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一二三区_九九在线中文字幕无码_国产一二区av_38激情网_欧美一区=区三区_亚洲高清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高中語文教案 > 高三語文教案 > 百年孤獨(精選10篇)

百年孤獨

發布時間:2022-12-05

百年孤獨(精選10篇)

百年孤獨 篇1

  鄧浩

  (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

  教學目的

  1.積累文中詞語,并熟練運用。

  2.了解魔幻現實主義小說的特點。

  3.分析了解魔幻現實主義小說和傳統現實主義小說的不同。

  4.分析了解塑造人物形象方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魔幻現實主義手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方法:導讀自讀結合法。

  教學過程 :

  一.教學導入  :

  由現實主義創作引入到魔幻現實主義小說。

  二.介紹馬爾克斯及其作品: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是20世紀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

  加西亞·馬爾克斯生于哥倫比亞的阿拉卡塔卡鎮,父親原來學醫,后來成了當地郵電所報務員。外祖父馬爾克斯·伊瓜蘭是受人尊敬的老自由黨人。阿拉卡塔卡鎮過去是美國公司的香蕉種植園,在“香蕉熱”時期有過繁榮的階段,后來,國際市場上香蕉的價格暴跌,美國公司撤離,阿拉卡塔卡立即衰落下來,社會矛盾隨之激化。1928年,也就是加西亞·馬爾克斯出生那年,香蕉工人舉行大罷工,政府派軍警來鎮壓,死亡八百余人。此后,居民大量外遷。阿拉卡塔卡成了孤獨、蕭條的地方。加西亞·馬爾克斯自幼在外祖父家長大。外祖父經常對他講當地的歷史故事。外祖母更是一位講故事能手,對他講了許多印第安人的神話傳說。她相信人死以后靈魂繼續存在,為了不讓亡靈們感到孤獨,她特地為亡靈們安排了兩間空房經常與他們談話。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姨媽也篤信鬼神,有一天,她感到自己將要死亡,便坦然地躲進自己的房間,成天在里面織尸衣。孤獨而帶有神秘色彩的阿拉卡塔卡給作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養了他獨有的審美情趣。

  12歲時,作家來到首都波哥大教會學校讀書。18歲后在波哥大大學讀法律,參加了自由黨。1948年內戰爆發時,他中途輟學,不久進報界工作。1954年任《觀察家報》記者兼電影專欄負責人。此后,他從事新聞工作,同時進行文學創作。他曾到過意、法、英、蘇、波、捷、匈等國。1959年回國,擔任古巴“拉丁社”駐哥倫比亞辦事處的負責人。 1961年任該社駐聯合國記者,后遷居墨西哥,至1976年才返回哥倫比亞。為了抗議軍人政權,他曾于是年舉行“文學罷工”。1981年受軍政府迫害而流亡墨西哥。1982年哥倫比亞新政府成立,作家才得以返回故土,從事文學創作。當年因《百年孤獨》的成功獲諾貝爾文學獎。同年,應法國總統密特朗的邀請,擔任法國—西班牙語國家文化交流委員會主席。

  其作品主要是代表作長篇小說《百年孤獨》。還有短篇小說《第三次無可奈何》《格蘭德大媽的葬禮》等;中篇小說《伊莎白爾在馬貢多的觀雨獨白》《枯枝敗葉》《周末后的一天》《一件事先張揚的兇殺案》等;長篇小說《惡時辰》《家長的沒落》(1976年被美國《時代》雜志評為當年世界十大優秀作品之一)《霍亂時期的愛情》《迷宮中的將軍》。

  三.預習診斷:

  1.下列注音完全無誤的一項是( D )

  A.清澈(zhe) 襤褸(lanlu) 螺釘(luo) 骷髏(kulou)

  B.吹噓(xu) 胼(bing)手胝(zhi)腳 痼疾(gu)

  C.蓖麻(bi) 黏稠(zhan) 干癟(bie) 窸窣(xishu)

  D.啁啾(jiu) 狩獵(shou) 礫石(li) 蠑螈(rongyuan)

  2.判斷下列詞語中含有錯別字的一項( D )

  A.無可置疑 五彩繽紛 心靈手巧 難以置信 焦頭爛額

  B.專心致志 胡思亂想 隨心所欲 小心翼翼 無所不至

  C.一無所知 煙消云散 不知所措 首屈一指 無動于衷

  D.同心協力 老態龍鐘 振耳欲聾 循循善誘 挨家穿戶

  3.魔幻現實主義是怎樣產生的?(檢查預習單元知識的情況)

  四.解題:

  《百年孤獨》以馬貢多鎮為背景,描寫了布恩地亞家族七代人的命運,折射出了哥倫比亞乃至整個拉丁美洲一個多世紀的歷史進程,探討了拉丁美洲地區貧困落后的原因。作者以生動、富于幻想的筆觸,勾畫出這片神奇大陸上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反映了復雜、多變的社會生活,深入揭示了該地區人民的精神特征,小說因而成為一部氣勢恢宏的史詩性作品。

  本篇課文作為《百年孤獨》的第一章,既具有與整部長篇小說相勾連的藝術與思想特質,同時又具有獨立成章的表述個性。在這一章里,布恩地亞與吉卜賽人的交往成為主體內容。隨著吉卜賽人每一次帶來的新奇的東西的不同,布恩地亞進行科學鉆研和探險的內容也隨之發生變化。受其影響,布恩地亞甚至想率領眾人整體遷移,離開馬貢多。雖然由于烏蘇拉的阻攔最終沒有實現,并且眼光開始轉向現實生活,但布恩地亞對科學、知識的癡迷一如既往,不曾有一絲一毫的減弱。應該說,作者對布恩地亞癡迷于科學實驗的描繪,強調了馬貢多人對外來科學與文明的向往和追求,表現了他們的積極進取精神。

  五.人物形象分析。

  霍塞·阿卡迪奧·布恩地亞:他富于幻想,敢于實踐,具有驚人的毅力和智慧。他帶領人們創建了馬貢多鎮,建立了幸福的生活。他向往外來的科學與文明,癡迷于各種科學實驗,即使失敗或受傷,也從不氣餒,終于靠觀象儀證實了“地球是圓的,像一個橘子一樣”的科學真理。在閉塞落后的馬貢多,布恩地亞代表著馬貢多人對科學與文明的向往,代表著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只是這種向往和進取隨著布恩地亞后來的發瘋而夭折。

  烏蘇拉:她是一個勤儉能干、善良寬厚的拉丁美洲勞動婦女形象。她是馬貢多的創建者,也是馬貢多理性秩序的中流砥柱和維護者。她終日操勞,任勞任怨。她意志堅定,疾惡如仇,不僅阻止了布恩地亞的搬遷計劃,而且扭轉著一切使布恩地亞家族混亂的傾向,是家族的守護者。因此,她去世后,布恩地亞家族也迅速地走向了衰落。烏蘇拉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六.吉卜賽人的出現的意義和作用。

  吉卜賽人在小說中是作為外來科學與文明(盡管這種科學與文明還帶有巫術的色彩)的使者而出現的。他們每一次帶來的新鮮玩藝兒,如磁鐵、望遠鏡、地圖、航海儀器以及煉金實驗室等,都深深地吸引著還處于原始、停滯的自然形態中的馬貢多人,尤其令富于幻想和進取心的布恩地亞著迷、布恩地亞癡迷的不僅是這些物件,更是這些物件所代表的科學與文明。正是受了這些物件的影響,它才要率領馬貢多的人們共辟一條通向外界文明的道路。當這條道路終于沒有開通的時候,我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以墨爾基阿德斯為代表的吉卜賽人,還是馬貢多與外界聯系的惟一通道。因此,吉卜賽人留在馬貢多人心目中的形象是非常美好的,霍塞·阿卡迪奧甚至把吉卜賽人的美妙形象作為傳世的回憶,講述給后輩們聽。這也就是布恩地亞與墨爾基阿德斯結下“偉大的友誼”的原因。

  七.小說的魔幻現實主義手法分析。

  小說整體上呈現出來的奇幻與現實相交織的魔幻現實主義色彩,在這篇課文中同樣得到了體現。課文真實地描繪了吉卜賽人的到來給小鎮帶來的熱鬧景象,也逼真地描述了布恩地亞一次次做科學實驗的情景,還有烏蘇拉帶領孩子們在菜地勞動、布恩地亞教孩子們知識的場面等,都表述得很真切。但與這些真實的描繪相交織的還有許多奇幻的因素,如當吉卜賽人拽著兩塊磁鐵走家串戶時,磁鐵就會使“鐵鍋、鐵盆、鐵鉗、小鐵爐紛紛從原地落下,木板因鐵釘和螺釘沒命地掙脫出來而嘎嘎作響甚至連那些遺失很久的東西,居然也從人們尋找多遍的地方鉆了出來,成群結隊地跟在墨爾基阿德斯那兩塊魔鐵后面亂滾”。再加遠征隊的人“一個個像夢游病人似的,借助著螢火蟲微弱的閃光,在這惡夢般的天地中行進。他們不能往回走,因為有一種新的植物轉眼間就會長大起來。不一會兒就會把他們邊走邊開的小路封閉了”。還有“奧雷良諾是第一個在馬貢多出生的人,到三月份就滿六歲了。他好靜而孤僻,在娘肚子里就會哭,生下來時睜著眼睛。給他剪臍帶時,他就擺動著腦袋辨認房間里的東西,還以好奇而并不驚慌的神態察看著人們的臉龐。然后,他不再理會前來看望他的人們,卻專心致志地盯著那棕櫚葉蓋的頂棚,房頂在雨水的巨大壓力下眼看就要塌下來了”,等等、這些奇幻的因素與真實的描寫水乳交融在一起,使作品呈現出一個似真似幻、亦真亦幻的魔幻世界,增添了許多神秘氣氛和拉丁美洲的地域色彩。

  《百年孤獨》這種魔幻硯實主義色彩,顯然與《變形記》中的荒誕不同、《變形記》中的荒誕是整體結構上的幻想與細節描繪上的真實的結合,而《百年孤獨》則是奇幻與真實的相互交織、水乳交融。

  八.分析小說的敘事角度

  從總體上看,小說基本保持了一種追記或倒敘的視角,即作家以俯視整個布恩地亞家族命運的姿態,向讀者講述一個已然逝去的故事,但小說情節鋪展的邏輯起點卻是“現在”。小說的開頭:“許多年之后,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類似的句子文中還有:“許多年以后,這里成了一條定期的驛道,奧雷民諾·布恩地亞上校也從這一地區經過時,看到這艘帆船只剩下一具燒焦的龍骨,在一片虞美人花地中。這時,他才相信這一段歷史并非父親杜撰的產物。”這種在情節演進時以“現在”為邏輯起點的時序的相互交織,一方面強化了小說的歷史意識,另一方面還突出了作品的“現實”意義。這內里其實隱含著作者的態度:從“現在”回顧布恩地亞家族的“過去”展望它的“未來”。

  九.處理課后練習:(略,見教師用書)

  十.課后閱讀文學讀本《〈百年孤獨〉評析》和《百年孤獨》全書,體會整個小說內容。

  [1]

百年孤獨 篇2

  教案示例

  教學目標 

  1.了解馬爾克斯及魔幻現實主義小說;

  2.閱讀小說,初步了解魔幻現實主義小說的特征;

  3.了解魔幻現實主義小說與傳統小說的區別;

  4.通過閱讀分析,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  新課

  1966年,馬爾克斯的一出版,首印的8000冊僅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地半月內便搶購一空。隨后一版再版,拉美凡能看書的人差不多都讀過這部小說。小說很快被譯成30多種文字,席卷歐美,轟動世界。

  一部小說為什么會產生這么大的影響?讓我們一起走進,去探求它的緣由。

  二、簡介作者及魔幻現實主義小說

  三、學生自讀小說,熟悉故事情節,編寫故事梗概

  四、分析課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魔幻現實主義手法

  明確:如本書寫外部文明對馬貢多的侵入,是現實的,但又魔幻化了:吉卜賽人拖著兩塊磁鐵“……挨家串戶地走著……鐵鍋、鐵盆、鐵鉗、小鐵爐紛紛從原地落下,木板因鐵釘和螺釘沒命地掙脫出來而嘎嘎作響……跟在那兩塊魔鐵的后面亂滾”;又如遠征隊的人“一個個像夢游病人似的,借助著螢火蟲微弱的閃光,在這惡夢般的天地中行進。他們不能往回走,因為有一種新的植物轉眼間就會長大起來,不一會就會把他們邊走邊開的小路封閉了”等等,這些奇幻的因素與真實的描寫水乳交融在一起,使作品呈現出一個似真似幻、亦真亦幻的魔幻世界,增添了許多神秘氣氛和拉丁美洲的地域色彩。

