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則和信用:市場經濟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
⑵大量的事例作為論據,有力地論證了中心論點
如談到我國的一些領域市場經濟秩序還比較混亂的情況,作者指出:假冒偽劣商品橫行,而且品種多、數量大、范圍廣;偷稅騙稅、騙匯活動比較猖獗;社會信用率亂,欠債不還、逃避債務現象比較普遍;財務失真,明目張膽編造假帳假數據,違反財經紀律的行為屢禁不止;工程質量低劣的問題還比較嚴重;重大特大安全生產惡性事故不斷發生……
再如作者談到我國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垃的競爭規則還存在不少差異時,他說:比如,世界貿易組織允許各成員保留和建立國有企業,但各成員要保證其平等地參與國內國際市場的競爭;世界貿易組織要求各成員不分大小實行非歧視的貿易待遇原:則,法制和良好的市場秩序是吸引國際投資特別是跨國公司的正常做法,依靠優惠政策和地區特殊待遇吸引外資的做法將失去效力;長期以來,大多數由計劃控制或國有企業壟斷的行業和部門,以及有形商品貿易和服務貿易的市場準人要基本達到或接近國際慣例,各種不同所有制的企業和資金來源可以在更為公平的環境內展開競爭。
⑶嚴密的邏輯
如第一部分第二段:
規則是指人們有意識創建的一系列政策法規,包括從憲法到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到特殊的細則,直至個別契約的正式制度。它是,保證市場有效運作的基本原則,它決定著市場內部的結構和安排是否適當,市場交易和企業內部交易是否協調,從而保證社會分工、合作不斷發展和擴大,使市場經濟制度得以正常運轉。沒有一個好的市場規則,市場就難以發揮它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也不可能真正建立起來。要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要進一步開放市場,發展全國統一、公平競爭、規范有序的市場體系,不斷提高國民經濟市場化程度。
這一段有分有總,有定義,有作用,有正有反,步步深入,邏輯性強。
4.重難點解惑
這是一篇議論文,作者以準確而通俗的文字向人們闡述了“規則和信用是市場經濟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這一觀點,論述深入,層次清晰,針對性很強。
緒論部分:提出中心論點,并指出,應強化市場規則,逐步建立信用制度。
緒論雖不長,但很有條理。
先分著說:“市場經濟是按規則運作的經濟,因而市場經濟是法治的經濟。市場經濟是講信用的經濟,因而市場經濟又是德治經濟。”接著把這句話再總結成一句話、一個意思:“統而言之,市場經濟實質上是法治與德治統一的經濟。”進一步引申概括:“在這里,規則和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兩大基石。”這也是本文著重論述的對象,即中心論點,也照應了題目。作者為了說明的更清楚,又加了一句說明:“規則是市場經濟的法制基石,信用是市場經濟的道德基石。至此,圍繞中心論點的理論依據已經講清。
下面是談現狀。先說“我國已基本上形成了社會主義的經濟框架”,接著用“但是”一轉,說明我國在規則和信用這兩方面還有不太牢固的地方,存在著缺損,而這些缺損恰恰“能造成市場秩序的混亂”。因此說“應該強化市場管理,并逐步建立起信用制度”。
第一部分: 規則和信用是市場經濟的兩大基石。
先總述。規則和信用是管束市場行為地一系列規定和約束。這里的正式制度是指規則,非正式制度應是指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