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 錢教案
17世紀,歐洲的資本主義經濟得到較大的發展,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日益增多。當時,世界各國間的貿易通道主要在海上,哪個國家的造船工業發達,擁有商船的數量和噸位最多,它就能控制東西方貿易,稱霸海洋,從事海外殖民掠奪。船在當時就像陸路運輸的馬車一樣,船就是海上的馬車,哪個國家掌握了海上的馬車,它就是海上的馬車夫。在整個17世紀,荷蘭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海上霸主,因此,被稱為“海上馬車夫。”
我們偉大的祖國是一個具有悠久歷史和由眾多民族組成的東方文明古國,我國人民在漫長的歷史歲月里,以自己杰出的聰明才智,曾經創造了光輝燦爛的中國古代文明,長期領先于世界,為人類文明的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鴉片戰爭前,中國的貿易一直處于優勢,與西方列強的交易中一直是輸出國,中國的這種地位也影響了西方人對“白銀”的追求。
又談到了中國的“錢商”,即后來所說的“金融家”“銀行家”。在這里談到了中國的“山西票號”,說明其在當時的巨大影響和對經濟的作用。
清朝道光以來,晉商進入第三次大發展階段。這個時期晉商的特點是:山西商人首創的山西票號,隨著票號業的發展,山西商人逐漸執中國金融界之牛耳。同時,由于商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結合,山西商人成為當時國內商業和金融界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山西票號,又稱匯兌莊或票莊,是一種金融信用機構。開始主要承攬匯兌業務,后來也進行存放款等業務。何以票號由晉商首創呢?其一,晉商資本積累比較雄厚。早在乾隆時,山西商人資本“百十萬家資者,不一而足”。其二,晉商經營活動的需要。山西商幫多數從事長途販運,商品流轉和資本周轉慢,墊支資本大,在資本不足的情況下,就需要向社會借貸。例如山西商人販運福建武夷茶,或安徽霍山茶,或湖廣茶,經水陸之途運銷至北京、歸化城、張家口、蒙古草原、烏里雅蘇臺、科布多、恰克圖和西北蘭州、新疆伊犁、塔爾巴哈臺等地,路程數千里,資本用量大,周轉慢,需要大量貨款,為了適應營銷活動需要,山西商幫首先創辦了賬局,經營存放款業務,后來,在賬局的基礎上而形成票號。其三,晉商的商號之間資金調撥和結算的需要。晉商商號遍布全國各地,形成一定規模的商業網絡。而各地商號的盈利,均須解回山西總號,統一結賬分紅,同時總號與分號之間,也要發生資金調撥。過去對此均采用由鏢行保鏢運現銀形式。但是由于乾嘉以來社會極不安寧,保鏢運現極不安全。為了解決運現銀問題,于是以匯兌形式出現的山西票號就產生了。
接下來第10段,談二次世界大戰后人們對錢的追求及其“雙贏”的結果。并且指出:“科學技術的進步,已經使經濟活動的‘蛋糕’越做越大,有足夠的互利分割的余地。”
第四部分(第11-16段),介紹當今的諸如貨幣符號電子化、經濟“泡沫”等經濟現象
本部分是從發達國家優勢談起。當今世界,只有科學技術和人類智慧不會因為使用而受到消耗,這是“知識經濟”的主要特征。而這很主要的方面,“發達國家占據著毋庸置疑的優勢”,引起我們的注意。
知識經濟,通俗地說就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從內涵來看,知識經濟是經濟增長直接依賴于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傳播和使用,它以高技術產業為第一產業支柱,以智力資源為首要依托,是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按照世界經合組織的說法,知識經濟就是以現代科學技術為核心的,建立在知識和信息的生產、存儲、使用和消費之上的經濟。從歷史發展來講,它是區別于以前的以傳統工業為產業支柱、以稀缺自然資源為主要依托經濟的新型經濟,它是相對于靠土地和種養殖業的農業經濟和大量消耗能源和原材料的工業經濟而產生的新的經濟概念和經濟形態。它的最大新質在于,它的繁榮不是直接取決于資源、資本、硬件技術的數量、規模和增量,而是直接取決于知識,技術特別是高技術,以及有效信息的積累和利用。知識經濟的出現,標志著人類社會正步入以知識資源為依托的新經濟時代,在這個新時代,知識將成為最重要的經濟因素,由此引發的經濟革命將重塑全球經濟的新格局,并將引起政治、社會的全面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