  五、把握布恩地業怪誕、夸張的行為和烏蘇拉理智、堅定的表現,從而體會烏蘇拉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

  明確:對布恩地亞來說,科學的探索曾經是高于一切的。“他的想像常常超越大自然的智慧,甚至比奇跡和魔術走得更遠”,于是他用“魔鐵”來開采地底下的黃金。神奇的放大鏡,使他不惜用三塊金幣把它換來,用來試驗作戰武器,盡管他“多處灼傷,經久方愈”,也不能影響他的獻身精神。對航海儀器的著迷,讓他在長達數月的雨季中閉門不出,整夜整夜地觀測星辰的移動,甚至不為妻子的狂怒所嚇退。煉金術更讓他癡迷無比,他把三十枚金幣投進燒鍋,跟銅屑、雄黃、硫磺、鉛等一起熔化,最后終使烏蘇拉的這筆珍貴的遺產變成了一團粘在鍋底里挖不下來的鍋巴。小說細膩地表達出布恩地亞天才的想象力已經超越了大自然的創造力和人類科學認識的極限,從而步入了高高在上的神秘的無人之境。

  烏蘇拉始終理智地看待在丈夫身上發生的一切。她由“勸阻不了”“傷心地哭”“被這危險的發明嚇壞了”;進而“忍不住了”“吼叫著”“把觀像儀摔在地上打得粉碎”;繼而“對吉卜賽人沒好印象”“不理他那一套,帶孩子祈禱去了”,組織“全村人反對他們(吉卜賽人)”;對布恩地亞的冒險,“布置婦女反對”“以局外人的態度觀察”“柔中有剛地頂了他”。由于烏蘇拉的理智和堅定,最終挽救了布恩地亞家族。烏蘇拉在家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在烏蘇拉的主持下,布恩地亞家族才得以日益發展。

  六、課外閱讀

  閱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分析本文獨特的敘事角度

  從總體上來看,小說基本保持了一種追憶的視角,即作家從現在的角度來俯視布恩地亞家族和馬貢多,然后向人們講述一個已經過去的故事。小說開頭:“許多年之后,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小說由“現在”起筆,很自然地將讀者帶到初建時期的馬貢多,同時又讓讀者知道人物多年后(未來)的遭遇。類似的句子在文中經常出現:“許多年以后,這里成了一條定期的驛道,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也從這一地區經過時,看到這艘帆船只剩下一具燒焦的龍骨,在一片虞美人花地中。這時,他才相信這一段歷史并非父親杜撰的產物”;“許多年以后,在正規軍軍官命令行刑隊開槍前一分鐘,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重溫了那個和暖的三月的下午的情景”。這種在情節發展中插進現時的寫法,增加了小說的容量,拓寬了讀者的思維空間,讓人領悟到小說深廣的意蘊,一方面認識小說的歷史意識,同時也感受到小說的現實意義。

  二、分析作者是如何用寫實的手法表現奇異的幻像的

  由于絕大多數學生第一次接觸魔幻現實主義作品,因此讓學生反復品味,教師只稍加點撥,學生能理解就可以了。

  明確:魔幻與現實相結合是這部作品最大的藝術特色。小說生動地描寫了拉丁美洲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狀況以及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習俗,具有鮮明的現實性。而這些描寫又被作者放置在一個精心營造的魔幻氛圍之中。荒誕不經的情節、撲朔迷離的奇跡,使小說籠罩著濃厚的魔幻氣氛,從而展現出一個真實與虛幻、現實與超現實并存的藝術世界。

  三、分析小說為何定名為“孤獨”,造成馬貢多的原因是什么?

  方法:學生閱讀全文、討論,教師小結。

  明確:小說寫了布恩地亞家族七代人充滿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經歷,以及馬貢多的開拓、發展和毀滅。布恩地亞家族一代又一代所特有的,就是一種“孤獨”精神。在這個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子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始終沒有推心置腹的切磋商討,沒有心心相印的感情溝通,彼此之間缺乏信任和了解,缺乏關懷和支持。盡管也有許多人為打破這種孤獨進行過種種艱苦的探索,但由于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各自分散的力量統一起來,最后均以失敗告終。作者用大量筆墨來描寫這種孤獨所造成的愚昧、落后、保守、僵化的現象,是為了讓讀者感受到這種孤獨不僅彌漫在布恩地亞家族和馬貢多鎮,而且滲入了整個社會,成為民族發展和國家進步的一大包袱。作者以為題,意在引起讀者思考:

  造成馬貢多——實際上是拉丁美洲的縮影——的原因,以及打破這種狀態的根本途徑。“百年”表示年代久長,“孤獨”的反義是團結。

  探究活動

  對于大多數文學愛好者來說,和加西亞·馬爾克斯幾乎已成為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代名詞了。對此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探究一下拉丁美洲的魔幻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及其發展脈絡。

  探究方法:

  可以3—5人組成一個研究小組,分工合作,利用現有條件,或上網查詢,或到圖書館查閱,或拜訪有關專家學者,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礎上討論研究。

  參讀書目:

  (1)段若川《安第斯山上的雄鷹諾貝爾獎與魔幻現實主義》,武漢出版社出版。

  (2)吳健恒譯《拉丁美洲文學簡史》,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3)《外國文學手冊》,北京出版社出版。

百年孤獨 篇3

  優勝記略

  先前闊

  見識高

  真能做

  光榮的癩頭瘡

  挨打的榮耀

  痛苦的轉移

  麻木、愚昧、落后、無賴的萬劫不復的奴才相

  精神勝利法乃立身法寶

  百年孤獨(節選)

  (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

  教學目的

  1.積累文中詞語,并熟練運用。

  2.了解魔幻現實主義小說的特點。

  3.分析了解魔幻現實主義小說和傳統現實主義小說的不同。

  4.分析了解塑造人物形象方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魔幻現實主義手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方法:導讀自讀結合法。

  教學過程 :

  一.     教學導入  :

  由現實主義創作引入到魔幻現實主義小說。

  二.     介紹馬爾克斯及其作品: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是20世紀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

  加西亞·馬爾克斯生于哥倫比亞的阿拉卡塔卡鎮,父親原來學醫,后來成了當地郵電所報務員。外祖父馬爾克斯·伊瓜蘭是受人尊敬的老自由黨人。阿拉卡塔卡鎮過去是美國公司的香蕉種植園,在“香蕉熱”時期有過繁榮的階段,后來,國際市場上香蕉的價格暴跌,美國公司撤離,阿拉卡塔卡立即衰落下來,社會矛盾隨之激化。1928年,也就是加西亞·馬爾克斯出生那年,香蕉工人舉行大罷工,政府派軍警來鎮壓,死亡八百余人。此后,居民大量外遷。阿拉卡塔卡成了孤獨、蕭條的地方。加西亞·馬爾克斯自幼在外祖父家長大。外祖父經常對他講當地的歷史故事。外祖母更是一位講故事能手,對他講了許多印第安人的神話傳說。她相信人死以后靈魂繼續存在,為了不讓亡靈們感到孤獨,她特地為亡靈們安排了兩間空房經常與他們談話。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姨媽也篤信鬼神,有一天,她感到自己將要死亡,便坦然地躲進自己的房間,成天在里面織尸衣。孤獨而帶有神秘色彩的阿拉卡塔卡給作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養了他獨有的審美情趣。

  12歲時,作家來到首都波哥大教會學校讀書。18歲后在波哥大大學讀法律,參加了自由黨。1948年內戰爆發時,他中途輟學,不久進報界工作。1954年任《觀察家報》記者兼電影專欄負責人。此后,他從事新聞工作,同時進行文學創作。他曾到過意、法、英、蘇、波、捷、匈等國。1959年回國,擔任古巴“拉丁社”駐哥倫比亞辦事處的負責人。 1961年任該社駐聯合國記者,后遷居墨西哥,至1976年才返回哥倫比亞。為了抗議軍人政權,他曾于是年舉行“文學罷工”。1981年受軍政府迫害而流亡墨西哥。1982年哥倫比亞新政府成立,作家才得以返回故土,從事文學創作。當年因《百年孤獨》的成功獲諾貝爾文學獎。同年,應法國總統密特朗的邀請,擔任法國—西班牙語國家文化交流委員會主席。

  其作品主要是代表作長篇小說《百年孤獨》。還有短篇小說《第三次無可奈何》《格蘭德大媽的葬禮》等;中篇小說《伊莎白爾在馬貢多的觀雨獨白》《枯枝敗葉》《周末后的一天》《一件事先張揚的兇殺案》等;長篇小說《惡時辰》《家長的沒落》(1976年被美國《時代》雜志評為當年世界十大優秀作品之一)《霍亂時期的愛情》《迷宮中的將軍》。

  三.     預習診斷:

  1.下列注音完全無誤的一項是( D   )

  A.清澈(zhe)  襤褸(lanlu)  螺釘(luo)  骷髏(kulou)

  B. 吹噓(xu)     胼(bing)手胝(zhi)腳      痼疾(gu)

  C.蓖麻(bi)     黏稠(zhan)  干癟(bie)  窸窣(xishu)

  D.       啁啾(jiu)  狩獵(shou) 礫石(li) 蠑螈(rongyuan)

  2.判斷下列詞語中含有錯別字的一項( D )

  A.無可置疑 五彩繽紛 心靈手巧 難以置信 焦頭爛額

  B.專心致志 胡思亂想 隨心所欲 小心翼翼 無所不至

  C.一無所知 煙消云散 不知所措 首屈一指 無動于衷

  D.同心協力 老態龍鐘 振耳欲聾 循循善誘 挨家穿戶

  3.魔幻現實主義是怎樣產生的?(檢查預習單元知識的情況)

  四.解題

  《百年孤獨》以馬貢多鎮為背景,描寫了布恩地亞家族七代人的命運,折射出了哥倫比亞乃至整個拉丁美洲一個多世紀的歷史進程,探討了拉丁美洲地區貧困落后的原因。作者以生動、富于幻想的筆觸,勾畫出這片神奇大陸上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反映了復雜、多變的社會生活,深入揭示了該地區人民的精神特征,小說因而成為一部氣勢恢宏的史詩性作品。

  本篇課文作為《百年孤獨》的第一章,既具有與整部長篇小說相勾連的藝術與思想特質,同時又具有獨立成章的表述個性。在這一章里,布恩地亞與吉卜賽人的交往成為主體內容。隨著吉卜賽人每一次帶來的新奇的東西的不同,布恩地亞進行科學鉆研和探險的內容也隨之發生變化。受其影響,布恩地亞甚至想率領眾人整體遷移,離開馬貢多。雖然由于烏蘇拉的阻攔最終沒有實現,并且眼光開始轉向現實生活,但布恩地亞對科學、知識的癡迷一如既往,不曾有一絲一毫的減弱。應該說,作者對布恩地亞癡迷于科學實驗的描繪,強調了馬貢多人對外來科學與文明的向往和追求,表現了他們的積極進取精神。

  五.     人物形象分析。

  霍塞·阿卡迪奧·布恩地亞:他富于幻想,敢于實踐,具有驚人的毅力和智慧。他帶領人們創建了馬貢多鎮,建立了幸福的生活。他向往外來的科學與文明,癡迷于各種科學實驗,即使失敗或受傷,也從不氣餒,終于靠觀象儀證實了“地球是圓的,像一個橘子一樣”的科學真理。在閉塞落后的馬貢多,布恩地亞代表著馬貢多人對科學與文明的向往,代表著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只是這種向往和進取隨著布恩地亞后來的發瘋而夭折。

  烏蘇拉:她是一個勤儉能干、善良寬厚的拉丁美洲勞動婦女形象。她是馬貢多的創建者,也是馬貢多理性秩序的中流砥柱和維護者。她終日操勞,任勞任怨。她意志堅定,疾惡如仇,不僅阻止了布恩地亞的搬遷計劃,而且扭轉著一切使布恩地亞家族混亂的傾向,是家族的守護者。因此,她去世后,布恩地亞家族也迅速地走向了衰落。烏蘇拉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六.     吉卜賽人的出現的意義和作用。

