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 錢教案
第一部分(第1、2段): 提出議論的中心——探討錢的“經濟學脈絡”,使我們的頭腦保持清醒,引出話題。
開頭由中國古代文明發達,經濟活動也在影響著世界經濟,而后來卻是積弱積貧,落后挨打了談起,嘆息之意也是顯而易見的。
據《廣州市志》記載:“唐代,廣州成為全國最大的對外貿易口岸,商業興旺,商賈云集,供外國商人居住的‘蕃坊’和私人經營的‘客棧’已形成,是廣州酒(旅)店業的濫觴。”可見當時盛況。
而1840-1844年,中國發生了兩次鴉片戰爭。第一次是1840-1842年。原因是林則徐的虎門銷煙,英國以此為借口,攻打廣州不成,轉戰天津,迫使清政府投降。第二次是1842-1844年其他西方國家看清政府好欺負,所以攻打天津。要求清政府投降,開放海口。
而中日甲午戰爭,是日本于(甲午年)年7月至1895年3月發動的侵略中國的戰爭。1894年9月17日,中日在黃海海面進行了激烈的海戰。中國海軍的一些將領和廣大士兵英勇地同日軍作戰。海戰中,中國損失"致遠"、"經遠"號等四艘軍艦,主力尚存。日本海軍也遭到沉重打擊。當時掌握軍事、外交大權的李鴻章,妥協退讓。以保存實力為名,命令北洋艦隊躲藏在威海衛港內,不許出戰。中國清朝政策由于腐敗無能和妥協投降的政策,終于招致了戰爭的失敗。
鴉片戰爭后,中國就被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甲午戰爭更使中國的經濟變得一塌糊涂,中國也就成了被人宰割的羔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我國人民自強自勵,加強了國家的建設,尤其是改革開放之后,我們的發展更是令人矚目,國力明顯增強。因此,“中國威脅論”在許多國家有很大的市場,所以在各方面壓制中國的發展。
70年代特別是80年代以后,美歐發達國家經濟發展遲緩,世界經濟發展的重心移向亞洲太平洋地區。亞太地區經濟迅速發展,平均年遞增率高出歐洲一倍,并擁有經濟向更高階段發展的各種戰略資源和全世界智力和勞動資源的一半以上,而且是一個巨大的開發市場。因此,不少人預測下個世紀將是“亞洲太平洋世紀”。這種世界經濟戰略重心東移的態勢,給亞太地區的經濟發展提供了百年難遇的有利條件。為了充分利用這一世界經濟發展趨勢,鄧小平還多次與亞太地區一些國家領導人、企業家談這一問題。1988年,他同當時的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說:“近幾年有一種議論,說下個世紀是亞洲太平洋世紀,好像這樣的世紀就要到來。我不同意這個看法……中印兩國不發展起來就不是亞洲世紀。”他希望中印兩國都迅速發展起來,創造一個真正的亞洲太平洋世紀。1990年4月,鄧小平會見泰國正大集團董事長時也說“亞洲有30億人口,中國大陸就占11億多,所謂‘亞洲太平洋世紀’,沒有中國的發展是形不成的。”鄧小平在這樣的宣傳面前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本文作者作為一個經濟學家也提醒人們,不要在這種宣傳下昏了頭腦。
“從錢的角度,探討一下其中的經濟學脈絡”,又是全文的總綱。
第二部分(第3-5段):從上一個千年之交展開,說明紙幣的功能,并指出紙幣是中國古代的偉大發明。
第3段是從“錢”的沿革開始談,指出“紙幣”已經受到全世界的廣泛接受。
第4、5兩段談中國紙幣的使用情況及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