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選修15《論述文選讀》全部教案3
18、評《泰坦尼克號》
葉凱蒂
教學目標:
1、理解好萊塢新類型影片“基本結構不動,技術功能創新”的總體特征,培養學生對流行文化的冷靜思考意識。
2、理清文章思想,體會影評文章特點。
3、評價作者觀點,激活學生的感悟與思考。
教學重點:促進學生對流行文化的冷靜思考,使自己身處流行大潮中多一份鎮定和深刻。
教學難點:
文章學術色彩濃重,術語多,語言風格近于理論化的口語,使學生有較明顯的閱讀理解障礙。要告訴學生,把握要點即可,無須字字句句落實。
教學方法:
1、課前熟悉課文,畫出要點和疑點、難點。
2、分析作者觀點,辨析他人觀點,提出自己的觀點。
3、擴展延伸,舉一反三。
媒體使用: 多媒體投影儀:《泰坦尼克號》海報、精彩劇照,主題曲。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激發。
自從有了影視,就有了影視評論。法國現今著名影評家米歇爾•傅東先生這樣評價影評的作用:“一篇好的影評可以幫助一個年輕導演找到資金拍他的第二部影片”,足見影評巨大的藝術評鑒和輿論導向力。
其實影評并不高深莫測,和我們并不遙遠,也并不陌生。大家一定忘不了集體看電影散場后邊走邊談、邊談邊爭的情景。那可說是一種樸素的影評。也許,我們的感慨和體會還暫時達不到葉凱蒂這樣的專家學者的高度,但我們大可不必因此自慚形穢。因為這畢竟是我們自己的聲音,相信自己,未來優秀的影評家也許就坐在大家中間。
我們大多數同學都看過《泰坦尼克號》。那么,今天就讓我們通過課文和當代學者葉凱蒂教授進行一場關于《泰坦尼克號》的對話,好不好?
二、創境入境。
1、多媒體展示《泰》片海報、精彩劇照,并伴隨播放其主題曲。
2、請一位同學概述劇情,其他同學補充。
(劇情參考: 1985年,“泰坦尼克號”的沉船遺骸被發現。美國探險家洛維特在船艙里看見了一幅畫,102歲高齡的羅薩聲稱她就是畫中的少女,羅薩開始敘述她當年的故事。19xx年4月10日,被稱為“世界工業史上的奇跡”的“泰坦尼克號”從英國的南安普頓出發駛往美國紐約。富家少女羅薩與母親及未婚夫卡爾一道上船;另一邊,不羈的青年畫家杰克靠在碼頭上的一場賭博贏到了船票。羅薩不愿嫁給卡爾,打算投海自盡,被杰克抱住。很快,美麗活潑的羅薩與英俊開朗的杰克相愛了。慘絕人寰的悲劇發生了,泰坦尼克號與冰山相撞。杰克把生存的機會讓給了愛人羅薩,自己則在冰海中被凍死。老態龍鐘的羅薩講完這段愛情傳奇后,把那串價值連城的珠寶沉入海底,讓它陪著杰克和這段愛情長眠海底。)
3“影院問卷”:
(1)“泰坦尼克號”為什么被譽為“世界工業史上的奇跡”和“夢之船”?什么原因讓它的首航走向噩夢?哪個原因最主要?對這場噩夢你有何思考?
(2)你認為羅薩—杰克的愛情故事有什么特點?
(3)你認為電影最大的看點是什么?
三、文章學習。
(一)、聽清作者聲音:用圈點批法讀課文,梳理文章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