  吉卜賽人在小說中是作為外來科學與文明(盡管這種科學與文明還帶有巫術的色彩)的使者而出現的。他們每一次帶來的新鮮玩藝兒,如磁鐵、望遠鏡、地圖、航海儀器以及煉金實驗室等,都深深地吸引著還處于原始、停滯的自然形態中的馬貢多人,尤其令富于幻想和進取心的布恩地亞著迷、布恩地亞癡迷的不僅是這些物件,更是這些物件所代表的科學與文明。正是受了這些物件的影響,它才要率領馬貢多的人們共辟一條通向外界文明的道路。當這條道路終于沒有開通的時候,我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以墨爾基阿德斯為代表的吉卜賽人,還是馬貢多與外界聯系的惟一通道。因此,吉卜賽人留在馬貢多人心目中的形象是非常美好的,霍塞·阿卡迪奧甚至把吉卜賽人的美妙形象作為傳世的回憶,講述給后輩們聽。這也就是布恩地亞與墨爾基阿德斯結下“偉大的友誼”的原因。

  七.     小說的魔幻現實主義手法分析。

  小說整體上呈現出來的奇幻與現實相交織的魔幻現實主義色彩,在這篇課文中同樣得到了體現。課文真實地描繪了吉卜賽人的到來給小鎮帶來的熱鬧景象,也逼真地描述了布恩地亞一次次做科學實驗的情景,還有烏蘇拉帶領孩子們在菜地勞動、布恩地亞教孩子們知識的場面等,都表述得很真切。但與這些真實的描繪相交織的還有許多奇幻的因素,如當吉卜賽人拽著兩塊磁鐵走家串戶時,磁鐵就會使“鐵鍋、鐵盆、鐵鉗、小鐵爐紛紛從原地落下,木板因鐵釘和螺釘沒命地掙脫出來而嘎嘎作響甚至連那些遺失很久的東西,居然也從人們尋找多遍的地方鉆了出來,成群結隊地跟在墨爾基阿德斯那兩塊魔鐵后面亂滾”。再加遠征隊的人“一個個像夢游病人似的,借助著螢火蟲微弱的閃光,在這惡夢般的天地中行進。他們不能往回走,因為有一種新的植物轉眼間就會長大起來。不一會兒就會把他們邊走邊開的小路封閉了”。還有“奧雷良諾是第一個在馬貢多出生的人,到三月份就滿六歲了。他好靜而孤僻,在娘肚子里就會哭,生下來時睜著眼睛。給他剪臍帶時,他就擺動著腦袋辨認房間里的東西,還以好奇而并不驚慌的神態察看著人們的臉龐。然后,他不再理會前來看望他的人們,卻專心致志地盯著那棕櫚葉蓋的頂棚,房頂在雨水的巨大壓力下眼看就要塌下來了”,等等、這些奇幻的因素與真實的描寫水乳交融在一起,使作品呈現出一個似真似幻、亦真亦幻的魔幻世界,增添了許多神秘氣氛和拉丁美洲的地域色彩。

  《百年孤獨》這種魔幻硯實主義色彩,顯然與《變形記》中的荒誕不同、《變形記》中的荒誕是整體結構上的幻想與細節描繪上的真實的結合,而《百年孤獨》則是奇幻與真實的相互交織、水乳交融。

  八.     分析小說的敘事角度

  從總體上看,小說基本保持了一種追記或倒敘的視角,即作家以俯視整個布恩地亞家族命運的姿態,向讀者講述一個已然逝去的故事,但小說情節鋪展的邏輯起點卻是“現在”。小說的開頭:“許多年之后,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類似的句子文中還有:“許多年以后,這里成了一條定期的驛道,奧雷民諾·布恩地亞上校也從這一地區經過時,看到這艘帆船只剩下一具燒焦的龍骨,在一片虞美人花地中。這時,他才相信這一段歷史并非父親杜撰的產物。”這種在情節演進時以“現在”為邏輯起點的時序的相互交織,一方面強化了小說的歷史意識,另一方面還突出了作品的“現實”意義。這內里其實隱含著作者的態度:從“現在”回顧布恩地亞家族的“過去”展望它的“未來”。

  九.     處理課后練習:(略,見教師用書)

  十.課后閱讀文學讀本《〈百年孤獨〉評析》和《百年孤獨》全書,體會整個小說內容。

  十一.           教學后記:

百年孤獨 篇4

  教案示例

  教學目標

  1.了解馬爾克斯及魔幻現實主義小說;

  2.閱讀小說,初步了解魔幻現實主義小說的特征;

  3.了解魔幻現實主義小說與傳統小說的區別;

  4.通過閱讀分析,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  新課

  1966年,馬爾克斯的一出版,首印的8000冊僅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地半月內便搶購一空。隨后一版再版,拉美凡能看書的人差不多都讀過這部小說。小說很快被譯成30多種文字,席卷歐美,轟動世界。

  一部小說為什么會產生這么大的影響?讓我們一起走進,去探求它的緣由。

  二、簡介作者及魔幻現實主義小說

  三、學生自讀小說,熟悉故事情節,編寫故事梗概

  四、分析課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魔幻現實主義手法

  明確:如本書寫外部文明對馬貢多的侵入,是現實的,但又魔幻化了:吉卜賽人拖著兩塊磁鐵“……挨家串戶地走著……鐵鍋、鐵盆、鐵鉗、小鐵爐紛紛從原地落下,木板因鐵釘和螺釘沒命地掙脫出來而嘎嘎作響……跟在那兩塊魔鐵的后面亂滾”;又如遠征隊的人“一個個像夢游病人似的,借助著螢火蟲微弱的閃光,在這惡夢般的天地中行進。他們不能往回走,因為有一種新的植物轉眼間就會長大起來,不一會就會把他們邊走邊開的小路封閉了”等等,這些奇幻的因素與真實的描寫水乳交融在一起,使作品呈現出一個似真似幻、亦真亦幻的魔幻世界,增添了許多神秘氣氛和拉丁美洲的地域色彩。

  五、把握布恩地業怪誕、夸張的行為和烏蘇拉理智、堅定的表現,從而體會烏蘇拉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

  明確:對布恩地亞來說,科學的探索曾經是高于一切的。“他的想像常常超越大自然的智慧,甚至比奇跡和魔術走得更遠”,于是他用“魔鐵”來開采地底下的黃金。神奇的放大鏡,使他不惜用三塊金幣把它換來,用來試驗作戰武器,盡管他“多處灼傷,經久方愈”,也不能影響他的獻身精神。對航海儀器的著迷,讓他在長達數月的雨季中閉門不出,整夜整夜地觀測星辰的移動,甚至不為妻子的狂怒所嚇退。煉金術更讓他癡迷無比,他把三十枚金幣投進燒鍋,跟銅屑、雄黃、硫磺、鉛等一起熔化,最后終使烏蘇拉的這筆珍貴的遺產變成了一團粘在鍋底里挖不下來的鍋巴。小說細膩地表達出布恩地亞天才的想象力已經超越了大自然的創造力和人類科學認識的極限,從而步入了高高在上的神秘的無人之境。

  烏蘇拉始終理智地看待在丈夫身上發生的一切。她由“勸阻不了”“傷心地哭”“被這危險的發明嚇壞了”;進而“忍不住了”“吼叫著”“把觀像儀摔在地上打得粉碎”;繼而“對吉卜賽人沒好印象”“不理他那一套,帶孩子祈禱去了”,組織“全村人反對他們(吉卜賽人)”;對布恩地亞的冒險,“布置婦女反對”“以局外人的態度觀察”“柔中有剛地頂了他”。由于烏蘇拉的理智和堅定,最終挽救了布恩地亞家族。烏蘇拉在家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在烏蘇拉的主持下,布恩地亞家族才得以日益發展。

  六、課外閱讀

  閱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分析本文獨特的敘事角度

  從總體上來看,小說基本保持了一種追憶的視角,即作家從現在的角度來俯視布恩地亞家族和馬貢多,然后向人們講述一個已經過去的故事。小說開頭:“許多年之后,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小說由“現在”起筆,很自然地將讀者帶到初建時期的馬貢多,同時又讓讀者知道人物多年后(未來)的遭遇。類似的句子在文中經常出現:“許多年以后,這里成了一條定期的驛道,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也從這一地區經過時,看到這艘帆船只剩下一具燒焦的龍骨,在一片虞美人花地中。這時,他才相信這一段歷史并非父親杜撰的產物”;“許多年以后,在正規軍軍官命令行刑隊開槍前一分鐘,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重溫了那個和暖的三月的下午的情景”。這種在情節發展中插進現時的寫法,增加了小說的容量,拓寬了讀者的思維空間,讓人領悟到小說深廣的意蘊,一方面認識小說的歷史意識,同時也感受到小說的現實意義。

  二、分析作者是如何用寫實的手法表現奇異的幻像的

  由于絕大多數學生第一次接觸魔幻現實主義作品,因此讓學生反復品味,教師只稍加點撥,學生能理解就可以了。

  明確:魔幻與現實相結合是這部作品最大的藝術特色。小說生動地描寫了拉丁美洲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狀況以及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習俗,具有鮮明的現實性。而這些描寫又被作者放置在一個精心營造的魔幻氛圍之中。荒誕不經的情節、撲朔迷離的奇跡,使小說籠罩著濃厚的魔幻氣氛,從而展現出一個真實與虛幻、現實與超現實并存的藝術世界。

  三、分析小說為何定名為“孤獨”,造成馬貢多的原因是什么?

  方法:學生閱讀全文、討論,教師小結。

  明確:小說寫了布恩地亞家族七代人充滿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經歷,以及馬貢多的開拓、發展和毀滅。布恩地亞家族一代又一代所特有的,就是一種“孤獨”精神。在這個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子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始終沒有推心置腹的切磋商討,沒有心心相印的感情溝通,彼此之間缺乏信任和了解,缺乏關懷和支持。盡管也有許多人為打破這種孤獨進行過種種艱苦的探索,但由于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各自分散的力量統一起來,最后均以失敗告終。作者用大量筆墨來描寫這種孤獨所造成的愚昧、落后、保守、僵化的現象,是為了讓讀者感受到這種孤獨不僅彌漫在布恩地亞家族和馬貢多鎮,而且滲入了整個社會,成為民族發展和國家進步的一大包袱。作者以為題,意在引起讀者思考:

  造成馬貢多——實際上是拉丁美洲的縮影——的原因,以及打破這種狀態的根本途徑。“百年”表示年代久長,“孤獨”的反義是團結。

  探究活動

  對于大多數文學愛好者來說,和加西亞·馬爾克斯幾乎已成為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代名詞了。對此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探究一下拉丁美洲的魔幻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及其發展脈絡。

  探究方法:

  可以3—5人組成一個研究小組,分工合作,利用現有條件,或上網查詢,或到圖書館查閱,或拜訪有關專家學者,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礎上討論研究。

  參讀書目:

  (1)段若川《安第斯山上的雄鷹諾貝爾獎與魔幻現實主義》,武漢出版社出版。

  (2)吳健恒譯《拉丁美洲文學簡史》,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3)《外國文學手冊》,北京出版社出版。

百年孤獨 篇5

  一、課文語讀

  西班牙語為世界奉獻了兩部偉大不朽的巨著——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和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這兩部作品穿越了350年的光陰,隔著那曾被哥倫布征服過的茫茫大西洋遙遙對峙。前者刻畫了當時西班牙社會生活的廣闊圖景,表現了文藝復興時期具有進步意義的人文主義思想;后者虛構了一個叫做馬貢多的小鎮,描繪了在這個奇特的地方生活的布恩地亞家族百年的盛衰史,它把讀者引入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跡和最純粹的現實相互交錯的生活之中,不僅讓你感受到許多血淋淋的現實和荒誕不經的傳說,而且讓你體會到最深刻的人性和最令人震驚的情感,甚至有人認為書中的每一個人物都深刻得讓人覺得害怕。

  被譽為“再現拉丁美洲歷史社會圖景的鴻篇巨著”,是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作品的代表作。瑞典文學院在給加西亞·馬爾克斯的評語中說,作者在中“創造了一個獨特的天地,那個由他虛構出來的小鎮。從50年代末,他的小說就把我們引進了這個奇特的地方。那里匯聚了不可思議的奇跡和最純粹的現實生活,作者的想像力在馳騁翱翔:荒誕不經的傳說、具體的村鎮生活、比擬與影射、細膩的景物描寫,都像新聞報道一樣準確地再現出來”。

