
(名言)士可殺,不可辱(觀點)尊嚴比生命更重要(事例)當項羽被迫退到烏江時,他沒有投降——投降就會受辱;他選擇了死——寧愿死,也要捍衛自己的尊嚴!烏江邊上,他的身軀無比高大(點評)項羽把人的尊嚴放到至高的位置,放棄了生命,卻贏得千古美名(現實)現實生活中,多少人為了一點遠不如生命寶貴的虛名浮利,竟能輕易丟掉尊嚴,雖然活著,卻比死去更可悲
《項羽之死》教案
學習目標:
1、了解梳理文章的結構和內容積累文言文常見的字詞和句式及翻譯文中幾個較難的句子
2、學習《史記》多側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學會客觀地評價歷史人物
學習重難點:學習多側面展示人物性格的方法學會客觀地評價歷史人物
學習時數:二課時
學習內容和過程:
一、預習學案
司馬遷(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陜西韓城,一說山西河津)人,我國偉大的史學家、思想家、文學家,著有《史記》,又稱《太史公記》,他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XX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使《史記》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后世的影響極為巨大,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二、賞析學案:
1、結合課文情節,分析項羽性格特點:
第一段垓下之圍
主要情節: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動作描寫:驚——起——飲——歌——泣
性格特點:心理脆弱,多情善感
第二、三段:東城快戰
主要情節:直夜潰圍——紿陷大澤——決意快戰——東城快戰
行動描寫:三次行動
性格特點:勇猛、自負
第四段:寫自刎烏江
主要情節:烏江拒渡——贈馬亭長——賜頭故人——自刎而死
語言描寫:天之亡我 無顏見江東父老
性格性格:宿命思想、知恥重義
2、在《鴻門宴》中,司馬遷表現了項羽性格中的哪些特點?《鴻門宴》和本文對項羽的寫法有什么不同?
(1)、《鴻門宴》:剛愎自用、優柔寡斷、婦人之仁
(2)《鴻門宴》一場寫多人,通過對比的手法來塑造項羽的形象《項羽之死》連續集中地寫一個人,通過三個連續的事件集中筆墨塑造項羽的形象
3、請學生評議項羽這一人物形象
(肯定的、否定的都可主要是要有一定的依據)
4、課后有幾首評價項羽的詩歌大家分小組討論,看看這些詩人是從那些角度去利用這一歷史事件的
明確:
1.杜牧對項羽的評價:男兒當包羞忍辱,能屈能伸
2.王安石對項羽的評價: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勞師哀兵,敗勢難回,不可卷土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