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導學案
a.①輪扁,斫輪者也,而讀書者與之 ②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b.①四方之人持縑素而請者,足相躡于其門 ②躡跡披求,見有蟲伏棘根
c.①與可無以答,則曰 ②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
d.①發函得詩,失笑噴飯滿案 ②窺父不在,竊發盆
3.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能體現藝術創作思想的一組是( )
①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②故凡有見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視了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
③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為有道者,則非耶?
④吾言妄矣,世豈有萬尺竹哉!
⑤此竹數尺耳,而有萬尺之勢。
⑥漢川修竹賤如蓬,斤斧何曾赦籜龍。料得清貧饞太守,渭濱千畝在胸中。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③⑤⑥ d.①②④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本文先總結文與可的繪畫理論,陳述自己的體會和主張;再借子由的話進一步贊賞文與可的繪畫技巧,指出意與道的密切聯系;然后介紹文與可畫竹逸事和平易而不從俗的品德,回憶和他相交往的情趣;最后說明寫作此文的緣由。
b.本文通過記述文與可將求畫者的縑素視為襪材,關于“萬尺竹”的辯論,以詩畫互贈引起的笑談等軼事表現了文與可豁達、爽朗、風趣的個性,以及與作者親厚無間的情誼。
c.“畫竹”是本文的線索,本文記述文與可畫竹的情形,以充滿感情的筆觸回憶兩人的交往,以及文與可死后自己的悲慨,又從文與可的創作經驗中總結出藝術創作的規律,熔敘事、抒情、議論于一爐。
d.作者與子由皆從文與可學畫竹,但子由得到了他的意,作者意與法兼得。
5.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①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3分)
譯文:
②故凡有見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視了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3分)
譯文:
③而予亦載與可疇昔戲笑之言者,以見與可與予親厚無間如此也。(2分)
譯文:
五、課堂檢測:
1.下列加點詞語注音無誤的一項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