  的確,在這部小說中,作者根據拉丁美洲血淋淋的歷史事實,憑借自己豐富的想像,描繪出了神話一般奇妙的世界;從小鎮馬貢多的建立、發展直到毀滅的百年歷程中,活靈活現地反映了拉丁美洲百年的興衰。馬貢多鎮很像是整個拉丁美洲的縮影。在這部作品中可以看到:拓荒者如何翻山越嶺去尋找偉大的發明;吉卜賽人如何把“文明”世界的玩意帶到這個偏僻的小鎮;外國壟斷資本家如何侵入這個盛產香蕉的小鎮;本國獨裁政權如何勾結帝國主義者屠殺大批工人;人民群眾如何進行流血斗爭;最后,洪水、颶風和蟻群如何把這個小鎮化為烏有。

  全書近30萬字,內容龐雜,人物眾多,情節曲折離奇,再加上神話故事、宗教典故、民間傳說以及作家獨創的從未來的角度來回憶過去的新穎的倒敘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繚亂。但閱畢全書,讀者可以領悟出,作家是要通過布恩地亞家族7代人充滿神秘色彩的坎坷經歷來反映哥倫比亞乃至拉丁美洲的歷史演變和社會現實,要求讀者思考造成馬貢多的原因,從而去尋找擺脫命運捉弄的正確途徑。正如作者在《拉丁美洲的孤獨》那篇演說中剖析了拉丁美洲孤獨的原因之后所說的:“面對壓迫、掠奪和歧視,我們的回答是生活下去。任何洪水、猛獸、瘟疫、饑饉、動亂,甚至數百年的戰爭,都不能削弱生命戰勝死亡的優勢。”小說的最后一句“遭受的家族,注定不會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現了”恰好說明了作者的主導思想:孤獨的拉丁美洲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新的、團結的、朝氣蓬勃的拉丁美洲必將出現。

  二、亮點探究

  1.小說題目的含義是什么?

  探究學習:加西亞·馬爾克斯花了18年的時間創作了這部長篇小說,并且在篇名上煞費了一番苦心。“百年”是什么意思?作家說,那是為了表示年代的久長,也就是說,拉丁美洲人民被壓迫、被剝削的苦難歲月是漫長的。“孤獨”又作何解釋?作家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說了這樣一句話:“孤獨的反義詞是團結。”有了這樣的提示,讀者可以從作品中尋找到造成拉丁美洲孤獨的原因。

  2.小說開篇名句“許多年之后,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在整部作品中起到了什么樣的作用?

  探究學習:小說的開頭,是作家獨創的從未來的角度回憶過去的新穎的倒敘手法。短短的一句話,實際上容納了未來、過去和現在三個時間層面,而作家顯然是隱匿在“現在”的。在我們讀過的所有作品的開局中,這個開場白真可以算得上精巧神奇了,在這不動聲色的敘述中隱藏著一種深沉的悲涼和無可奈何的宿命感,卻又憑借著巧妙的時空交錯形成了巨大的懸疑。隨后,馬爾克斯用他那冷靜沉著的筆調為我們描繪出一個魔幻般的拉丁美洲,刻畫了那么多形形色色的孤獨者們,讓我們慢慢感受幸運和渴望,慢慢感受悲愴和荒涼。

  3.課下結合對整部作品的閱讀,思考造成馬貢多的原因是什么?

  探究學習:從1830年至上世紀末的70年間,哥倫比亞爆發過幾十次內戰,使數十萬人喪生。本書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這方面的史實,并且通過書中主人公帶有傳奇色彩的生活集中表現出來。政客們的虛偽,統治者們的殘忍,民眾的盲從和愚昧等等都寫得淋漓盡致。作家以生動的筆觸,刻畫了性格鮮明的眾多人物,描繪了這個家族的孤獨精神。在這個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女之間、兄弟姐妹之間,沒有感情溝通,缺乏信任和了解。盡管很多人為打破孤獨進行過種種艱苦的探索,但由于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分散的力量統一起來,最后均以失敗而告終。這種孤獨不僅彌漫在布恩地亞家族和馬貢多鎮,而且滲入了狹隘思想,成為阻礙民族向上、國家進步的一大包袱。作家寫出這一點,是希望拉美民眾團結起來,共同努力,擺脫孤獨。所以,中浸淫著的孤獨感,其主要內涵應該是對整個苦難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現代文明世界的進程之外的憤懣和抗議,是作家在對拉丁美洲近百年的歷史以及這塊大陸上人民獨特的生命力、生存狀態、想像力進行獨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強的自信。

  4.魔幻現實主義產生的原因以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探究學習:拉丁美洲的魔幻現實主義文學流派是逐漸地形成自己獨特風格的。它離不開拉丁美洲自然的、歷史的和社會的客觀條件。不少拉丁美洲當代著名作家認為,魔幻現實主義之所以在拉丁美洲繁榮昌盛,是因為“它適應和植根于我們生活的現實世界”。這種流派的創作手法,把觸目驚心的現實和迷離恍惚的幻覺結合在一起,通過極端夸張和虛實交錯的藝術筆觸來網羅人事、編織情節,以圖描繪和反映拉丁美洲錯綜復雜的歷史、社會和政治現象。這種似是而非、似非而是、

  “復現實為幻想而不失其真”的魔幻現實主義的顯著特點是:彌漫著濃重而強烈的神奇氣氛;具有鮮明的反殖反帝反封建反獨裁的進步傾向;善于借鑒、吸收和運用外來文化,并且結合本民族的習俗加以提煉、發展和融會貫通。如果說現實主義是社會的一面鏡子,那么魔幻現實主義就是社會的一面哈哈鏡。雖然它蒙罩著一層神秘的外殼,但通過它的折射,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光怪陸離的現實世界。

  5.小說中明顯的魔幻現實主義寫法有哪些?

  探究學習:加西亞·馬爾克斯遵循“復現實為幻想而不失其真”的魔幻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經過巧妙的構思和想像,把觸目驚心的現實和源于神話、傳說的幻想結合起來,形成色彩斑斕、風格獨特的圖畫,使讀者在“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形象中,獲得一種似曾相識卻又陌生的感受,從而激起尋根溯源去追溯作家創作真諦的愿望。如本書寫外部文明對馬貢多的侵入,是現實的,但又是魔幻化了的:吉卜賽人拖著兩塊磁鐵“……挨家串戶地走著……鐵鍋、鐵盆、鐵鉗、小鐵爐紛紛從原地落下,木板因鐵釘和螺釘沒命地掙脫出來而嘎嘎作響……跟在墨爾基阿德斯那兩塊魔鐵的后面亂滾”;又如寫夜的寂靜,人們居然能聽到“螞蟻在月光下的哄鬧聲、蛀蟲啃食時的巨響以及野草生長時持續而清晰的尖叫聲”;再如寫政府把大批罷工者殺害后,將尸體裝上火車運到海里扔掉,那輛火車竟有200節車廂,前、中、后共有3個車頭牽引!

  三、選題設計

  1.對于大多數文學愛好者來說,和加西亞·馬爾克斯幾乎已成為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代名詞了。對此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研究一下拉丁美洲的魔幻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及其發展脈絡。

  研究方法:

  可以3—5人組成一個研究小組,分工合作,利用現有條件,或上網查詢,或到圖書館查閱,或拜訪有關專家學者,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礎上討論研究。

  參讀書目:

  (1)段若川《安第斯山上的雄鷹——諾貝爾獎與魔幻現實主義》,武漢出版社出版。

  (2)吳健恒譯《拉丁美洲文學簡史》,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3)《外國文學手冊》,北京出版社出版。

  (4)達·薩爾迪瓦爾著,胡真才、卞雙成譯《追根溯源——加西亞·馬爾克斯傳》。

  2.尼采說孤獨者有三種狀態:神靈、野獸和哲學家。神靈孤獨,因為它充實自立;野獸孤獨,因為它桀驁不遜;而哲學家既充實自立又桀驁不遜。歷史上,許多偉人都是“孤獨”的,對此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研究一下“屈原的孤獨”或“魯迅的孤獨”。

  研究方法:

  (同上)

  參讀書目:

  (1)金開誠等《屈原集校注》,中華書局出版。

  (2)曹堯德《屈子傳》,花城文藝出版社出版。

  (3)《魯迅生平史料匯編》,天津人民出版社。

  ④許壽裳《我所認識的魯迅》,人民文學出版社。

百年孤獨 篇6

  [導學新概念]

  20世紀60年代,拉丁美洲小說創作中出現了魔幻現實主義的流派。它的特點是在 反 映現實的敘事和描寫中,使用或者插入神奇而怪誕的人物和情節,以及各種超自然的現象。 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的代表作是魔幻現實主義的一部經典性作品。小說通過 布恩地亞家族七代人的命運,展示了拉丁美洲一個多世紀以來的歷史進程,從政治、經濟、 文化等方面探討了拉美地區貧困落后的原因。課本節選的是小說的第一章,敘述了布恩地亞 和烏蘇拉夫婦在馬貢多創業時期的生活。

  小說篇幅較長,要讓學生在反復閱讀的基礎上熟悉故事情節。小說描寫的馬貢多的創業經歷 ,具有鮮明的現實性,這些描寫又被作者放置在一個精心營造的魔幻氛圍之中,從而展現了 一個真實與虛幻、現實與超現實并存的藝術世界。這一點是自讀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還要思 考造成馬貢多的原因。

  [資料顯示屏]

  1966年,馬爾克斯的長篇力作分別在拉美和歐洲的多家報刊上連載 ,引起強烈反響,從而為作家贏得了世界性的聲譽。

  1982年,馬爾克斯由于在小說中“運用豐富的想象力,把幻想與現實融為一體,勾畫出一個 豐富多彩的夢幻般的世界,反映了拉丁美洲大陸的生活和斗爭”,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外國文學名著選讀(修訂本·下)》,崔寶衡主編,南開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3 19頁、320頁]

  魔幻現實主義被應用于拉丁美洲文學評論,則始于哥倫比亞作家加夫列爾·加西 亞·馬爾克斯于1967年出版的長篇小說。這部小說以虛構的小鎮馬貢多以及居住 在馬貢多的布恩地亞一家100年間的變遷,反映哥倫比亞的歷史。其中充滿離奇怪誕的情節 和人物,帶有濃烈的神話色彩和象征意味。這種獨特的風格,引起讀書界和評論界強烈的興 趣,認為是現代小說創作中一種新流派的代表,因而借用美術上與此近似的新流派的名詞, 稱之為魔幻現實主義。

  近年來,拉丁美洲文學評論界趨向于認為:魔幻現實主義已經成為當代拉丁美洲小說創作的主要潮流。[《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文學(一)》第723頁、724頁]

  這手稿上所寫的事情過去不曾,將來也永遠不會重復,因為命中注定要一百年處于孤獨的世家決不會有出現在世上的第二次機會。(結尾)

  故事梗概:

  很久以前,布恩地亞和他的妻子烏蘇拉為了逃避厄運的糾纏,和朋友們一同來到一處渺無人 煙的地方,創建了馬貢多小村鎮。布恩地亞作為年輕的族長,跟大伙一塊勞動,為全村謀福 利。由于吉卜賽人的引誘,他迷上了磁鐵和天文探索,幻想采到金子和發現世界奇跡。失敗 后,他又打算開辟一條道路,讓馬貢多和那些發明連接起來,結果又失敗了。他想離開這個 與世隔絕的小村鎮,但由于烏蘇拉的反對,也失敗了。從此他沉溺于幻想之中,不再理睬家 務和公益活動。

  布恩地亞家族在烏蘇拉的主持下日益發展。他們蓋起了迷宮一樣的住宅,積聚了不少財產。

  烏蘇拉堅持要尋找因與情婦皮拉有了孩子而隨吉卜賽人出走的大兒子阿卡迪奧,無意中打通 了馬貢多與外界的聯系。馬貢多開始出現了機器、鎮長、教會、自動鋼琴……

  由于布恩地亞的二兒子奧雷良諾在國內戰爭中成了自由派領袖,他在連綿不斷的戰爭中變得 殘酷、乖戾、衰老,在停火協議簽訂后,他開槍自殺未遂,從此蝸居小作坊。他的17個兒子 長大后均被敵人殺害。

