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總復習教學案
不這樣(的話),就所問的(也)不是(他)所學的:(如)問(一些)天下的奇字僻典和瑣屑事物來說說好玩;甚至自己心里所已經明白的(問題,卻故意拿它),問別人,來試試那人的才能;(或者)非常難解答的事情問別人,來逼使那人難堪。如果不是這樣,(或者)即使有與自己思想品德修養有密切關系的事情,可以收到得到教益的效果的,要壓低一下自己的尊嚴(虛心向別人請教)也不能做到。唉!學習之所以不能接近古人,不是(正)由于這(原因)嗎?
而且不喜愛問的人,(是)由于不能虛心;不能虛心(是)由于不誠心實意喜愛學習。也不是不專心用功的緣故,他學習的不是古代儒家學習的(東西),他喜愛的也不是古代儒家喜愛的(東西),不善于問是理所當然的。
聰明的人考慮一千次,(也)一定會出現一次錯誤。圣人所不了解(的事物),未必不是愚笨的人所了解的;愚笨的人所能做的,未必不是圣人所不能做的。真理不是只在某些人手里,學習是沒有止境的,那么,“問”可以少得了嗎?《周禮》(說),朝堂之外(要)詢問百姓(對朝政的意見),國家的大事還問到平民。所以貴人可以問身份低的人,道德才能高的人可以問不成器的人,老人可以問年輕的人,只要學行方面能有成就便可以了。孔文子不以向比他低下的人請教為恥辱,孔子認為他道德學問高。古人把“問”作為美德,而并不認為它是可恥的,后代的君子反而爭先把“問”當作恥辱,那么古人所深深地(感到)羞恥的(事),后代人卻做著而不以為恥的(就)多了,可悲啊!
現代文部分
一、精品鑒賞
【語段一賞析】:“幼兒園”“大公園”“城市和國家”“一個洲乃至全世界”“天上的樂園和地上的象牙海岸”,作者將書的世界比喻成這些美好的事物,將抽象的事物具體化,生動形象,活潑傳神,能喚起讀者美好的感受。
【語段二賞析】:“獨特性、個性和局限性”是每部經典的個性。“世界各民族的成千上萬種聲音都追求同一個目標”“以不同的名稱呼喚著同一些神靈”“懷著同一些夢想”:人類對于真、善、美與“崇高”的追求都是一致的,這也是“教養”之所在。這里,作者以自己的閱讀體驗為例,認為經典作品有持久的魅力,重復閱讀,可以不斷地有所感悟,有所發現,懂得“精細、深入和舉一反三地閱讀”,就越能看出每一個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獨特性,而這種感悟的過程,正是獲得教養的途徑。
二、素材提純
話題:學習•修養
1. 真正的修養一如真正的體育,同時既是完成又是激勵,隨處都可到達終點卻從不停歇。永遠都在半道上,都與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2. 讀書絕不是要使我們“散心消遣”,倒是要使我們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虛假的慰藉來麻痹我們,使我們對無意義的人生視而不見,而是正好相反,要幫助我們將自己的人生變得越來越充實、高尚,越來越有意義。
3. 教養得有一個可教養的客體作前提,那就是個性或人格。
4. 沒有愛的閱讀,沒有敬重的知識,沒有心的教養,是戕害性靈的最嚴重的罪過之—。
5. 我們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價值,才會發現杰作的真正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