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詩五首2
第二課時一、 新課導入,檢查背誦。
二、學習《哀江頭》
(一)寫作背景:此詩作于唐肅宗至德二載 (757)春天。當時詩人沿長安城東南的曲江行走,感慨萬千,哀慟欲絕,寫下這首名詩。
(二)、學習詩文
1、初次朗讀詩歌,讀準字音。
2、再次朗讀詩歌,體會詩意。——這首詩寫詩人在安史亂中獨行昔日繁華之地曲江的感受,通過今昔對比,表達詩人憂時傷亂的哀思。(主旨) 全詩分三部分。
1)第一部分為前四句,寫長安淪陷后曲江的荒涼景象。
①“少陵野老吞聲哭,春日潛行曲江曲。”唐玄宗在開元年間大加修建,宮殿樓閣連綿起伏,奇花異草四處種植,是皇室貴族和文人們的游覽勝地。安史亂前,這里一到春天游人如織,車馬繁華。安史亂中遭受嚴重破壞,游人稀少。一個明媚的春日,詩人前往曲江,偷偷行走在一個僻靜的角落,看到眼前荒涼破敗之景,不禁吞聲忍氣,暗暗哭泣。這就是如今的曲江的游人 !行人稀少,哭泣也不敢大聲哭,只能吞聲而哭。,重復用一個“曲”字,形象地寫出了詩人心中愁腸百結、紆曲難伸的感覺。這兩句,寫出了曲江的蕭條和氣氛的恐怖,因為當時江山易手,安史叛軍已掌控長安。
②“江頭宮殿鎖千門,細柳新蒲為誰綠 ?”詩人在曲江所見到的又是什么樣一番景象呢?“千門”,極言宮殿之多,可以想見當時的繁華;但加一“鎖”字,便將昔日的繁華和今日的蕭條巧妙地構成對比。“細柳新蒲”,又是一個春天到來了,只見細柳裊裊,茵茵蒲芽,生機盎然。“為誰綠”三字陡然一轉,以樂景襯哀情,含有肝腸寸斷的悲痛:江山易主,舊的主人倉皇出逃,如畫江山淪入敵手。面對國破家亡的現(xiàn)實,詩人不禁心中大慟,對往日的回憶自然而然地轉入下段“憶昔”。
2)第二部分為接下來八句,寫安史亂前春日曲江繁華盛景。
①“憶昔霓旌下南苑,苑中萬物生顏色。”總寫往日繁華。南苑即曲江之南的芙蓉苑,在開元二十年 (732),從大明宮到南苑,修筑了復道夾城,帝室權貴可通過夾城直抵南苑。詩人想起當年御駕游苑時,霓彩旗幟飄揚,車駕豪華奢侈,珠光寶氣映得花木也五光十色,絢麗無比。
②“昭陽殿里第一人,同輦隨君侍君側。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嚙黃金勒。翻身向天仰射云,一笑正墜雙飛翼。”這幾句具體描寫唐明皇與楊貴妃游苑的情景。“同輦隨君”用班婕妤典故,與唐明皇寵愛楊貴妃形成對比。當年漢成帝未能做成的事,唐明皇做出來了;班婕妤不屑于做的事,楊貴妃卻自鳴得意地做了。言下之意,暗諷唐明皇荒淫好色。接下來四旬寫楊貴妃的驕縱得意之態(tài)。“才人”是宮中女官,她們身著戎裝,騎著有黃金勒口的白馬,帶著精美的弓箭,翻身仰天射中比翼雙飛的鳥兒,楊貴妃為之嫣然“一笑”。“一笑”二字頗有言外之意。妃子“一笑”,唐明皇能不開心?聯(lián)系周幽王為博妲己一笑而烽火戲諸侯的典故,這“一笑”之中又有多少諷刺之意!
3)第三部分為后八句。寫詩人在滄桑巨變之前的哀思,總結了全篇,且照應了開頭。
①“明眸皓齒今何在 ?血污游魂歸不得!清渭東流劍閣深,去住彼此無消息。”這幾句寫對李楊二人自食惡果而釀成悲劇的感慨。“明眸皓齒”既是寫“一笑”的情態(tài),又引出了楊貴妃那令人感慨萬千的悲劇。楊貴妃在馬嵬坡遭兵變而縊死,然而長安已是淪陷于敵手,血污的游魂也難以回京了。楊貴妃死后埋葬在渭水之濱的馬嵬,唐玄宗入川,走的是崎嶇難行的劍閣古道,生死別離,彼此之間音容渺茫,難通消息。詩人以“同輦隨君侍君側”與“去住彼此無消息”、“一笑正墜雙飛翼”與“血污游魂歸不得”的今昔對比,揭示了李楊二人的荒淫無度與大禍臨頭之間必然的因果關系,寫得驚心動魄,引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