  到了布恩地亞家族第四代時,馬貢多來了許多外國人,他們殘酷剝削本地居民,激起了強烈 反抗,政府軍奉命鎮壓罷工者,馬貢多在天災人禍中蕭條得可怕。

  布恩地亞家族的女兒阿瑪蘭塔在接受了外國文明的熏陶后,偕丈夫回到馬貢多,滿腔熱情地 要重建馬貢多,但她又墮入情網,與自己的外甥奧雷良諾發瘋似地相愛,并且生出了一個 帶著一條豬尾巴的兒子。阿瑪蘭塔因大出血喪命,嬰兒則被螞蟻咬死。小奧雷良諾在慘象 環生的刺激下,終于解讀了吉卜賽人在一百年前寫下的羊皮書,上邊記載著馬貢多和布恩 地亞家族的歷史,記載著這個家族每個人的歸宿。當他全部譯完的一瞬間,一陣颶風把馬貢 多從地面上一掃而光,遭受的家族,注定不會在大地上再出現第二次了。

  以布恩地亞家族七代人的興衰過程為經線,濃縮了哥倫比亞乃至整個拉美大陸 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演變,以魔幻的方式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現實。

  [教學設計ABC]

  設計A

  導語 設計:1966年,馬爾克斯的一出版,首印的8000冊僅在布宜諾 斯 艾利斯一 地半月內便搶購一空。隨后一版再版,拉美凡能看書的人差不多都讀過這部小說。小說很快 被譯成30多種文字,席卷歐美,轟動世界。

  一部小說為什么會產生這么大的影響?讓我們一起走進,去探求它的緣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見導語 設計)

  二、簡介作者及魔幻現實主義小說。

  三、學生自讀小說,熟悉故事情節,編寫故事梗概。

  四、把握布恩地亞怪誕、夸張的行為和烏蘇拉理智、堅定的表現,從而體會烏蘇拉在家庭中 所起的作用。

  對布恩地亞來說,科學的探索曾經是高于一切的。他“想象力極其豐富”“想象常常超越大 自然的智慧,甚至比奇跡和魔術走得更遠”。為了證明磁鐵的采金功能,“信不過吉卜賽人 的誠實”,用一頭騾子和一群山羊從吉卜賽人墨爾基阿德斯手中換來兩塊磁鐵。他查遍了整 個 地區,只發掘出一副15世紀的盔甲。這騾子和山羊是烏蘇拉要振興家業的,“但她勸阻不 了他”。為了證明放大鏡的戰略威力,布恩地亞“以科學家的獻身精神”“不惜冒生命的危 險”“親自置身于太陽光的焦點之下,結果多處灼傷”。這放大鏡是用兩塊磁鐵和三塊殖民 地時期的金幣換的,為此烏蘇拉“傷心地哭了”,因為“金幣是她父親勞累一生積攢下來的 一盒金幣的一部分”,她是“等個良機作本錢用”的,她被布恩地亞“這危險的發明嚇壞了”。試驗失敗后,布恩地亞收下了誠實的吉卜賽人送來的地圖和航海儀器。他“長達數月的雨 季閉門不出”“當他能熟練地操作儀器時,他對空間有了認識”“他發著高燒,抖抖索索地 向他們透露了自己的發現:‘地球是圓的,像一個橘子一樣。’”。此時全村的人都以為他“已經精神失常”,烏蘇拉“再也忍不住了”,一氣之下把他的觀象儀摔碎。當吉卜賽人送 給布恩地亞一間煉金試驗室并做了演示后,布恩地亞見煉金術配方簡單,又被迷住了。本來 烏蘇拉對吉卜賽人沒什么好印象,也不信那一套,但“拗不過丈夫,又讓了步”。結果,“烏蘇拉的這筆珍貴的祖產變成了一團粘在鍋底里挖不下來的鍋巴”。當吉卜賽人把假牙的原 理告訴布恩地亞后,他的情緒又變壞了,他意識到“世界上正在發生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 “可我們還在過著毛驢似的生活”。長期以來,對馬貢多的社會創造精神,此時已“煙消 云散”。原來的“富有闖蕩精神的、整潔的”布恩地亞,已經變成了“一個外表怠惰、衣著 馬虎的人”。他帶上了幾個人,為了“把馬貢多同偉大的發明聯系起來”“輕率地開始了冒 險”。他設想出把馬貢多“遷移到更合適的地方去的計劃”。對此,烏蘇拉“搶了先”“像螞蟻似地通過秘密而又不懈的工作”“布置好讓全村婦女反對男人們隨心所欲的計劃”“以一種局外人的態度觀察著他”“對他的遠見毫不動心”。小說細膩地表達出布恩地亞天才 的想象力已經超越了大自然的創造力和人類科學認識的極限,從而步入了高高在上的神秘的 無人之境。烏蘇拉始終理智地看待在丈夫身上發生的一切。她由“勸阻不了”“傷心地哭” “被這危險的發明嚇壞了”;進而“忍不住了”“吼叫著”“把觀象儀摔在地上打得粉碎”;繼而“對吉卜賽人沒好印象”“不理他那一套,帶孩子祈禱去了”,組織“全村人反對他 們(吉卜賽人)”;對布恩地亞的冒險,“布置婦女反對”“以局外人的態度觀察”“柔中有 剛 地頂了他”。由于烏蘇拉的理智和堅定,最終挽救了布恩地亞家族。烏蘇拉在家庭中的地位 越來越重要,在烏蘇拉的主持下,布恩地亞家族才得以日益發展。

  五、思考:作者如何用寫實的手法表現奇異的幻像的。

  由于絕大多數學生第一次接觸魔幻現實主義作品,因此讓學生反復品味,教師只稍加點撥 ,學生能理解就可以了。

  明確:魔幻與現實相結合是這部作品最大的藝術特色。小說生動地描寫了 拉丁美洲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狀況以及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習俗,具有鮮明的現實性 。而這些描寫又被作者放置在一個精心營造的魔幻氛圍之中。荒誕不經的情節、撲朔迷離的 奇跡,使小說籠罩著濃厚的魔幻氣氛,從而展現出一個真實與虛幻、現實與超現實并存的藝 術世界。

  設計B

  探究性學習:探討小說的主題。

  小說為何定名為“孤獨”,造成馬貢多的原因是什么?

  方法:學生閱讀全文、討論,教師小結。

  明確:小說寫了布恩地亞家族七代人充滿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經歷,以及馬 貢多的開拓、發展和毀滅。布恩地亞家族一代又一代所特有的,就是一種“孤獨”精神。在 這個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子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始終沒有推心置腹的切磋商 討,沒有心心相印的感情溝通,彼此之間缺乏信任和了解,缺乏關懷和支持。盡管也有許多 人為打破這種孤獨進行過種種艱苦的探索,但由于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各自分散的力 量統一起來,最后均以失敗告終。作者用大量筆墨來描寫這種孤獨所造成的愚昧、落后、保 守、僵化的現象,是為了讓讀者感受到這種孤獨不僅彌漫在布恩地亞家族和馬貢多鎮,而且 滲入了整個社會,成為民族發展和國家進步的一大包袱。作者以為題,意在引 起讀者思考:造成馬貢多——實際上是拉丁美洲的縮影——的原因,以及打破這種 狀態的根本途徑。“百年”表示年代久長,“孤獨”的反義是團結。

  設計C

  拓展閱讀:的開頭,是作者精心構思的。它在整個作品的時空拓展、 情節安排、人物關系、氣氛營造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學生在反復閱讀的基礎上, 引導他們具體分析這一開頭的語言結構和表達效果。

  學生討論后,明確:這個開頭為全書定下了“基調”。敘述者站在某個不 確定的“現在”,講述“多年之后”的一個“將來”,然后又從這個“將來”回眸到“那久 遠的一天”的“過去”。一句話中包含了現在、將來、過去,形成了一個周而復始的時間圈 。這個由39個字組成的句子是作者在中處理時間的“綱領”。

  從本質上講,那個“現在”,那“多年之后”,“那久遠的一天下午”三個時間段,只是事件先后的排列不同,但一切均已發生,均已存在,一切都屬于回憶。 

百年孤獨 篇7

  鄧浩

  (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

  教學目的

  1.積累文中詞語,并熟練運用。

  2.了解魔幻現實主義小說的特點。

  3.分析了解魔幻現實主義小說和傳統現實主義小說的不同。

  4.分析了解塑造人物形象方法。

  教學重點與難點:魔幻現實主義手法。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方法:導讀自讀結合法。

  教學過程 :

  一.教學導入  :

  由現實主義創作引入到魔幻現實主義小說。

  二.介紹馬爾克斯及其作品:

  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是20世紀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杰出代表。

  加西亞·馬爾克斯生于哥倫比亞的阿拉卡塔卡鎮,父親原來學醫,后來成了當地郵電所報務員。外祖父馬爾克斯·伊瓜蘭是受人尊敬的老自由黨人。阿拉卡塔卡鎮過去是美國公司的香蕉種植園,在“香蕉熱”時期有過繁榮的階段,后來,國際市場上香蕉的價格暴跌,美國公司撤離,阿拉卡塔卡立即衰落下來,社會矛盾隨之激化。1928年,也就是加西亞·馬爾克斯出生那年,香蕉工人舉行大罷工,政府派軍警來鎮壓,死亡八百余人。此后,居民大量外遷。阿拉卡塔卡成了孤獨、蕭條的地方。加西亞·馬爾克斯自幼在外祖父家長大。外祖父經常對他講當地的歷史故事。外祖母更是一位講故事能手,對他講了許多印第安人的神話傳說。她相信人死以后靈魂繼續存在,為了不讓亡靈們感到孤獨,她特地為亡靈們安排了兩間空房經常與他們談話。加西亞·馬爾克斯的姨媽也篤信鬼神,有一天,她感到自己將要死亡,便坦然地躲進自己的房間,成天在里面織尸衣。孤獨而帶有神秘色彩的阿拉卡塔卡給作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養了他獨有的審美情趣。

  12歲時,作家來到首都波哥大教會學校讀書。18歲后在波哥大大學讀法律,參加了自由黨。1948年內戰爆發時,他中途輟學,不久進報界工作。1954年任《觀察家報》記者兼電影專欄負責人。此后,他從事新聞工作,同時進行文學創作。他曾到過意、法、英、蘇、波、捷、匈等國。1959年回國,擔任古巴“拉丁社”駐哥倫比亞辦事處的負責人。 1961年任該社駐聯合國記者,后遷居墨西哥,至1976年才返回哥倫比亞。為了抗議軍人政權,他曾于是年舉行“文學罷工”。1981年受軍政府迫害而流亡墨西哥。1982年哥倫比亞新政府成立,作家才得以返回故土,從事文學創作。當年因《百年孤獨》的成功獲諾貝爾文學獎。同年,應法國總統密特朗的邀請,擔任法國—西班牙語國家文化交流委員會主席。

  其作品主要是代表作長篇小說《百年孤獨》。還有短篇小說《第三次無可奈何》《格蘭德大媽的葬禮》等;中篇小說《伊莎白爾在馬貢多的觀雨獨白》《枯枝敗葉》《周末后的一天》《一件事先張揚的兇殺案》等;長篇小說《惡時辰》《家長的沒落》(1976年被美國《時代》雜志評為當年世界十大優秀作品之一)《霍亂時期的愛情》《迷宮中的將軍》。

  三.預習診斷:

  1.下列注音完全無誤的一項是( D )

  A.清澈(zhe) 襤褸(lanlu) 螺釘(luo) 骷髏(kulou)

  B.吹噓(xu) 胼(bing)手胝(zhi)腳 痼疾(gu)

  C.蓖麻(bi) 黏稠(zhan) 干癟(bie) 窸窣(xishu)

  D.啁啾(jiu) 狩獵(shou) 礫石(li) 蠑螈(rongyuan)

  2.判斷下列詞語中含有錯別字的一項( D )

  A.無可置疑 五彩繽紛 心靈手巧 難以置信 焦頭爛額

  B.專心致志 胡思亂想 隨心所欲 小心翼翼 無所不至

  C.一無所知 煙消云散 不知所措 首屈一指 無動于衷

  D.同心協力 老態龍鐘 振耳欲聾 循循善誘 挨家穿戶

  3.魔幻現實主義是怎樣產生的?(檢查預習單元知識的情況)

  四.解題:

  《百年孤獨》以馬貢多鎮為背景,描寫了布恩地亞家族七代人的命運,折射出了哥倫比亞乃至整個拉丁美洲一個多世紀的歷史進程,探討了拉丁美洲地區貧困落后的原因。作者以生動、富于幻想的筆觸,勾畫出這片神奇大陸上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反映了復雜、多變的社會生活,深入揭示了該地區人民的精神特征,小說因而成為一部氣勢恢宏的史詩性作品。

  本篇課文作為《百年孤獨》的第一章,既具有與整部長篇小說相勾連的藝術與思想特質,同時又具有獨立成章的表述個性。在這一章里,布恩地亞與吉卜賽人的交往成為主體內容。隨著吉卜賽人每一次帶來的新奇的東西的不同,布恩地亞進行科學鉆研和探險的內容也隨之發生變化。受其影響,布恩地亞甚至想率領眾人整體遷移,離開馬貢多。雖然由于烏蘇拉的阻攔最終沒有實現,并且眼光開始轉向現實生活,但布恩地亞對科學、知識的癡迷一如既往,不曾有一絲一毫的減弱。應該說,作者對布恩地亞癡迷于科學實驗的描繪,強調了馬貢多人對外來科學與文明的向往和追求,表現了他們的積極進取精神。

  五.人物形象分析。

  霍塞·阿卡迪奧·布恩地亞:他富于幻想,敢于實踐,具有驚人的毅力和智慧。他帶領人們創建了馬貢多鎮,建立了幸福的生活。他向往外來的科學與文明,癡迷于各種科學實驗,即使失敗或受傷,也從不氣餒,終于靠觀象儀證實了“地球是圓的,像一個橘子一樣”的科學真理。在閉塞落后的馬貢多,布恩地亞代表著馬貢多人對科學與文明的向往,代表著一種積極進取的精神。只是這種向往和進取隨著布恩地亞后來的發瘋而夭折。

  烏蘇拉:她是一個勤儉能干、善良寬厚的拉丁美洲勞動婦女形象。她是馬貢多的創建者,也是馬貢多理性秩序的中流砥柱和維護者。她終日操勞,任勞任怨。她意志堅定,疾惡如仇,不僅阻止了布恩地亞的搬遷計劃,而且扭轉著一切使布恩地亞家族混亂的傾向,是家族的守護者。因此,她去世后,布恩地亞家族也迅速地走向了衰落。烏蘇拉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女性。

  六.吉卜賽人的出現的意義和作用。

  吉卜賽人在小說中是作為外來科學與文明(盡管這種科學與文明還帶有巫術的色彩)的使者而出現的。他們每一次帶來的新鮮玩藝兒,如磁鐵、望遠鏡、地圖、航海儀器以及煉金實驗室等,都深深地吸引著還處于原始、停滯的自然形態中的馬貢多人,尤其令富于幻想和進取心的布恩地亞著迷、布恩地亞癡迷的不僅是這些物件,更是這些物件所代表的科學與文明。正是受了這些物件的影響,它才要率領馬貢多的人們共辟一條通向外界文明的道路。當這條道路終于沒有開通的時候,我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以墨爾基阿德斯為代表的吉卜賽人,還是馬貢多與外界聯系的惟一通道。因此,吉卜賽人留在馬貢多人心目中的形象是非常美好的,霍塞·阿卡迪奧甚至把吉卜賽人的美妙形象作為傳世的回憶,講述給后輩們聽。這也就是布恩地亞與墨爾基阿德斯結下“偉大的友誼”的原因。

  七.小說的魔幻現實主義手法分析。

  小說整體上呈現出來的奇幻與現實相交織的魔幻現實主義色彩,在這篇課文中同樣得到了體現。課文真實地描繪了吉卜賽人的到來給小鎮帶來的熱鬧景象,也逼真地描述了布恩地亞一次次做科學實驗的情景,還有烏蘇拉帶領孩子們在菜地勞動、布恩地亞教孩子們知識的場面等,都表述得很真切。但與這些真實的描繪相交織的還有許多奇幻的因素,如當吉卜賽人拽著兩塊磁鐵走家串戶時,磁鐵就會使“鐵鍋、鐵盆、鐵鉗、小鐵爐紛紛從原地落下,木板因鐵釘和螺釘沒命地掙脫出來而嘎嘎作響甚至連那些遺失很久的東西,居然也從人們尋找多遍的地方鉆了出來,成群結隊地跟在墨爾基阿德斯那兩塊魔鐵后面亂滾”。再加遠征隊的人“一個個像夢游病人似的,借助著螢火蟲微弱的閃光,在這惡夢般的天地中行進。他們不能往回走,因為有一種新的植物轉眼間就會長大起來。不一會兒就會把他們邊走邊開的小路封閉了”。還有“奧雷良諾是第一個在馬貢多出生的人,到三月份就滿六歲了。他好靜而孤僻,在娘肚子里就會哭,生下來時睜著眼睛。給他剪臍帶時,他就擺動著腦袋辨認房間里的東西,還以好奇而并不驚慌的神態察看著人們的臉龐。然后,他不再理會前來看望他的人們,卻專心致志地盯著那棕櫚葉蓋的頂棚,房頂在雨水的巨大壓力下眼看就要塌下來了”,等等、這些奇幻的因素與真實的描寫水乳交融在一起,使作品呈現出一個似真似幻、亦真亦幻的魔幻世界,增添了許多神秘氣氛和拉丁美洲的地域色彩。

  《百年孤獨》這種魔幻硯實主義色彩,顯然與《變形記》中的荒誕不同、《變形記》中的荒誕是整體結構上的幻想與細節描繪上的真實的結合,而《百年孤獨》則是奇幻與真實的相互交織、水乳交融。

  八.分析小說的敘事角度

  從總體上看,小說基本保持了一種追記或倒敘的視角,即作家以俯視整個布恩地亞家族命運的姿態,向讀者講述一個已然逝去的故事,但小說情節鋪展的邏輯起點卻是“現在”。小說的開頭:“許多年之后,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類似的句子文中還有:“許多年以后,這里成了一條定期的驛道,奧雷民諾·布恩地亞上校也從這一地區經過時,看到這艘帆船只剩下一具燒焦的龍骨,在一片虞美人花地中。這時,他才相信這一段歷史并非父親杜撰的產物。”這種在情節演進時以“現在”為邏輯起點的時序的相互交織,一方面強化了小說的歷史意識,另一方面還突出了作品的“現實”意義。這內里其實隱含著作者的態度:從“現在”回顧布恩地亞家族的“過去”展望它的“未來”。

  九.處理課后練習:(略,見教師用書)

  十.課后閱讀文學讀本《〈百年孤獨〉評析》和《百年孤獨》全書,體會整個小說內容。

百年孤獨 篇8

  文/李振林

  [導學新概念]

  20世紀60年代,拉丁美洲小說創作中出現了魔幻現實主義的流派。它的特點是在 反 映現實的敘事和描寫中,使用或者插入神奇而怪誕的人物和情節,以及各種超自然的現象。 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的代表作《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的一部經典性作品。小說通過 布恩地亞家族七代人的命運,展示了拉丁美洲一個多世紀以來的歷史進程,從政治、經濟、 文化等方面探討了拉美地區貧困落后的原因。課本節選的是小說的第一章,敘述了布恩地亞 和烏蘇拉夫婦在馬貢多創業時期的生活。

  小說篇幅較長,要讓學生在反復閱讀的基礎上熟悉故事情節。小說描寫的馬貢多的創業經歷 ,具有鮮明的現實性,這些描寫又被作者放置在一個精心營造的魔幻氛圍之中,從而展現了 一個真實與虛幻、現實與超現實并存的藝術世界。這一點是自讀本課的重點和難點。還要思 考造成馬貢多百年孤獨的原因。

  [資料顯示屏]

  1966年,馬爾克斯的長篇力作《百年孤獨》分別在拉美和歐洲的多家報刊上連載 ,引起強烈反響,從而為作家贏得了世界性的聲譽。

  1982年,馬爾克斯由于在小說中“運用豐富的想象力,把幻想與現實融為一體,勾畫出一個 豐富多彩的夢幻般的世界,反映了拉丁美洲大陸的生活和斗爭”,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外國文學名著選讀(修訂本·下)》,崔寶衡主編,南開大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3 19頁、320頁]

  魔幻現實主義被應用于拉丁美洲文學評論,則始于哥倫比亞作家加夫列爾·加西 亞·馬爾克斯于1967年出版的長篇小說《百年孤獨》。這部小說以虛構的小鎮馬貢多以及居住 在馬貢多的布恩地亞一家100年間的變遷,反映哥倫比亞的歷史。其中充滿離奇怪誕的情節 和人物,帶有濃烈的神話色彩和象征意味。這種獨特的風格,引起讀書界和評論界強烈的興 趣,認為是現代小說創作中一種新流派的代表,因而借用美術上與此近似的新流派的名詞, 稱之為魔幻現實主義。

  近年來,拉丁美洲文學評論界趨向于認為:魔幻現實主義已經成為當代拉丁美洲小說創作的主要潮流。[《中國大百科全書·外國文學(一)》第723頁、724頁]

  這手稿上所寫的事情過去不曾,將來也永遠不會重復,因為命中注定要一百年處于孤獨的世家決不會有出現在世上的第二次機會。(《百年孤獨》結尾)

  《百年孤獨》故事梗概:

  很久以前,布恩地亞和他的妻子烏蘇拉為了逃避厄運的糾纏,和朋友們一同來到一處渺無人 煙的地方,創建了馬貢多小村鎮。布恩地亞作為年輕的族長,跟大伙一塊勞動,為全村謀福 利。由于吉卜賽人的引誘,他迷上了磁鐵和天文探索,幻想采到金子和發現世界奇跡。失敗 后,他又打算開辟一條道路,讓馬貢多和那些發明連接起來,結果又失敗了。他想離開這個 與世隔絕的小村鎮,但由于烏蘇拉的反對,也失敗了。從此他沉溺于幻想之中,不再理睬家 務和公益活動。

  布恩地亞家族在烏蘇拉的主持下日益發展。他們蓋起了迷宮一樣的住宅,積聚了不少財產。

  烏蘇拉堅持要尋找因與情婦皮拉有了孩子而隨吉卜賽人出走的大兒子阿卡迪奧,無意中打通 了馬貢多與外界的聯系。馬貢多開始出現了機器、鎮長、教會、自動鋼琴……

  由于布恩地亞的二兒子奧雷良諾在國內戰爭中成了自由派領袖,他在連綿不斷的戰爭中變得 殘酷、乖戾、衰老,在停火協議簽訂后,他開槍自殺未遂,從此蝸居小作坊。他的17個兒子 長大后均被敵人殺害。

  到了布恩地亞家族第四代時,馬貢多來了許多外國人,他們殘酷剝削本地居民,激起了強烈 反抗,政府軍奉命鎮壓罷工者,馬貢多在天災人禍中蕭條得可怕。

  布恩地亞家族的女兒阿瑪蘭塔在接受了外國文明的熏陶后,偕丈夫回到馬貢多,滿腔熱情地 要重建馬貢多,但她又墮入情網,與自己的外甥奧雷良諾發瘋似地相愛,并且生出了一個 帶著一條豬尾巴的兒子。阿瑪蘭塔因大出血喪命,嬰兒則被螞蟻咬死。小奧雷良諾在慘象 環生的刺激下,終于解讀了吉卜賽人在一百年前寫下的羊皮書,上邊記載著馬貢多和布恩 地亞家族的歷史,記載著這個家族每個人的歸宿。當他全部譯完的一瞬間,一陣颶風把馬貢 多從地面上一掃而光,遭受百年孤獨的家族,注定不會在大地上再出現第二次了。

  《百年孤獨》以布恩地亞家族七代人的興衰過程為經線,濃縮了哥倫比亞乃至整個拉美大陸 一百多年來的歷史演變,以魔幻的方式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現實。

  [教學設計ABC]

  設計A

  導語 設計:1966年,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一出版,首印的8000冊僅在布宜諾 斯 艾利斯一 地半月內便搶購一空。隨后一版再版,拉美凡能看書的人差不多都讀過這部小說。小說很快 被譯成30多種文字,席卷歐美,轟動世界。

  一部小說為什么會產生這么大的影響?讓我們一起走進《百年孤獨》,去探求它的緣由。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見導語 設計)

  二、簡介作者及魔幻現實主義小說。

  三、學生自讀小說,熟悉故事情節,編寫故事梗概。

  四、把握布恩地亞怪誕、夸張的行為和烏蘇拉理智、堅定的表現,從而體會烏蘇拉在家庭中 所起的作用。

  對布恩地亞來說,科學的探索曾經是高于一切的。他“想象力極其豐富”“想象常常超越大 自然的智慧,甚至比奇跡和魔術走得更遠”。為了證明磁鐵的采金功能,“信不過吉卜賽人 的誠實”,用一頭騾子和一群山羊從吉卜賽人墨爾基阿德斯手中換來兩塊磁鐵。他查遍了整 個 地區,只發掘出一副15世紀的盔甲。這騾子和山羊是烏蘇拉要振興家業的,“但她勸阻不 了他”。為了證明放大鏡的戰略威力,布恩地亞“以科學家的獻身精神”“不惜冒生命的危 險”“親自置身于太陽光的焦點之下,結果多處灼傷”。這放大鏡是用兩塊磁鐵和三塊殖民 地時期的金幣換的,為此烏蘇拉“傷心地哭了”,因為“金幣是她父親勞累一生積攢下來的 一盒金幣的一部分”,她是“等個良機作本錢用”的,她被布恩地亞“這危險的發明嚇壞了”。試驗失敗后,布恩地亞收下了誠實的吉卜賽人送來的地圖和航海儀器。他“長達數月的雨 季閉門不出”“當他能熟練地操作儀器時,他對空間有了認識”“他發著高燒,抖抖索索地 向他們透露了自己的發現:‘地球是圓的,像一個橘子一樣。’”。此時全村的人都以為他“已經精神失常”,烏蘇拉“再也忍不住了”,一氣之下把他的觀象儀摔碎。當吉卜賽人送 給布恩地亞一間煉金試驗室并做了演示后,布恩地亞見煉金術配方簡單,又被迷住了。本來 烏蘇拉對吉卜賽人沒什么好印象,也不信那一套,但“拗不過丈夫,又讓了步”。結果,“烏蘇拉的這筆珍貴的祖產變成了一團粘在鍋底里挖不下來的鍋巴”。當吉卜賽人把假牙的原 理告訴布恩地亞后,他的情緒又變壞了,他意識到“世界上正在發生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情” “可我們還在過著毛驢似的生活”。長期以來,對馬貢多的社會創造精神,此時已“煙消 云散”。原來的“富有闖蕩精神的、整潔的”布恩地亞,已經變成了“一個外表怠惰、衣著 馬虎的人”。他帶上了幾個人,為了“把馬貢多同偉大的發明聯系起來”“輕率地開始了冒 險”。他設想出把馬貢多“遷移到更合適的地方去的計劃”。對此,烏蘇拉“搶了先”“像螞蟻似地通過秘密而又不懈的工作”“布置好讓全村婦女反對男人們隨心所欲的計劃”“以一種局外人的態度觀察著他”“對他的遠見毫不動心”。小說細膩地表達出布恩地亞天才 的想象力已經超越了大自然的創造力和人類科學認識的極限,從而步入了高高在上的神秘的 無人之境。烏蘇拉始終理智地看待在丈夫身上發生的一切。她由“勸阻不了”“傷心地哭” “被這危險的發明嚇壞了”;進而“忍不住了”“吼叫著”“把觀象儀摔在地上打得粉碎”;繼而“對吉卜賽人沒好印象”“不理他那一套,帶孩子祈禱去了”,組織“全村人反對他 們(吉卜賽人)”;對布恩地亞的冒險,“布置婦女反對”“以局外人的態度觀察”“柔中有 剛 地頂了他”。由于烏蘇拉的理智和堅定,最終挽救了布恩地亞家族。烏蘇拉在家庭中的地位 越來越重要,在烏蘇拉的主持下,布恩地亞家族才得以日益發展。

  五、思考:作者如何用寫實的手法表現奇異的幻像的。

  由于絕大多數學生第一次接觸魔幻現實主義作品,因此讓學生反復品味,教師只稍加點撥 ,學生能理解就可以了。

  明確:魔幻與現實相結合是這部作品最大的藝術特色。小說生動地描寫了 拉丁美洲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狀況以及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習俗,具有鮮明的現實性 。而這些描寫又被作者放置在一個精心營造的魔幻氛圍之中。荒誕不經的情節、撲朔迷離的 奇跡,使小說籠罩著濃厚的魔幻氣氛,從而展現出一個真實與虛幻、現實與超現實并存的藝 術世界。

  設計B

  探究性學習:探討小說的主題。

  小說為何定名為“孤獨”,造成馬貢多百年孤獨的原因是什么?

  方法:學生閱讀全文、討論,教師小結。

  明確:小說寫了布恩地亞家族七代人充滿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經歷,以及馬 貢多的開拓、發展和毀滅。布恩地亞家族一代又一代所特有的,就是一種“孤獨”精神。在 這個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子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始終沒有推心置腹的切磋商 討,沒有心心相印的感情溝通,彼此之間缺乏信任和了解,缺乏關懷和支持。盡管也有許多 人為打破這種孤獨進行過種種艱苦的探索,但由于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各自分散的力 量統一起來,最后均以失敗告終。作者用大量筆墨來描寫這種孤獨所造成的愚昧、落后、保 守、僵化的現象,是為了讓讀者感受到這種孤獨不僅彌漫在布恩地亞家族和馬貢多鎮,而且 滲入了整個社會,成為民族發展和國家進步的一大包袱。作者以“百年孤獨”為題,意在引 起讀者思考:造成馬貢多——實際上是拉丁美洲的縮影——百年孤獨的原因,以及打破這種 狀態的根本途徑。“百年”表示年代久長,“孤獨”的反義是團結。

  設計C

  拓展閱讀:《百年孤獨》的開頭,是作者精心構思的。它在整個作品的時空拓展、 情節安排、人物關系、氣氛營造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學生在反復閱讀的基礎上, 引導他們具體分析這一開頭的語言結構和表達效果。

  學生討論后,明確:這個開頭為全書定下了“基調”。敘述者站在某個不 確定的“現在”,講述“多年之后”的一個“將來”,然后又從這個“將來”回眸到“那久 遠的一天”的“過去”。一句話中包含了現在、將來、過去,形成了一個周而復始的時間圈 。這個由39個字組成的句子是作者在《百年孤獨》中處理時間的“綱領”。

  從本質上講,那個“現在”,那“多年之后”,“那久遠的一天下午”三個時間段,只是事件先后的排列不同,但一切均已發生,均已存在,一切都屬于回憶。 

  中國基礎教育21世紀

百年孤獨 篇9

  教案示例

  教學目標

  1.了解馬爾克斯及魔幻現實主義小說;

  2.閱讀小說,初步了解魔幻現實主義小說的特征;

  3.了解魔幻現實主義小說與傳統小說的區別;

  4.通過閱讀分析,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  新課

  1966年,馬爾克斯的一出版,首印的8000冊僅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地半月內便搶購一空。隨后一版再版,拉美凡能看書的人差不多都讀過這部小說。小說很快被譯成30多種文字,席卷歐美,轟動世界。

  一部小說為什么會產生這么大的影響?讓我們一起走進,去探求它的緣由。

  二、簡介作者及魔幻現實主義小說

  三、學生自讀小說,熟悉故事情節,編寫故事梗概

  四、分析課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魔幻現實主義手法

  明確:如本書寫外部文明對馬貢多的侵入,是現實的,但又魔幻化了:吉卜賽人拖著兩塊磁鐵“……挨家串戶地走著……鐵鍋、鐵盆、鐵鉗、小鐵爐紛紛從原地落下,木板因鐵釘和螺釘沒命地掙脫出來而嘎嘎作響……跟在那兩塊魔鐵的后面亂滾”;又如遠征隊的人“一個個像夢游病人似的,借助著螢火蟲微弱的閃光,在這惡夢般的天地中行進。他們不能往回走,因為有一種新的植物轉眼間就會長大起來,不一會就會把他們邊走邊開的小路封閉了”等等,這些奇幻的因素與真實的描寫水乳交融在一起,使作品呈現出一個似真似幻、亦真亦幻的魔幻世界,增添了許多神秘氣氛和拉丁美洲的地域色彩。

  五、把握布恩地業怪誕、夸張的行為和烏蘇拉理智、堅定的表現,從而體會烏蘇拉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

  明確:對布恩地亞來說,科學的探索曾經是高于一切的。“他的想像常常超越大自然的智慧,甚至比奇跡和魔術走得更遠”,于是他用“魔鐵”來開采地底下的黃金。神奇的放大鏡,使他不惜用三塊金幣把它換來,用來試驗作戰武器,盡管他“多處灼傷,經久方愈”,也不能影響他的獻身精神。對航海儀器的著迷,讓他在長達數月的雨季中閉門不出,整夜整夜地觀測星辰的移動,甚至不為妻子的狂怒所嚇退。煉金術更讓他癡迷無比,他把三十枚金幣投進燒鍋,跟銅屑、雄黃、硫磺、鉛等一起熔化,最后終使烏蘇拉的這筆珍貴的遺產變成了一團粘在鍋底里挖不下來的鍋巴。小說細膩地表達出布恩地亞天才的想象力已經超越了大自然的創造力和人類科學認識的極限,從而步入了高高在上的神秘的無人之境。

  烏蘇拉始終理智地看待在丈夫身上發生的一切。她由“勸阻不了”“傷心地哭”“被這危險的發明嚇壞了”;進而“忍不住了”“吼叫著”“把觀像儀摔在地上打得粉碎”;繼而“對吉卜賽人沒好印象”“不理他那一套,帶孩子祈禱去了”,組織“全村人反對他們(吉卜賽人)”;對布恩地亞的冒險,“布置婦女反對”“以局外人的態度觀察”“柔中有剛地頂了他”。由于烏蘇拉的理智和堅定,最終挽救了布恩地亞家族。烏蘇拉在家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在烏蘇拉的主持下,布恩地亞家族才得以日益發展。

  六、課外閱讀

  閱讀全文

  第二課時

  一、分析本文獨特的敘事角度

  從總體上來看,小說基本保持了一種追憶的視角,即作家從現在的角度來俯視布恩地亞家族和馬貢多,然后向人們講述一個已經過去的故事。小說開頭:“許多年之后,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小說由“現在”起筆,很自然地將讀者帶到初建時期的馬貢多,同時又讓讀者知道人物多年后(未來)的遭遇。類似的句子在文中經常出現:“許多年以后,這里成了一條定期的驛道,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也從這一地區經過時,看到這艘帆船只剩下一具燒焦的龍骨,在一片虞美人花地中。這時,他才相信這一段歷史并非父親杜撰的產物”;“許多年以后,在正規軍軍官命令行刑隊開槍前一分鐘,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重溫了那個和暖的三月的下午的情景”。這種在情節發展中插進現時的寫法,增加了小說的容量,拓寬了讀者的思維空間,讓人領悟到小說深廣的意蘊,一方面認識小說的歷史意識,同時也感受到小說的現實意義。

  二、分析作者是如何用寫實的手法表現奇異的幻像的

  由于絕大多數學生第一次接觸魔幻現實主義作品,因此讓學生反復品味,教師只稍加點撥,學生能理解就可以了。

  明確:魔幻與現實相結合是這部作品最大的藝術特色。小說生動地描寫了拉丁美洲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狀況以及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習俗,具有鮮明的現實性。而這些描寫又被作者放置在一個精心營造的魔幻氛圍之中。荒誕不經的情節、撲朔迷離的奇跡,使小說籠罩著濃厚的魔幻氣氛,從而展現出一個真實與虛幻、現實與超現實并存的藝術世界。

  三、分析小說為何定名為“孤獨”,造成馬貢多的原因是什么?

  方法:學生閱讀全文、討論,教師小結。

  明確:小說寫了布恩地亞家族七代人充滿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經歷,以及馬貢多的開拓、發展和毀滅。布恩地亞家族一代又一代所特有的,就是一種“孤獨”精神。在這個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子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始終沒有推心置腹的切磋商討,沒有心心相印的感情溝通,彼此之間缺乏信任和了解,缺乏關懷和支持。盡管也有許多人為打破這種孤獨進行過種種艱苦的探索,但由于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各自分散的力量統一起來,最后均以失敗告終。作者用大量筆墨來描寫這種孤獨所造成的愚昧、落后、保守、僵化的現象,是為了讓讀者感受到這種孤獨不僅彌漫在布恩地亞家族和馬貢多鎮,而且滲入了整個社會,成為民族發展和國家進步的一大包袱。作者以為題,意在引起讀者思考:

  造成馬貢多——實際上是拉丁美洲的縮影——的原因,以及打破這種狀態的根本途徑。“百年”表示年代久長,“孤獨”的反義是團結。

  探究活動

  對于大多數文學愛好者來說,和加西亞·馬爾克斯幾乎已成為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代名詞了。對此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探究一下拉丁美洲的魔幻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及其發展脈絡。

  探究方法:

  可以3—5人組成一個研究小組,分工合作,利用現有條件,或上網查詢,或到圖書館查閱,或拜訪有關專家學者,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礎上討論研究。

  參讀書目:

  (1)段若川《安第斯山上的雄鷹諾貝爾獎與魔幻現實主義》,武漢出版社出版。

  (2)吳健恒譯《拉丁美洲文學簡史》,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3)《外國文學手冊》,北京出版社出版。

百年孤獨 篇10

  教案示例

  教學目標 

  1.了解馬爾克斯及魔幻現實主義小說;

  2.閱讀小說,初步了解魔幻現實主義小說的特征;

  3.了解魔幻現實主義小說與傳統小說的區別;

  4.通過閱讀分析,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  新課

  1966年,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一出版,首印的8000冊僅在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地半月內便搶購一空。隨后一版再版,拉美凡能看書的人差不多都讀過這部小說。小說很快被譯成30多種文字,席卷歐美,轟動世界。

  一部小說為什么會產生這么大的影響?讓我們一起走進《百年孤獨》,去探求它的緣由。

  二、簡介作者及魔幻現實主義小說

  三、學生自讀小說,熟悉故事情節,編寫故事梗概

  四、分析課文中哪些地方體現了魔幻現實主義手法

  明確:如本書寫外部文明對馬貢多的侵入,是現實的,但又魔幻化了:吉卜賽人拖著兩塊磁鐵“……挨家串戶地走著……鐵鍋、鐵盆、鐵鉗、小鐵爐紛紛從原地落下,木板因鐵釘和螺釘沒命地掙脫出來而嘎嘎作響……跟在那兩塊魔鐵的后面亂滾”;又如遠征隊的人“一個個像夢游病人似的,借助著螢火蟲微弱的閃光,在這惡夢般的天地中行進。他們不能往回走,因為有一種新的植物轉眼間就會長大起來,不一會就會把他們邊走邊開的小路封閉了”等等,這些奇幻的因素與真實的描寫水乳交融在一起,使作品呈現出一個似真似幻、亦真亦幻的魔幻世界,增添了許多神秘氣氛和拉丁美洲的地域色彩。

  五、把握布恩地業怪誕、夸張的行為和烏蘇拉理智、堅定的表現,從而體會烏蘇拉在家庭中所起的作用。

  明確:對布恩地亞來說,科學的探索曾經是高于一切的。“他的想像常常超越大自然的智慧,甚至比奇跡和魔術走得更遠”,于是他用“魔鐵”來開采地底下的黃金。神奇的放大鏡,使他不惜用三塊金幣把它換來,用來試驗作戰武器,盡管他“多處灼傷,經久方愈”,也不能影響他的獻身精神。對航海儀器的著迷,讓他在長達數月的雨季中閉門不出,整夜整夜地觀測星辰的移動,甚至不為妻子的狂怒所嚇退。煉金術更讓他癡迷無比,他把三十枚金幣投進燒鍋,跟銅屑、雄黃、硫磺、鉛等一起熔化,最后終使烏蘇拉的這筆珍貴的遺產變成了一團粘在鍋底里挖不下來的鍋巴。小說細膩地表達出布恩地亞天才的想象力已經超越了大自然的創造力和人類科學認識的極限,從而步入了高高在上的神秘的無人之境。

  烏蘇拉始終理智地看待在丈夫身上發生的一切。她由“勸阻不了”“傷心地哭”“被這危險的發明嚇壞了”;進而“忍不住了”“吼叫著”“把觀像儀摔在地上打得粉碎”;繼而“對吉卜賽人沒好印象”“不理他那一套,帶孩子祈禱去了”,組織“全村人反對他們(吉卜賽人)”;對布恩地亞的冒險,“布置婦女反對”“以局外人的態度觀察”“柔中有剛地頂了他”。由于烏蘇拉的理智和堅定,最終挽救了布恩地亞家族。烏蘇拉在家庭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在烏蘇拉的主持下,布恩地亞家族才得以日益發展。

  六、課外閱讀

  閱讀《百年孤獨》全文

  第二課時

  一、分析本文獨特的敘事角度

  從總體上來看,小說基本保持了一種追憶的視角,即作家從現在的角度來俯視布恩地亞家族和馬貢多,然后向人們講述一個已經過去的故事。小說開頭:“許多年之后,面對行刑隊,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將會回想起,他父親帶他去見識冰塊的那個遙遠的下午。”小說由“現在”起筆,很自然地將讀者帶到初建時期的馬貢多,同時又讓讀者知道人物多年后(未來)的遭遇。類似的句子在文中經常出現:“許多年以后,這里成了一條定期的驛道,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也從這一地區經過時,看到這艘帆船只剩下一具燒焦的龍骨,在一片虞美人花地中。這時,他才相信這一段歷史并非父親杜撰的產物”;“許多年以后,在正規軍軍官命令行刑隊開槍前一分鐘,奧雷良諾·布恩地亞上校重溫了那個和暖的三月的下午的情景”。這種在情節發展中插進現時的寫法,增加了小說的容量,拓寬了讀者的思維空間,讓人領悟到小說深廣的意蘊,一方面認識小說的歷史意識,同時也感受到小說的現實意義。

  二、分析作者是如何用寫實的手法表現奇異的幻像的

  由于絕大多數學生第一次接觸魔幻現實主義作品,因此讓學生反復品味,教師只稍加點撥,學生能理解就可以了。

  明確:魔幻與現實相結合是這部作品最大的藝術特色。小說生動地描寫了拉丁美洲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狀況以及人的精神面貌和生活習俗,具有鮮明的現實性。而這些描寫又被作者放置在一個精心營造的魔幻氛圍之中。荒誕不經的情節、撲朔迷離的奇跡,使小說籠罩著濃厚的魔幻氣氛,從而展現出一個真實與虛幻、現實與超現實并存的藝術世界。

  三、分析小說為何定名為“孤獨”,造成馬貢多百年孤獨的原因是什么?

  方法:學生閱讀全文、討論,教師小結。

  明確:小說寫了布恩地亞家族七代人充滿神奇色彩的生活和經歷,以及馬貢多的開拓、發展和毀滅。布恩地亞家族一代又一代所特有的,就是一種“孤獨”精神。在這個家族中,夫妻之間,父子之間,母子之間,兄弟姐妹之間,始終沒有推心置腹的切磋商討,沒有心心相印的感情溝通,彼此之間缺乏信任和了解,缺乏關懷和支持。盡管也有許多人為打破這種孤獨進行過種種艱苦的探索,但由于無法找到一種有效的辦法把各自分散的力量統一起來,最后均以失敗告終。作者用大量筆墨來描寫這種孤獨所造成的愚昧、落后、保守、僵化的現象,是為了讓讀者感受到這種孤獨不僅彌漫在布恩地亞家族和馬貢多鎮,而且滲入了整個社會,成為民族發展和國家進步的一大包袱。作者以“百年孤獨”為題,意在引起讀者思考:

  造成馬貢多——實際上是拉丁美洲的縮影——百年孤獨的原因,以及打破這種狀態的根本途徑。“百年”表示年代久長,“孤獨”的反義是團結。

  探究活動

  對于大多數文學愛好者來說,《百年孤獨》和加西亞·馬爾克斯幾乎已成為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代名詞了。對此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探究一下拉丁美洲的魔幻現實主義創作方法及其發展脈絡。

  探究方法:

  可以3—5人組成一個研究小組,分工合作,利用現有條件,或上網查詢,或到圖書館查閱,或拜訪有關專家學者,在充分占有材料的基礎上討論研究。

  參讀書目:

  (1)段若川《安第斯山上的雄鷹諾貝爾獎與魔幻現實主義》,武漢出版社出版。

  (2)吳健恒譯《拉丁美洲文學簡史》,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3)《外國文學手冊》,北京出版社出版。

百年孤獨(精選10篇) 相關內容:
  • 百年孤獨

    一、課文語讀 西班牙語為世界奉獻了兩部偉大不朽的巨著——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和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這兩部作品穿越了350年的光陰,隔著那曾被哥倫布征服過的茫茫大西洋遙遙對峙。...

  • 百年孤獨(教師中心稿)

    鄧浩(哥倫比亞)加西亞·馬爾克斯教學目的1.積累文中詞語,并熟練運用。2.了解魔幻現實主義小說的特點。3.分析了解魔幻現實主義小說和傳統現實主義小說的不同。4.分析了解塑造人物形象方法。教學重點與難點:魔幻現實主義手法。...

  • 百年孤獨(節選)

    文/李振林 [導學新概念] 20世紀60年代,拉丁美洲小說創作中出現了魔幻現實主義的流派。它的特點是在反映現實的敘事和描寫中,使用或者插入神奇而怪誕的人物和情節,以及各種超自然的現象。...

  • 百年孤獨

    教案示例 教學目標 1.了解馬爾克斯及魔幻現實主義小說; 2.閱讀小說,初步了解魔幻現實主義小說的特征; 3.了解魔幻現實主義小說與傳統小說的區別; 4.通過閱讀分析,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

  • 孟子見梁襄王(精選10篇)

    一、課文悟讀孟子爽快、耿直,摻和著火辣辣的嗆味,語出驚人。對人語王“不似人君”“不見所畏”,對王言“今大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殺人者也”,言下之意是梁襄王也在“嗜殺人者”之列。...

  • 自然科學論文選讀(精選4篇)

    教案示例教學目標1.初步了解自然科學領域的有關知識;2.閱讀課文,培養學生篩選信息、勾玄提要的能力;3.激發、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 《語言的演變》教學設計示例(通用4篇)

    (設計A)教法展示1.宣布訓練重點 ①理清全文的層次,重點了解古今語匯的演變;②用本文闡述的道理解釋古漢語中的一些語言現象。2.整體感知 布置學生速讀全文,概括文章三部分的主要內容,即完成練習一。...

  •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精選7篇)

    教學設計示例(設計A)教法展示1.設計導語人之所以高出于其他動物,是因為他會說話,有思維,能制造和使用勞動工具。人類自會說話始,就逐漸產生了語言。語言是怎么回事呢?它有什么作用呢?為什么要學好語言呢?課文為我們解開了這些謎。...

  • 《修辭是一個選擇過程》(精選10篇)

    (2003-01-02 10:51:26)張志公 我們都知道比喻、擬人、夸張等修辭手法,但是,修辭是不是僅僅指這些?到底什么是修辭呢?仔細閱讀本文,看看作者是怎樣闡述這個問題的。...

  • 高三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avwww在线观看 | 少妇人妻诗雨系列无删减 | 国产精品精品久久久久久 | 永久免费品色堂 | 成人羞羞视频免费 | 亚洲一级大片 | 欧美色资源 | 人妻日本无中文字幕无码 | 在线不卡日本V二区到六区 亚洲成人av免费观看 |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 亚洲第一区精品 | 超碰最新上传 | 国产剧情办公室黑色丝袜在线 | 91在线国产最新地址 | 国产成人AV综合亚洲色欲 | 国产蜜臀一区二区打屁股调教 | 亚洲无人区码一码二码三码四码 | 四虎永久地址www成人 | 国产不卡一区二区视频 | 国产精品免费观看 | 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久中国一区二区 | 精品无人区卡一卡二卡三 | 欧美成人形色生活片 | 亚洲嫩模一区二区三区 | 黑人黄色片 | 国产66av| 小草影院小草影视 | 中国av一区二区三区 | 成在线人永久免费视频播放 | 特级丰满少妇一级aaaa爱毛片 | 日本污视频| 熟妇好大好深好满好爽 | 天天躁日日躁狠狠躁欧美老妇小说 | 一级黄色大毛片 | 欧美日韩在线综合 | 老师穿超短包臀裙办公室爆乳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5555 | 999www视频免费观看 | 赵丽颖的毛片免费看 |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网站 | 五月av综合av国产av |